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甫田原文及賞析大全
甫田原文及賞析
甫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翻譯: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
①無田(diàn佃)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②莠(yǒu有):雜草;狗尾草。驕驕:猶“喬喬”,高大貌。③忉忉(dāo刀):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⑤怛怛(dá達):悲傷。⑥婉、孌:毛傳:“婉孌,少好貌。”⑦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fā)梳成兩個髻。丱(ɡuàn貫):形容總角翹起之狀。⑧弁(biàn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賞析:
對這首詩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較流行的舊說有:刺齊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保?、刺齊景公(豐坊《詩說》:“齊景公急于圖霸,大夫諷之?!保?、刺魯莊公(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于齊國,……詩人代為之愧……”)、刺奇童無成(牟庭《詩切》:“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保?、戒厭小務大(朱熹《詩集傳》:“田甫田而力不給,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人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戒學者及時進修(劉沅《詩經恒解》:“蓋當時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保袢诵抡f則有:初耕種時的禱神歌、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的詩、婦人思念征夫之詞、少女戀慕少男的詩,等等。各家之說都有其理由,不過比較各家之說,相對而言,寫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說,較為符合詩篇的文本意義。
這首詩頭兩章是寫實,采用重疊形式,只換了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首兩句直賦其事,意在引出下兩句。因丈夫去了遠方,家中沒有勞力,耕作粗放,本來長著綠油油莊稼的大田,如今全長著深深的野草,見不著一棵小苗,詩人面對如此荒蕪的大田,憂心忡忡,感慨萬千,不覺脫口說出“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桀桀)”。目有所見,心有所感,自傷自憐,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氣,不禁講出了氣話:“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怛怛)!”實際這不過是思極的.反語、傷心語,說“無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為她無法擺脫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現了幻覺,由實轉虛,詩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想像他見到離家時還是扎著丫角的小兒子,忽然間已經長大成人了,他驚喜不已:“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边@一自我構造的虛幻境界,既是對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的渴望,又是對孩子快快長大的期盼。此詩的含蓄美盡在這一虛境之中。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末章前兩句云:“換筆頓挫,與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評后兩句云:“奇文妙義,與上四‘無’字神回氣合。”
此詩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錯押韻,即田、人屬上古真部韻,驕、忉屬上古宵部韻,桀、怛屬上古月部韻。第三章四句連韻,屬上古元部韻,并皆有“兮”字收尾。譯文盡量保留原詩韻式及疊詞的運用。
第二篇: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共)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6篇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1小雅·甫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那片田地多么寬廣,每年能收千萬擔糧。我拿出其中的陳谷,來把我的農夫供養(yǎng)。遇上古來少見的好年成,快去南畝走一趟。只見有的鋤草有的培土,密麻麻的小米和高粱。等到長大成熟后,田官向我來獻上。
為我備好祭祀用的谷物,還有那毛色純一的羔羊,請土地和四方神靈來分享。我的莊稼既獲豐收,就是農夫的喜慶和報償。大家彈起琴瑟敲起鼓,迎來神農表述愿望,祈求上蒼普降甘霖,使我的作物豐茂茁壯,讓老爺小姐們溫飽永昌。
曾孫興致勃勃地來到田間,帶著妻子和兒女,把飯菜親自送到南畝旁。田官見了格外高興,特意叫來左右農人,一起把滋味細細品嘗。壯實的禾谷覆蓋著長隴,長得又好又多豐收在望。曾孫見了非常滿意,不時將農夫的勤勉夸獎。
曾孫的莊稼堆得高高,就像屋頂和橋梁。曾孫的糧倉裝得滿滿,就像小丘和山岡??炜熘鸸榷谇ё炜煸旌密囻R萬輛。把收下的谷物全都裝上,農夫們相互慶賀喜氣洋洋。這是神靈回報曾孫的大福,祝愿他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注釋
(1)倬:廣闊。甫:大。
(2)十千:言其多。
(3)有年:豐收年。
(4)適:去,至。
(5)耘:鋤草。耔(zǐ):培土。
(6)黍稷:谷類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樣子。
(7)攸:乃,就。介:長大。止:至。
(8)烝:進呈。髦士:英俊人士。
(9)齊(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0)犧:祭祀用的純毛牲口。
(11)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12)臧:好,此指豐收。
(13)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農氏。
(14)祈:祈禱求告。
(15)谷:養(yǎng)活。士女:貴族男女。
(16)曾孫:周王自稱,相對神靈和祖先而言。止:語助詞。
(17)馌(yè):送飯。
(18)田畯:農官。
(19)旨:美味。
(20)易:治理。
(21)終:既。有:富足。
(22)克:能。敏:勤快。
(23)茨:茅屋頂。粱:橋梁。
(24)庾:糧倉。
(25)坻(chí):小丘。京:岡巒。
(26)箱:車箱。
(27)介福:大福。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詩之作,《毛詩序》說:“刺幽王也。君子傷今思古焉?!编嵭{說:“刺者刺其倉廩空虛,政煩賦重,農人失職?!彼稳酥祆涫紫葘Υ苏f表示異議,他認為“此詩述公卿有田祿者,力于農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詩集傳》)。現從詩的內容來看,朱熹的看法比較符合實際;但詩中自稱“曾孫”,按周代君王對祖先和神靈的稱呼習慣,則作者當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這應是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農神)的祈年樂歌。
樂歌共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農事。這是一片廣袤肥沃的農田,每年都能收獲上萬擔米糧??恐鴥Υ嬖趥}內的谷物,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人,并取得了自古以來年復一年的好收成。這天土地的擁有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南畝巡視,只見那里的農人有的在鋤草,有的在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他心里一高興,眼前仿佛出現了莊稼成熟后由田官獻上時的情景。這一章鋪述事實,在整首樂歌中為以下幾章的展開祭祀作鋪墊。
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周王派人取來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裝上了精選的谷物,又讓人供上肥美的牛羊,開始了對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農人們也因田里的莊稼長得異常的好,個個喜笑顏開地彈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農神的光臨。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莊稼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讓男男女女豐衣足食。從這章的描寫中,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的先民,對于土地是懷著怎樣一種崇敬的心情;而那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也反映出當時民風的粗獷和熱烈。
