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合集)

      時間:2019-05-14 06:57:39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

      第一篇: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

      七上歷史 第1單元檢測題(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假如你想穿越時空,回到原始社會去體驗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的生活,那么,你應該到

      ()

      A.約一百七十萬年前的云南省元謀縣

      B.七十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桂林中考)在學完“我們的遠古祖先”一課后,同學們開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體驗活動。在活動的場景中,與史實相符的是

      (D)

      A.用圓形方孔銅錢購物

      B.種植水稻

      C.穿著麻布衣服

      D.燒烤食物

      3.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huán)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多),人民不勝(承

      受不住)禽獸蟲蛇(的迫害)”,這種情況決定了遠古居民最恰當?shù)倪x擇是

      (D)

      A.學會制造工具,抵御野獸

      B.住在山洞里,躲避蟲蛇

      C.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獸

      D.過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4.我國境內(nèi)原始人分布十分廣闊,其中活動范圍最為接近的是

      (C)

      A.元謀人、藍田人

      B.元謀人、北京人

      C.北京人、山頂洞人

      D.藍田人、山頂洞人

      5.(聊城中考)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產(chǎn)、生活情形

      (D)

      粟遺存

      鉆孔石斧

      半地穴式房屋

      魚紋彩陶盆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6.(東營中考)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下列遺址中,可為這一結(jié)論提供證據(jù)的是

      (D)

      A.北京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7.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時期,在獵獲一頭野豬后要將豬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應該 是

      (B)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紡輪

      D.漁叉

      8.小明在參加比賽時,主持人給他的問題是“下列各項中最能體現(xiàn)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

      進步的是哪一條?”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是

      (A)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熟練掌握制陶技術

      C.能夠建造房屋

      D.開始飼養(yǎng)家畜

      9.在長江流域的某原始遺址,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七千年的稻谷和稻殼。據(jù)此推斷,世界上最早

      種植水稻的是

      (A)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炎帝部落

      D.黃帝部落

      10.歷史小組排演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該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

      (C)

      A.種植水稻

      B.飼養(yǎng)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骨耜耕地

      11.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形成南稻北粟的農(nóng)業(yè)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A.自然條件的差異

      B.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產(chǎn)稻,南方不產(chǎn)粟

      12.《周記》記載:“神農(nóng)耕而作陶?!痹搨髡f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

      (D)

      A.神農(nóng)既會耕種又會制作陶器

      B.半坡氏族的人們能制作陶器

      C.半坡氏族過著以農(nóng)耕為主的定居生活

      D.原始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使原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13.按時間順序,下列原始人類出現(xiàn)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D)①山頂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黃時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4.在下列事物中,反映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D)①栽培稻谷遺存

      ②魚紋彩陶盆

      ③干欄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5.相傳,右圖中的人物建造宮室,制作衣裳,發(fā)明弓箭和指南車,他是

      (B)

      A.炎帝

      B.黃帝

      C.堯帝

      D.舜帝

      16.從黃帝逝世時起,華夏族就開始了祭祀黃帝的活動,并逐漸形成為國家制度。華夏族的 形成與下列哪些人物有關

      (B)

      A.黃帝和禹

      B.黃帝和炎帝

      C.黃帝和舜

      D.黃帝和堯

      17.從2001年起,前往黃帝陵祭祖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種植“炎黃子孫林”的形

      式,來表達對始祖的崇敬與追思之情。華夏兒女自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是

      (D)

      A.中國人是黃色人種,皮膚是黃色的B.炎帝、黃帝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們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黃河流域

      D.炎黃部落聯(lián)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

      18.大禹治水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后裔懷

      念。人們來到紹興,總忘不了去市東南的大禹陵觀瞻。以下對大禹的描述錯誤的是

      (A)

      A.他在約公元前1070年建立夏朝

      B.他在治水過程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C.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

      D.他繼位后擴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勢力和影響

      19.在我國遠古時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好了洪水。他是(B)

      A.周武王

      B.禹

      C.商湯

      D.嬴政

      20.學完《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單元后,老師讓同學們討論:“原始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社

      會嗎?”同學們暢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學的發(fā)言,哪一位的最科學

      (B)

      A.原始社會沒有壓迫和剝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個理想社會

      B.并不是理想社會。原始社會雖然不存在剝削壓迫,但是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人們的溫

      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談不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會。因為原始社會里有人吃人的現(xiàn)象,而且人的壽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會。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因為有堯、舜、禹這些杰出的首領,那時的社會

      風氣好,人們之間的關系和諧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1.下面兩幅圖生動的展現(xiàn)了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場景。識圖后 請你回答問題:

      圖一 北京人的生活 圖二 山頂洞人的生活

      (1)假如你是圖一中的一位北京人,你平時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得到“火”?

      大自然雷電生活、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爾摩擦起火等。(2)圖二中的山頂洞人在用火方面與北京人有何不同?練習所學知識,你認為圖二右邊的那個人應該在干什么?

