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

      時間:2019-05-12 13:51:46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

      第一篇: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

      20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

      2004年高考文科綜合測試全國卷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在總結2003年文綜卷與近年來文綜卷命題成果的基礎上,依據《文科綜合考試大綱》的有關規(guī)定精心編制的。它適應了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體現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精神。與往年的文綜卷相比,它在命題指導思想、考試目標、試卷結構、試卷難度諸方面,保持了應有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為了適應今年全國一些省、市、自治區(qū)語文、數學、外語單獨命題的新形勢,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了四套文綜試卷,這就徹底打破了以往多年來“一張試卷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偟膩碚f,今年高考文綜全國卷仍然堅持了“基本穩(wěn)定,穩(wěn)中求改,穩(wěn)中出新”的做法。以下,我們僅就試卷的結構、主要特點和命題趨勢談一些看法,作為對試卷的初步評析。

      一、試卷結構

      與2003年高考文綜卷相比,20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的試卷結構穩(wěn)中有變。見下表:

      從A、B、C、D四套全國卷及上表可以看出:(1)文綜卷I卷選擇題(共35題)共140分,II卷非選擇題(每卷4-6題不等)共160分,這一試卷結構未變。(2)依托新課程版教材設計的A、B、C三套試卷,地理、歷史、政治三科內容考查分值各為100分,即“1:1:1”;依托舊課程版教材設計的D卷三科比例為:地理88分(占29%),歷史106分(占35.5%),政治106分(占35.5%)。這與2003年文綜卷新、舊課程卷考查三科的分值比例是相同的。(3)依托新課程版設計的A、B、C三卷考查學科間綜合試題分值均為60分,而2003年文綜新課程卷(天津卷)考查學科間綜合能力的試題分值也為100分,依托舊課程版設計的D卷考查學科間綜合能力試題分值也為60分,而2003年文綜舊課程卷(如北京卷),考查學科間綜合能力試題分值為69分。

      二、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我國疆域廣大,各省、市、自治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以往長期以來“一張試卷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難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從1999年起,各省市在選擇考試科目方面已有所不同,全國高考使用一張試卷的格局已經開始打破。為了適應全國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2004年除上海、北京外,教育部增加單獨命題的有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9個省市,江蘇省實行了3+1+1單科考試方案,全部自主命題。這是高考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其中,綜合科目測試除上海、北京、天津自主命題外,全國大部分省市仍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試卷。A、B、C、D四套高考文綜全國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但是,無論是考試中心命題還是自主命題,都必須遵循教育部頒發(fā)的考試大綱。

      高考是為高等學校擇優(yōu)錄取合格新生的選拔性考試,高考分省命題沒有改變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的性質。各種試卷的考試范圍仍然以《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知識能力要求為準,都貫徹了以能力立意為主導的命題指導思想,題型、分值比例等試卷結構也大同小異。但是,為了適應各省市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的現狀,考試中心命制的四套試卷在整體難度上是存在差異的。依托新課程版命制的A、B、C三套試卷的整體難度相對而言是逐卷降低,依托舊課程版命制的D卷,其難度大體上相當于B卷??傊@四套文綜全國卷在堅持統(tǒng)一性的同時也體現了多樣性,可謂是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三、試題主要特點和命題發(fā)展趨勢

      1.學科內綜合為主,注重學科基礎主干知識的考查

      近幾年來,文綜試卷的命題始終堅持“以學科內綜合為主,學科間綜合為輔”的原則。這主要是由于高中教學的基礎性和分科教學的現狀決定的。20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各卷分別考查學科間綜合能力試題分值都是60分(見本頁文綜全國試卷結構表),考查學科內綜合能力試題分值與考查學科間綜合能力試題分值的比例是80% :20%。學科內綜合主要表現在:分別考查地理、歷史、政治各學科的學科基礎知識,重點考查考生如何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考查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能力。

      2004年文綜全國卷所考內容大多是各學科的基礎主干知識。雖然試題通過大量引用課本以外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境,構成新的問題角度,但解決問題所需運用的知識,大多是學科基礎主干知識。

      例如:歷史學科中,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明及其作用(A卷12-14題)、近現代史上有關中俄關系的重大事件(A卷20-23題)、世界從分散到整體的文明演進過程(A卷37題)、新中國“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A卷39題第1問)、由古至今珠江流域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B卷15題)、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加強(B卷16-19題)、中日關系史中的重大事件(B卷20-23題)等。在政治學科中,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問題(B卷26題)、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及市場交易原則問題(B卷27題)、產業(yè)結構問題(A卷38題(1))、39題(5))、黨的建設、政府職能問題(A卷34-35題)、我國的外交政策(A卷31-33題、C卷33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如從實際出發(fā)、(D卷27題、C卷28題)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C卷的29題)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D卷26題),在地理學科中,試題所考查的主干知識既有能力性的主干、基礎性的主干,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主干。這里,特別強調學習地理的最基本意識是對地理事物所處地理位置的認識,因此幾乎每份試卷中都有地圖的出現,在地圖上考查學生是否具備這一基本的地理主干能力。此外,例如A卷7-8題和C卷的9-10題,都是通過變化了的四條曲線圖,考查學生對大氣垂直分層概念的理解和各個分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再如世界上主要氣候類型的判斷(A卷第37題(2)問,B卷第2-3題),重要漁場的形成原因(A卷第37題(3)問),宗教起源和傳播方式(C卷第3-4題),世界上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成因(D卷第36題)等,都屬于基礎知識性的主干知識,始終是地理學習和應用的前提。第三,試卷中時間的換算,晝夜長短的推算(A卷第4-5題,C卷的11題),坐標圖表所表示的相對數據和絕對數據的關系(D卷第3題和第4-5小題),河流補給和地殼運動的原理(B卷第4-5題,第36題(2)(3)),大氣運動的原理(A卷第37題,D卷第36題)等,則是屬于基本原理性的主干知識。

