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反思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結束后,就進入了“教”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例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一文那充滿哲理性的結尾,對于初二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其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對此應多講一兩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的內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綱要求理解的,就要講為什么,讓學生真正理解,然后上升為理論,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研究怎么運用。如對二重復句的分析,學生常見的錯誤是對第一個結構層次劃分不準。然而,這是分析二重復句結構層次的關鍵,“一步不慎,滿盤皆輸?!苯處煂Υ艘惨嘀v一點,以幫助學生如何總觀全局,找出全句的第一個結構層次。在“教”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自然不是教師“一言堂”,老師教的方式是:先讓會的學生講,講對了,老師不重復;學生講得不完整,老師要補充;學生講錯了,老師要改正。如在與學生討論明確“魯迅對他筆下的孔乙己和吳敬梓對他筆下的范進所持態(tài)度相同嗎”這一問題時,有的同學說:“相同,都持批判態(tài)度?!庇械耐瑢W說:“不相同,前者持同情態(tài)度,后者持批判態(tài)度?!憋@然,這兩種答案不完全正確,教師此時就要補充、更正。
由此可見,教的過程,是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的延續(xù)和深化,是學生在進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當堂作業(yè)”中不出錯或少出錯的保證。在“教”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充分發(fā)揮。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像教練一樣對學生給及時的的引導、指正。如果教師指導自學不得法,精講中抓不著要領,先學后教的效果就成問題。因此,先學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有多高。
第二篇: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反思
指導自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是一堂課中的大環(huán)節(jié),而自學成功與否又是上好這堂課的基礎。要加強學生自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自學就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生自學前,教師要抓住知識點*船下篙,提出問題,突出重點,確定學生自學思考的方向。例如:在教學魯迅的《藤野先生》時,教師可提出這樣幾道思考題:1課文按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先后寫了哪幾個地點發(fā)生的事情?2這些事情又是按什么線索(明線、暗線)串連起來的?3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位學者?4作者為何要棄醫(yī)從文?這幾道題目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又能讓學生初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自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邊讀邊批劃、注記、寫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數(shù)學生可能不認真,我們當教師的不能放過一個學生,不然10分鐘時間就要白白浪費掉。要保證每一個學生拼命學習,方式主要是巡視,即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巡回輔導,啟發(fā)思考,留心觀察,廣泛答疑,有重點地輔導差生。在學生自學時,教師盡量不大聲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學生通過這樣的自學,對新知獲得豐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帶疑聽講,在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目標一致,同步和諧,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學生自學中的盲目性。
第三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反思
1、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滿自信。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同學們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這種方法。
2、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3、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要對學生的每一個反應或發(fā)言要加以正確的評價和引導,這很關鍵。
總之,在課堂上,應該善于利用教材,靈活使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最佳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認為激發(fā)學習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我覺得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xiàn)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愿意學,大膽質疑,樂于思考,獨立自學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教學反思《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碑敶逃龑W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笨梢?,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xiàn)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苯處熞膭顚W生勇于質疑,不輕易茍同他人意見,大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fā)學生去探究“為什么”,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最后我認為教學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后,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于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于優(yōu)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我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五篇:自主學習教學反思
自主學習教學反思
(一)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與“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
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萌發(fā)學習興趣,認知系統(tǒng)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時,我采用講故事激發(fā)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shù)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shù)誰大誰少該怎么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采用聯(lián)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一個套圈游戲,把全班同學排成一個長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獎勵。其中幾個同學叫起來:“這樣不公平。”為什么這樣做游戲不公平?(因為有的同學離中心近,有的同學離中心遠)那應該怎么站才公平?(圍成一個圓)為什么?那圓究竟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發(fā),誘思導學,培養(yǎng)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課堂教學時要體現(xiàn)“兩主”作用。教師可用適當?shù)氖侄螌W生思路進行引導,但為了讓全體同學的主體性得到更充分發(fā)揮,心理潛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必要“發(fā)”(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說),而是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后面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這樣,學生的整個認識系統(tǒng)就會被激活,并高速運轉起來,就會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tài)進入到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是通過“化圓為方”實驗讓學生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可提出“怎樣計算圓的面積”這一探索問題,學生思維就集中在面積上,再利用小組探討、觀察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形變而面積不變”上,注意圓的周長與半徑和拼成的近似于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上,從而自己發(fā)現(xiàn)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處于引導,學生處于主動學習地位,體現(xiàn)了教育教學價值。
三、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后,教師可以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fā)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于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并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寫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高興地表揚他的大膽創(chuàng)新,同學們卻馬上反對。這樣,同學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參與辯論。此時全班同學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得到有效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shù)學知識,還能善于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后,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于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于優(yōu)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huán)過程。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個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于四年級學生人數(shù)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
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shù)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采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yōu)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準,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和運用數(shù)學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數(shù)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自主學習教學反思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性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每節(jié)課,每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抓起。
問題啟發(fā),使學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學生自學開始之前,根據(jù)教材所要解決的重點知識,設計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
強調“用腦子讀書”克服思維惰性。學生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習慣于老師講,自己聽,思維上養(yǎng)成惰性。所以在學生讀書時,要學會找關鍵詞、學會概括段意。學生讀書不是照本宣科地瀏覽一遍,而是要在讀中思考,使腦子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亢奮狀態(tài)中。
精心小結,培養(yǎng)思維概括性和嚴謹性。教師在課堂小結中,不是一味地講,而是采取多種不同的小結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提綱式小結、測驗式小結等小結方式可交替使用。
自主學習教學反思
(三)最近一段時間,我聽了很多學校的公開課。突然感覺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對課堂上的學習方式進行一次教學反思。
學習方式太單調,課堂上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練,比較枯燥。而在聽的公開課里,很多老師確定以小組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反思我的課堂上學生受到很多限制,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抑制,答案得不到肯定,沒有成功感,形勢上學生可能有合作活動,但實際上學生還是在老師的“圈圈”里轉來轉去,沒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主體與主導作用沒有協(xié)作起來,忽略了交流協(xié)作的重要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和提高。
我設計這樣一節(jié)裙子款式圖的新授課:先讓學生觀察所展示的三條裙子,然后小組交流討論,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共同找出它們的共性,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讓他們派出代表試著講出裙子的分類,只要學生能說出正確的分類,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交流合作能更好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