      山頂洞人使用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用骨針縫制衣服。(3)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與北京人的原始群居有何根本區(qū)別?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jié)合起來的氏族,北京人過著原始群居生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環(huán)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無法生活下去。他們就幾十

      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

      材料二: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按照血緣關系結(jié)合起來的氏族。一個氏族一般只有幾十個人,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

      起。

      (4)根據(jù)材料,比較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答:相同點:都過著集體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體的力量生存。不

      同點: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山頂洞人已經(jīng)進入氏族公社階段。

      (5)人們常說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請結(jié)合材料和所學的知識說明

      理由。

      答:同意。因為山頂洞人處于氏族公社時期,社會生產(chǎn)力比北京人發(fā)達,并懂得人工 取火、磨光和鉆孔技術,使用骨針,懂得愛美等等。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至于神農(nóng),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nóng)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nóng)作?!薄栋谆⑼ā?/p>

      材料二:1973年,考古學家在浙江余姚發(fā)現(xiàn)某原始農(nóng)耕遺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

      稈以及用水牛等動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圖中是“半坡遺址男子顱骨像還原圖”,這是由沈陽市中國刑警學院刑事相貌

      學專家趙成文教授通過顱像復原,還原成的一個西安半坡男子形象。據(jù)悉,此

      次復原成果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價值。

      (1)神農(nóng)為什么要“教民農(nóng)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的什么歷史現(xiàn)象?(2分)“人民眾多,禽獸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農(nóng)業(yè)的出現(xiàn)。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農(nóng)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種植哪種農(nóng)作物?(2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nóng)耕生活。水稻。

      (3)請你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文字介紹,介紹一下他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4分)

      內(nèi)容可包括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生產(chǎn)工具: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制

      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還制造骨器、角器等生產(chǎn)工具,主要種植粟,飼養(yǎng)豬和狗等家

      畜。他們還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用魚叉、魚鉤、石網(wǎng)墜捕魚;

      有時也要采集野果,作為食物的補充。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

      彩陶,半坡人還有很多裝飾品,并有少量的樂器,如陶塤。半坡人已經(jīng)會從事簡單的 紡織、制衣。

      (4)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農(nóng)耕遺址分別代表了我國哪些地區(qū)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我 國原始農(nóng)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什么?(6分)

      代表了長江流域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材料三代表了黃河流域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原

      始農(nóng)業(yè)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fā)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提高了農(nóng)

      業(yè)生產(chǎn)水平。農(nóng)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是原

      始農(nóng)業(yè)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在部落聯(lián)盟會議上提出后繼人問題,有人推薦共工,堯

      雖不同意,但還是讓他擔任工師之職,以考驗其才能,結(jié)果不行,大家又推薦舜,說他很能干。于是舜協(xié)助堯20年,又代堯攝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鍛煉。

      堯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聯(lián)盟的事務。

      材料二:傳說舜年老的時候,也召集部落聯(lián)盟會議,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后繼

      人。于是,禹代替舜處理聯(lián)盟事務。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材料三:據(jù)傳說,舜在協(xié)助堯時,就把曾向堯推薦共工為后繼人的人連同共工一起,加

      上“兇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堯未能舉”的“八元”“八愷”,以調(diào)整人

      事。又傳說,舜把堯囚禁起來,(堯之子)丹朱也被排擠在外,父子不能相見。

      (1)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黃帝之后,黃河流域主要有哪些部落?他們?yōu)槭裁葱纬闪瞬柯?/p>

      聯(lián)盟?(2分)

      黃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這一時期,氣候變化導致黃河泛濫,洪水成災。為抵御共同災難,三個部落走向了聯(lián)盟。

      (2)從材料

      一、材料二中可看到當時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這種制度叫什么?(2

      分)

      部落聯(lián)盟會議推選;禪讓制。

      (3)這一時期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有哪些?分別談談他們的歷史功績。(6分)

      堯、舜、禹依次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堯鼓勵人們開墾農(nóng)田,適時耕種,晚年挑選

      品行高尚的舜協(xié)助治理,后來傳位給舜。舜在位時,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wěn)定局

      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時讓位于禹。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改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jīng)過十

      多年的努力,終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他

      繼位后,擴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勢力和影響。

      (4)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問題?這跟課本的說法是否一致?為什么?(4分)

      部落聯(lián)盟首領之間為了爭奪權力,互相進行斗爭;不一致;因為古代的很多傳說,并

      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通過各種資料進行論證。

      第二篇:七年級歷史上冊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測評新人教版

      第一單元測評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記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祖國境內(nèi)最早人類故鄉(xiāng),它竟然還集中了另外兩大世界級品牌資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石林地質(zhì)奇觀和時空橫跨1億多年的恐龍公墓……”你知道這則新聞中的“這塊土地”是哪里嗎()A.陜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東大汶口 D.云南元謀

      2.下列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A.早晨,幾十個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頭野獸 C.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qū)趕野獸和照明