      上述試題突出了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考查,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2.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以知識為載體,突出考查了運用知識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幾年來文綜能力測試一直堅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注重學科基礎主干知識的考查,并不意味著鼓勵學生死記硬背所有知識點,而是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運用,是把知識作為載體考查考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維過程。這對中學文科教學改革必將起到推動作用,加速從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型教學向啟發(fā)探究式能力培養(yǎng)型教學轉變。2004年文綜全國卷中不少試題考查了包括閱讀和信息提取、處理能力,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能力在內的綜合學習能力,運用知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歷史學科中,A卷37題就是通過引用三幅歷史地圖和三段文字材料形成新的問題情境,構成新的問題角度,考查考生的歷史閱讀能力及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題在理論導向上還引導考生從“世界整體觀”和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歷史。該題可以說是文綜全國卷中考查歷史思維能力最強的一道試題。政治學科中,A卷39題是一道跨學科綜合題。其中第(5)小題,是要求考生運用經濟常識相關知識,結合命題給出的材料,分析東北在全國經濟中地位下降的原因及提出對策??忌_回答該題,必須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同時分析材料,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就需要考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試題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中學地理教學的必要性,引領中學階段地理教學的價值取向。此次全國試卷中,在題目情境的設置和試題載體的選擇上注重選擇現實生活中不同層面的事實材料,從多種不同角度設計情境和設問,給人以豐富、實用的感覺。例如C卷第9-10題,以廣西平果縣的鋁土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工業(yè)布局原理和影響因素的掌握。B卷第4-6題,通過對2003年秋濟南泉群重新涌水的事件,考查學生能否將學過的地下水和河流補給的基本原理與區(qū)域地理特征結合在一起,同時結合題目所給的示意圖,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性地找出涌水的原因和類型。

      文科綜合考試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時,還注重對考生人文素養(yǎng)的考查。例如:A卷24題以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的書法篆刻藝術為題、29題以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意境”為題、C卷34題以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句為題、D卷26題引用漢代思想家的言論為題,等等。這些命題不僅是考查學科知識,而且要求考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要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知識和鑒賞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進行學科知識教學中,要挖掘學科知識中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于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之中。

      3.突出應用性,體現以現實問題為中心的主體設計思想,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問題立意,關注熱點”可以說是文綜試題的一大特色。2004年文綜全國卷不少試題注意反映當今國內外政治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和現實感,旨在引導考生關注和思考國家以至人類社會現實及未來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例如:四套試題分別涉及到黨的十六大精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三農”問題(D卷40題、B卷38題)、東亞爆發(fā)禽流感(B卷31-32題)、經濟全球化(A卷37題)、解決拖欠建筑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C卷39題)、生態(tài)危機和環(huán)境保護問題(C卷40題)、修改憲法問題(B卷24-25題)、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問題(D卷39題)、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問題(A卷39題)、轉變政府職能問題(A卷35題)、奧運會問題(A卷24-28題)、黨內監(jiān)督條例實施問題(A卷34題)、政治體制改革問題(B卷35題)及美國對伊拉克動武(D卷30-31題)、朝核會談(C卷33題)等問題。

      上述這些問題都是當前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背景材料,既體現了試題的時代性,又體現了知識的應用性,達到考查考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目的,其導向作用在于引導教師及學生在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既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思維的敏銳性和視野的開闊性,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能夠自覺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用所學知識觀察和分析問題,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逐步加強跨學科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系統(tǒng)綜合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與傳統(tǒng)的單科能力測試區(qū)別之處在于強調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核。這既包括學科內知識的綜合,也包括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近年來,雖然文科綜合試卷仍然以學科內綜合為主,但跨學科的綜合性試題的綜合程度不斷提高,這表現在試題材料的使用更為靈活,學科知識的綜合更為自然,命題的角度更為多樣,對綜合能力素質的要求更高。

      例如:A卷37題(4),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兩重性,并簡要說明發(fā)展中國家應該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可以涉及地理、歷史和政治各學科的知識。從本題設問看,解題不直接涉及地理知識。但是,解題從歷史角度回答,還是從政治角度回答則不易判斷。也就是說本題的綜合度高,全面回答本題,需要具備歷史、政治兩個學科的知識,而從答案設計看,本題側重從歷史角度來回答,但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學科知識滲透其中。這道題充分體現了跨學科綜合試題的重要特點,即從知識和能力的運用看,命題“打在學科的交叉點上”。對問題的解答,不僅不同學科都能“有話說”,而且不同學科界線弱化,不同學科知識在解題過程中被重新整合,融為一體。

      文科綜合測試題的上述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化學科知識,還要注意不同學科知識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重新整合,在整合中更靈活的運用,從而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高度關注新觀念、新意識和新的發(fā)展趨勢,積極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為高等教育選拔學生是高考的主要功能。這就涉及選拔的標準問題。在眾多的標準中,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無疑是當代選才的重要標準之一。高考試題必然要體現對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2004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滲透了這一要求。表現在,一是命題選材,關注新觀念、新意識和新的發(fā)展趨勢。例如:關于科學的發(fā)展觀問題,這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的觀念。文綜考試命題,充分關注和體現這一新的觀念。A卷39題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問題,C卷41題關于開發(fā)大西南問題,實際都是統(tǒng)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問題。B卷38題關于“三農”問題,實際是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問題。C卷40題關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實際是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問題。例如:關于中國和平崛起的問題,這個話題已經不僅僅關系中國,而且是對全世界都產生重大影響,并且是當前國際社會備受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在許多場合都強調“中國走和平崛起之路”,這既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除此以外,如:人權問題、海洋資源開發(f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國際關系問題等,都是發(fā)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正確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二是一些試題答案設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酌情加分。這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其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如:C卷的39題(1)(2)兩個小題。B卷的38題(2)小題和39題的(7)小題。D卷的40題(3)小題。A卷的38題(1)小題和39題的(5)小題。

      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的要求,我們的教育理所當然要體現這種時代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是當前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高考命題所體現的這種特點,給我們的啟示是:把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6.進一步優(yōu)化題組設問和題目情景設計,試題的結構性效益明顯

      綜觀今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分科題和多學科綜合題,“題組”式的命題設問方式繼續(xù)保持下來。這種命題和設問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為題目設置較多層次的知識、能力、思想方法的考查空間,從而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答題和能力展示機會。與往年有所差異的是,2004年的考題更加注重“題組”間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和知識、能力的轉換角度的設計,并以此作為“能力測試”中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因素。

