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園幫扶站暨貧困生救助施方案
校園幫扶站暨貧困生救助施方案
活動目的:為構建和諧教育,進一步體現(xiàn)教育公平性,加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步伐,為了充分關愛貧困學生,真正解決家庭貧困學生上學問題,我校特別制定該活動方案。
組織機構
組長:劉恩明
副組長:吳長發(fā)
成員:王軍穆臣君杜靜吳冬生及各班班主任 活動開展
一、保障經(jīng)費
1、向上級政府申請專項資金。
2、發(fā)動師生捐款:教師每個學期捐款不低于20元,每年春季開學和秋季開學發(fā)動學生捐款,每人每次不低于一元。
3、開學報名時或重大節(jié)日設立捐款箱,爭取家長捐款.4、成立貧困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個專戶,由杜靜同志具體負責,工會監(jiān)督,??顚S谩?/p>
二、建立貧困生檔案
1、先由各班主任推薦名單,詳細寫清楚貧困生姓名、性別、家庭住址、家庭收入、貧困原因等。
2、學校調查審批后確定幫扶的對象。
3、貧困生填幫扶申請書。
4、學校建立貧困生檔案
三、大力宣傳
積極、主動、開拓性地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墻報、課堂、公示等在全鄉(xiāng)師生及村民中廣泛深入地開展“救助貧困生”宣傳工作,增強透明度,形成全社會關注貧困學生、支持農村教育發(fā)展的良好氛圍。
1、召開教師大會,提出方案,征求教師意見,發(fā)動教師捐款。
2、平時利用板報墻報、紅領巾廣播室宣傳和宣講相互關愛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強化學生的關愛意識。適當?shù)男麄髫毨氖论E。(這個要在不傷害他們自尊的情況下,征得同意才可以宣傳)
四、具體幫扶
對建檔貧困學生實行長期幫扶,視其具體情況,可以給他們買學習用品、衣服鞋帽或發(fā)放現(xiàn)金。
1、對于因為自然災害或則嚴重疾病引起的貧困,也給予幫助,探望和慰問。
五、做好總結
學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活動的開展公開、公平、公正,經(jīng)費的開支要接受監(jiān)督。
附一:貧困生資格條件。
1、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學生應享受救濟。
2、單親家庭且年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學生應享受救濟。
3、殘疾學生。
4、經(jīng)民政部門確認的農村低保子女。
5、因受災、疾病等貧困的子女。
貧困生名單每年上報一次,如果在這一年里,家庭經(jīng)濟有所好轉,達不到貧困生條件的予以取消資格,有新的貧困生出現(xiàn)也可以上報。
貧困生確定后,2日內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公示地點在校務公開欄。
貧困生確定,堅持避親的原則。決不允許在任何環(huán)節(jié)優(yōu)親厚友,徇私舞弊。
附:二:下列學生不享受貧困救助
1、思想道德敗壞,有重大違紀行為的。
2、受到學校處分的,在處分沒撤消之前,不享受。
3、損壞公共財物,造成損失達到50元以上的。
4、連續(xù)享受過兩年以上,家庭不是非常困難的。
5、確定為貧困生,在資金發(fā)放之前已輟學的,不享受補助待遇。
富強中心校
2011年3月
第二篇:貧困生救助方案
金鋪小學貧困生救助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貧困生救助工作,真正解決家庭貧困學生上學問題,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根據(jù)教育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落實和完善中小學貧困生助學基金制度的通知》的規(guī)定,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組織保障
學校在校長領導下,由專人負責資助貧困生工作,成立由學生家長和教師代表組成的評審小組,負責貧困生的初審和申請,研究擬定受資助學生名單和資助形式,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李宏偉學校校長
副組長:張銀芝后勤主任
羅建華政工主任
成員:全校各年級班班主任
二、經(jīng)費保障
1、向上級政府申請專項資金。
2、發(fā)動師生捐款:教師每個學期捐款不低于20元,每年春季開學和秋季開學發(fā)動學生捐款,每人每次不低于一元。
3、開學報名時或重大節(jié)日設立捐款箱,爭取家長捐款.4、成立貧困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個專戶,由政教處具體負責管理,教職工代表會監(jiān)督,專款專用。
三、資助條件
享受資助資金的學生的基本條件:
第三篇:貧困生救助方案
2009年張侯小學貧困生救助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貧困生救助工作,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根據(jù)教育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落實和完善中小學貧困生助學基金制度的通知》,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嚴格確定資助范圍,重點照顧