      3.“人們一說起中國發(fā)現(xiàn)的遠古人類化石,沒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毕铝嘘P于北京人的敘述,錯誤的是()A.他們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B.他們依然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征 C.他們已懂得用火燒烤食物()A.數(shù)量多,有近10萬件 C.形狀多樣,有些還有鋒刃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跡 D.他們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石塊、石片,考古界認為有些是北京人創(chuàng)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據(jù)是5.下列內(nèi)容與北京人相符的是()①頭部帶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燒烤食物 ④種植水稻,蒸煮米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哪一項不是農(nóng)耕文化的特點()A.會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C.會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

      B.會種植莊稼,經(jīng)營原始農(nóng)業(yè) D.會飼養(yǎng)家畜,以備不時之需

      7.貴州黔東南苗家吊腳樓是苗族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無獨有偶,遠古時期人們在建造房屋時便能將氣候、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風防潮的干欄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謀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8.右圖是胡明同學做的復習卡片,在其“

      ”處應填寫的標題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是()A.玉米 A.粟粒遺存 C.磨制石器 A.山頂洞人 D.半坡人

      9.距今約6 000多年前,活動在黃河流域一帶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B.小米 B.家畜遺骨

      D.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遺存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謀人

      C.米飯

      D.小麥

      10.半坡原始居民過著以農(nóng)耕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遺址的下列發(fā)現(xiàn)中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11.黃河流域原始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是()12.以下文物圖片集中反映了我國遠古時期()

      A.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C.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 房定居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14.能夠較典型地反映我國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 ②山頂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A.這些事物都是黃帝一人發(fā)明的 B.這時的文字已經(jīng)是我國比較成熟的漢字 C.黃帝時期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重要時期 D.有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驗證了這種傳說的真實性

      16.在我國古代的神話中有“神農(nóng)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yǎng)蠶繅絲”的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A.農(nóng)耕文明 C.神話傳說 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 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傳說黃帝時,人們已能夠制作衣裳,能挖井,制造船只,有了文字和樂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北京人的生活狀況 D.半坡人的生活狀況

      13.“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闭垎栆呀?jīng)能夠走出洞穴、蓋17.傳說是人們世代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歷史敘述。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遠古眾多部落崇拜物的綜合體。與龍形象的形成密切相關的傳說是()A.盤古開天 B.炎黃傳說

      C.禪讓傳說

      D.大禹治水

      18.《禮記》中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社會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山頂洞人時期 B.半坡氏族時期 C.堯舜時期 D.禹時期

      19.廣西桂林的虞山公園有一座石山,相傳遠古時代舜帝(史稱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廟紀念,今天的虞山公園就是由此得名。請指出舜是通過什么方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領袖的()A.世襲制 B.武力奪取

      C.禪讓制

      D.民主選舉制

      20.“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百姓)。”這句話是用來描述傳說中的一個歷史事件的,這個事件是()A.黃帝制造指南車 B.涿鹿之戰(zhàn)

      C.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技術

      D.大禹治水

      二、非選擇題(21題10分,22題12分,23題6分,24題12分,共40分)21.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探索:人類是從哪里來的?仔細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圖1認為人是從哪里來的?你如何看待圖1反映的觀點?(3分)

      (2)圖2所示,人類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1分)

      (3)圖3反映的是我國什么原始人類?你是如何推斷出來的?這種原始人類有什么生活特點?(3分)

      (4)除了圖3反映的原始人,你還了解哪些原始人?(至少舉出兩種)由此,你有何感想?(3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的種子等。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韓非子》 材料四 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nóng),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nóng)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nóng)作。

      ——《白虎通義》

      請回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huán)境下,北京人只能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為什么?(3分)

      (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時代相當于我國哪兩個遠古居民生活的時代?他們分別主要種植哪兩種糧食作物?(3分)

      23.體驗新情景,回答問題。(1)請你猜猜“我”是誰

      ①我是中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我是

      。(1分)

      ②我是黃河流域禪讓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我是

      。(1分)(2)請你教“我”種莊稼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已經(jīng)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1分)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已經(jīng)掌握了種植

      的技術。(1分)(3)請你幫“我”找家

      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1分)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1分)

      24.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帶領考察團參觀考察下列地方,請你向我們的客人介紹一下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

      (1)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圖1),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向我們的客人介紹一下半坡人的生活生產(chǎn)情況。(5分)

      (2)圖2是某遺址的照片,圖中所示房屋為干欄式房屋,設想一下當時先民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這種樣式的房屋。這種古老建筑形式今天還存在嗎?(5分)

      (3)圖3是坐落在浙江紹興的大禹陵,在參觀大禹陵時,游客向你提出如下問題:“面對兇猛的洪水,鯀治水以失敗而告終,而大禹治水則取得了成功。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你應該做出怎樣的回答?(2分)

      第一單元測評

      一、選擇題

      1.D 解答時找出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祖國境內(nèi)最早人類”。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D 北京人時期沒有出現(xiàn)原始農(nóng)業(yè),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天然火。故A項中的“小米粥”、B項中的“一個人”、C項中的“鉆木取火”均與實際不符。3.A 4.D “留有打制痕跡”說明這些工具經(jīng)過了加工,這體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故選D項。

