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質量和速度
即質量和速度兩個輪子一齊轉,城市和農(nóng)村兩個藍圖一齊繪,政府財政和農(nóng)民腰包一齊富,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兩座山一齊要,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兩條腿一齊走。云城街要圍繞報告精神,整合優(yōu)勢,做強特色,統(tǒng)籌發(fā)展,富民強街,尤其要突出加快發(fā)展,壯大城市型經(jīng)濟。吳小勇、龍裕文、羊紅進等代表:報告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全面客觀真實,通篇貫穿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還體現(xiàn)了“新”字,包括謀篇布局新,發(fā)展觀念和措施新,黨建工作的思路新等。
蘇進發(fā)代表:作為一名民營企業(yè)黨員代表,我深深體會到這幾年市委、市政府和區(qū)委、區(qū)政府為發(fā)展、壯大我市民營經(jīng)濟特別是石材產(chǎn)業(yè)所作的努力。通過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石材展,石材企業(yè)實實在在得到了好處?,F(xiàn)在云浮石材業(yè)更是一片生機,廣大市民也從中獲益,路上的私家車明顯增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劉石明代表:作為一名來自農(nóng)村的黨員代表,我對近幾年農(nóng)村發(fā)生的深刻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F(xiàn)在的農(nóng)村形勢一片大好,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農(nóng)民更是得到了許多實惠。聽完鄭書記的報告,知道市委很重視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并且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計劃、措施,我們對云浮廣大農(nóng)村的美好前景充滿了信心。
第二篇:案例:合理布局廚房提高出品質量與速度
案例:合理布局廚房提高出品質量與速度
下面中國吃網(wǎng)餐飲網(wǎng)為您介紹合理布局廚房提高出品質量與速度的案例:
問題:一個優(yōu)秀的廚師來到一家酒店工作,最關心的就是廚房設施以及物品布局之類的問題,因為,廚房的布設直接影響廚師對廚房是否順手、方便,這無疑會影響到廚師出菜的速度以及質量。
觀點:如果一家酒店因為出菜速度緩慢而令顧客不滿,那么,經(jīng)營者可以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廚師的手藝是否過關?他們是否偷懶?
但是,通過記者對多家酒店的調查得知,上菜速度緩慢主要是因為廚房的設計不合理、導致廚師工作不便而造成的,經(jīng)營者可以參照以下的案例,結合本酒店的實際,對廚房的流程作出適當?shù)恼{整以及改善!
案例:三元飯店是一家民營中型點菜餐館,可容納400人同時就餐,主要提供山東菜。開業(yè)三個月來,營業(yè)額呈下劃趨勢。管理方對此十分焦急,遂召集全體中層及基層干部會議討論對策。餐廳主管拿出一疊顧客投訴信和記錄,提出問題發(fā)生的可能原因。開業(yè)以來發(fā)生了不少關于上菜速度太慢的投訴。這大大影響了餐廳的聲譽,對營業(yè)額的下劃起著主要作用。由于主管的分析有理有據(jù),大家均同意其觀點。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經(jīng)過多方討論并在有關餐飲專家的幫助下,確定主要問題是廚房的設計布局不合理。
之一:
為了長遠發(fā)展,三元飯店的業(yè)主決定對廚房設施布局進行全面徹底的改善。為此,業(yè)主聘請了某大學服務運作設計的專家C先生來店指導布局的重新設計。C先生組織了一個設計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專業(yè)設計人員和飯店的中層干部。
首先,設計小組對現(xiàn)有的廚房設施及布局進行了研究。其詳細布局如圖一所示。
根據(jù)餐廳的營業(yè)特點和廚房工作特征,C先生判定廚房的布局屬于典型的流程型布局,決定采用確定生產(chǎn)單元并對各單元間材料流量進行合理化的布局方法,按照這種方法的要求,首先要確定組織生產(chǎn)所必須的生產(chǎn)單元,即對生產(chǎn)組織進行合理的部門劃分。劃分生產(chǎn)部門前,設計小組深入廚房工作第一線了解情況,充分聽取第一線人員的意見。后匯總意見進行集體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在現(xiàn)有的廚房生產(chǎn)單元(如圖一廚房布局)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獨立生產(chǎn)單元——燉菜區(qū),因為燉菜一般烹制時間較長且可以事先烹制,從而與其他烹制單元有著不同的性質,對上菜速度有著特有的影響。
之二:
接下來就是計算各生產(chǎn)單元之間的材料流量。要確定各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必須根據(jù)各單元之間的材料流量大小,流量大者相距近,小者遠,以節(jié)省運力提高效率,這是流程型布局設計的基本工作原理。為收集到原材料流量的準確數(shù)據(jù),設計小組再次深入廚房工作的第一線現(xiàn)場對各單元之間的材料流量實施記錄和統(tǒng)計。為計算方便,設計小組引入了一個概念——一個單位的材料,以概括廚房各單元之間多種類型之間的材料流(各種食品原料、餐具、烹飪器具等,性質形狀各異)。
