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仲裁反請求書
仲裁反請求書
反請求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請求被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請求事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實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證據(jù)和證據(jù)來源,證人姓名和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致
____仲裁委員會
反請求申請人:(簽名或蓋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1)反請求申請書副本__份;
(2)證據(jù)___份。
第二篇:仲裁反請求申請書(范本)
仲裁反請求申請書
反請求申請人: 有限公司。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職務:董事長。
反請求被申請人:,女,漢族,年 月 日出生,住 號。身份證號:。聯(lián)系電話:。
反請求事項:
1、依法確認雙方于 年 月 日簽訂的《合同書》已解除;
2、依法裁定被申請人交納的 預約定金不予返還,已交納的剩余款項元申請人予以無息退還;
3、反請求仲裁費用全部由被申請人承擔。事實與理由:
反請求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于 年 月 日簽訂了預約購房《合同書》,合同約定:由乙方(被申請人)自愿預約購買甲方(申請人)開發(fā)建設的 花園 號樓 單元 室,預約購買單價為 元/平方米,房屋預約總價款為 元,在合同簽訂之日乙方應支付物業(yè)預約定金 元,乙方全額交付預約定金后始取得簽署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資格。同時,合同還約定:甲方具備商品房銷售(包括預售)資格后,乙方應于接到甲方通知后30日內到甲方處與甲方簽署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若乙方逾期不到甲方處簽署正式合同的,視為乙方違約,甲方有權單方解除合同,并將物業(yè)另行出售,因此造成的損失由乙方承擔。申請人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后,申請人通知被申請人到售樓處簽署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但被申請人并沒有前去辦理,申請人于 年 月 日向被申請人發(fā)送《解除函》,告知被申請人務必于 年 月 前到 售樓處辦理網(wǎng)簽手續(xù)并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房屋購買權,雙方簽訂的認購合同書予以解除,并有權將預約房屋另行銷售。
反請求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的行為已違反雙方簽訂的預約《合同書》約定,構成違約,申請人已通知被申請人解除了預約《合同書》,且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被申請人交納的定金申請人有權不予退還。為維護反請求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望貴委依法支持反請求事項。
此致 仲裁委員會
反請求申請人: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第三篇:仲裁反請求申請書
仲裁反請求申請書
申請人(本請求被申請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所地:深圳市**區(qū)**街道***** 被申請人(本請求申請人):********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地: ***區(qū)科學城**路*** 法定代表人:** 仲裁反請求:
一、裁決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拖欠的工程款人民幣10651188元。
二、裁決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遲延結算違約金人民幣150萬元。
三、裁決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拖欠工程款利息及其損失人民幣350萬元。
四、裁決被申請人承擔申請人因本案仲裁而支付的律師費人民幣10萬元。
五、本反請求的仲裁費由被申請人承擔。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與原*有限公司(目前已由被申請人所吸收合并)于2004年5月8日簽訂《****有限公司新建項目土建總承包施工合同》(下稱《施工合同》)?!妒┕ず贤芳s定,申請人承包該項目范圍內所有建筑的土建工程,具體包括生產廠房,***成品倉庫,**行政研發(fā)樓以及***生產綜合樓及地下車庫。《施工合同》約定,全部土建工程以總價13750萬元包干,工程開工日期為2004年6月1日,施工日期為240個日歷天。前述《施工合同》簽訂后不久(即2010年5月31日),雙方即又補充簽訂《****總承包施工合同補充協(xié)議書》(下稱《補充協(xié)議》),約定將申請人的工程承包范圍調整為“原《施工合同》約定的土建工程以及原《施工合同》中約定之外的分部、分項工程”。
在上述《施工合同》簽訂后,申請人即按照《施工合同》對涉案項目土建工程部分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被申請人對申請人依據(jù)《施工合同》所承包的施工范圍進行多次變更;而且將本由我司承包的工程違反協(xié)議分包給別的單位施工,造成我司極大損失。鑒于前述情況,雙方當事人又于2005年1月5日簽訂《***施工合同補充協(xié)議(2)》(下稱《補充協(xié)議(2)》,確認截至2010年9月1日,因申請人施工范圍較《施工合同》發(fā)生多項變更,故原《施工合同》約定的3750萬元包干價上調為13925萬元;此外,《補充協(xié)議(2)》還在第二、三、四條約定中對其他增加的工程項目以及待確認的施工項目約定費用的增加及據(jù)實結算等內容。