      5.A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燒烤食物、取暖御寒,以采集、漁獵為生。北京人不會種植農(nóng)作物,所以①②③符合北京人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④與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

      6.C 本題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農(nóng)耕文化是指由農(nóng)民在長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會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不是農(nóng)耕文化的特點。7.C 8.C 9.B 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種植粟,所以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小米。10.D “定居生活”最有力的依據(jù)是房屋遺址。11.C 12.D 從圖片可以知道這種遠古人類會制造陶器、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內(nèi),這符合半坡人的生活狀況。

      13.D 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均居住在山洞里,河姆渡人、半坡人已會建造房屋。14.D 15.D 16.A 題干中的“播種五谷”“養(yǎng)蠶繅絲”都與農(nóng)業(yè)有關,所以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nóng)耕文明”。故選A項。

      17.B 18.C 19.C 20.D

      二、非選擇題

      21.參考答案(1)人是神創(chuàng)造的。古代由于缺乏科學知識,人們只能憑借想象,創(chuàng)造出許多類似于圖1的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神話傳說并不能代表歷史事實的存在和發(fā)生。

      (2)從圖2來看,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3)北京人。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xiàn)代人小。生活特點:會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火來取暖照明,抵御猛獸侵襲,燒烤獸肉,過著采集和狩獵的生活。

      (4)元謀人、山頂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感想: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

      22.參考答案(1)群居生活。在原始人生活的險惡環(huán)境下,野獸出沒無常,僅憑個人的力量和簡陋的工具難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過著群居的生活。

      (2)證明了北京人已經(jīng)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燒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經(jīng)使用天然火,提高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zhì)的發(fā)展和腦的進化。

      (3)出現(xiàn)了人工取火。

      (4)出現(xiàn)了原始農(nóng)耕生產(chǎn)。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水稻和粟。23.答案(1)①元謀人 ②禹

      (2)①水稻 ②粟(3)①圖A ②圖B 24.參考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還用骨器、角器等生產(chǎn)工具開墾土地,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飼養(yǎng)狗等家畜,還用漁叉、漁鉤、漁網(wǎng)捕魚,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食物種類大大豐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等。

      (2)干欄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既通風又防潮,這一建筑形式最常見于氣候潮濕的地區(qū)。這種建筑形式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在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們一般都建造干欄式的吊腳樓或竹(木)樓,底層用于飼養(yǎng)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則是堂屋與臥室。

      (3)我國遠古民眾具有與大自然抗爭的大無畏精神,無私奉獻、以身作則、堅持不懈的優(yōu)良品質(zhì),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奮斗的精神以及掌握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的聰明才智,人類與環(huán)境應和諧相處等。

      第三篇:2017秋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第3課遠古的傳說3!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炎帝、黃帝、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與史實的區(qū)別。理解“禪讓”的含義。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學習他勇于奉獻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回憶已學知識并聯(lián)系資料,理解傳說與歷史間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yōu)秀品行,培養(yǎng)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 黃帝對人類的奉獻。難點: 為什么說黃帝、炎帝是“炎黃子孫”;“禪讓制”的含義?!窘虒W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講解法、講述法、歸納法、圖示法、比較法和討論法?!窘虒W過程】

      (結(jié)合舊知識導入新課)

      師:前兩課我們學習了關于我國遠古居民和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歷史,我們主要是通過考古資料來了解這些歷史的,在古代歷史文獻中并沒有相關的確切的記載。但是,從我國廣為流傳的大量關于遠古時代的歷史傳說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遠古的農(nóng)耕文化相印證。傳說雖然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了極有價值的內(nèi)容。

      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遠古傳說?(出示課題)第3課 遠古的傳說

      一、炎黃聯(lián)盟

      師:大約在四五千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為有名。華夏族的形成與炎黃部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隨著炎帝、黃帝部落逐漸發(fā)展壯大,為爭奪土地和財富,產(chǎn)生尖銳矛盾,終于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講述逐鹿之戰(zhàn)。

      在戰(zhàn)爭中各個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華夏族的形成過程,并且思考回答:為什么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課件展示:華夏族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師:炎黃部落聯(lián)盟不斷融合其他民族,稱為華夏族的主干。華夏族即是漢族的前身,故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炎帝、黃帝也因此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尊敬和紀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陜西的黃帝陵是華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來掃墓祭祖的人絡繹不絕。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

      (選定一位或兩位同學上臺講述炎帝或黃帝的傳說,以此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件展示:炎帝畫像,《白虎通》記載的傳說:“神農(nóng)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nóng)耕”)

      老師講解:炎帝又號稱神農(nóng)氏。傳說他姓姜,生下來是牛頭人身。他剛做首領的時候,人們主要靠采集、狩獵為生,經(jīng)常挨餓。想到人們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寢食難安。后來經(jīng)過仔細觀察,他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長規(guī)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實能吃,那些果實不能吃,將那些能吃的果實采集起來,春天把它們埋入地下,秋天就會結(jié)出果實。這樣一來,人類的生存問題不是解決了嗎?于是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嘗遍百草。據(jù)說,他在嘗百草、定五谷的過程中,有時一天就中毒達70多次,最后終于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吃。傳說中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干濕、肥瘠、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谷的類別,并制作勞動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稱為中華原始農(nóng)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

