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證據學作業(yè)一
證據學大作業(yè)一
本次作業(yè)共四道大題,總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8題
1.證據學
答:證據學,是研究在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的處理過大程中,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和其他法律事實以及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學科。、2.火審
答:火審是一種主要流行于中世紀歐洲的證明方式和審判程序,但卻長期被冠以愚昧、野蠻非理性之名。
3.自由心證證據制度
答:是指一切證據證明力的大小以及證據的取舍及其證明運用,法律不預先作出規(guī)定,均由法官或陪審團根據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斷,根據其形成的內心確信認定案情的一種證據制度。
4.物證
答:是指能夠以其外部特征,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tài)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各種客觀存在的物品、物質或痕跡。即以物品、痕跡等客觀物質實體的外形、性狀、質地、規(guī)格等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5.書證
答: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
6.原始證據
答:原始證據,就是直接來源于案件客觀事實的證據,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第一手材料。
7.自認
答: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實為真實明確表明其真實性的陳述。
8.證據保全
答: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訴前或在對證據進行調查前,依據申請人的申請或當事人的請求,以及依職權對可能滅失或今后難以取得的證據。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4題
1.在學理上,我國學者對證據有哪些分類? 答:證據在學理上分為:本證和反證,直接和間接證據,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
2.證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答:證明對象是與當事人的主張相聯系的概念。
證明對象與證明責任密切聯系。
證明對象是指需要證明的要證事實。
證明對象是法律規(guī)定的要件事實。
3.如何理解與適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答:證據確實充分”要求對案件事實(或者主要事實)的認識必須完全符合客觀事實,即符合客觀標準的真實。
4.對個別證據審查、判斷的標準有哪些?
答: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即客觀真實的標準。
優(yōu)勢證據標準
合理可能性標準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3分
1.言詞證據的收集方法主要是或。
2.在我國,收集證據是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工作。
3.收集證據的方法有:詢問、、、搜查、實驗、鑒定。
4.在刑事訴訟中,證據保全主要由、5主體、證明標準、證明方法、證明程序。
四、案例分析:每題15分,共1題
2010年4月22日,海口某公司財務科保險柜內所藏的20萬元人民幣現金被盜。其中有100張鈔票是連在一起的。被盜前,這100張鈔票中還有43張是從不同的每扎100張的鈔票扎中取出來的。偵查人員發(fā)現保險柜并沒有任何的損傷和撬過的痕跡,僅僅在保險柜的側面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指紋。經過鑒定機構的鑒定,該指紋與犯罪嫌疑人黃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紋相同。偵查人員在偵查中進一步發(fā)現:黃某某過去曾經因為盜竊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剛好刑滿釋放;黃某某現為該公司臨時工,案發(fā)前曾經到財務科領取過工資,并在保險柜前抽過煙;當天上午,黃某某曾經到商場購買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鈔票中有3張百元的連號票,號碼正好在失竊的l00張鈔票的號碼范圍內;證人何某某、李某某證明在案發(fā)的當天黃某某曾經到過公司。根據上述事實,公安機關拘留了黃某某,但黃某某拒絕承認犯罪。
請你根據所學回答,能否依據上述證據認定黃某某盜竊20萬元的犯罪行為成立? 答: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定罪量刑的依據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偟膩砜?,本案的證據尚未達到認定黃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認定黃某某是盜竊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具體而言: 首先,本案中偵查人員查明,黃某某曾經在三年前因盜竊罪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的證據和事實,與本案沒有關聯性,只能說明黃某某有前科,不能對黃某某是否盜竊公司的20萬元產生證明作用。
其次,黃某某在購買物品時所使用的3張連號鈔票,并不能說明,這3張就是失竊的鈔票。而且,盡管有兩個證人證明黃某某在案發(fā)當天到過公司,但并不能說明黃某某就是到財務科進行盜竊。
最后,雖然在保險柜的側面發(fā)現了黃某某的指紋,但這個指紋既可能是黃某某在作案時留下的,也可能是黃某某在幾天前領取工資時接觸到保險柜時留下的。
因此,總的來講,本案的證據尚不能得出黃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結論,即不能僅僅依據本案現有的證據認定黃某某實施了盜竊行為
第二篇:證據學作業(yè)2
證據學作業(yè)21、自由心證證據制度產生的歷史條件?