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和他一起來到田間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他們?yōu)樾燎趧谧鞯霓r人帶來了親手做的飯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見了欣喜異常,連忙叫來身邊的農人,一起來嘗嘗飯菜的滋味。周王這時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斷稱贊農人的辛勞勤勉。與前章相比,這章的內容頗有生活氣息;周王的馌田,亦為后來歷代帝王勸農所效法,被稱為德政。
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果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不但場院上的糧食堆積如屋,而且倉中的谷物也裝得滿滿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岡。于是農人們?yōu)橼s造糧倉和車輛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為豐收而慶賀,心中感激神靈的賜福,祝愿周王萬壽無疆。這一章的特點是充滿了豐收后的喜悅,讓人不覺沉醉在一種滿足和歡樂之中。
以往的研究總認為《小雅》多刺幽、厲,而思文、武,這一般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這首《甫田》詩來說,則有些牽強。讀者從中讀到的,分明是上古時代先民對于農業(yè)的重視,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對與農業(yè)相關的神靈的無限崇拜;而其中夾雜對農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寫,正反映了農業(yè)古國的原始風貌。因此這首樂歌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文學方面,倒不如說更多地體現在史學方面。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2原文:
小雅·甫田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
自古有年。
今適南畝,或耘或耔。
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農夫之慶。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
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嘗其旨否。
禾易長畝,終善且有。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譯文:
就是這片一望無際的田地,每年打的糧食數也數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庫存糧,就能養(yǎng)活我治下的老百姓!從古以來就是這樣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視南邊這塊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壟,黍米高粱長得都非常茂盛。就在這座富麗堂皇的行宮,我要犒勞那些能干的臣工。
貢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獻上我純白羔羊的犧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謝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豐登,這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幸運。彈起琴弦敲起大鼓響天震,一起來迎接農事的始祖神。我們虔誠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來年五谷雜糧大豐收,養(yǎng)活我治下萬千男女子民。
周王滿懷喜悅來田間巡視,與他的貴婦和兒子們同行,帶來精美的食物慰勞百姓。管農業(yè)的官吏見了真高興,招呼身邊的農夫們聚攏來,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莊稼長勢茂盛遮蔽了田壟,今年定是五谷豐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頭不發(fā)天威怒,農夫們感恩戴德勤于農功。
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莊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車頂梁;糧食裝滿周王座座米糧倉,高得賽過那丘陵和小山崗。還需要再建造一千座倉庫,還需要再打造一萬輛車廂。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豐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無量。祈求上蒼賜予我大福厚祿,保佑大我周王室萬壽無疆!
注釋:
1.倬(zhuō):廣闊。
2.甫:大。
3.十千:言其多。
4.有年:豐收年。
5.陳:陳舊的糧食。
6.食(sì):拿東西給人吃。
7.適:去,至。
8.耘(yún):鋤草。耔(zǐ):培土。
9.黍(shǔ)稷(jì):谷類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樣子。
10.攸:乃,就。介:長大。止:至。
11.烝:進呈。髦士:英俊人士。
12.齊(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3.犧:祭祀用的純毛牲口。
14.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15.臧(zāng):好,此指豐收。
16.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農氏。
17.祈:祈禱求告。
18.谷:養(yǎng)活。士女:貴族男女。
19.曾孫:周王自稱,相對神靈和祖先而言。止:語助詞。
20.馌(yè):送飯。
21.田畯(jùn):農官。
22.旨:美味。
23.易:治理。
24.終:既。有:富足。
25.克:能。敏:勤快。
26.茨(cí):屋蓋,形容圓形之谷堆。梁:橋梁,形容長方形之谷堆。
27.庾(yǔ):露天糧囤。
28.坻(chí):小丘。京:岡巒。
29.箱:車箱。
30.介福:大福。
賞析:
這首詩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農事。這是一片廣袤肥沃的農田,每年都能收獲上萬擔米糧??恐鴥Υ嬖趥}內的谷物,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人,并取得了自古以來年復一年的好收成。這天土地的擁有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南畝巡視,只見那里的農人有的在鋤草,有的在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他心里一高興,眼前仿佛出現了莊稼成熟后由田官獻上時的情景。這一章鋪述事實,在整首樂歌中為以下幾章的展開祭祀作鋪墊。
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周王派人取來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裝上了精選的谷物,又讓人供上肥美的牛羊,開始了對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農人們也因田里的莊稼長得異常的好,個個喜笑顏開地彈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農神的光臨。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莊稼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讓男男女女豐衣足食。從這章的描寫中,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的先民,對于土地是懷著怎樣一種崇敬的心情;而那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也反映出當時民風的粗獷和熱烈。
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和他一起來到田間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他們?yōu)樾燎趧谧鞯?農人帶來了親手做的飯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見了欣喜異常,連忙叫來身邊的農人,一起來嘗嘗飯菜的滋味。周王這時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斷稱贊農人的辛勞勤勉。與前章相比,這章的內容頗有生活氣息;周王的馌田,亦為后來歷代帝王勸農所效法,被稱為德政。
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果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不但場院上的糧食堆積如屋,而且倉中的谷物也裝得滿滿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岡。于是農人們?yōu)橼s造糧倉和車輛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為豐收而慶賀,心中感激神靈的賜福,祝愿周王萬壽無疆。這一章的特點是充滿了豐收后的喜悅,讓人不覺沉醉在一種滿足和歡樂之中。