例如:0.3千克豬肉或0.4千克蔬菜或兩個中型餐具均被視為一個單位的流量,其余依次類推。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辛苦工作,設計小組終于得到了一個比較全面的關于廚房各單元之間材料流量的信息,并把它們繪制成一個可視性很強的關系圖,如圖二。
之三:
然后設計小組還確定了各單元所需的面積的大小。設計小組
A 原材料接收驗貨區(qū)
B 水產(chǎn)展示柜
C 冷凍區(qū)
D 冷藏區(qū)
E 干藏區(qū)
F 臨時儲藏區(qū)
G 粗加工區(qū)
H 切配區(qū)
I 炒灶區(qū)
J 蒸灶區(qū)
K 燒烤區(qū)
L 打荷區(qū)
M冷菜區(qū)
N 面點房
O 餐具洗滌區(qū)
P 劃菜臺
廚房布局(未改善)
地測量了各設施設備的實際尺寸,還聽取了廚房工作人員對工作場地的實際要求,綜合各種因素最終在各單元的面積大小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另外,走道的面積被按一定比例攤入各單元的所需面積中。
之后設計小組就可將先前繪制好的關系圖轉化成更為直觀的聯(lián)系圖(如圖三流量聯(lián)系圖)。圖中圓圈代表各工作單元,它們之間粗細不均的連線表示它們之間不等的材料流量。線越粗,材料流量越大,兩個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越緊密;線越細,材料流量越小,兩個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越松散。但設計小組在繪制此圖時還考慮了菜肴是否能事先準備這一因素。凡是能生產(chǎn)事先準備的菜肴的單元列入同一組,凡是生產(chǎn)按點菜單臨時烹制的單元為另一組。如果生產(chǎn)單元分屬不同組,則無論它們之間材料流量有多大均不視為有密切聯(lián)系,而以細線聯(lián)系二者。冷菜間與冷凍間的聯(lián)系就是一例。
圖二:流量的聯(lián)系圖
之四:
最后,設計小組還要根據(jù)聯(lián)系圖所提供的思路來確定各生產(chǎn)單元的實際位置。這里需考慮各種實際限制因素,如房屋的承重墻、柱、梁、下水管走向等。還有,要盡量減少過于“大動干戈”,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量以減少施工對營業(yè)的影響。最終的平面布局(如圖四)便產(chǎn)生了。改善后的廚房布局大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海鮮水產(chǎn)陳列池與粗加工區(qū)的距離縮短了,使粗加工員工不必像以前那樣穿過幾乎整個廚房,減少了行走距離又減輕了對廚房主要工作場所的干擾。同樣,切配區(qū)與原料儲藏區(qū)靠近了,提高了墩頭的工作效率。打荷與切配間的工作距離縮短,密切了二者的配合。新增的出入口使廚房的工作路線更為明晰,使臟廚具可從這個出入口穿過廚房了。另外,整個廚房面積也因干藏倉庫的外型而增大,打荷、原料儲藏間的面積都有所增加。
廚房改造后,生產(chǎn)效率大為提高,顧客關于上菜太慢的投訴大為減少,餐廳逐步挽回了聲譽,營業(yè)額開始回升。
點評:與快餐廚房不同,慢餐餐廳的廚房按流程布局的方式安排設施,而不是以流水生產(chǎn)線形式。廚房設施布局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廚房的工作效率,從而可能導致上菜速度下降等問題。本案例說明了這一點,也具體闡述了流程型布局的基本方法與原理。流程型布局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各設施(生產(chǎn)單元)之間的人員、物品流動的成本或顧客在設施之間移動的距離。流程型布局方法包含5個基本步驟:
1、搜集有關工作中心(設施)和它們之間的人流或物流信息;
2、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畫出體現(xiàn)這類信息的示意圖,將人流物流發(fā)生最多的工作中心放在一起;
3、考慮各工作中心的面積要求,并修改示意圖;
4、根據(jù)示意圖畫出布局設計圖;
5、檢查設計目的是否達到并最后完成設計;
本案例基本依照這一方法步驟完成了對一個點菜廚房的布局設計,可為需要實施流程改善的類似企業(yè)提供參考。
第三篇:速度教案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較物體運動快慢: 車次 出發(fā)----到達
路程
時間 4032 黑河哈爾濱 636千米 11小時
1、出示表格:
2、總結出:在路程相等的時候,誰用的時間少,誰就快。
(二)時間一定,比較物體運動快慢:
1、出示表格: 車次 出發(fā)----到達
路程
時間 4138 雙鴨山-哈爾濱 500千米 12小時 4032 黑河-哈爾濱 636千米 12小時
2、總結出:在時間相等的時候,誰的路程長,誰就快
(三)路程時間都不同,比較物體運動快慢:
1、出示表格: 火車
路程
時間 特快列車 320千米 2小時 普通列車 318千米 3小時
2、總結出:原來要比較快慢,比較速度最好的方法是比一比,他們在一個小時里走了多遠,誰走的多,誰就快
(四)揭示課題:同學們,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與路程和時間又有什么關系?今天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研究《速度時間與路程》?!驹O計意圖:這部分設計,為整堂課定下了基調,以問題解決為切入口,以觀點沖突為手段,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激情,使學生被問題深深吸引。】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講解速度的讀法、寫法:
1、學生自己概括,自己總結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請你快速的寫出下面的速度,并說一說表示什么?
