第一篇:《尋隱者不遇》賈島唐詩注釋翻譯賞析大全
《尋隱者不遇》賈島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fēng)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作品原文
尋隱者不遇⑴
松下問童子⑵,言師采藥去⑶。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⑷。
詞句注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xué)生。
⑶言:回答,說。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霧。處:行蹤,所在。
白話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xué)童;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難以考證。
作品鑒賞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全詩只有二十字,作為抒情詩,卻有環(huán)境,有人物,有情節(jié),內(nèi)容極豐富,其奧秘在于獨出心裁地運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幾問幾答,并且寓問于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我”來到“松下”問“童子”,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皩る[者不遇”的題目已經(jīng)交待清楚。“隱者” 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采藥去?!睆倪@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我” 專程來“尋隱者”,“隱者”“采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采藥在何處?”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八上聠柾印睍r,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然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shù)形象,要講究色調(diào)。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diào)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zhuǎn)移。
詩中隱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云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fēng)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云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英漢對照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A NOTE LEFT FOR AN ABSENT ECLUSE
Jia Dao
When I questioned your pupil, under a pine-tree,“My teacher,” he answered, “ went for herbs,But toward which corner of the mountain,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曾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稱賈長江。其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律見長,注意詞句錘煉,刻苦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長江集》。
第二篇:《尋隱者不遇》詩歌賞析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尋隱者不遇》詩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古詩簡介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fēng)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翻譯/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xué)生。
⑶言:回答,說。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霧。處:行蹤,所在。
賞析/鑒賞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全詩只有二十字,作為抒情詩,卻有環(huán)境,有人物,有情節(jié),內(nèi)容極豐富,其奧秘在于獨出心裁地運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寓問于答,幾問幾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拔摇眮淼健八上隆眴枴巴印?,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皩る[者不遇”的題目已經(jīng)交待清楚。“隱者”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采藥去?!睆倪@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拔摇睂3虂怼皩る[者”,“隱者”“采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采藥在何處?”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詩人巧妙地以答見問,收到了言外見意旳藝術(shù)效果?!拔摇睍A問話固然見于言外,“我”與“童子”往復(fù)問答旳動作、情態(tài)及其內(nèi)心活動也見于言外。四句詩,通過問答旳形式寫出了“我”、“童子”、“隱者”三個人物及其相互關(guān)系,又通過環(huán)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這首詩除了語音簡練,形象鮮明,還很講究色調(diào)。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旳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旳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旳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旳浮想。從造型旳遞變,色調(diào)旳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旳與物轉(zhuǎn)移。
詩中隱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旳欽慕之情。詩中白云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fēng)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旳知識分子離開繁華旳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旳青松白云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旳。
第三篇:《尋隱者不遇》原文及翻譯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尋隱者不遇》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尋隱者不遇》注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xué)生。
⑶言:回答,說。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霧。處:行蹤,所在。
《尋隱者不遇》賞析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全詩只有二十字,作為抒情詩,卻有環(huán)境,有人物,有情節(jié),內(nèi)容極豐富,其奧秘在于獨出心裁地運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寓問于答,幾問幾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拔摇眮淼健八上隆眴枴巴印?,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皩る[者不遇”的題目已經(jīng)交待清楚。“隱者”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采藥去?!睆倪@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我”專程來“尋隱者”,“隱者”“采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采藥在何處?”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詩人巧妙地以答見問,收到了言外見意的藝術(shù)效果?!拔摇钡膯栐捁倘灰娪谘酝?,“我”與“童子”往復(fù)問答的動作、情態(tài)及其內(nèi)心活動也見于言外。四句詩,通過問答的形式寫出了“我”、“童子”、“隱者”三個人物及其相互關(guān)系,又通過環(huán)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這首詩除了語音簡練,形象鮮明,還很講究色調(diào)。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diào)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zhuǎn)移。
詩中隱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云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fēng)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云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第四篇:改寫《尋隱者不遇》
改寫《尋隱者不遇》
這是一個陽光萬里的一天,賈島在家里無聊的看著書,情不自禁地想了自己的朋友——一位隱士。于是他風(fēng)餐露宿,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來到了隱士居住的森林。森林里有各式各樣的野花五顏六色,競相開放美麗極了,小蟲子在青草上不時的發(fā)出“吱吱喳喳”的聲音。小鳥在樹上有的呼朋引類,用的昂聲歌唱,唧唧喳喳的聲音回蕩在森里中,好像到了天堂一樣。賈島邊走邊看,不一會兒就到了隱者的居住處。
他很有禮貌的敲了一下門,一陣雜聲后,便有一個童子出來開門了。那童子懷著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著他,問道:“你是誰?有事嗎?”