以往的研究總認為《小雅》多刺幽、厲,而思文、武,這一般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這首《小雅·甫田》詩來說,則有些牽強。從詩中讀到的分明是上古時代漢族先民對于農業(yè)的重視,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對與農業(yè)相關的神靈的無限崇拜;而其中夾雜對農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寫,正反映了農業(yè)古國的原始風貌。因此這首樂歌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文學方面,倒不如說更多地體現在史學方面。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3甫田
佚名〔先秦〕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無田(diàn佃)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莠(yǒu有):雜草;狗尾草。驕驕:猶“喬喬”,高大貌。忉忉(dāo刀):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怛怛(dá達):悲傷。婉、孌:毛傳:“婉孌,少好貌。”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fā)梳成兩個髻。丱(ɡuàn貫):形容總角翹起之狀。弁(biàn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鑒賞
對這首詩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較流行的舊說有:刺齊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保⒋听R景公(豐坊《詩說》:“齊景公急于圖霸,大夫諷之?!保⒋挑斍f公(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于齊國,……詩人代為之愧……”)、刺奇童無成(牟庭《詩切》:“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保⒔鋮捫沾螅ㄖ祆洹对娂瘋鳌罚骸疤锔μ锒Σ唤o,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人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保?、戒學者及時進修(劉沅《詩經恒解》:“蓋當時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保?,今人新說則有:初耕種時的禱神歌、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的詩、婦人思念征夫之詞、少女戀慕少男的詩,等等。各家之說都有其理由,不過比較各家之說,相對而言,寫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說,較為符合詩篇的文本意義。
這首詩頭兩章是寫實,采用重疊形式,只換了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首兩句直賦其事,意在引出下兩句。因丈夫去了遠方,家中沒有勞力,耕作粗放,本來長著綠油油莊稼的大田,如今全長著深深的野草,見不著一棵小苗,詩人面對如此荒蕪的大田,憂心忡忡,感慨萬千,不覺脫口說出“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桀桀)”。目有所見,心有所感,自傷自憐,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氣,不禁講出了氣話:“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怛怛)!”實際這不過是思極的反語、傷心語,說“無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為她無法擺脫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現了幻覺,由實轉虛,詩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想像他見到離家時還是扎著丫角的小兒子,忽然間已經長大成人了,他驚喜不已:“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边@一自我構造的虛幻境界,既是對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的渴望,又是對孩子快快長大的期盼。此詩的含蓄美盡在這一虛境之中。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末章前兩句云:“換筆頓挫,與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評后兩句云:“奇文妙義,與上四‘無’字神回氣合?!?/p>
此詩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錯押韻,即田、人屬上古真部韻,驕、忉屬上古宵部韻,桀、怛屬上古月部韻。第三章四句連韻,屬上古元部韻,并皆有“兮”字收尾。譯文盡量保留原詩韻式及疊詞的運用。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4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翻譯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
無田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治理。甫田,大田。
莠:雜草;狗尾草。
驕驕:猶“喬喬”,高大貌。
忉忉: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
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怛怛:悲傷。
婉、孌:毛傳:“婉孌,少好貌?!?/p>
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fā)梳成兩個髻。
丱:形容總角翹起之狀。
弁: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鑒賞
對這首詩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較流行的舊說有:刺齊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齊景公(豐坊《詩說》:“齊景公急于圖霸,大夫諷之。”)、刺魯莊公(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于齊國,……詩人代為之愧……”)、刺奇童無成(牟庭《詩切》:“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保⒔鋮捫沾螅ㄖ祆洹对娂瘋鳌罚骸疤锔μ锒Σ唤o,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人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保?、戒學者及時進修(劉沅《詩經恒解》:“蓋當時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保?,今人新說則有:初耕種時的禱神歌、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的詩、婦人思念征夫之詞、少女戀慕少男的詩,等等。各家之說都有其理由,不過比較各家之說,相對而言,寫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說,較為符合詩篇的文本意義。
這首詩頭兩章是寫實,采用重疊形式,只換了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首兩句直賦其事,意在引出下兩句。因丈夫去了遠方,家中沒有勞力,耕作粗放,本來長著綠油油莊稼的大田,如今全長著深深的野草,見不著一棵小苗,詩人面對如此荒蕪的大田,憂心忡忡,感慨萬千,不覺脫口說出“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桀桀)”。目有所見,心有所感,自傷自憐,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氣,不禁講出了氣話:“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怛怛)!”實際這不過是思極的反語、傷心語,說“無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為她無法擺脫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現了幻覺,由實轉虛,詩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想像他見到離家時還是扎著丫角的小兒子,忽然間已經長大成人了,他驚喜不已:“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边@一自我構造的虛幻境界,既是對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的渴望,又是對孩子快快長大的期盼。此詩的含蓄美盡在這一虛境之中。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末章前兩句云:“換筆頓挫,與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評后兩句云:“奇文妙義,與上四‘無’字神回氣合。”
此詩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錯押韻,即田、人屬上古真部韻,驕、忉屬上古宵部韻,桀、怛屬上古月部韻。第三章四句連韻,屬上古元部韻,并皆有“兮”字收尾。譯文盡量保留原詩韻式及疊詞的運用。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5原文:
小雅·甫田
[先秦]佚名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譯文