      事實上,這種能力是通過命題設置的試題情境和考生解題的思維過程體現出來的。而考試的區(qū)分度,則在分析問題能力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文綜命題為此而作的探索是努力設置各種層面分析問題的能力空間,以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以展示其分析問題的實際能力。例如C卷的1-4題,古人的游記是歷史和地理的寶貴資料,本組題選用了古人游記中非常簡潔的描述“真臘”地區(qū)地理特征的語句,并以區(qū)域圖為載體,考查主干知識如:季風活動規(guī)律、氣候分布規(guī)律、文化源地、文化遷移形式等??疾榱藢W生對地理事物的判斷能力及學生語文、歷史等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稍弱的學生也能上手答題,綜合素養(yǎng)高的學生能夠拿滿分。

      高考對教學具有指導功能。隨著高考命題“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向,研究高考試卷所傳達的信息,對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和復習都有指導意義。此外,由于高考試題是在特定專家群中反復磨合而成的成果,所以在不同階段反復研究和剖析試題會有更多的體會和感悟。我們建議老師和同學們在我們上述分析的基礎上,不斷的摸索和思考,不斷的交流和探討,領會其中所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

      2005年高考高三歷史科復習建議

      “3+文綜”模式下的高三文科班的歷史教學應該怎樣進行?我們認為過去單科歷史總復習中一些科學的思路和有效的做法也是適用的,但是要根據文科綜合測試的特點做一些適當調整。為此,我們想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首先要把本學科學好,這是基點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原司長瞿振元說:“綜合能力測試仍然以分科教學,分科復習為基礎。要引導學生把復習的過程當成整理知識的過程,把過去分散教學得來的不太系統(tǒng)的知識整理成比較系統(tǒng)的,有內在聯(lián)系的知識,重視掌握基礎知識(概念、原理、事實)和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努力做到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可以舉行一些專題性的講座,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分科把關仍然是我們搞好綜合考試的基礎,但并不是說地理、歷史、政治三科各守“傳統(tǒng)領地”而是要處理好三個關系:①科內綜合與科間綜合的關系,以科內綜合為主,科間綜合為輔;②雙基與能力的關系,雙基是前提,能力是歸宿,應立足基礎,切實培養(yǎng)能力,全面提高素質;③學科知識與時政熱點的關系,實為理論與實際的關系,要著重知識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進行本科復習時要抓好三個聯(lián)系:①注意學科內的聯(lián)系(縱向聯(lián)系、橫向聯(lián)系);②歷史科與地理科、政治科的聯(lián)系;③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lián)系。

      2.要從總體上有序安排教學進度

      單科考試時歷史科復習往往呈三輪:第一輪全面系統(tǒng)復習,扎扎實實打基礎;第二輪專題復習,從新的角度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第三輪模擬考試,查缺補漏,強化訓練。

      文綜測試中,歷史課時減少,又要求考生對史地政三科知識的整體把握和強調以現實問題立意命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高三歷史教學從總體上重新安排,使之有序地進行,逐步上臺階。

      第一輪應進行單元復習,視野更開闊,仍要扎扎實實打基礎,但要適當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適當關照非重點。第二輪要強化專題復習,一定要在每一專題之下精心設計子專題,要以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和方法處理好專題復習,既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又不要把知識點搞得過細。這兩輪都以本學科為基點,要在模擬考試開始前完成。四、五月份模擬考試期間進行第三輪復習,即跨學科的“熱點”專題復習。史地政三科教師應通力合作,集體備課,選準“熱點”,可適當開設“熱點”專題講座,精講精練,講練結合。

      3.高三歷史教學自始至終要抓好“三個著力點”(1)狠抓歷史基礎知識,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干系統(tǒng)和知識網絡。

      ①準確記憶基本史實:要明確記憶目標;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網絡化。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③理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和發(fā)展過程,從宏觀角度去認識歷史。④強化專題史復習,融會貫通,形成主干(突出重點,適當關照非重點)。例如: 中國古代史:從宏觀角度把握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主要特點;明清時期的“大逆轉” 中國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

      中國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基本歷程

      中國現代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現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現代史的總綱: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是怎樣形成的;世界現代史部分要注意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

      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的演變(以三個體系、兩次大戰(zhàn)為主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教育改革 中外歷史的比較與聯(lián)系(2)學好基本理論,初步理解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和辯證的思維方法,提高理論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初步理解和運用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應包括: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評價歷史的生產力標準。所謂生產力標準,包括兩個要點:一是生產力是人類全部歷史的基礎,是歷史發(fā)展的終極動力;二是生產力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根本標準。

      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并由此去理解評價歷史的實踐標準。所謂實踐標準,就是要根據實踐檢驗的結果立論。一要“貼近史實,接近科學”;二要“實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學的結論”;三要“具體分析,避免絕對化”。

      ③微觀研究與宏觀認識相結合?!拔⒂^”主要指具體史實,分析、評價歷史現象時只會“就事論事”仍屬微觀;“宏觀”主要指一個時代所面臨的主要課題、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根本的發(fā)展趨勢。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一方面“宏觀認識必立在微觀研究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沒有宏觀認識,僅僅是就事論事,決難作出正確的結論”,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④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歷史。首先要認識到“文明演進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綱”;其次要認識到“人類文明每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與文明所取得的巨大進步相比仍然是“微小”的。

      著名史學家劉宗緒先生說:“實事求是是原則,是總的精神,生產力標準是認識評價歷史的根本尺度,微觀與宏觀相結合是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從文明演進看歷史是必須具有的境界?!?⑤階級和階級斗爭。

      ⑥個人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初步理解和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應包括:①原因和結果;②共性和個性;③現象和本質;④偶然性與必然性;⑤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⑥繼承和發(fā)展等。

      (3)掌握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重視解題能力的訓練,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育部頒布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強調“不但要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掌握學好歷史學科的學法,不僅要靠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去探索和積累,而且歷史教師應加以啟發(fā)和指導。

      解題能力是解題時考生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解題能力訓練應包括三個題型(單項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問答題),四個重點環(huán)節(jié)(審題、解題思路、理論切入點、答題規(guī)范化)。能力主要是練出來的,要通過典型練習題進行有序的訓練。通過練習要鞏固、深化、活化所學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練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要重視對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的研究,從中體會高考“怎么辦”從其答案中體會“怎樣答”。研究高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二篇:2011年高考文綜答案(全國卷)

      001.鉆石花 1963.03.11~1963.07.21

      002.地底奇人 1963.07.22~1964.02.12(舊版名:紙猴)(下半部又名:衛(wèi)斯理與白素)