(二)理解速度的意義
1、單位時間:像一時,一分,一秒這樣的時間我們把它叫做單位時間
2、總結物體在單位時間內(一時,一分,一秒)內行使的路程,我們就把他叫做速度?!驹O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出發(fā),重視學生對速度的體會,使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數(shù)學變得鮮活起來,也使數(shù)學課堂充滿活力?!?/p>
(三)經(jīng)歷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
1、出示例3,可以通過計算,也可以借著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
2、線段圖的講解:畫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
3、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路程等于速度乘時間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在學生獨立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自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請每一位學生寫出關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時盡可能讓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展示自己的關系式。給他們以鼓勵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p>
三、聯(lián)系實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2、鞏固數(shù)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3、開發(fā)學生潛能,總結出“速度=路程÷時間”和“時間=路程÷速度”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實例中,利用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的提升】
四、全課總結。你的收獲是什么?
速度真奇妙,它吸引著人們去不斷的探索、發(fā)現(xiàn),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發(fā)現(xiàn)速度更多的秘密!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陸、海、空到宇宙方面)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行速度等等
2、你還知道哪些運行速度?學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還可以說成:人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可以寫成16千米/時。(用統(tǒng)一的符號表示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
師:還可以怎么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
這些用符號怎么寫呢?
師: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等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并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改變其中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
問: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與路程有什么關系嗎? 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使學生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shù)量關系?!?/p>
三、鞏固新知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鐘500米,寫作——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4、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5、練習八第8、9題 教學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單位時間、速度的理解,鞏固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shù)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例題情景:特快列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車的速度是40千米/時
4、師說明:也可以這樣寫。
5、讓學生觀察:哪種方法簡便?怎樣用復合單位來表示速度?
6、匯報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時間單位來表示速度。
7、練習:讓學生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體講評。
二、初步探究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出示例3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決第(1)(2)小題
3、出示:
(1)80×2=160(千米)讓生說出每個數(shù)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組討論、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試著寫出三者之間的關系式。
5、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作品:速度×時間=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出示練習八第8題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答,全班講評訂正。
3、讓生思考討論:(1)(2)題的算式是根據(jù)什么關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匯報展示成果: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發(fā)現(xiàn):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便能求出第三個量。
四、鞏固練習
練習8 5、6、7、9
生獨立完成,全班討論訂正。
五、總結交流,匯報收獲。教學設計
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十一”黃金周你們有去旅游嗎?(有)去哪里了?誰想告訴老師?
生:......生:我和爸爸、媽媽坐特快列車去上海玩。
(從旅游將學生引入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這也是讓數(shù)學教學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
師: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生:......問:“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這句話表示什么呢?
二、引導探究,自主學習
1、學生認真看書,暢言其發(fā)現(xiàn)。
⑴學生從書中發(fā)現(xiàn)“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边@句話表示特快列車的速度。
⑵學生發(fā)現(xiàn)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學生發(fā)現(xiàn)速度有簡便的寫法。
2、猜速度
⑴學生猜速度,讓其他學生評價是否合理。
⑵學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識來判斷同學猜得是否合理,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師適時進行思想教育。
3、解決生活中與速度相關的問題。
⑴解決課本第54頁例3。
①出示第54頁例3,學生讀題,獨立完成,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②學生板書演示,并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還提出別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①小組討論:比較這兩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學生積極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從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中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③板書課題。
④知識升華:同樣的行程問題學生利用關系式解決。
三、質疑,釋疑。
⑴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第54頁的內容,敢于質疑。
⑵學生獨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同學的問題。
從學生的質疑和釋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⑶利用這兩道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四、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勇闖冒險島,答對的同學給自己獎勵一個笑臉,看誰的笑臉多!