就是這片一望無際的田地,每年打的糧食數也數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庫存糧,就能養(yǎng)活我治下的老百姓!從古以來就是這樣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視南邊這塊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壟,黍米高粱長得都非常茂盛。就在這座富麗堂皇的行宮,我要犒勞那些能干的臣工。
貢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獻上我純白羔羊的犧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謝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豐登,這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幸運。彈起琴弦敲起大鼓響天震,一起來迎接農事的始祖神。我們虔誠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來年五谷雜糧大豐收,養(yǎng)活我治下萬千男女子民。
周王滿懷喜悅來田間巡視,與他的貴婦和兒子們同行,帶來精美的食物慰勞百姓。管農業(yè)的官吏見了真高興,招唿身邊的農夫們聚攏來,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莊稼長勢茂盛遮蔽了田壟,今年定是五谷豐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頭不發(fā)天威怒,農夫們感恩戴德勤于農功。
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莊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車頂梁;糧食裝滿周王座座米糧倉,高得賽過那丘陵和小山崗。還需要再建造一千座倉庫,還需要再打造一萬輛車廂。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豐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無量。祈求上蒼賜予我大福厚祿,保佑大我周王室萬壽無疆!
注釋
倬(zhuō):廣闊。
甫:大。
十千:言其多。
有年:豐收年。
陳:陳舊的糧食。
食(sì):拿東西給人吃。
適:去,至。
耘(yún):鋤草。耔(zǐ):培土。
黍(shǔ)稷(jì):谷類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樣子。
攸:乃,就。介:長大。止:至。
烝:進呈。髦士:英俊人士。
齊(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犧:祭祀用的純毛牲口。
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臧(zāng):好,此指豐收。
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農氏。
祈:祈禱求告。
谷:養(yǎng)活。士女:貴族男女。
曾孫:周王自稱,相對神靈和祖先而言。止:語助詞。
馌(yè):送飯。
田畯(jùn):農官。
旨:美味。
易:治理。
終:既。有:富足。
克:能。敏:勤快。
茨(cí):屋蓋,形容圓形之谷堆。梁:橋梁,形容長方形之谷堆。
庾(yǔ):露天糧囤。
坻(chí):小丘。京:岡巒。
箱:車箱。
介福:大福。
賞析:
這首詩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祭事。這是一片廣袤肥沃的祭田,每年都能收獲上萬擔米糧。靠著儲存在倉內的谷物,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祭人,并取得了自古以來年復一年的好收成。這天土地的擁有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南畝巡視,只見那里的祭人有的在鋤草,有的在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他心里一高興,眼前仿佛出現了莊稼成熟后由田官獻上時的情景。這一章鋪述事實,在整首樂歌中為以下幾章的展開祭祀作鋪墊。
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周王派人取來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裝上了精選的谷物,又讓人供上肥美的牛羊,開始了對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祭人們也因田里的莊稼長得異常的好,個個喜笑顏開地彈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祭神的光臨。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莊稼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讓男男女女豐衣足食。從這章的描寫中,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的先民,對于土地是懷著怎樣一種崇敬的心情;而那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也反映出當時民風的粗獷和熱烈。
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和他一起來到田間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他們?yōu)樾燎趧谧鞯募廊藥砹擞H手做的飯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見了欣喜異常,連忙叫來身邊的祭人,一起來嘗嘗飯菜的滋味。周王這時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斷稱贊祭人的辛勞勤勉。與前章相比,這章的內容頗有生活氣息;周王的馌田,亦為后來歷代帝王勸祭所效法,被稱為德政。
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果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不但場院上的糧食堆積如屋,而且倉中的谷物也裝得滿滿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岡。于是祭人們?yōu)橼s造糧倉和車輛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為豐收而慶賀,心中感激神靈的賜福,祝愿周王萬壽無疆。這一章的特點是充滿了豐收后的喜悅,讓人不覺沉醉在一種滿足和歡樂之中。
以往的研究總認為《小雅》多刺幽、厲,而思文、武,這一般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這首《小雅·甫田》詩來說,則有些牽強。從詩中讀到的分明是上古時代漢族先民對于祭業(yè)的重視,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對與祭業(yè)相關的神靈的無限崇拜;而其中夾雜對祭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寫,正反映了祭業(yè)古國的原始風貌。因此這首樂歌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文學方面,倒不如說更多地體現在史學方面。
甫田原文翻譯及賞析6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翻譯
就是這片一望無際的田地,每年打的糧食數也數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庫存糧,就能養(yǎng)活我治下的老百姓!從古以來就是這樣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視南邊這塊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壟,黍米高粱長得都非常茂盛。就在這座富麗堂皇的行宮,我要犒勞那些能干的臣工。
貢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獻上我純白羔羊的犧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謝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豐登,這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幸運。彈起琴弦敲起大鼓響天震,一起來迎接農事的始祖神。我們虔誠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來年五谷雜糧大豐收,養(yǎng)活我治下萬千男女子民。
周王滿懷喜悅來田間巡視,與他的貴婦和兒子們同行,帶來精美的食物慰勞百姓。管農業(yè)的官吏見了真高興,招呼身邊的農夫們聚攏來,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莊稼長勢茂盛遮蔽了田壟,今年定是五谷豐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頭不發(fā)天威怒,農夫們感恩戴德勤于農功。
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莊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車頂梁;糧食裝滿周王座座米糧倉,高得賽過那丘陵和小山崗。還需要再建造一千座倉庫,還需要再打造一萬輛車廂。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豐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無量。祈求上蒼賜予我大福厚祿,保佑大我周王室萬壽無疆!