答:自由心證制度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17世紀以后,歐洲大陸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從政治層面上推動了司法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證據制度的改革。崇尚自由和個人權利的啟蒙思想者對以刑訊逼供為特征的法定證據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勝利,封建制度被迅速發(fā)展的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法定證據制度所依賴的登記觀念與資產階級推崇的自由、平等、博愛相沖突。另一方面,訴訟制度與訴訟模式的變化導致了證據制度的更替。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在上述主張的影響下,辯論式的訴訟程序逐漸取代了糾問式訴訟程序。為了與訴訟制度的變革相適應,1791年1月18日,法國憲法會議正式廢除法定證據制度,建立了自由心證制度。
2、視聽資料證明力的特點?
(1)客觀、直觀、形象;(2)證明過程簡單;(3)系統(tǒng)、全面、貯存量大;(4)體積小
易于保管;(5)種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虛假成分。如剪輯、篡改或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去真實性。
3、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的概念和運用規(guī)則有哪些內容?
根據證據的來源不同,可以把證據分為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
原始證據是指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或原始出處的證據。
傳來證據是指不是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或原始出處,而是從間接的非第一來源獲得的證據材料。即經過復制、復印、傳抄、轉述等中間環(huán)節(jié)形成的證據,是從原始證據派生出來的證據,故又稱為非第一來源的證據或派生證據。
1)在證據的收集中,要盡可能地獲得原始證據。司法和執(zhí)法人員應當積極主動地追要求源,盡最大努力去發(fā)現原物、原件,直接聽取原始證人、當事人的口頭陳述,以獲得對案件事實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無法取得原始證據的情況下,也應盡可能地獲取最接案件事實的傳來證據。2)傳來證據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對傳來證據的運用,首先要樹立起傳來證據也是證據的觀念,不要對傳來證據視而不見。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傳來證據的作用。傳來證據是從原始證據派生而來的,收集到傳來證據,可以尋根溯源,找到原始證據;傳來證據還可以與原始證據互相印證、核實,增強原始證據的證明力;在難于收集到原始證據的情況下,可以用傳來證據代替原始證據;傳來證據經審查屬實,也可用作定案的根據。3)根據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的不同特點認真審查其真實性。(1)來源不明的材料;(2)在運用傳來證據時,應采取傳聞、轉抄、復制次數最少的材料。(3)只有傳來證據時,定案必須持慎重態(tài)度,對案件事實不能輕易作出結論。
4、我國關于證明責任問題有哪些立法規(guī)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均沒有提到證明責任或舉證責任這一詞匯,只有在《行政訴訟法》第32條明確提到了“舉證責任”的概念,但是該條文并沒有揭示舉證責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過,我國三大訴訟法實際上也建立了證明責任制度,表現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規(guī)定:
《刑事訴訟法》第162條的規(guī)定:“在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p>
《民事訴訟法》第64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p>
《行政訴訟法》第32條:“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p>
證據學作業(yè)31、證據制度與訴訟制度的關系
證據制度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有什么樣的訴訟制度就有什么樣的證據制度。訴訟制度決定證據制度。當然證據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動和消極的,它可以影響并反作用于訴訟制度??傊?,二者密切聯系,不能截然分開。
A.控訴式訴訟制度與神示證據制度的關系。
B.糾問式訴訟與法定證據制度的關系。
C.混合式訴訟與自由心證的關系。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后,建立了混合式的訴訟制度。按其法系之不同,各國的訴訟制度又有所區(qū)別,但一般分為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兩類。當事人主義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系國家。職權主義,又稱審問主義,主要盛行于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無論是職權主義還是當事人主義,在訴訟證據上都采用自由心證原則,憑法官的良心、理性判斷而采用證據。
D.新中國社會主義類型的訴訟制度與證據制度的關系。我國的訴訟制度是分權主義的訴訟制度。我國證據制度所堅持的客觀真實的原則,是證據制度的基本原則。這種客觀真實的證據制度,要求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要求查明案件事實真相,以便正確地據實處理。我國的證據制度為充分確實的證據制度。案件對證據的具體要求,在質上就是要求確實可靠,在量上就是要求全面細致、充分。
2、被害人陳述證明力的特點?