      003.妖火 1964.02.13~1964.08.04(下半部又名:真菌之毀滅)004.藍血人 1964.08.05~1965.02.19(下半部又名:回歸悲?。?05.透明光 1965.02.20~1965.07.22(下半部又名:真空密室之謎)

      006.地心洪爐 1965.07.23~1965.10.19

      007.蜂云 1965.10.20~1966.02.06

      008.奇玉 1966.02.07~1966.03.22

      009.原子空間 1966.03.23~1966.07.11

      010.天外金球 1966.07.12~1966.12.02

      011.支離人 1966.12.03~1967.03.16

      012.不死藥 1967.03.17~1967.06.04

      013.紅月亮 1967.08.01~1967.11.15

      014.換頭記 1967.11.16~1968.02.15(連載用名:人造總統(tǒng))015.蠱惑 1968.02.16~1968.04.07

      016.奇門 1968.06.30~1968.09.21

      017.尸變 1968.09.22~1968.11.24

      018.合成 1968.11.25~1969.01.21

      019.筆友 1969.01.22~1969.03.10

      020.叢林之神 1969.03.11~1969.04.29

      021.再來一次 1969.04.30~1969.06.20

      022.盡頭 1969.06.21~1969.08.16

      023.湖水 1969.08.17~1969.09.15

      024.消失 1969.09.16~1969.10.15

      025.影子 1969.10.16~1969.12.04

      026.多了一個 1969.12.05~1970.01.14

      027.仙境 1970.01.15~1970.03.16

      028.狐變 1970.03.17~1970.05.10

      029.古聲 1970.05.11~1970.06.14

      030.虛像 1970.06.15~1970.08.09

      031.訪客 1970.08.10~1970.09.18

      032.風水 1970.09.19~1970.10.29

      033.環(huán) 1970.10.30~1970.12.27

      034.聚寶盆 1970.12.27~1971.01.30

      035.雨花臺石 1971.02.04~1971.03.23

      036.魔磁 1971.03.24~1971.06.09(舊版名:石林)037.創(chuàng)造 1971.06.10~1971.07.27

      038.鬼子 1971.07.28~1971.09.10

      039.老貓 1971.09.11~1971.12.01

      040.貝殼 1971.12.02~1972.02.07

      041.地圖 1972.02.08~1972.05.04

      042.規(guī)律 1972.05.05~1972.06.23

      043.沉船 1972.06.24~1972.09.21

      044.大廈 1972.09.22~1973.01.01

      045.新年 1973.01.02~1973.02.22

      046.頭發(fā) 1978.03.01~1978.06.25

      047.眼睛 1978.06.26~1978.09.25

      048.迷藏 1978.09.26~1978.12.25

      049.天書 1978.12.26~1979.04.10(奇門續(xù)集)

      050.木炭 1979.04.11~1979.08.08(舊版名:黑靈魂)051.玩具 1979.08.09~1979.11.27

      052.連鎖 1979.12.13~1980.05.30(下半部又名:愿望猴神)

      053.尋夢 1980.05.31~1980.10.13

      054.第二種人 1980.10.14~1981.03.11

      055.后備 1981.03.12~1981.06.22

      056.盜墓 1981.06.23~1981.11.26

      057.搜靈 1981.11.27~1982.04.17

      058.茫點 1982.04.18~1982.09.20

      059.神仙 1982.09.21~1983.01.30

      060.追龍 1983.01.31~1983.05.23

      061.洞天 1983.05.24~1983.09.14

      062.活俑 1983.09.15~1984.01.07

      063.犀照 1984.01.08~1984.05.09

      064.命運 1984.05.10~1984.07.10

      065.十七年 1984.07.11~1984.08.13(命運附篇)

      066.異寶 1984.08.14~1984.11.17

      067.極刑 1984.11.18~1985.03.04

      068.電王 1985.03.05~1985.06.24

      069.游戲 1985.06.25~1985.10.03

      070.生死鎖 1985.10.04~1986.01.15

      071.黃金故事 1986.01.16~1986.05.02

      072.廢墟 1986.05.03~1986.08.13

      073.密碼 1986.08.14~1986.11.24

      074.血統(tǒng) 1986.11.25~1987.03.16(尸變續(xù)集)

      075.謎蹤 1987.03.17~1987.07.04

      076.瘟神 1987.07.05~1987.10.19

      077.招魂 1987.10.20~1988.01.30

      078.背叛 1988.01.31~1988.05.15

      079.鬼混 1988.05.16~1988.08.27

      080.報應 1988.08.28~1988.12.11

      081.錯手 1988.12.12~1989.04.06

      082.真相 1989.04.07~1989.07.22(錯手續(xù)集)

      083.毒誓 1989.07.23~1989.11.06

      084.拼命 1989.11.07~1990.02.23

      085.怪物 1990.02.24~1990.06.08

      086.探險 1990.06.09~1990.09.23(探險系列第一集)

      087.繼續(xù)探險 1990.09.24~1991.01.11(探險系列第二集)088.圈套 1991.01.12~1991.04.28(玩具續(xù)集)

      089.烈火女 1991.04.29~1991.08.09(探險系列第三集)090.從陰間來 1991.07.25(陰間系列第一集)

      091.到陰間去 1991.07.25(陰間系列第二集)

      092.少年衛(wèi)斯理1991.08.02

      093.大秘密 1991.08.10~1991.11.22

      094.陰差陽錯 1991.12.17(陰間系列第三集)

      095.禍根 1991.11.23~1992.01.29(探險系列第四集)096.陰魂不散 1992.03.03(陰間系列第四集)

      097.許愿 1992.05.23(陰間系列第五集)

      098.還陽 1992.08.16

      099.運氣 1992.10.26

      100.開心 1993.02.06

      101.轉世暗號 1993.04.11

      102.將來 1993.07.09(思想儀系列第一集)

      103.改變 1993.09.12(思想儀系列第二集)

      104.暗號之二 1993年底(轉世暗號續(xù)集)

      105.闖禍 1994.01.11(思想儀系列第三集)

      106.在數難逃 1994.02.27

      107.解脫 1994.04.16(生死鎖續(xù)集)

      108.遺傳 1994.05.16(還陽續(xù)集)

      109.爆炸 1994.09.30

      110.水晶宮 1994.12.20

      111.前世 1995.02.16

      112.新武器 1995.04.11

      113.病毒 1995.05.26

      114.算帳 1995.08.09

      115.原形 1995.11.02(成精系列第一集)