注釋
倬:廣闊。
甫:大。
十千:言其多。
有年:豐收年。
陳:陳舊的糧食。
食:拿東西給人吃。
適:去,至。
耘:鋤草。
耔:培土。
黍稷:谷類作物。
薿薿:茂盛的樣子。
攸:乃,就。
介:長大。
止:至。
烝:進呈。
髦士:英俊人士。
齊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犧:祭祀用的純毛牲口。
以:用作。
社:祭土地神。
方:祭四方神。
臧:好,此指豐收。
御:同“迓”,迎接。
田祖:指神農氏。
祈:祈禱求告。
谷:養(yǎng)活。
士女:貴族男女。
曾孫:周王自稱,相對神靈和祖先而言。
止:語助詞。
馌:送飯。
田畯:農官。
旨:美味。
易:治理。
終:既。
有:富足。
克:能。
敏:勤快。
茨:屋蓋,形容圓形之谷堆。
梁:橋梁,形容長方形之谷堆。
庾:露天糧囤。
坻:小丘。
京:岡巒。
箱:車箱。
介福:大福。
鑒賞
這首詩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農事。這是一片廣袤肥沃的農田,每年都能收獲上萬擔米糧??恐鴥Υ嬖趥}內的谷物,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人,并取得了自古以來年復一年的好收成。這天土地的擁有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南畝巡視,只見那里的農人有的在鋤草,有的在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他心里一高興,眼前仿佛出現了莊稼成熟后由田官獻上時的情景。這一章鋪述事實,在整首樂歌中為以下幾章的展開祭祀作鋪墊。
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周王派人取來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裝上了精選的谷物,又讓人供上肥美的牛羊,開始了對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農人們也因田里的莊稼長得異常的好,個個喜笑顏開地彈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農神的光臨。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莊稼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讓男男女女豐衣足食。從這章的描寫中,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的先民,對于土地是懷著怎樣一種崇敬的心情;而那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也反映出當時民風的粗獷和熱烈。
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和他一起來到田間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他們?yōu)樾燎趧谧鞯霓r人帶來了親手做的飯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見了欣喜異常,連忙叫來身邊的農人,一起來嘗嘗飯菜的滋味。周王這時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斷稱贊農人的辛勞勤勉。與前章相比,這章的內容頗有生活氣息;周王的馌田,亦為后來歷代帝王勸農所效法,被稱為德政。
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果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不但場院上的糧食堆積如屋,而且倉中的谷物也裝得滿滿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岡。于是農人們?yōu)橼s造糧倉和車輛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為豐收而慶賀,心中感激神靈的賜福,祝愿周王萬壽無疆。這一章的特點是充滿了豐收后的喜悅,讓人不覺沉醉在一種滿足和歡樂之中。
以往的研究總認為《小雅》多刺幽、厲,而思文、武,這一般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這首《小雅·甫田》詩來說,則有些牽強。從詩中讀到的分明是上古時代漢族先民對于農業(yè)的重視,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對與農業(yè)相關的神靈的無限崇拜;而其中夾雜對農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寫,正反映了農業(yè)古國的原始風貌。因此這首樂歌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文學方面,倒不如說更多地體現在史學方面。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之創(chuàng)作,詩中自稱“曾孫”,按周代君王對祖先和神靈的稱呼習慣,則作者當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這應是暮春時節(jié)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農神)的祈年樂歌。
第三篇:南山田中行原文及賞析
《南山田中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賀。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前言】
《南山田中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是依據南山秋景而作,寫的是作者家鄉(xiāng)的實況。詩人用富于變幻的筆觸描繪了這樣一幅秋夜田野圖:它明麗而又斑駁,清新而又幽冷,使人愛戀,卻又叫人憂傷,突出地顯示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意境。
【注釋】
⑴秋風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風又稱素風,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漻:水清而深。嘖嘖:蟲鳴聲。
⑶云根:云霧升起之處。苔蘚:青苔。
⑷冷紅:秋寒時節(jié)開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淚珠。
⑸荒畦:荒蕪的田地。叉牙:參差不齊。
⑹蟄螢:藏起來的螢火蟲。
⑺石脈:石縫。
⑻鬼燈:磷火。如漆:明亮如漆。點:一作“照”。
【翻譯】
秋風掠過,秋野明凈,池塘積水深又清,草中蟲兒唧唧鳴。長滿苔蘚的山石,浮起濃密的云氣。掛著露珠的秋花,在嬌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參差不齊,發(fā)著冷光的螢火蟲在斜徑上低飛。石縫里滲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燈,花朵似的點綴著松林。
【鑒賞】
這首詩確實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多種的冷色調構成了一幅冷艷幽森的畫面:秋天的原野上,一片片一洼洼的積水,秋風蕭瑟地吹著;云靄籠罩著低矮的山,山上的石頭被青苔覆蓋;寒風中開放的小紅花,綴著晶瑩的露珠,似在低聲飲泣。田地荒蕪了,九月的田隴里,只有一些稀稀落落,高低不齊的禾稻;螢蟲一閃一閃飛在歪歪斜斜的田埂草間,石隙中泉水涓涓滴滴地流進荒蕪了的沙地里;而閃閃爍爍的鬼火,卻在漆黑的松林間飄忽
在這幅畫面里,詩人是采用精雕細刻的描繪手法,展示了幽冷而且?guī)е幧瓪夥盏木辰?。詩人極注意選詞,每個詞都極其精確地表述著鮮明的意象,形象感十分強烈;在詩中他又十分注意意象的組合,每個詞所表述的意象是鮮明的,但他們之間不是相互游離,而且相互融合,組成多樣統(tǒng)一的畫面。這幅畫面在色彩的選擇構置上也非常成功,畫幅大片面積是慘白與漆黑,渲染了畫面的陰冷,真有點鬼氣森然;特別是大片的黑白顏色之間,飄動著那綠熒熒的鬼火,更增添了陰森的氛圍。然而,它又不是全然恐怖的,這恐怕在于詩人抹上了幾點紅花又勾勒了淙淙的清泉;這樣就使畫面多少帶了點生氣,減弱了陰森恐怖感。