答:由于被害人所處的特殊地位,其陳述一般來說比較客觀真實,而且具有直接、形象、具體、生動的特點,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被害人的陳述也有可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其具體表現:(1)由于身受犯罪行為的侵害,而產生了報復心理,情緒偏激,夸大事實情節(jié),導致陳述的虛假性;(2)在一些案件中,由于被害人精神高度緊張,觀察不細,記憶模糊,而導致陳述不清,甚至是主觀推斷的虛偽陳述;(3)個別被害人出于個人私利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無事生非,陷害他人,制造假陳述誣告陷害他人;(4)有的被害人出于個人的種種考慮,前途、名譽。家庭關系、子女利益,等等,有羞于口,不敢理直氣壯地揭露犯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5)有的被害人出于親情或者請客送禮,或者金錢收買,或者外力干擾,威逼恐嚇,而作虛假陳述,等等。、3、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的概念和運用規(guī)則有哪些內容?
言詞證據,是指以人的陳述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因而又稱為人證。它包括以人的陳述形式表現出來的各種證據,如刑事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民事當事人的陳述、行政訴訟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等。
實物證據,是指以實物形態(tài)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又稱作廣義上的物證。它包括各種具有實物形態(tài)的證據:物證、書證、音像證據、勘驗筆錄等。
運用規(guī)則:1)在證據的收集上,言詞證據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訊問或詢問。實物證據的收集,主要是勘驗,搜查,扣壓,查封,凍結等方式進行。2)在證據的保全上,言詞證據一般是以筆錄的方式加以固定,也可以錄音、錄像方式加以記錄。實物證據的保全,則以不損毀、不變形、不丟失為原則,特別是要注意分案包管,以防不同案件的證據相互混淆。
3)證據的審查判斷不同。對言詞證據,主要審查內容的真實性,對實物證據主要是與案件的關聯性。4)在證據的認定和運用上,應當結合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使二者相互引證,相互補充,揚長避短。
4、無罪推定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答:無罪推定是刑事訴訟中的一個專門概念,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任何涉嫌或被指控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在特定的司法機關經過特定的司法程序確認其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應當推定其無罪或者假定其無罪。具體內容包含如下:
(1)只有特定的司法機關才能確定被告人有罪。對于被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其是否犯罪只能由法院予以確定,除了法院之外任何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都不能確定公民或法人有罪。
(2)確定被告人是否犯罪必須通過法定的程序,即對犯罪行為的偵查、審查、提起公訴、審判等必須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
(3)在依法確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之前,不得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罪犯。由于被告是否犯罪,最終要由法院予以確定,因此在法院確定被告有罪之前,應將受刑事追究者視為無罪。
案例分析題答案
證據學作業(yè)11、答:(1):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因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即將“誰主張,誰舉證”作為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
(2):a原告與被告之間的消費合同(門票)事實,(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
b原告在被告公園受傷的事實。
c被告未盡管理之責的過錯事實。
d原告受傷與被告未盡管理之責(滑梯存在安全隱患)存在因果關系。
e 原告受傷治療及費用的事實(爭議事實)。
f 原告在訴訟時效內起訴的事實(程序事實)。
2、答:(1)被害人的 尸體,被害人騎的摩托車,被害人的血跡,汽車急剎車留下的磨擦痕跡,被害人被摔壞的手表及時針在5點50分;里程碑,車上一處漆皮新脫落的痕跡等均系物證。
(2)偵查人員對現場的勘驗及拍攝的照片;出車登記表系書證。
(3)廠調度證明系直接證據,(4)偵查人員對司機劉某和司機同車的趙某的詢問系直接證據也是辯護的證據。
證據學作業(yè)21、答:(1)本案的法定證據種類有:a物證(包括查獲的部分走私集成電路、繳獲的全部賄賂物品等贓物)它們以物質的存在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屬于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物。
b書證(偽造的發(fā)票、審計部門的查證報告),以其所記載的內容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即走私的數額。
c 證人證言
d 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供述,即對走私和受賄事實的供述。