      師:農(nóng)業(yè)真是炎帝發(fā)明的嗎?那么這個傳說有沒有真實成分呢?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jié):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確實經(jīng)歷了傳說中的這樣一個過程,原始農(nóng)業(yè)的確是由采集發(fā)展來的。正是由于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在住處附近馴化和栽培這些植物,才出現(xiàn)了原始的農(nóng)業(yè)。遠古時候的任何一件發(fā)明或改進,都是積無數(shù)人力,經(jīng)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jié)果,絕不是一個人短時的功勞。但是,后人在追述歷 史時,總愛將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集中附會在他們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黃帝也是這樣,傳說黃帝創(chuàng)制歷法,指導人們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播種、收割。他還發(fā)明銅車、車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課件展示:黃帝畫像和傳說中黃帝的發(fā)明)

      聯(lián)系炎帝和黃帝的傳說,根據(jù)課本介紹的有關炎帝、黃帝的傳說事跡,總結(jié)歸納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演進所做的貢獻。(多媒體播放《海內(nèi)華夏子孫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祭祖活動》或者指導學生看圖)

      (組織學生討論)在黃帝陵舉行祭祖活動究竟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點撥:結(jié)合炎帝和黃帝的貢獻、說明他們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華夏兒女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們應學習體會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多媒體播放《海內(nèi)華夏子孫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祭祖活動》或者指導學生看圖)(組織學生討論)在黃帝陵舉行祭祖活動究竟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點撥:結(jié)合炎帝和黃帝的貢獻、說明他們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華夏兒女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們應學習體會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師: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又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其中堯舜禹及其“禪讓”的傳說最為著名。

      三、堯舜禹的禪讓

      (本目內(nèi)容簡略,學生理解禪讓較難,為化難為易,宜用歸納法由具體到抽象,最后給禪讓下定義)

      (展示傳說中堯舜禹的畫像)老師先提出如下問題:

      1.三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更替的順序是怎樣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經(jīng)過了哪幾個步驟?他們?yōu)槭裁茨軌驌尾柯渎?lián)盟的首領? 3.在你看來什么是“禪讓制”?“禪讓制”最突出的特征(或?qū)嵸|(zhì))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并過渡:禪讓制其實就是通過部落首領民主推薦賢能的、能為各部落接受的人擔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質(zhì)得到部落首領的信任被舉薦擔任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禹則因為治水有功被推薦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本目故事性強,文字也無障礙,可以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點撥)(課件展示《大禹治水像》,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1.禹和鯀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結(jié)果怎樣? 師:疏導——成功:堵塞——失敗 禹治水的傳說: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2.我們可以從大禹身上看出中華民族祖先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師:傳說大禹治水歷時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盡艱辛,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3.大禹治水的傳說為后人研究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師引導:遠古發(fā)生過大水;水災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與洪水進行艱苦的斗爭;那時人們通過民主選舉治水的人;通過多次失敗,人們總結(jié)出治水經(jīng)驗,用疏導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4.大禹治水成功對部落聯(lián)盟發(fā)展和禹個人有什么重要意義?

      師: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們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同時也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崇高的威望,為他擔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奠定了基礎,也為其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創(chuàng)造了條件。

      【課堂小結(jié)】

      這堂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大量遠古傳說中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說。我想知道同學們有怎樣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獲?

      學生自主發(fā)言,暢談本課學習的感悟和收獲。【課堂延伸】

      1.探討傳說與歷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收集本課涉及的遠古傳說或其他遠古傳說。鞏固練習:

      1、大約在4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兩個重要部落是

      A.黃帝部落 B.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 D.夏部落

      2、“禪讓”傳說中三位部落首領更替的先后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A.舜→堯→禹B.堯→舜→禹C.禹→舜→堯D.舜→禹→堯

      3、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確定下來

      A.戰(zhàn)爭

      B.世襲

      C.禪讓

      D.謙讓

      教學反思 優(yōu)點:

      1.這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shù)慕虒W形式,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育。這一點,印證于課堂上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就本課而言,“情”主要凝結(jié)于“中國情”和“民族情”。通過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祖先的傳說,激發(fā)了學生探索中華文明之根的興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2.本節(jié)課重難點突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完整。不足:

      1.由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局限性,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和辯論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不少。

      2.應注意適當取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第四篇:七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

      第一單元測試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

      一、精彩四選一(每題1分,共15分)1.假如時空倒流,你回到170萬年前的中華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元謀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燒烤捕獲的野獸 C.山頂洞人正在用骨針縫制衣服 D.河姆渡人正在捕魚

      2.參考右圖: 并根據(jù)材料“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請你判斷他屬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下列有關我國境內(nèi)遠古人類及其生活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元謀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