此后,申請人根據(jù)《施工合同》、《補充協(xié)議(1)》、《補充協(xié)議(2)》以及被申請人的要求,就承包范圍內的土建工程以及增加的分部、分項施工項目進行施工。事后經(jīng)核算,申請人所承包的全部工程造價為147,998,188元。為及時取得工程結算款,申請人于2005年8月中旬即向被申請人提出結算要求。并且,被申請人與申請人就涉案工程結算事宜進行了協(xié)商,雙方于2011年8月30日簽訂了《補充協(xié)議(3)》。被申請人在《補充協(xié)議(3)》中明確將全力配合申請人進行工程款的最終結算,否則將向申請人支付違約金。但《補充協(xié)議(3)》簽訂后,被申請人卻一直以各種理由故意拖延結算工程款,其行為明顯違反《補充協(xié)議(3)》的約定,理應承擔相應的違約金、違約利息及對我司造成的損失,損失包括但不限:甲方違法分包對我司安全投入、措施,增加安全難度造成巨額損失,工程移交后被申請人不給予結算導致管理人員留守發(fā)生工資管理等費用,同時因甲方拖欠工程款導致春節(jié)前民工、材料商上訪,我司為妥善解決問題同意給以補助等損失,加之利息總計共350萬元。
時至2012年3月,被申請人不但不依約就工程款履行結算的義務,反而提起本次仲裁,無理地要求申請人向其承擔所謂的違約責任。鑒于前述情況,申請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特向仲裁庭提出反請求如上,請貴委裁決如申請人所請。此 致 **仲裁委員會
申請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 年 月 日
第四篇:追加仲裁請求書
追加仲裁請求書
孟津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
我叫XXX,男,現(xiàn)年36歲,我對我2014年月日提交的仲裁申請書追加一條仲裁請求,內容如下: 請求依法裁定工傷賠償金由李新生和陳書芳支付。
第五篇:申請人仲裁請求書
仲
裁
申
請
書
參賽選手張培倫
尊敬的首席仲裁員、仲裁員:
我受新泰國輝運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委托擔任本次仲裁案件中新泰國輝運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委托人出席本次仲裁。
首先,案件事實。
我方與被申請人于1993年12月1日簽訂了《舉辦中外合作經(jīng)營福元發(fā)電廠項目意向書》;于1994年3月1日簽定了《中外合作經(jīng)營福元發(fā)電公司合同》和《福元發(fā)電公司章程》,且于1994年4月4日生效;于4月8日由福廣省人民政府核發(f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yè)批準證書》;合作公司于同年4月15日取得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1997年1月17日雙方簽訂了《修訂合同》和《修訂章程》對雙方的出資比例重新做了規(guī)定,增加了申請人在投資總額和注冊資金中的比例。且合作公司、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于同日簽訂了《3.5萬千瓦福元柴油機發(fā)電廠經(jīng)營管理與購電協(xié)議》。于1998年6月5日合作項目建設完工,并通過了驗收。但自1996年7月起由于被申請人突然以國家法律規(guī)定為由,要求合作公司支付高額的“上網(wǎng)配套費”并限制其上網(wǎng)電量,導致其不能并網(wǎng)發(fā)電,乃至無法經(jīng)營。雙方多次協(xié)商,但最終因被申請人缺乏誠意,有意撕毀合同,導致最終于2000年5月15日申請人同意提前終止合同。2001年7月9日完成清算工作,并于2003年12月15日申請人、被申請人與合作公司三方簽訂《關于設備退運后工作安排的共識》。
在本案中,申請人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真誠希望與被申請人合作,但被申請人不但全無履行合作合同的誠意,甚至有意撕毀合同,造成合作公司不能正常運營,合作合同不得不終止,由此,給申請人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和資源浪費,被申請人應就其給申請人造成的損失承擔違約責任。
其次,原因與理由。
第一、申請人于2004年12月20日提請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XXX分會仲裁,沒有超過訴訟時效,被申請人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保護申請人的權利應得到依法保護。雖然清算工作于2001年7月9日終結,但此后即2001年至2003年期間雙方就合作公司清算委員會善后工作的安排、投資損失責任問題及土地廠房管理工作交接等問題經(jīng)多次磋商,皆因被申請人拒絕承擔導致合同提前終止的合同責任,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而且于2003年12月15日雙方代表及合作公司代表簽署了《關于設備退運后工作安排的共識》,就上述問題進行繼續(xù)協(xié)商。也就是說自2001年7月9日至2003年12月15日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雙方一直就合作公司遺留問題在進行協(xié)商。而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彼?,本案中的訴訟時效至少要從2003年12月15日起計算。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彼?,在申請人2004年12月20日提起仲裁時,本案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
第二、申請人違反《中外合作經(jīng)營復原發(fā)電公司合同》的約定是造成提前終止合同的主要原因。
1、在《合作合同》與《合作公司章程》中第七條與第十四條以及《購電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了被申請人的有關義務,即在《合同》和《章程》中規(guī)定“合作公司所生產的全部電力(每年不少于12000萬千瓦時),由中方收購并入地方供電網(wǎng)安排適