第一關:小小法官。
⑴“小強1分鐘打字108個?!边@句話表示小強打字的速度。()
⑵紅紅平均每分鐘折12架飛機,可以寫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用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強5分鐘跑了600米,小強平均每分鐘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強平均每分鐘跑3000米。()
第二關:練習八第8題。
王叔叔從縣城出發(fā)去王莊鄉(xiāng)送化肥。去的時候用了3小時,返回
時用了2小時。
⑴從縣城到王莊鄉(xiāng)有多遠?
⑵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第三關:拓展題:
爸爸騎摩托車帶小倩到粵暉園玩,摩托車速度是500米/分,從家出發(fā)經(jīng)過2小時到達,小倩家到粵暉園有多遠?
四、學生分享收獲總結評價
在這節(jié)課里同學們的收獲應該不少吧,誰想同學們分享一下?在
這節(jié)課誰表現(xiàn)得好,你想表揚誰?你自己呢?老師呢?今天哪個組表
現(xiàn)得最好?
現(xiàn)代化的超級集裝箱船最高速度可以達到30節(jié)/小時=55公里/小時常規(guī)貨輪的速度在15-20節(jié)之間=28公里-37公里/小時之間
走路 5Km/h 自行車 18Km/h 出租車 50Km/h(市區(qū))公交車 30Km/h 普通火車 80Km/h 特快火車 120-140Km/h 民航飛機 螺旋槳式 450左右 噴氣式飛機750至950 輪船江輪 20Km/h 輪船海輪 32Km/h
哺乳動物中獵豹跑得最快,鳥類中鴕鳥跑得最快.`~~中國人麻~`劉翔跑得最快``呵呵.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10多公里老虎的奔跑速度可達20米/秒以上。羚羊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70到100公里。馬的奔跑速度是:60公里每小時。
第四篇:《速度》讀后感
《速度》讀后感
**---2011年9月11日 Amazon Customer
《速度》,以標榜綜合了精益生產(chǎn)、六西格瑪和制約理論的小說,但實際上并沒有看到如何綜合應用這些理論,最終集大成。
相反,書中很少提及六西格瑪,只是介紹是一種減少變異的工具,解決了軍隊的問題。
關于精益生產(chǎn),作者找了一位所謂的精益六西格瑪黑帶大師-韋恩,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一直強調精益生產(chǎn)中的“平衡生產(chǎn)”,也找了一位懂TOC的人-墨菲,兩人爭鋒相對,先是“精益六西格瑪(LLS)”占據(jù)上風,為此主角艾米為推廣“精益六西格瑪”調離了墨菲,過了一年,財務狀況并沒有得到好轉,相反變差了。艾米找了所有的經(jīng)理討論了現(xiàn)狀,弄了一個UDE消極結果樹,找到過程中的制約因素,把墨菲調回,以制約因素為鼓,公司就在原先“精益六西格瑪”的良好基礎上騰飛了。
研發(fā)部門的制約因素“分析師”-喬,是墨菲在做研發(fā)與生產(chǎn)的聯(lián)絡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
生產(chǎn)部門的制約因素“哥斯拉”是墨菲一直認定的,并且在公司推廣LLS前也是這樣執(zhí)行的。
在TOC與LLS有沖突的時候,墨菲是自己提出辭呈的。大度?。?/p>
韋恩,被標榜了LLS黑帶大師,難道不懂瓶頸嗎?一味的強調精益生產(chǎn)=平衡生產(chǎn),難道精益生產(chǎn)僅此而已嗎?故事為了提升TOC的需要,找到了制約理論的反面——平衡生產(chǎn),大肆批評沒有作用,從而讓支持LLS的艾米陷入了困境。首先,作者對精益生產(chǎn)的“均衡化”生產(chǎn)有誤解,它不是純粹的產(chǎn)能均衡化。其次,TOC用的鼓-緩沖-繩,也就是精益生產(chǎn)中的拉動與看板。只不過區(qū)別是以什么為主導?前者是以瓶頸為主導,后者是客戶需求為主導,兩者都沒有錯。這要取決于生產(chǎn)系統(tǒng)與外部環(huán)境。
找了一個一知半解的韋恩,他甚至不知道瓶頸工序對生產(chǎn)過程的作用,而強硬的把速率設定在M57上,這是荒謬的。連我這個綠帶都知道,在批量生產(chǎn)時,計劃是下達到瓶頸工位的,瓶頸之前是拉動,瓶頸之后為推動。瓶頸效率是要絕對關注的一個指標。作為一個顧問很多年的黑帶大師會對這一點置若罔聞?他會機械的減少“哥斯拉”人員的配置,僅僅就是為了省幾個人工錢?