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后,經濟繁榮的似錦繁花已經凋落,而統(tǒng)治階級又實行重稅、兼并政策,農民破產,失去田地,不堪壓迫剝削,大量逃亡。不少地方出現了田地荒廢,農村凋弊的凄涼景象。詩人李賀目擊了這樣的現象,感到十分凄惶,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再現當時農村破敗荒涼的現實。寫得如此陰森,這是詩人主觀情緒的反映,它表現詩人對現實懷有一種無法挽回的絕望感。
第四篇:梁甫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梁甫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梁甫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梁甫行
曹植〔魏晉〕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一作:草墅)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譯文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tài)不一。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平時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和兒女像禽獸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圍自在地行走毫無顧忌。
注釋
異氣:氣候不同。殊:不同。?。浩D苦。寄身:生活。草野:野外、原野。妻子:妻子和兒女。象:像。行止:行動的蹤跡。林阻:山林險阻之地。柴門:用樹枝等物編成的門。蕭條:冷清。翔:悠閑自在地行走。宇:房屋。
賞析
此詩描述了邊海百姓的艱難生活,比較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慘痛景象,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詩采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手法,使邊海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劇哉邊海民”的襯托。各地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最艱難困頓的要數“邊海民”了。
“寄身”三句,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他們沒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fā)現、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逃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出來了。他們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險阻的坳壑以藏躲,他們怕暴露行跡,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聲。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逃民們每日出沒在山林之中與狐兔爭食爭住,而自己原來的家園卻因為無人居住,反而變成狐兔們的自由跳踉縱情嬉戲的王國,非??杀默F實。這兩句擴大了全詩的內涵,它不僅使人想見逃民們的傷心落淚,而且使人看到生產凋敞,村落蕭索的更廣闊的社會圖畫;也擴大了全詩的境界,前三句是詩人眼中的情景,這兩句是詩中人心里的想像。有此一筆,使短短的八句詩多了一層波折,添了一組形象,是以少馭多的佳構。可惜這一點歷來被人忽略,以為這兩句也是狀“邊海民”慘苦生活的,與前三句配合,寫住處的荒涼;試想,已與禽獸混跡的“邊海民”對“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嘆哉。結果使詩的內容和形象頓然減色,因而對這首詩并不是寫“邊海民”,而是寫逃到“邊?!敝懊瘛钡模簿臀茨芾斫?。
曹植曾在《諫伐遼東表》中勸曹叡“省徭役薄賦斂,勤農?!保链擞忠运脑姼柚苯訛槊裆部喽粲?。建安詩人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題材極少,因而這首詩就更為寶貴。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梁甫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梁甫行原文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翻譯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tài)不一。
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破舊的草屋是他們的棲身之地。
妻子和兒子像禽獸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
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由穿梭毫無顧忌。
注釋
異氣:氣候不同。
殊:不同。
?。浩D苦。
寄身:生活。
草野:野外、原野。
妻子:妻子和兒女。
象:像。
行止:行動的蹤跡。
林阻:山林險阻之地。
柴門:用樹枝等物編成的門。
蕭條:冷清。
翔:悠閑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賞析
曹植自曹丕篡漢后,在自己生存的艱難不幸中,逐漸體會到下層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鞍朔礁鳟悮?,千里殊風雨?!笔钦f天下的自然環(huán)境不一樣,所遭受的風雨災害也不一樣。言外之意是說,海邊氣候潮濕,風雨狂暴,海嘯龍卷風也時有發(fā)生,是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這兩句突出邊海人民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皠≡者吅C?,寄身于草野?!蓖纯喟。_叺娜嗣?,他們生活在荒野草叢林木中,多么荒涼,多么凄慘。這本是野獸出入的地方,可他們卻長期的與野獸同居。所以“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边@是對妻子以及孩子的整體形象描寫,從中我們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野人一樣的粗俗艱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見他們與世隔絕的愚鈍頹廢形象。他們依靠自然環(huán)境的險阻,和野獸爭奪相間生存,他們不但經受生活的艱難困苦,而且還有隨時被野獸吃掉的生存憂懼?!安耖T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中嗦嗦搖蕩,狐貍兔子好象從天上飛來一樣從屋檐下飛來竄去。這里通過狐貍、兔子的側面描寫,反襯出邊海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簡意賅地全方位展現了邊海人們的痛苦生活。
第五篇: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
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
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翻譯
我走到上留田這個地方,看到一處新土墳孤零零地佇立在野外。
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獨這座墳冢上春草還未長出。
一陣風刮過凄涼的曠野,墳旁楊樹上的葉子嘩嘩作響,像是有人在傷心地哭泣。
這是誰家的墳墓,埋沒在這荒涼的地方?