      D.上古人類的外貌跟現(xiàn)代人沒有差別 4.下列選項中,在同一地點發(fā)現(xiàn)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 半坡人 D.河姆渡人類 半坡人 5.“民以食為天”,從野食充饑到農(nóng)耕種植是人類生活史上的飛躍。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遠古居民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謀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遺址是我國重要的原始農(nóng)耕村落遺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著干欄式的房子

      D.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區(qū)氣候潮濕悶熱,在遠古時代有哪一遠古人群建造干欄式房屋,為自己提供一個比較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農(nóng)民在建排澇站挖地基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處原始時期人類生活遺址。遺址中有稻谷、稻稈堆積。這處遺址是()A.北京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半坡人遺址

      D.河姆渡人遺址 9.“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睋?jù)考古發(fā)現(xiàn),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遠古居民是()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偉人孫中山的詩句“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反映了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下面哪一人物開始()A.炎帝

      B.大禹 C.黃帝

      D.舜 11.“涿鹿,中華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華民族誕生的英雄山岡!涿鹿,中華民族從這里文明啟航!涿鹿,中華民族靈魂的桑梓故鄉(xiāng)!涿鹿,中華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三祖”的是()①黃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每年固定在炎帝誕辰農(nóng)歷四月廿六舉辦,該節(jié)已成為海峽兩岸同胞乃至全球華人華僑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下列傳說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炎帝無關的一項是()A.首創(chuàng)耒耜,種植五谷

      B.建造宮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

      D.學會煮鹽,教民通商 13.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之父”,下列關于黃帝時期的發(fā)明正確的一組是()A.倉頡——繅絲

      B.隸首——文字C.嫘祖——算盤

      D.伶?zhèn)悺獦纷V 14.舜當上部落首領的方式是()A.通過部落戰(zhàn)爭,戰(zhàn)勝其他部落

      B.憑借家族特權,繼承首領位置 C.治水建立功業(yè),人民擁戴上臺

      D.通過禪讓制度,大家推薦繼位

      15.如果拍攝一部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電視連續(xù)劇,能夠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A.炎帝發(fā)明指南車打敗蚩尤

      B.堯發(fā)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經(jīng)過考察讓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二、組合列舉

      16.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3分)(1)會不會________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2)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使用________石器。(3)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17.遠古時代,英雄輩出。(3分)(1)傳說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聯(lián)合在涿鹿打敗了蚩尤部落,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

      (2)黃帝的妻子________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

      (3)約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三、辨析改錯

      18.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括號內(nèi)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1)山頂洞人生活的氏族是按照地域關系結(jié)合起來的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居民制作的彩陶上面有許多各式各樣美麗的圖案。

      】(3)堯年老的時候,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

      四、材料解析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見右圖北京人復原頭像

      材料二: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zhì)特征,但他們已經(jīng)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xiàn)代人的特點。手是勞動的器官,發(fā)展較快,變得靈活輕巧。下肢用來支撐身體和直立行走,發(fā)展較慢。隨著四肢的分化和手的發(fā)展,腦也在緩慢地進化。

      (1)依據(jù)上面的圖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頭部與現(xiàn)代人有何區(qū)別。(5分)(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體質(zhì)特征。(5分)

      (3)北京人體質(zhì)的進化說明了什么道理?(2分)

      20.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2分)(1)他們分別是我國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4分)

      (2)這兩種房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分析一下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6分)

      (3)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義?(2分)

      五、開放探究

      21.近年來,名人故里爭搶頻頻發(fā)生:搶完了李白,搶趙云;搶完了趙云,搶武松;搶完了武松,搶西門;搶完了西門,搶黃帝;搶完了黃帝,搶炎帝。名人故里遭爭搶,名人究竟惹了誰?如何看待各地爭搶名人故里問題,成為當下人們的熱點話題之一。讓我們一起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9分)(1)任務一: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海內(nèi)外華人為什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2分)

      (2)任務二: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時代有哪些重大的發(fā)明和神話故事?(5分)

      (3)任務三:你如何看待各地爭搶名人故里的現(xiàn)象?(2分)

      六、列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學派、代表及主張。

      第一單元測試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

      1.A 2.B 3.D 4.B 5.B 6.D 7.C 8.D 9.D 10.C 11.A 12.B 13.D 14.D 15.D 16.(1)制造工具(2)打制(3)磨制 17.(1)黃帝 炎帝(2)嫘祖(3)夏禹

      18.(1)【×】 改正:地域改為血緣。(2)【×】 改正:河姆渡改為半坡。

      (3)【×】 改正:堯改為舜。

      19.(1)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脊較粗,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xiàn)代人小等。

      (2)他們的身高平均為157厘米,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長,能夠直立行走。

      (3)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圖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干欄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北方的氣候相對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來保暖;南方比較潮濕和炎熱,干欄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風,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動物對人的危害。(3)走出洞穴定居,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和束縛,改善了生存環(huán)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