(2)上述證據中,直接證據主要有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它能夠直接證明主要犯罪事實。
間接證據包括物證、書證(偽造的發(fā)票、審計部門的查證報告)、證人證言以及鑒定結論。這三類證據都是間接地證明案件的事實,其中物證和書證只能證明案件的結果。
2、答:本案主要由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犯罪嫌疑人供述三類證據種類組成。其中董玲的多次供述系直接證據。這樣的證據材料足已對董玲定罪。因為所有證據之間互相印證,內容一致,沒有矛盾,證據間已形成證據鎖鏈。且各證據所反印的事實是一致、協調的。同時,全案證據已確實充分,事實已查情。
證據學作業(yè)31、答:本案中原始證據是(1)證人證言(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因為它們都是來源于案件的第一手的材料其中(1)和(3)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2)是來源于原始出處;傳來證據是(4)法院調查和庭審筆錄,它是對案件事實的部分證據的固定,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因此是傳來證據。
本案中言詞證據是(1)證人證言,它是以人的陳述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所以是言詞證據;實物證據是(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4)法院的調查和庭審筆錄,(2)和(3)是書證,其中(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這種證據由于證人證言的主體應該是自然人,所以單位不能作為證人,(3)也就不是證人證言而是書證。(4)是物證,它們都是以實物形態(tài)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所以是實物證據。
本案中的直接證據只有(4)法院調查和庭審筆錄,是對整個案件證據的固定,它能夠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因此是直接證據;間接證據是(1)證人證言(2)法院的民事判決書(3)石油管理局的證詞,因為它們都是無法單獨直接證明,而需要與其他證據結合才可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因此屬于間接證據。
2、答:(1)本案中的被告應承擔舉證責任。因為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32條規(guī)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闭f明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應該由被告承擔。從理論上講,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來說,被告是處在主張者的地位上的:行政機關有舉證能力;由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能有效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這些也都說明應該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2)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有以下幾點不同:
第一,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不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奔赐ǔUf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在行政訴訟中,原則上由被告承擔證明責任。
第二,證明構成要件的分配不同。一般來說,在民事訴訟中因案件的不同類型,案件的構成要素不同,證明責任的分配也有所不同。而在行政訴訟中,雖然被告承擔了主要證明責任,但原告就一些特定事項仍承擔證明責任。如:原
告就起訴所依據的事實承擔證明責任;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就損害的事實承擔證明義務。本案中,原告應以“面粉系經縣糧食局調撥,原告無主管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證據學作業(yè)41、答: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即“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首先,本案原告應對其主張“要求兌現獎金”承擔舉證責任。具體應證明原稿獎券與開獎號一致;且原告未獲兌現獎金無過錯。其次,被告應舉證證明開獎的公布及公告的合法性,即證明被告對原告未獲對獎無過錯。最后,法院承擔查清本案基本事實的責任,包括承擔收集證據,根據需要采取證據保全的責任,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等。
2、答:(1)民事訴訟證明對象由以下幾部分構成:a民事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消滅的事實。b民事爭議發(fā)生過程中的事實。c當事人主張的民事訴訟程序事實。d有關法律規(guī)范的事實。
(2)a向被告購買啤酒的事實。b原告因開啟所購啤酒爆炸受傷的事實。c原告在醫(yī)院治療及發(fā)生費用的事實。d原告在訴訟時效內起訴的事實。e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事實。
第三篇:證據學作業(yè)二4.5
證據學作業(yè)二
4、證據制度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什么?