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直系子女;
2、父母雙亡的子女;
3、享受國家優(yōu)撫的傷殘離復軍人、烈士子女;
4、其他家庭特別困難,尚未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直系子女;
5、城市低保家庭的子女。
二、嚴格申請資助程序:
1、特困生本人向學校提出申請;
2、村(居委會)或家長所在單位出具家庭經(jīng)濟狀況證明,學校初審后填寫《張侯小學貧困生助學申請表》,并在校務公開欄內對申請資助的學生情況進行公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jiān)督。
3、學校德育處將公示無異的學生《申請表》報學校辦公室,由學校研究決定。
4、學校采取先由班主任調查詢問的方式取得基本學生情況,在根據(jù)學校的救助名額具體確定最終救助的學生名單。
三、助學金用于資助家庭家特殊困難的學生,幫他們提供學習用品,具體資助數(shù)額根據(jù)省定收費標準確定;抵減項目根據(jù)學生家庭困難狀況確定。
四、建立特困生助學金發(fā)放資料庫,對受助學生進行動態(tài)管理,跟蹤服務,當貧困生畢業(yè)后,我校將貧困生的資料推薦給所在中學,爭取使特困生完成基本學業(yè)。
第四篇:貧困生救助方案
常疃小學貧困生救助計劃
關心資助貧困學生,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黨和政府重視教育、關心人才、推進科教興國的具體表現(xiàn),為了保障我校貧困學生不因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保障貧困學生安心學習,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長,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學校領導組成的資助貧困生管理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貧困生檔案庫;由專人負責資助貧困生工作,并成立由學生家長和教師代表組成的評審小組,負責貧困生的申請和初審,研究擬定受資助學生名單。
二、扶助步驟:
(一)貧困生的界定:
1.資助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包括未入學或已輟學的學生。符合下列情況,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生優(yōu)先資助:
(1)烈士子女、優(yōu)撫家庭子女及少數(shù)民族學生。
(2)孤兒
(3)父母一方死亡、離異的單親貧困家庭子女;
(4)殘疾學生
(5)經(jīng)民政部門確認的農村低保或農村特困救助范圍的家庭子女;享受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子女。
(6)因受災、疾病等原因導致家庭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7)子女較多,因上學導致家庭貧困。
(8)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城鎮(zhèn)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
2.資助貧困生的方式:補助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費、免貧困寄宿生住宿費等。
3.資金來源:
(1)學生資助中心撥款;
(2)適當從學校公用經(jīng)費中提取。
(二)貧困生評定及建檔:
貧困生的評定及建檔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審核、報批和存檔工作,具體辦
法是:
根據(jù)個人申報資料劃定為貧困生。貧困生建檔程序采取貧困學生本人申請并
提供村委會或居委會證明。報班主任審核,審核結束后,報學校評審小組討論。
學校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的學生有關情況進行認真審核后,按學生家庭經(jīng)濟貧困程度排序,提出貧困生資助名單,在學校和學生家庭所在村(居委會)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 7天。公示無異議后,學校將受資助名單和評審公示情況上報中心校審核確定。
貧困生比例采取動態(tài)管理,每學年視學校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一次調整,時間為12月中旬。
三、扶助貧困生的工作監(jiān)督及處罰:
學校資助貧困生遵循“弘揚正氣、促進學風、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原則,既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又激勵他們克服困難,發(fā)奮學習,報效祖國,為了保證此項工作的公正性、嚴肅性,學校設立舉報箱,并視情況作以下處理:
1.貧困生如有違反校規(guī)、校紀行為,受全校通報批評以上處分(含通報批評),學習不努力,成績明顯退步或生活鋪張浪費,取消貧困生待遇。