      21.(1)黃帝和炎帝結(jié)成炎黃部落后,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后來華夏族的主干,后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2)炎帝:傳說中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chǎn)工具,首創(chuàng)耒耜,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學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傳說中他還會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黃帝:相傳在黃帝時期已經(jīng)能夠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學會煉銅,并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相傳在黃帝時期,倉頡發(fā)明了文字,伶?zhèn)惥幊隽藰纷V,隸首發(fā)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3)爭奪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對通過發(fā)展旅游業(yè),推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視。但是名人故里之爭也反映了人們對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視了對名人與文化的深層次的理解。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單元_中國境內(nèi)人類活動》2018年單元測試卷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單元 中國境內(nèi)人類活動》2018年單元

      測試卷(2)

      …………………………………………………………………………………………………………………..2018.10.19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制作磨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燒烤食物 C.將石珠鉆孔做成飾品 D.用骨針縫衣服

      2.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jù).如圖是根據(jù)化石復原的原始人頭像示意圖,這種猿人曾經(jīng)居住于現(xiàn)在的()

      A.云南境內(nèi) B.北京境內(nèi) C.陜西境內(nèi) D.浙江境內(nèi)

      3.中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的人類是()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元謀人 D.河姆渡人

      4.中國是人類發(fā)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早期人類化石和遺物最多的國家.某學習小組準備暑假實地參觀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他們應該去()A.陜西藍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謀 D.浙江河姆渡

      5.某同學繪制了一幅我國遠古居民生活場景的想象圖.下列內(nèi)容與北京人相符的是()①頭部帶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燒烤食物 ④種植水稻,蒸煮米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fā)現(xiàn),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是()A.會使用火 B.種植水稻 C.燒制彩陶 D.鑄造司母戊鼎

      7.我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距今約 萬年的原始人類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

      8.下列我國原始居民中,最早會使用天然火的是()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下列原始人類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半坡遺址 ②元謀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遺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遠古居民是()

      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近日,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唯亭草鞋山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該文化遺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遺址,下列遺址中與其同位于長江流域的是()A.北京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河姆渡人遺址 D.半坡人遺址

      12.《舌尖上的中國

      》的熱播,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美食的關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種類已大大豐常,有主食,還有副食.他們的主食是()A.水稻 B.小麥 C.粟 D.玉米

      3.“紅山文化”出現(xiàn)在公元前

      前3 年,以遼河流域為中心,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并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紅山居民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飼養(yǎng)豬、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房屋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與紅山文化相類似的農(nóng)耕文明代表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4.下列考古發(fā)現(xiàn),能夠證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生活在 多年前,種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遠古居民是()A.元謀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16.黃河、長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nóng)耕居民的代表是()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17.被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黃帝 B.炎帝 C.堯 D.舜

      18.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頂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毛澤東曾寫道:“赫赫始祖,吾華肇造;…”這里的“始祖”是指()A.禹 B.舜 C.堯 D.黃帝

      20.假如你是遠古時期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當?shù)匕l(fā)大水,你會派誰去治水()A.黃帝 B.堯 C.舜 D.禹

      21.年 月 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揭幕,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華人華僑近萬人參加典禮.下列有關黃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建造宮室、車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讓部下發(fā)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C.他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抽絲技術

      22.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經(jīng)去過出土我國最早人類遺址的地方,那么你能告訴我,它位于哪個省嗎?()A.廣東 B.湖南 C.云南 D.陜西

      二、材料分析題

      23.如圖是兩幅古代房屋的復原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寫出圖 和 房屋樣式的名稱。

      最早建造、房屋的分別是哪里的居民?

      中國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

      材料中的“軒轅”指的是誰?

      材料中的“軒轅”和哪個部落聯(lián)合起來在哪場戰(zhàn)爭中平定了“蚩尤亂”?

      材料中的“軒轅”有什么重大貢獻?(舉一例即可)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了北京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

      【解答】題干直接設問考查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況的正確敘述,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石器,主要采集和狩獵,會使用天然火;他們還沒有學會磨制和鉆孔技術,都做不到. 故選 .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了遠古居民北京人的生活地點.

      【解答】題干給出了一幅原始人頭像示意圖,直接設問考查這種猿人的生活地區(qū),這個圖片是北京人的頭像,他們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故選 . 3.【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境內(nèi)的遠古人類.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因發(fā)現(xiàn)于云南元謀而得名. 【解答】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

      .山頂洞人距今約三萬年.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 故選: . 4.【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最早人類的遺址.結(jié)合所學知識:出土地點是云南省的元謀縣的元謀人,距今約 萬年前,是目前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

      【解答】參觀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就是元謀人遺址,應該去他的出土地點云南元謀.

      故選: .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遠古北京人的體貌特征與生產(chǎn)生活狀況.

      【解答】題干直接設問考查遠古北京人生活場景相符的選項,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獵為生,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qū)趕野獸,照明、防寒;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據(jù)此可排除含④的 三個選項. 故選 . 6.【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北京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

      【解答】題干材料給出了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分析這個信息可知會使用火.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人;半坡原始居民會煉制彩陶;司母戊鼎是商朝鑄造的. 故選 . 7.【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的人類-元謀人.