答:訴訟是司法機關為了維護統(tǒng)治秩序和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生產關系,對各種糾紛和犯罪現象進行揭示、證實、處理(懲罰)的一種司法活動。訴訟法就是對這些訴訟活動的制度化、條文化和法律化。那么,什么是訴訟制度呢了法律對于訴訟活動的任務、原則、程序、原告、被告的權利和義務,司法機關的職能和任務,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的總稱就是訴訟制度,也就是訴訟活動的法律規(guī)范總和。證據制度是訴訟制度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之一,它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有什么樣的訴訟制度就有什么樣的證據制度。它與訴訟制度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有什么樣的訴訟制度就有什么樣的證據制度,訴訟制度決定證據制度。當然證據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動和消極的,它可以影響并反作用于訴訟制度。總之,二者密切聯系,不能截然分開。
5、在證明中如何體現訴訟證明的真理性和正當性?
答:只有對案件事實的真理性認識,才能導致對法律規(guī)范的正確適用,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決結果。但是,受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科學技術條件等客觀因素和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證明的案件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就證明結果的真理性來說,只能達到一種相對的真實性。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認識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主觀的認識結果必須完全符合客觀情況,認識才具有絕對的真理性。但是,不管從理論上還是從經驗上,我們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主觀和客觀的兩極對立永遠無法消除。因此,作為主觀的人的認識,與客觀世界或者客觀發(fā)生的事情,只能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在訴訟證明領域,證明結果也只能達到一種相對性。
第二,訴訟證明制度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結果的相對性。在訴訟領域,案件事實必須通過證據來證明,但是,證據本身仍然要通過其他證據來證明,而其他證據的真實性要其他證據證明,因此訴訟證明從邏輯上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人類的理性會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上讓無限推演的證明活動停下來。這是因為人們具有共同的知識框架或背景,是不用證明即可接受的經驗規(guī)則。而經驗規(guī)則并不是絕對的,所以訴訟證明的結論,也只能是相對的。
第三,法律價值的沖突和協調也造成了證明的相對性。一種訴訟程序不僅要追求對案件事實的真理性的認識,而且還要在正義、秩序、效率等價值之間做出適當協調,如果以犧牲這些法律價值為代價,則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
第四,司法活動與科學研究不同??茖W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司法活動的證明對象不僅包括客觀存在的事物,還包括當事人的心理活動;科學研究揭示的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輕易地進行檢驗,司法活動證明的對象具有不可回復性,一旦發(fā)生,根本無法將其復原;科學研究的唯一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動在此之外,還要協調各種價值;科學研究可以采取人類所能承受的各種手段,甚至不計成本,而司法活動則必須使用法律允許的手段,而且有嚴格的期間、甚至人員限制。
司法活動不僅要靠國家的強制力來維護,還要靠它的理性來維護。這種理性,一方面,存在于訴訟證明的相對性之中,因為相對性蘊含著絕對性,絕對性通過相對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則是靠訴訟證明過程的正當性實現的。所謂正當性,就是在倫理上具有道德性。正當性有時又稱為合法性。具體來說,訴訟證明的正當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證據要合法,也就是說證據要具有證據能力或者可采性。證據合法,包括兩個方面:來源合法與表現形式合法。
其二,證明的程序必須正當、合法。由于證明的程序就是訴訟程序,所以,訴訟程序必須體現一定的法律價值,遵守一定的原則,而且,依據這些原則建立的訴訟程序必須在實際的證明過程中被遵守。就嚴格的法律調查和事實認定過程來說,舉證、質證、辯論以及評議等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實際上證明結果僅具有相對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正當性,才能最終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
第四篇:證據學作業(yè)一(2014年最新答案)
證據學大作業(yè)一
本次作業(yè)共四道大題,總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8題
1.證據學:是研究在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的處理過程中,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和其他法律事實以及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學科。
2.火審: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要被告人接受火或者燒紅的鐵的檢驗,顯示神意,借以判定當事人的陳述是否真實以及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3.自由心證證據制度:是指一切證據的取舍和證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實的認定,均由法官根據自己的良心、理性進行自由判斷,并根據其形成的內心確信認定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制度。
4.物證:是指據以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
5.書證:是指能夠根據其表達的思想和記載的內容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
6.原始證據:是指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或原始出處的證據。
7.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不利于已的案件事實的承認,可分為訴訟上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
8.證據保全:即證據的固定和保管,是指為了防止特定證據的自然泯滅,人為毀滅或者以后難以取得,因而,在收集時、訴訟前或訴訟中用一定的形式,將證據固定下來,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員或律師在分析、評定案件事實時使用的一種措施。
二、簡答題:每題8分,共5題
1.在學理上,我國學者對證據有哪些分類?