“哦,我是你師父的朋友,賈島,特來此地,來拜訪你師父,他在家嗎?”
“哦,你就是我?guī)煾党L岬降馁Z島?。俊蓖踊腥淮笪?,“他去采藥了?!?/p>
“他在哪采藥?”賈島急切的問到。“他在山上采藥。”“在哪座山上?”“就在這座山中?!蓖酉蜻h處的一座山上的指著?!澳隳軒胰ヒ幌聠??”“嗯,這???對不起先生,你瞧山中遍布森林,山又高,而且云霧繚繞,不好找??!”賈島不禁抬頭仰望,只見山腰已經(jīng)被云霧遮住了,好像系在山腰的一條白手巾?!澳牵?,我走了,請你轉(zhuǎn)告你師父,說賈島來訪過此地?!薄班?,一定?!?/p>
回到家,賈島詩興大發(fā):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余東中心小學(xué)五年級:徐洋杰
第五篇:改寫《尋隱者不遇》
改寫《尋隱者不遇》
在一個云淡風(fēng)輕,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去拜訪隱居在山林里的一位友人。
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向山上走去。然而,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派多么欣欣向榮的景色?。呵疲谀遣輩查g,婀娜多姿的小蝴蝶在唱著不知名的舞蹈,辛勤采蜜的小蜜蜂在嗡嗡作著快樂的歌曲;呵,那小甲蟲跳的真高!一定是在準備著和其它小昆蟲比賽呢!哇,那螳螂的身手好敏捷!唉!可憐的蟬只能成為這有著驚人速度的螳螂的美餐了。微風(fēng)吹過,那柳樹纖細的根根枝條便隨風(fēng)搖擺,美麗極了!宛如一個個可愛的小姑娘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那舞蹈使人心曠神怡,使人流連忘返??雪白的杏花,粉紅的桃花,金黃的迎春花,都在爭奇斗艷呢!它們個個都擺著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馬上就要綻放似的;有的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連臉都不敢露;有的已經(jīng)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可愛的小花蕊;還有的??我想,它們一定是在選美呢,要不怎么會那么使人陶醉呢?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好友的寒舍旁邊的一棵高大蒼翠的松樹旁。一個可愛的小孩正在和小花狗玩兒。見到有人來,小孩抬頭好奇地望著我,小花狗跟在他身后汪汪地沖著我叫,好像在問:“你找誰呀?”“小孩,請問這間寒舍的主人在家嗎?”“哦,這件寒舍的這人就是我的師傅呀!”小孩笑著說?!霸瓉砟闶撬男⊥友剑∥沂莵戆菰L他的,他在嗎?”“唉,真不湊巧!師傅上山采藥去了?!蔽矣悬c失望,但又抱著一線希望說:“你能帶我去找你師傅嗎?”“哦,真對不起!那座山上云霧繚繞,我根本不知道師傅在什么地方?。 ?/p>
唉,這下我徹底失望了!我那閑云野鶴的朋友暢游在山水間,是多么快活呀!但我也不虛此行,這次上山,使我忘記了世間的世俗紛爭,如果我也能隱居在這美麗的山林中該有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