      【解答】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最早的人類;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至二十萬年;

      .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 故選 . 8.【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北京人,要熟記北京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

      【解答】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用火取暖,燒烤食物,驅(qū)趕野獸;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使用人工取火. 故選: . 9.【答案】C 【解析】本小題考查的是我國境內(nèi)的原始人類.

      【解答】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到二十萬年;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半坡人距今約五六千年.故答案選 . 10.【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遠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識點.在遠古居民中,元謀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術,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解答】①元謀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故選 .

      1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遺址的有關知識,由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唯亭草鞋山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引出考查的內(nèi)容.河姆渡遺址是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

      【解答】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流域,其它三個遠古人類遺址都在黃河流域. 故選: . 1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抓住“半坡居民”這個關鍵詞進行解答. 【解答】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距今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種植粟、白菜、芥菜等農(nóng)作物. 故選: . 1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半坡人生活史實的掌握.半坡人是我國最早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代表,過著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內(nèi),他們會種植粟、白菜、芥菜等農(nóng)作物,會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具,會燒制彩陶. 【解答】 :元謀人,尚未進入農(nóng)耕時代.

      :北京人,尚未進入農(nóng)耕時代.

      :半坡人,是我國最早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代表,過著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內(nèi),他們會種植粟、白菜、芥菜等農(nóng)作物,會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具,會燒制彩陶.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 故選: . 14.【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半坡居民和北京人的準確識記.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會制作色彩鮮艷的彩陶.

      【解答】①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②鉆孔石斧屬磨制石器,半坡居民使用.③魚紋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④稻谷遺存屬于河姆渡居民. 故選: . 1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半坡人的農(nóng)耕生活.

      【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還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種植蔬菜,還從事漁獵,已經(jīng)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會制作彩陶. 故選 .

      16.【答案】B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是長江流域和原始農(nóng)耕.我國居住在長江流域,最早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解答】 :北京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沒有進入農(nóng)耕時代.

      :河姆渡居民,生活長江流域,是我國最早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代表.

      :半坡居民,是我國最早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代表,但生活在黃河流域.

      :大汶口居民,已進入農(nóng)耕時代,生活在黃河流域. 故選: . 1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黃帝的尊稱.

      【解答】題干直接設問考查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后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故選 .

      18.【答案】D 【解析】解決本題的關鍵字眼是“農(nóng)耕”,由此可知考查的知識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可知: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獵為生;②山頂洞人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是長江流域原始農(nóng)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是黃河流域原始農(nóng)耕的典型代表.故答案選 . 19.【答案】D 【解析】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

      【解答】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始祖”,也就是“初祖”,根據(jù)所學知識,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選項中 .符合題意.堯、舜、禹都是皇帝之后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 故選: . 20.【答案】D 【解析】本題考察了大禹治水的知識.

      【解答】堯舜時期,洪水泛濫,禹不畏艱險,一心為民.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jié)合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從此百姓安居樂業(yè). 故選 .

      21.【答案】C 【解析】黃帝發(fā)明了衣裳、舟車、宮室、挖井等,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后人還把其他一系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歸于黃帝名下,認為他對中華早起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締造做出了卓越貢獻,稱他為“人文初祖”.

      【解答】題目所給四個選項中,只有 .他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與黃帝的貢獻無關,治水英雄那是傳說中的大禹. 故選: . 2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元謀人的知識點.

      【解答】元謀人,生活于云南省元謀縣,距今約 萬年,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遠古人類. 故選 .

      23.【答案】 是半穴居式; 是干欄式.;是半坡氏族; 是河姆渡氏族.;3 自然環(huán)境不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的有關內(nèi)容.;;【解答】 解答本題要注意分析圖片,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圖 屬于半地穴式房屋,圖 屬于干欄式房屋.;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樣式,干欄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樣式.;3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陜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屬于黃河流域,氣候比較干旱、寒冷,因此他們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屬于長江流域,由于氣候和自然條件的因素雨水較多,他們居住的房屋是干欄式.原始居民房屋樣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

      24.【答案】 黃帝.;炎帝;涿鹿之戰(zhàn).;3 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他的妻子養(yǎng)蠶繅絲,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人文始祖?/p>

      【解析】 本題考查黃帝.;本題考查涿鹿之戰(zhàn).;3 本題考查黃帝的貢獻.

      【解答】 據(jù)材料“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軒轅”指的是黃帝.;黃帝即軒轅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在涿鹿戰(zhàn)役中,黃帝創(chuàng)造指南車,聯(lián)合炎帝起來打敗了蚩尤.;3 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一位偉大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相傳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礎.他的妻子養(yǎng)蠶繅絲,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鳎蚱渥恐墓?,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炎帝和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炎、黃在涿鹿之戰(zhàn)大敗蚩尤后,炎帝和黃帝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他們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下載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合集)word格式文檔
      下載2017-2018學年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nèi)人類的活動檢測題(合集).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

      相關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