答:根據訴訟證據與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的關系,可將訴訟證據分為本證與反證;根據訴訟證據是否能單獨直接證明案件主要事實,可將訴訟證據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根據訴訟證據的來源,可將訴訟證據分為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2.證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答:證明對象是與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相聯系的概念;證明對象與證明責任密切聯系在一起;證明對象是與實體法律規(guī)范相聯系的概念;證明對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事實。
3.如何理解與適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答:(1)據以定案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這是指作為定案根據的每一個證據都具有證據的本質屬性,即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2)案件事實均有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這是指司法機關所認定的對解決爭議有意義的事實均有證據作根據,沒有證據證明的事實不得認定。(3)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辦案中收集到的證據可能與其他證據工案件事實有矛盾,這時,必須進一步補充證據,有根據地排除矛盾,查明事實真相;否則,不得認定有關的事實。(4)對案件事實的證明結論是惟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以上四點必須同時具備,才能認為是達到了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
4.對個別證據審查、判斷的標準有哪些?
答:(1)定案證據必須查證屬實。(2)定案證據必須與本案有關,具有關聯性。(3)定案證據必須具備合法性。(4)定案證據必須經當事人質辯,由法庭予以認定。(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3分
1.言詞證據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詢問 或訊問。
2.在我國,收集證據是 司法機關 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工作。
3.收集證據的方法有:詢問、訊問、辨認、勘驗、檢查、搜查、實驗、鑒定。
4.在刑事訴訟中,證據保全主要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主動進行。
5.任何一種證明制度,都由以下環(huán)節(jié)構成:證明對象、證明主體、證明責任、證明標準、證明方法、證明程序。
四、案例分析:每題15分,共1題
2010年4月22日,??谀彻矩攧湛票kU柜內所藏的20萬元人民幣現金被盜。其中有100張鈔票是連在一起的。被盜前,這100張鈔票中還有43張是從不同的每扎100張的鈔票扎中取出來的。偵查人員發(fā)現保險柜并沒有任何的損傷和撬過的痕跡,僅僅在保險柜的側面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指紋。經過鑒定機構的鑒定,該指紋與犯罪嫌疑人黃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紋相同。偵查人員在偵查中進一步發(fā)現:黃某某過去曾經因為盜竊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剛好刑滿釋放;黃某某現為該公司臨時工,案發(fā)前曾經到財務科領取過工資,并在保險柜前抽過煙;當天上午,黃某某曾經到商場購買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鈔票中有3張百元的連號票,號碼正好在失竊的l00張鈔票的號碼范圍內;證人何某某、李某某證明在案發(fā)的當天黃某某曾經到過公司。根據上述事實,公安機關拘留了黃某某,但黃某某拒絕承認犯
罪。問:請你根據所學回答,能否依據上述證據認定黃某某盜竊20萬元的犯罪行為成立? 答: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定罪量刑的依據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總的來看,本案的證據尚未達到認定黃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認定黃某某是盜竊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具體而言:
(1)本案中偵查人員查明,黃某某曾經在三年前因盜竊罪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的證據和事實,與本案沒有關聯性,只能說明黃某某有前科,不能對黃某某是否盜竊公司的20萬元產生證明作用。