用”;“ 保證在合作公司的設備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允許合作公司每臺機組每年運行不少于4667小時,生產電量每年不少于12000萬千瓦時”;“ 確認合作公司所發(fā)的電不能上網(wǎng)或中國法律、法規(guī)、條例及政策的變化因素導致合作公司不能正常運作所產生的虧損及債務由甲方(即中方)承擔”;“ 確認因福元市方面的原因使合作公司未能足額發(fā)電或未能足額收取電費所出現(xiàn)的財務問題,由甲方(即中方)承擔全部責任”而且在購電協(xié)議中也載明了;“如因甲方(即中方)或福元市方面的原因,未能使發(fā)電廠按年最低發(fā)電量生產和銷售電力,甲方仍需向合作公司支付年最低發(fā)電量12000萬千瓦時的電費”以及“甲方(中方)必須按雙方制定的年發(fā)電量計劃收購所有輸送到出線點的電力并支付電費”的規(guī)定。而在合作公司的整個運行過程中,被申請人始終未遵循上述約定,不但在合作公司成立之初沒有按照約定期限出資,致使合作公司不能如期完成廠房等基建設施,而且在1997年6月份后以“國家法律規(guī)定”為借口,要求合作公司繳納高昂的上網(wǎng)配套費,致使合作公司無法并入地方電網(wǎng)發(fā)電。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107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彼员簧暾埲藨摮袚`約責任。根據(jù)意思自治原則,被申請人應依照《購電協(xié)議》約定的條款賠償,即每年以0.7元每千瓦時的價格支付最低發(fā)電量12000萬千瓦時的電費。
2、上述條款并不夠成《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的“顯失公平”可以撤銷的合同條款,故其是合法有效的。根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2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yōu)勢或者利用對方?jīng)]有經(jīng)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倍诒景钢校暾埲舜嬖谒^的優(yōu)勢、被申請人作為一市的電業(yè)公司對于火電建設可謂是經(jīng)驗豐富,也不能認定為沒有經(jīng)驗。而且上述條款中被申請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被申請人在訂立合同和簽訂《購電協(xié)議》時為了招商引資自愿承擔的,并不是申請人強加于被申請人的,所以并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況。
最后,仲裁請求:
1.認定被申請人違反《中外合作經(jīng)營福元發(fā)電公司合同》的約定是造
成提前終止合同的主要原因;
2.被申請人賠償申請人經(jīng)濟損失1600萬美元(自仲裁立案之日起按每日萬分之二點一計算利息);
3.裁定被申請人承擔本案的仲裁費、財產保全費和財產保全擔保費。
1、請問被申請人簽訂《合作合同》時是否是出于自愿?
2、請問被申請人是否承認在合同第十四條中有關于“雙方確認合作公司所發(fā)的電不能上網(wǎng)或中國法律、法規(guī)、條例及政策的變化因素導致合作公司不能正常運作所產生的虧損及債務由甲方(即中方)承擔”的條款?
3、上述條款對于當規(guī)章。政策發(fā)生變化時責任的承擔已經(jīng)十分明確了,為什么被申請人一直以來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
4、請問被申請人,既然你方當事人認為這些條款是“顯失公平”為什么當初還要簽訂一個“顯失公平”的合同呢?
5、請問被申請人在2003年12月15日簽訂的《關于設備退運后工作安排的共識》以及之前雙方當事人進行的磋商,能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段?
在本案中,存在以下幾點爭議:
首先,關于訴訟時效的問題。我方當事人在2001年7月9日清算結束后一直與被申請人協(xié)商希望其主動承擔違約責任,直至2003年12月15日《關于設備退運后工作安排的共識》達成,這期間,依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之規(guī)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中段。故本案的訴訟時效的計算應從2003年12月15日起,至申請人提起仲裁之日即2004年12月16日,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
其次,關于《合同》和《章程》的第七條和第十四條是否為顯失公平的條款的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2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yōu)勢或者利用對方?jīng)]有經(jīng)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痹诒景钢?,我方當事人并無可以利用的明顯優(yōu)勢,而對方當事人作為一市的電業(yè)公司對于電力方面的項目應該是相當有經(jīng)驗的,沒有構成顯失公平的條件。故雙方所簽訂的合同條款真實有效,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遵守合同和《購電協(xié)議》的約定。
再次,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合同、章程和《購電協(xié)議》均為真實有效,那么雙方當事人就應該及時有效的履行其所規(guī)定的雙方當事人的義務。我方當事人一直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出資、進口設備的運抵等義務;而被申請人卻不但不能及時履行出資,甚至要求合作公司繳納高昂的上網(wǎng)配套費才能并網(wǎng)發(fā)電,導致合作公司無法正常經(jīng)營。而按照合同和《購電協(xié)議》的約定當因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條例以及政策的變化因素導致合作公司不能正常運營所產生的債務及虧損有中方即被申請人承擔;因福元是方面的原因未能使發(fā)電廠按年最低發(fā)電量生產和銷售電力,由甲方,即被申請人支付合作公司最低年發(fā)電量的電費。而被申請人,在合作合同終結后一直逃避承擔上述責任,實為違約行為,應負違約責任。
最后,申請人懇請仲裁庭根據(jù)案件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依法裁定被申請人賠償因違約而給申請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16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