      116.活路 1996.01.20

      117.雙程 1996.03.02

      118.洪荒 1996.05.10

      119.買命 1996.07.04

      120.賣命 1996.10.28(買命續(xù)集)

      121.考驗 1997.01.30

      122.傳說 1997.02.23

      123.豪賭 1997.05.17

      124.真實幻境 1997.07.30(成精系列第二集)

      125.成精變人 1997.11.02(成精系列第三集)

      126.未來身份 1998年初

      127.移魂怪物 1998.03.24(未來身份續(xù)集)

      128.人面組合 1998.08.20

      129.本性難移 1998.12.06

      130.天打雷劈 1999.03.23

      131.另類復制 1999.05.15

      132.解開密碼 1999.08.16(密碼續(xù)集)

      133.異種人生 1999.10.31134.偷天換日 2000.04.08

      135.閉關開關 2000.05.22

      136.行動救星 2000.09.09(閉關開關續(xù)集)

      137.乾坤挪移 2000.12.24

      138.財神寶庫 2001.03.16

      139.一半一半 2001.05.04

      140.身外化身 2001.10.06(乾坤挪移續(xù)集)

      141.非常遭遇 2002.01.22

      142.一個地方 2002.05.20

      143.須彌芥子 2002.12.07(一個地方續(xù)集)

      144.死去活來 2003.06.04

      145.只限老友 2004年二月底(考驗續(xù)集、思想儀系列第四集)

      第三篇:2018年高考文綜全國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文綜試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文綜新課標全國I卷、全國II卷試題設計以《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為依據,歷史命題仍然延續(xù)了歷史學科特色,既注重對于主干知識的考查,又側重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地理考核從人地關系到學生的綜合思維運用能力,到地理與生活的實踐應用,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學科素養(yǎng)。而政治試卷中體現了鮮明的思想教育、價值引領的學科特色。

      歷 史

      2018年高考歷史新課標全國I卷、全國II卷命題仍然延續(xù)了歷史學科特色,既注重對于主干知識的考查,又側重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重點知識仍然重點考查,但是考試的形式比較靈活和多樣,需要對歷史基礎知識進行提取和思維加工;難度方面難易結合,難度適中,能較好的體現高考的檢測性和選拔性;試題開放性大,角度多,有層次,結合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2018年高考歷史試卷特點分析

      1、凸顯歷史核心素養(yǎng)

      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部分。歷史考試通過選取典型的素材和巧妙的設問,考查學生是否具備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史觀,通過唯物史觀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史實,如全國I卷24題通過呈現《墨子》一書中的成就,考查的落腳點在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體現歷史唯物史觀和人文情懷。

      歷史學科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解釋,才能不斷的接近歷史真實,如全國I卷中26、27題等題,都是在歷史敘述的基礎上,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層因果聯(lián)系,這是對歷史解釋的考查。歷史的家國情懷主要是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形成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樹立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本次考試對于家國情懷的考查也比較明顯,如全國I卷28題、29題通過中國屈辱史和探索史的呈現,引導學生的憂患意識、報國意識和實現中國夢的遠大情懷,全國II卷中通過考查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重要活動和地位,學生能夠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升熱愛祖國的情感。如30題通過獨立之前的外交,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如32題和46題就通過對史料的呈現,考查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

      2、注重基礎,重點知識重點考查

      與往年試卷相比,今年高考試卷覆蓋的知識點有較多相似之處。共同考查的知識點有“中央集權制”“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歷程”“建國初外交”“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工業(yè)革命”“古代中國經濟政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內容,可見對于一些歷史的重點知識還是會重點考查。其中全國I卷42題中涉及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等內容,46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34題的工業(yè)革命等,考查還是比較基礎的,這也都體現了注重基礎,回歸課本的特點。從試卷的占比來說,必修1所占的比重最多,其中選擇題有6道涉及了政治史的內容,主觀題40題為必修1的內容,分值25分,41題為綜合題,也考查有必修1的內容,因此復習還是要回歸課本,夯實基礎,注重對重點??純热莸膹土?。

      3、不回避熱點問題,但是考查角度比較新穎

      為了突出以史鑒今的史學功能,反映歷史教育是立足于現實社會的觀點。關注熱點,不回避熱點是高考歷史考試的一大特點。如41題,考“基層社會治理”問題,這和現在建設特色小鎮(zhèn),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等熱點相符合,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其它的熱點如近代化、民主進程、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農業(yè)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應用與進步等也都有所考查,重點關注了推動中國進步的重大事件和與中國命運聯(lián)系密切的重要戰(zhàn)爭,關注了政治變革與社會秩序、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雅典的民主政治”“政治多極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等,這些熱點在今年的考題中都有所反映,但是其考查的角度和立意比較新穎,比如全國II卷中45題考查科技體制改革,這也體現了我國建立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熱點,但是從科技體制改革的角度考查這一熱點還是比較新穎的。同時一帶一路建設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全國II卷中呈現了《“一帶一路”視角下大豆栽培與傳播》的史料,并且以大豆的傳播為視角進行考查,立意比較新穎。

      4、材料呈現形式多樣,偏重考查歷史能力

      試題中材料較多,且呈現的形式也比較多樣,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漫畫材料等,通過簡短的材料、全新的視角,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當前的熱點時政,構建新的設問角度。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分析、提取和調用、總結和歸納、遷移與應用歷史信息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

      歷史試卷歷年真題分析比對 整體難度適中

      歷史考試要求側重“基礎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在考試中通過基礎性試題考查學生對通用性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部分的內容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同時還通過開放性的試題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部分內容相對而言較難。但總體上難易結合,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并且選做試題也凸顯個別差異性,能夠結合自身特點發(fā)揮自身長處。

      總體來說,在題型和題量上2018年和2017年沒有變化,但是在內容上今年題目的設置更加靈活,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這也體現了教育穩(wěn)中求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這樣的變化也要求學生既要了解知識本身的來龍去脈,更要抓住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同時也要提升歷史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將來歷史考查的方向。

      地 理

      2018年高考新課標地理全國I卷、全國II卷試題設計以《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為依據,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學科素養(yǎng),堅持地理學的一般原則,以圖形為載體,生活為案例重點考核了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重視基礎,考察能力,在題型、題量等方面延續(xù)了以往的命題思路,試題主要特點體現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試卷特點分析