(2)黃某某在購買物品時所使用的3張連號鈔票,并不能說明,這3張就是失竊的鈔票。
(3)盡管有兩個證人證明黃某某在案發(fā)當天到過公司,但并不能說明黃某某就是到財務科進行盜竊。
(4)雖然在保險柜的側面發(fā)現了黃某某的指紋,但這個指紋既可能是黃某某在作案時留下的,也可能是黃某某在幾天前領取工資時接觸到保險柜時留下的。
因此,總的來講,本案的證據尚不能得出黃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結論,即不能僅僅依據本案現有的證據認定黃某某實施了盜竊行為。
第五篇:第一五章作業(yè)-電大證據學
《證據學》第一章~第五章作業(yè)
一、填空題:
1、廣義上證據學研究對象除了_______之外,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動中的證據。
2、證據力是指證據材料進入訴訟作為定案根據的______,特別是法律規(guī)定的___________。
3、證據的證明力是人們通常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證據的內容和形式具有_______的關系。
5、證據力是證據所必須具有的_________,證明力是證據所必須具有的_________。
6、法定證據制度是適應_________的需要而產生,限制法官_________的證據制度。
7、按照自由心證理論,________是判斷證據的依據,__________是判斷證據的道德保障。
8、我國的證據制度由______證據制度、________證據制度發(fā)展到了新中國的證據制度,現已逐步形成了具有________性質的科學證據體系和制度。
9、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證據形式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_________。
10、訴訟證據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證據的客觀性、證據的_______和證據的合法性。
11、證據的_________是證據的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12、物證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點。
13、收集物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A、勘驗、檢查;B、________;C、_______;D、提供與調取。
14、書證是固定在__________載體上的內容或思想。
15、書證這種證明關系的表現形式,多數屬于________,即書證所表達的思想和記載的內容,既是證據事實,也是案件事實,二者是重合的。
16、以書證是否依國家職權制作作為劃分標準,可將書證劃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
17、證人證言與訴訟中其他證據相比,特別是同其他言詞證據相比,其_________更強。
18、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收集是通過詢問的方法加以固定和保全的方法,既可以制作____________,又可以制作________、__________。
19、當事人的 陳述不僅包括當事人所發(fā)表的對案件事實的認識,還包括當事人所發(fā)表等的_________。
20、勘驗、檢查筆錄是一種________,不能與物證、書證、鑒定結論相混淆。
21、審查判斷物證的方法,通常采用交付辨認、________和等方法。
22、視聽資料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錄音資料、錄像資料、________、________。
二、單項選題
1、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 所有的證據材料都具有證據力 B 不是所有的證據都具有證據力
C 證據力是證據說必須具有的內容和實質要件 D 證據力就是可靠性
2、關于證據學的研究對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訴訟制度決定證據制度
B 證據制度與經濟制度沒有關系
C 人類的文化傳統(tǒng)背景是證據學的研究對象
D 證據制度對于訴訟制度而言是被動和消極的
3、證據制度發(fā)展史上最原始的證據制度是()A、法定證據制度 B、神示證據制度 C、神示法 D、審判法
4、法定證據制度的基本證明方法是()
A、刑訊逼供
B、十字形證明 C、決斗 D、司法認知
5、自由心證證據制度最早產生于()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法國、中國的證據法制度被稱為()
A、法定證據制度
B、自由心證證據制度
C、客觀真實的證據制度
D、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
7、下述各項中不屬于證據的基本屬性的是()
A、客觀性 B、關聯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8、當事人的陳述哪個可作為證據使用()
A、關于案件事實的陳述
B、關于訴訟請求的說明和案件處理方式的意見 C、對證據的分析和應否采用的意見