2.要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確保資助資金用于最急需的貧困學生。對于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資助資金的,要嚴肅處理。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群眾監(jiān)督。取消資助資格,已發(fā)資助金的予以追回。
四、工作要求:
1.所有救助資金須上交總務處,由總務處統(tǒng)一建賬管理;
2.救助資金的收支接受廣大教師的監(jiān)督,總務處應定期公示救助的對象、金額及資金的收支情況;
3.實行貧困生救助動態(tài)管理,班主任和領導小組成員應及時了解救助對象現(xiàn)在的生活狀況,如果被救助者超出救助范圍,則應及時調整救助對象。
五、組織領導(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常疃小學
貧困生救助計劃
常疃小學
第五篇:貧困生幫扶方案
歡口中心小學
貧困學生結對幫扶實施方案
困難家庭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家庭生活困難和家庭教育缺失,普遍存在著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障礙。為了幫助“困難家庭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學校建設進程,為此,我校決定開展“班子成員、黨員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學生”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救助弱勢群體的有關規(guī)定為指導,立足于長效,落實于發(fā)展,鞏固普九成果,確保在校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建設和諧校園,促進義務教育均衡、持續(xù)發(fā)展。
二、領導機構:
組長:劉荷玲
副組長:魏偉蘇 芳
成員:劉春梅邢海芳閆 旭常興忠
三、幫扶對象:
1、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家庭和農村特困戶的在校學生。
2、因各種原因(如:天災人禍、父母喪失勞動能力、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本人殘疾等)造成經(jīng)濟困難的貧困家庭學生。
3、其他原因造成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在校學生。
四、活動進程計劃:
1、宣傳動員階段:制定活動方案,在2011年九月份召開動員會進行部署,10月份前完成調查摸底和完成核實并確定結對、建檔。
2、結對幫扶階段:在2011年10月中旬舉行結對幫扶儀式,正式啟動幫扶活動,每學期召開一次總結會。
3、幫扶時限規(guī)劃:一般要求幫扶學生至小學畢業(yè)(因人事變動可以自行選擇延續(xù)或轉移)。若小學畢業(yè)后升學,則由結對的雙方自愿確定是否繼續(xù)幫扶。
五、幫扶措施:
1、做好調查摸底。要求各班認真對待此次幫扶活動,認真做好調查、核實、篩選,填寫完整《貧困學生調查表》,上報教導處存檔。
2、講究幫扶方式。困難家庭學生極易變成內向、自卑、悲觀、孤僻的性格,特別是孤兒、單親,或父母離異、殘障、外出務工等“困難家庭留守學生”,由于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更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幫扶,要以思想引導、心理輔導、精神鼓勵為主,可通過電話、書信、談話、家訪等方式,與其多溝通、多聯(lián)絡。了解,把握其內心世界、思想動向、學習狀況及日常表現(xiàn)等情況,用熱心去關注、愛心去關懷、細心去關愛他們健康成長。
3、落實幫扶措施。
(1)、物質上救濟。盡可能的幫助解決幫扶學生的書本費、作業(yè)本費、學習用具費等。
(2)、學習上指導。幫扶人員要定期跟蹤了解幫扶對象的學習情況,針對幫扶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幫扶學生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制定教育措施,確保幫扶學生學得好。
(3)、生活上關心。幫扶人員要經(jīng)常與幫扶學生談心,了解其心
理和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使之切實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同時,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養(yǎng)成不畏艱苦、勇于進取的良好品質。
4、反饋幫扶情況。參與幫扶的人員要做好日常幫扶情況記錄,每學期小結,表彰一次。
六、活動時間安排:
1、9-10月份:貧困學生調查摸底,詳實填寫《貧困學生調查表》,核實,德育處存檔。
2、11月份:啟動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活動,開展“大手牽小手”,進行第一次幫扶或捐助活動。
3、12-1月份:分班舉行“貧困生”家長咨詢日活動,走訪貧困學生家庭送“溫暖活動”,進行第二次捐助。
4、3月份:舉行全校的貧困生心理和生理成長知識講座。5、4月份:舉行“我成長、我快樂”少先隊系列關愛活動。6、5月份:分班走訪貧困學生家庭。
7、6月份:舉行“快樂的童年”少先隊系列活動,進行第三次捐助活動。
8、6月份:貧困生結對幫扶活動總結,表彰。
七、結對幫扶表: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