      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綜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從人地關系到學生的綜合思維運用能力,到地理與生活的實踐應用都在本次考試中有體現。

      1、貫穿人地關系主線

      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主題。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社會要更好地發(fā)展,必須尊重自然規(guī)律,協(xié)調好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如:主觀題中全國I卷44題,強調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全國II卷44題,白洋淀的生態(tài)保護等都體現出了人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發(fā)展關系。除此之外全國I卷37題,烏裕爾河的發(fā)展以及全國II卷37題,美國龍卷風頻發(fā)與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也都滲透了人地協(xié)調的理念。

      2、強調綜合思維運用

      綜合性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性質。綜合性思維主要是引導學生能從綜合的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重視地理事物和現象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從而全面的認識不同地理環(huán)境特點與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觀題中全國I卷37題,烏裕爾河的變遷過程,扎龍濕地的發(fā)展特點;全國II卷37題,美國龍卷風多發(fā)的原因與機制,在中部大平原高發(fā)的原因和影響等都是綜合思維在地理教學中的體現,需要考分析各個地理要素,最終認識地理事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除此之外客觀題中全國I卷6-8題河流階地的相關知識與全國II卷9-11題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體現了需要分析各個地理要素從而得出答案的這一綜合思維。

      3、依托區(qū)域認知理念 區(qū)域性是地理教學的另一特點,地理知識在呈現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以區(qū)域為依托,體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各種人地關系。人類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多種多樣,將其劃分成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區(qū)域加以認識,是人們認識地理環(huán)境復雜性的基本方法?!皡^(qū)域認知”素養(yǎng)有助于人們從區(qū)域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huán)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如:主觀題全國I卷36題中俄能源合作項目,就是以區(qū)域為依托考察產業(yè)分布與布局;全國II卷36題數據中心的建設主要是以區(qū)域為依托考察工業(yè)區(qū)位因素以及產業(yè)集聚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客觀題全國I卷9-11題以西南地區(qū)為背景,考察地形氣候等因素,全國II卷大部分選擇題都是以區(qū)域背景為依托,考察自然與人文地理要素。

      4、重視地理實踐能力

      2018年地理考題體現“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重視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將地理知識緊密聯(lián)系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能夠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高考地理試題一直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礎上,自然地延伸出問題,啟發(fā)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思考。

      如:客觀題全國I卷9-11題,地理考察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突出;客觀題全國II卷6-8題,考察時區(qū)與地方時、方向的相關知識也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強調地理基礎知識

      全國I卷與II卷雖然在考察的題型題量上保持一致,同時對于學科基礎知識考察相對全面,自然地理大氣環(huán)境中的氣候、氣溫,水環(huán)境中的河流,陸地環(huán)境中的地形地貌等都有直接或間接考察;人文地理中人口數量變化、城市發(fā)展、交通運輸、工業(yè)布局與區(qū)位因素等也通過顯性與隱形的方式考察;區(qū)域地理則重點考察了區(qū)域與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整體來看,全國I卷與II卷題型注重于考察常規(guī),體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基礎知識,考察內容回歸教材,重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試卷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限定在考試大綱的范圍內,幾乎覆蓋了高中所學知識的全部重要內容,體現了“重點知識重點考察”的原則。試卷難度中等,預祝各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

      政 治

      高考政治新課標全國I卷、全國II卷以《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為依據,試題設計體現鮮明的思想教育、價值引領的學科特色。試題從考生熟悉的基礎知識入手,同時結合重大社會事件和時政熱點,側重考查對經濟、政治、文化現象本質的綜合分析能力及哲學原理的理解能力,體現了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在內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試卷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涵蓋在考試大綱的范圍內,幾乎覆蓋了高中所學知識的全部重要內容,體現了“重點知識,重點考查”的原則。

      2018年高考政治試卷特點分析

      1、試題范圍

      考查內容全部回歸教材,突出重點。試題遵循“考查核心知識為主體”的原則,尤其是涵蓋考試大綱中的大部分知識點。如價值與價格、市場調節(jié)與宏觀調控、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政府的職能、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文化創(chuàng)新、矛盾的觀點、價值觀等知識點,大部分屬于常規(guī)題型。全國I卷第12題考查《經濟生活》中有關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幾個概念之間的正反比關系,考查學生對于商品價格相關經濟理論的理解,難度適中。全國II卷第21題考查《生活與哲學》中關于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的相關知識,回歸教材,重點突出。

      2、題目特點

      試題靈活度較大,難度中等偏上,知識點來源于教材卻不拘泥于教材,對考生的綜合分析、提取和概括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每一年的選擇題難度都會在對于必修1《經濟生活》這一模塊的考查上,如供需曲線圖的分析這類題型幾乎每年都會考,如全國I卷第14題和全國II卷第12題就考查了快遞市場供需曲線的變動以及三種相關商品的需求變動曲線圖,題目的難度相對比較大。這就提醒考生們在注重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對解讀、提取、概括材料信息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

      3、分值占比

      各模塊考查題量及分值占比相對穩(wěn)定,其中對《經濟生活》和《生活與哲學》的考查歷年來占比都比較大。在選擇題部分,全國I卷和全國II卷均對高中政治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考查,試題的難易程度有一定層次梯度劃分。在非選擇題部分,仍然遵循3道大題共5個小題的題量,全國I卷的分值略有變化,體現在哲學分值減少2分,開放型試題增加2分。總體來說,試題遵循以時政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4、命題角度

      試題的命題角度更加突出時政性,更強調開放性。

      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在命題上最大的區(qū)別點就在于時政性極強,每年的試卷,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題干材料中都會聯(lián)系最新時政熱點內容,對知識點的考查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時政。

      全國I卷第19題提干結合了《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來考查對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理解;第21題結合了十九大最新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時政知識,考查時政中蘊含的哲學道理。

      全國II卷非選擇題第39題以十九大報告的片段摘取作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中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每年政治非選擇題的最后一題,必會有一問是開放類題型,往往以“提出建議”或“列舉要點”等角度進行命題,歷年來這一小題的分值為4分,但在今年全國I卷中非選擇題第40題第3問就“新時代青年學生如何發(fā)揚小崗村‘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三條建議”仍然遵循開放性思路,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但分值由過去的4分提升到了6分,可見對這類題型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這就提醒廣大考生,在平時復習備考之余,一定不要忽略對于時政知識的點滴積累,在參與政治生活的過程中遇到各類熱點問題時,都要多從國家或政府的角度換位思考該如何解決。2019年高考政治試卷預測