經當地的老人介紹才知道這里埋葬的是田氏。
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連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當地人只好把他埋在這里,在墳旁按照習俗插上了旌幡。
我感慨萬分,連一只鳥死了,其他的鳥都哀鳴不止,一只野獸走了,其他的野獸都惶惶不安。
你聽聽那恒山鳥離別時的哀鳴,臨行前總是回旋飛翔不停。
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而當他們決定不分家時,樹應聲繁榮如初。
傳說中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面的枝條榮潤。
樹猶如此??!為什么要像參商二星一樣,你爭我斗,彼此不相容呢?
伯夷、叔齊與延陵季子推位讓國,人家兄弟情深,美譽名揚天下。
看來淳樸的社會風氣已經遙遠了,衰頹的世風泛濫開來。
江河日下,昔日街頭諷刺兄弟之事的歌謠,人們都充耳不聞了。
注釋
崢嶸:高峻的樣子。
蒿里塋:蒿里,古指墳地,又為喪歌名。
蓬科:同“蓬顆”,土墳上長滿的荒草。
馬鬣:指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
銘旌:古時豎在靈柩前標有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桓山: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北。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離散的悲痛。
紫荊:《續(xù)齊諧記》中記載,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燃。真往見之大驚,
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更合財寶,遂為孝門。
交柯:《述異記》中記載,黃金山有楠樹,一年東邊榮,西邊枯;后年西邊榮,東邊枯,年年如此。
參商:參星與商星。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對立。
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國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齊。
高風:美善的風教、政績。
緬邈:久遠、遙遠。
頹波:向下流的水勢。比喻衰頹的世風。
緬邈:意為山川緬邈, 同遙遠。
賞析
《上留田行》為樂府古題,全詩沉郁蒼涼,渾淪深痛。古詩以父母死,兄不撫養(yǎng)弟而鄰人諷之為內容,這是一首“借古題以諷時事”的詩文。
詩人從“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敘事,寫孤墳的荒涼與凄愴。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薄豆旁娛攀住吩疲骸俺龉T直視,但見丘與墳。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薄鞍讞睢倍嗯c“悲風”相搭配,渲染蕭瑟的氣氛,凄凄復凄凄、腸斷天涯遠。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眱删鋯柧渥鲆?,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吨芏Y·春官·司常》有云:“大喪共銘旌?!薄般戩骸倍嘀胳`柩前標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遙遠的曾經發(fā)生過的兄弟相爭的故事,引發(fā)無盡唏噓。
“一鳥死”至末尾十八句抒發(fā)感慨,寫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干街輨e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詩人借動物之“有情”反諷故事中主人公的“無情”,《孔子家語·顏回篇》:“孔子在上,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將有生別離者也?!芈劵干街B,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于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問哭者,果曰:父死家貧,蟲子以葬,與之長訣?!彼绖e苦,生離更悲,鳥獸尚且知道為同伴的死亡而哀鳴,兄弟之間卻失去了手足憐惜之情,可悲,可嘆。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頹波激清。尺布之遙,塞耳不能聽。”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傳說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邊的枝條榮潤,樹猶如此啊,何況骨肉兄弟?詩人反復列舉古人的事跡,借以慨嘆江河日下,哀惜漸漸消逝的淳樸之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寫于至德二載(757)。上留田,古地名,后亦為樂府曲名。是時,肅宗擊敗永王磷。轔奔郡陽,欲南走嶺外,被江西采訪使皇甫僥所殺。詩人有感于此,借題發(fā)揮,表現了對兄弟不容、同室相煎的深沉悲哀。
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古詩簡介
《田上》是唐代詩人崔道融的作品。此詩寫農民天還沒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盡”與“殊未明”相對照,反映了農業(yè)經濟社會中原始勞作工具的簡陋以及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全詩語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動。
翻譯/譯文
雨下得太大了,連高處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農夫披著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盡,可是東方的天竟還沒有亮。
注釋
⑴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
⑵披蓑:披著草衣。
⑶俱:都。
⑷殊:猶,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作者身在鄉(xiāng)村,在一個雨夜中,偶觀一位老農冒雨耕作的樣子,不由想到眾多勞動人民而作。
賞析/鑒賞
這首詩寫一位農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勞耕作的情形。詩的開頭寫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場大雨?!坝曜恪币痪洌钦f雨水很多,就連高處的田地也積了許多水,而成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強調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農夫耕田將會倍加艱難和辛勞,為下文作了鋪墊?!芭虬胍垢币痪?,乍看之下,讓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農夫披著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細細品來,此句卻是蘊意深含??赡苁怯捎谟晁^多,農夫們耽誤了播種的時間,泥水里,又是冒著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兩句用“力俱盡”與“殊未明”作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雖然“人牛力俱盡弦,但勞動的時間還很長,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農民將如何堅持下去,這是留給讀者想象的內容了。這首小詩十分通俗,明白如話,雖然是反映農民辛苦的,但它是通過耕作情形的具體而又細致的描駑來表現的,它取的是一位農民最平常的一個勞動鏡頭。風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樣出力,全詩語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在**年代,地方水利失修,農民靠“天”吃飯的這一事實,也是封建社會里的中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寫照。