D、對爭議的法律評斷的適用法律的意見
9、鑒定結論屬于()
A、言辭證據 B、實物證據 C、證人證言 D、書證
三、多項選擇
1、證據學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握證據的()
A、客觀真實性 B、合法性 C、關聯性 D、合理性 E、證明力、以審查判斷證據制度的標準作為劃分依據,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證據制度有(A、神示證據制度
B、法定證據制度)
C、自由心證證據制度
D、古代證據制度
E、封建時代證據制度
3、法定證據制度的主要特點有()
A、等級性
B、形式主義
C、蓋然性
D、相關性 E、客觀性
4、自由心證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A、理性 B、良心 C、內心確信 D、證據規(guī)則 E、蓋然性理論
5、對物證的審查的判斷可以一下幾個方面進行()
A、審查認定物證的來源是否合法
B、認真仔細地審查物證的外部特征,以確定其同案件的關聯性 C、審查物證上是否有文字、圖形,并確定其內容與案件的聯系 D、審查證人對物證的陳述
E、采用交付辨認、技術鑒定和比較印證等方法,來審查判斷物證
6、下列關于證人資格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凡是知道案件情況并有作證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C、證人只能是當事人以外知道案情的人 D、證人和非法人團體同樣具有證人資格 E、證人在刑事訴訟中沒有優(yōu)先地位
7、下列屬于鑒定結論的有()
A、法醫(yī)鑒定
B、司法精神病鑒定 C、證人證言
D、對嫌疑人指紋的同意性認定
E、確定文件的書寫、簽名是否同一的認定
8、勘驗、檢查及現場筆錄屬于下列哪一種證據()
A、證物
B、書證 C、鑒定結論 D、人證
E、獨立的證據
9、下列關于書證和物證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書證也是廣義的物證,有的書證還具有物證和書證的共同特征,既可以做書證,又可以作為書證使用
B、書證和證物之間沒有共同特征,書證只能作書證,不能作證物 C、書證是以其內容來證明案情的,物證則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狀、性質及其存在的方式和狀態(tài)來證明案情的
D、書證是以其外部特征如書寫用的筆、印刷工具等證明案
情的 E、以書證上的筆跡、痕跡來證明案情時,這個書證就成了證物
四、名詞解釋
1、證據學
2、證明力
3、法定證據制度
4、自由心證證據制度
5、訴訟證據
6、證據方法
7、物證
8、書證
9、證人證言
10、被害人陳述
1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
12、當事人的陳述
13、鑒定結論
14、勘驗、檢查及現場筆錄
15、視聽資料
五、簡答題
1、簡述法定證據制度產生的歷史條件
2、證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3、簡述物證收集、檢查的方法。
4、簡述被害人陳述的收集方法和程序。
5、簡述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收集方法和程序。
6、簡述鑒定結論與證人證言的區(qū)別
7、簡述視聽資料的種類
8、簡述視聽資料證明力的特點
六、案例
案例
1、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駕駛員將行人撞死后駕車逃逸,當時沒有成年的目擊者,只有一個4歲半的小女孩在現場附近玩耍。根據小女孩的描述,肇事車輛為電視廣告中經常出現的某牌某型號貨車,小女孩還具體說出了汽車是什么顏色的。經進一步調查,發(fā)現肇事現場附近一建筑工地當天來過一輛這樣的車送建筑材料。公安人員到這輛車所屬的運輸公司找到了這輛車,盡管駕駛員對車輛進行了清洗,但最終還是在輪胎上發(fā)現了肇事后留下的血跡,經專家鑒定,該血跡血型與死者的血型一致。據此,公安部門逮捕了駕駛員,駕駛員對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認不諱。
問:本案在偵破方面主要依據的是什么證據?小女孩能否作為本案的證人?
案例
2、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盜竊罪,在訴訟中,甲供述了盜竊罪后,有揭發(fā)乙曾經單獨在盜竊后實施了強奸罪,另外,還揭發(fā)丙曾犯有詐騙罪。經查證,甲揭發(fā)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實屬實,甲都未參與實施。
問:甲的揭發(fā)是否屬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案例
3、楊某與王某通奸,被其夫陳某察覺。楊某恐其夫日后對己不利,遂起謀殺惡念,并與王某合力于某年某日晚殺死其夫陳某,并放火燒了房子。謊報其夫被火燒死。公安人員赴現場發(fā)現王某的腳印。
問:根據理論上將證據分為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言詞證據和實 物證據的分類方法,“王某腳印”分別屬于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