      2018年高考政治考題難度較2017年相比有所上升,整體來看,在參照新課程標準、確??疾榉秶怀V的前提下,試題的靈活度越來越大。結合對近兩年的高考題目的分析,預測2019年高考政治題目難度應該不會過大,但對考生的綜合分析、理解概括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會逐年提高。

      ??贾攸c知識模塊:多變的價格、國家財政與稅收、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政府的職能、對外開放、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相關原理和方法論等仍然是重點考查知識模塊,但絕不會單純考查對某一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而會緊密結合最新時政和社會熱點事件來考查考生對上述知識點的理解。

      第四篇: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12)12.2018年1月1日,科技部發(fā)布了《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而在3月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指出,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延期三年。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傳導中能正確反映這一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影響的是: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13.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移動支付,2018年2月6日亮相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著名旅游景點——芝加哥360觀景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雙雙趕在農歷狗年到來之際在芝加哥景點開通服務,為春節(jié)期間去芝加哥的中國游客提供便利。移動支付的積極意義在于: ①變革結算方式,減少現金使用

      ②降低交易費用,防止通貨膨脹 ③創(chuàng)新消費模式,方便購物消費

      ④保證賬戶安全,擴大居民消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8年1月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指出,科技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賦予創(chuàng)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涌現更多國際領先創(chuàng)新成果。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是基于:

      ①勞動者在生產力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

      ②勞動者素質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③有利于激發(fā)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推動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 ④旨在完善分配政策,擴大科技人員收入差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國務院發(fā)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饘嵤┓桨浮访鞔_,在2018年,將劃轉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yè)、金融機構的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劃轉比例統(tǒng)一為企業(yè)國有股權的10%。對國家實施這一舉措的影響路徑分析正確的是:

      ①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擴大社?;鸾y(tǒng)籌渠道→緩解基本養(yǎng)老金支付壓力

      ②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稹鷥?yōu)化國企股權結構→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稹∪鐣U现贫取窆蚕韲蟀l(fā)展成果 ④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稹袑崪p輕企業(yè)社保負擔→促進實體經濟發(fā)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中國“新四大發(fā)明”成為201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個亮點,其中的共享單車隨時取用和停車給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小紅車”和“小黃車”的“亂占道”現象更加普遍,使城市空間管理和城市美化變得更加困難。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要促進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 ①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做出科學決策

      ②通過行使決定權,制定解決問題方案

      ③就相關監(jiān)管問題向政府部門提出質詢

      ④通過行使監(jiān)督權,建議政府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8年,我國監(jiān)察體制改革深入發(fā)展,省、市、縣監(jiān)察委員會相繼組建。各級監(jiān)察機關由同級人大產生,依法獨立行使監(jiān)察權,依法監(jiān)察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的情況,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材料表明:

      ①監(jiān)察委員會是我國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

      ②監(jiān)察委員會與司法執(zhí)法機關、紀檢部門銜接貫通 ③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④監(jiān)察委員會屬于國家行政系統(tǒng)內的監(jiān)督部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指出憲法修改必須貫徹的原則。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說明:

      ①中國共產黨擁有修改憲法的最高決定權

      ②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 ③黨的主張只有通過修改憲法才能上升為國家意志④依法執(zhí)政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基本方式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9.2018年央視繼續(xù)推出的文博類綜藝節(jié)目《國家寶藏》。通過對一件件國寶級文物“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動敘述,打動了無數人的心,讓很多觀眾感嘆:中國文物很豐富,中國文化有內涵?!秶覍毑亍饭?jié)目開播的價值在于:

      ①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

      ②能夠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激發(fā)民眾的文化創(chuàng)造熱情 ③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推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過“預言”,稱人類可能在2600年前就會滅絕。他認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艚鸬念A言表明: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都能夠正確反映存在 B.物質和意識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C.客觀規(guī)律是普遍永恒的,人類可以認識利用規(guī)律 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是變化發(fā)展的

      21.2018年1月,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這套《真實上海數學》課本共36本,除了里面的人民幣符號會被改成英鎊符號以外,其他內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英國基礎教育引入“上海模式”,正是希望改善過于偏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難度,以利于更快提升學生成績。而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正在汲取西方經驗,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這說明:

      ①中英基礎教育對立和差別是互相學習和借鑒的前提 ②中英基礎教育由斗爭性向同一性轉變

      ③中英基礎教育的聯(lián)系與合作構成雙方的共贏與發(fā)展 ④中英基礎教育的普遍性包含著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國務院機構改革: ①能夠優(yōu)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

      ②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③是為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進步

      ④說明社會意識能主動適應社會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18年1月5日,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這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①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檢驗政績觀是否正確的標準

      ②正確的政績觀必須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 ③正確的價值觀指引著人們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④正確的價值選擇是作出正確價值判斷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將加大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轉移支付力度。2016年云南省共有21個縣市入圍。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是指承擔水源涵養(yǎng)、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tài)功能,關系全國或較大范圍區(qū)域的生態(tài)安全,需要在國土空間開發(fā)中限制進行大規(guī)模高強度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開發(fā),以保持并提高生態(tài)產品供給能力的區(qū)域。入選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有助于讓家鄉(xiāng)更加水碧、天藍、地綠,干凈、整潔、有序,讓廣大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安逸、舒心。國家對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的財政、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會大大加重。家鄉(xiāng)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快速發(fā)展,老百姓生活質量能得到明顯提高。

      材料二 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讓農業(yè)成為有奔頭的產業(yè),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yè),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yè)的美麗家園。到2020年,鄉(xiāng)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穩(wěn)步提升,農業(yè)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xù)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huán)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xiāng)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好轉,農業(yè)生態(tài)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xiāng)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1)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加大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轉移支付力度對相關縣市的經濟意義。(12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政府的職能”相關知識,說明如何實現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目標。(12分)

      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表演驚艷亮相。

      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起舞,瀟灑帥氣的冰上演員,絢麗奪目的時光交換,充滿科技含量的機器人和冰屏旋轉,演員和機器人配合得天衣無縫,用絢爛的色彩和線條,先后勾勒出中國結、龍、鳳凰、長城等充滿濃郁中國元素的圖案,還有國家大劇院、“天眼”望遠鏡等體現當代中國建筑和發(fā)展成就的造型。整個表演,既有傳統(tǒng)韻味,又有現代特色,充滿科技元素,堪稱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