這首詩純用白描,立意新穎,語言通俗流暢,僅短短二十個字,就準確地描繪了農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農夫苦難生活的滿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3上留田行 唐朝 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上留田行》譯文
我走到上留田這個地方,看到一處新土墳孤零零地佇立在野外。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獨這座墳冢上春草還未長出。一陣風刮過凄涼的曠野,墳旁楊樹上的葉子嘩嘩作響,像是有人在傷心地哭泣。這是誰家的墳墓,埋沒在這荒涼的地方?經當地的老人介紹才知道這里埋葬的是田氏,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連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當地人只好把他埋在這里,在墳旁按照習俗插上了旌幡,我感慨萬分,連一只鳥死了,其他的鳥都哀鳴不止,一只野獸走了,其他的野獸都惶惶不安。你聽聽那恒山鳥離別時的哀鳴,臨行前總是回旋飛翔不停。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而當他們決定不分家時,樹應聲繁榮如初。傳說中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面的枝條榮潤,樹猶如此??!為什么要像參商二星一樣,你爭我斗,彼此不相容呢?伯夷、叔齊與延陵季子推位讓國,人家兄弟情深,美譽名揚天下:看來淳樸的社會風氣已經遙遠了,衰頹的世風泛濫開來,江河日下,昔日街頭諷刺兄弟之事的歌謠,人們都充耳不聞了。
《上留田行》注釋
崢嶸:高峻的樣子。
蒿(hāo)里塋(yíng):蒿里,古指墳地,又為喪歌名。
蓬科:同“蓬顆”,土墳上長滿的荒草。
馬鬣(liè):指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
銘旌(jīng):古時豎在靈柩前標有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桓山(huán):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北。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離散的悲痛。
紫荊:《續(xù)齊諧記》中記載,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燃。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更合財寶,遂為孝門。
交柯:《述異記》中記載,黃金山有楠樹,一年東邊榮,西邊枯;后年西邊榮,東邊枯,年年如此。
參(shēn)商:參星與商星。
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國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齊。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于是放棄君位,流亡國外。而叔齊亦不肯立,也逃到孤竹國外,和他的`長兄一起過流亡生活。
延陵:季札,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小兒子。高風:美善的風教、政績。緬邈:久遠、遙遠。頹波:向下流的水勢。比喻衰頹的世風。緬邈(miǎnmiǎo):意為山川緬邈,同遙遠。
《上留田行》賞析
《上留田行》為樂府古題,全詩沉郁蒼涼,渾淪深痛。古詩以父母死,兄不撫養(yǎng)弟而鄰人諷之為內容,這是一首“借古題以諷時事”的詩文。
詩人從“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敘事,寫孤墳的荒涼與凄愴。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薄豆旁娛攀住吩疲骸俺龉T直視,但見丘與墳。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薄鞍讞睢倍嗯c“悲風”相搭配,渲染蕭瑟的氣氛,凄凄復凄凄、腸斷天涯遠。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眱删鋯柧渥鲆?,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禮·春官·司?!酚性疲骸按髥使层戩??!薄般戩骸倍嘀胳`柩前標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遙遠的曾經發(fā)生過的兄弟相爭的故事,引發(fā)無盡唏噓。
“一鳥死”至末尾十八句抒發(fā)感慨,寫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痹娙私鑴游镏坝星椤狈粗S故事中主人公的“無情”,《孔子家語·顏回篇》:“孔子在上,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將有生別離者也?!芈劵干街B,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于此,謂其往而不返也?!鬃邮谷藛柨拚?,果曰:父死家貧,蟲子以葬,與之長訣。”死別苦,生離更悲,鳥獸尚且知道為同伴的死亡而哀鳴,兄弟之間卻失去了手足憐惜之情,可悲,可嘆。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頹波激清。尺布之遙,塞耳不能聽。”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傳說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邊的枝條榮潤,樹猶如此啊,何況骨肉兄弟?詩人反復列舉古人的事跡,借以慨嘆江河日下,哀惜漸漸消逝的淳樸之風。
《上留田行》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寫于至德二載(757)。上留田,古地名,后亦為樂府曲名。是時,肅宗擊敗永王磷。轔奔郡陽,欲南走嶺外,被江西采訪使皇甫僥所殺。詩人有感于此,借題發(fā)揮,表現了對兄弟不容、同室相煎的深沉悲哀。
田上原文翻譯及賞析4原文:
田上
作者:崔道融
朝代:唐朝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
雨下得太大了,連高處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農夫披著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盡,可是東方的天竟還沒有亮。
注釋:
1、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
2、披蓑:披著草衣。
3、俱:都。
4、殊:猶,還。
賞析:
此詩寫農民天還沒有亮便冒雨耕田寫出了人們從事勞作的艱辛。詩的開頭寫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場大雨,為下文農民夜半搶耕做好鋪墊。后兩句用“力俱盡”與“殊未明”作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全詩語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在**年代,地方水利失修,農民靠“天”吃飯的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