      設計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神奇獨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員互動,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宣告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民再次向世界發(fā)出邀請,四年后來北京共赴一場美麗的冰雪之約。

      (1)“北京8分鐘”為全世界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非凡、卓越的視聽盛宴。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分析“北京8分鐘”表演驚艷世界的原因。(12分)

      (2)有人說“人工智能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模擬人的思維,但不會取代人的意識”。請運用意識的有關知識加以說明。(12分)

      (3)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民邀請世界各國人民四年后來北京共赴冰雪之約。請你寫兩條標語作出邀請。(4分)

      參考答案:

      12~16 CBCCD

      17~21 BAADA

      22~23 AC

      38.(1)①有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維護生態(tài)安全。②有助于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發(fā)揮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相關縣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fā)展,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區(qū)域發(fā)展。③有助于保持并提高相關縣市生態(tài)產品供給能力,促進當地生態(tài)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④有助于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每點3分,共12分)

      (2)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加強宏觀調控,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yè)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民增收。③政府履行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④政府履行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職能,提升農業(yè)生態(tài)服務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每點3分,共12分)

      39.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論證、闡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設計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分析“北京8分鐘”表演驚艷世界的原因;第(2)問考查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回答時要圍繞“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分析人工智能和人的思維的關系;第(3)問具有開放性,要緊扣邀請,觀點要簡練。

      (1)①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集中展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魅力。(4分)②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注重傳統(tǒng)韻味和現代特色的結合,反映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成就。(4分)③設計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神奇獨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員互動,用世界的語境講述中國故事,增強吸引力、感召力。(4分)

      (2)①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人工智能是人類意識的物化,它的產生和發(fā)展,既依賴于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又必須以人類意識對于自身的認識為前提。所以人工智能沒有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4分)②人工智能的產生和發(fā)展,有力地證明了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物質的屬性,證明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本質的觀點的正確性。(4分)③人工智能本質上是模擬人的思維。盡管可以模擬人腦的某些活動,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人腦的功能,但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的意識。(4分)

      (3)純潔的冰雪,激情的約會;墨舞冬奧,相約北京。(4分)

      第五篇:2010年高考文綜試題(全國卷2)

      一、選擇題

      1.(2011·南京模擬)2011年6月6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以“五彩香包、魅力慶陽”為主題的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慶陽活動周在世園會園區(qū)浣溪沙舞臺開幕。開幕式當天演出的節(jié)目包括快板舞《夸慶陽》、歌舞《隴上荷花》、舞蹈《香包情》以及《扭起秧歌看世園》等。這些傳統(tǒng)文藝()

      ①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②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藝術 ④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自2011年6月2日起至7月1全覆蓋地巡查一線文化市場,入演出市場,主要原因是()

      A.文化市場的開放性

      B

      CD

      3.“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qū)的經濟強弱是動態(tài)的、尤其是擁有五千年()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tǒng)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4.(2011·安徽文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舉辦“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圖片展、學黨史、唱紅歌等,宣傳和學習優(yōu)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開展這些紀念活

      動有助于()

      ①維護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②發(fā)揮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導性作用 ③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1·濰坊模擬)2011年2月14日,感動中國2010人物評選活動揭曉。獲獎人物分別是:錢偉長、信義兄弟、才哇、郭明義、王偉、王萬青、英雄翁婿、何祥美、劉麗、孫炎明。特別獎授予了八位維和英烈、組和中國志愿者群體。這項活動的有效開展()

      ①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③有利于發(fā)揮道德模范的榜樣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

      二、非選擇題

      6.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日央視報道:河南孟州市等地養(yǎng)豬場在飼料中非法添加“的監(jiān)管,順利進入市場,通覽“瘦肉精”我們可以發(fā)現企業(yè)在生產中存在這些問題:有明知故犯的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答案及解析

      1.【解析】 凝固的藝術主要是指傳統(tǒng)建筑,③不準確。

      【答案】 A

      2.【解析】 文化生活有喜有憂,產生令人擔憂的文化現象的原因是文化市場的自發(fā)性和傳媒的商業(yè)性,D項正確;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 D

      3.【解析】 該題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①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征,符合題意;②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力量,符合題意;③表述錯誤;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答案】 A

      4.【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方面的內容。題干中的紀念活動與維護人民基本的文化權益關聯(lián)不大,故排除①;在現代化建設中起主導性作用的是黨,不是文化,故②說法錯誤;③④符合題意,答案選D。

      【答案】 D

      5.【解析】 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③④

      【答案】 D

      6.【解析】 考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

      【答案】(1)環(huán)節(ji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提供了最

      (2)展。有助于增強企業(yè)信用,規(guī)范市場秩序,促進社會主義

      全面發(fā)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助于企業(yè)經營者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做一個有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家。

      下載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word格式文檔
      下載20綜合04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評析.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2018年高考全國卷Ⅲ文綜政治試題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政治)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隨著智能手機......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試題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 12.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總體平穩(wěn),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會以貶值來促進出口。下列對人民幣不貶值的影響分......

        2014年高考文綜(政治)全國卷II

        絕密★啟封前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政治(課標卷Ⅱ)說明:本卷為課標卷Ⅱ,由學科網政治解析團隊第一時間獨家人工錄入。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6) 12.下圖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某商品的供給量(Q)隨價格(P)變化的情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選項中可能會引起曲線S向曲線S1變動的是......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 12.2018年1月1日,科技部發(fā)布了《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

        2018年全國卷Ⅲ文綜歷史高考試題

        2018年全國卷Ⅲ文綜歷史高考試題 24.據考古報告,從數十處戰(zhàn)國以前的墓葬中發(fā)現了鐵器實物,這些鐵器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發(fā)現地分布情況見圖7。據此可知,戰(zhàn)國以前 圖7 A.鐵制農......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試題

        2018年高考全國卷適應性文綜政治試題 12.下圖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某商品的供給量(Q)隨價格(P)變化的情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選項中可能會引起曲線S向曲線S1變動......

        2008年高考文綜試題及參考答案(全國卷Ⅰ)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機械電子工程0704班 周光勇 1 畢業(yè)設計論文日志 星期二 2011.02.22 今天是畢業(yè)設計工作正式開展的第一天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我們將正式開戰(zhàn)大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