所以,本書主要是為了推崇TOC的,拿精益和六西格瑪作為了墊腳石。鄙視作者的無知。作者試圖用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來引導出解決“瓶頸問題”,好像只有TOC可以運用。殊不知,精益也好,六西格瑪也好,都把這個作為一個重點來談。精益在VSM里就提到,要找到瓶頸工位,最大化其效率(通常用SMED)。六西格瑪里則是在尋找問題原因y的時候,特別強調找到若干原因中的主要因子x,也就是解決根本原因。
此書也套用的了《目標》的寫法,一條線為工作線,一條線為感情線。但不似《目標》,艾米和湯姆的感情線,看上去很多余,純粹為了賺稿費,與主線無關。為了搞點關系,把一個海軍陸戰(zhàn)隊員變成了TOC大師,很神秘的東奔西跑(目標里的大師也是神龍),教硬幣游戲。然后,這些生產(chǎn)運營專家們豁然開朗。悲哀啊!本書我學到了:硬幣游戲設計;注意系統(tǒng)中的制約因素,否則會功敗垂成。本書給我?guī)淼膯栴}:在TOC下,因為有波動,才需要擴大制約因素前后的產(chǎn)能,1.能不能減小各種波動 2.產(chǎn)能擴大多少為宜。目前我的方案是:人員的波動要靠多技能;TPM能減少機器帶來的波動;原材料的波動要靠精益供應鏈擴展才
能實現(xiàn);工藝的波動要看六西格瑪。產(chǎn)能的擴大需要投資,設備或人力的,一般而言,瓶頸是由于設備昂貴而產(chǎn)生的,所以相對來說,其他工位不是瓶頸的原因是價格相對便宜。投資擴大產(chǎn)能應該不是一個問題,投資的度應該取決于需要:OTD的需要。可能需要到實戰(zhàn)時,再拿出來看看這個方法怎么用。
第五篇:淺析《速度》教學
淺析《速度》教學
(一)速度概念初步建立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概念后,必須學會比較不同形式的勻速直線運動。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學生原來的經(jīng)驗及邏輯思維是:運動快慢取決于運動時間和位移。兩個作直線運動物體位移相同,哪個物體所用時間少哪個物體運動快;或者在相等時間里那個物體位移大運動則快。如果兩個物體運動時間不同位移也不同,又如何比較運動快慢?只能取其中一個變量相等比較另一變量關系:如果時間相同哪個位移大運動快,或者位移相同哪個所用時間多運動慢,從而得到速度定義——
速度是描繪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與發(fā)生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刂谱兞坑懻搯栴}的方法不僅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建立速度概念,還可以通過比較豐富多彩運動快慢,找到描繪運動狀態(tài)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考究多個物理量變化關系采用控制變量方法具體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初步學會科學思維方法并為后繼學習指明方向和開辟航線。(二)平均速度
雖然引入速度概念,對于勻速運動,無論那段時間或那段位移物體的速度恒定不變。但是針對變速運動,物體在各段時間和位移的速度是變化的。速度與時間,位置或者位移有直接關系,加速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減速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小。那么如何描繪變速運動質點運動快慢呢?這樣自然地引出平均速度的粗略描繪和瞬時速度的精確描繪。雖然速度與時間和位置有關,按照速度定義可以求出一段時間或者是一段位移的物體運動快慢,由于物體在每點和每一時刻的運動情況不同,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必須強調這一前提和背景,這種描繪方法是粗略而非精確的。因此平均速度定義為:在變速運動中位移與發(fā)生位移所用時間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雖然與運動的背景和性質有關,只能粗略描繪物體運動。但是它卻有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勻速運動是理想,變速運動才是現(xiàn)實模型。研究變速運動才有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不少教師質疑課本沒有說明平均速度作用與意義,課本沒有說明這點正是它優(yōu)點。優(yōu)秀教材不可能羅列和說明所有內容、這是教學布白藝術,也是當代教育教學理念。一些內容的確是要說明清楚并且加以強調,有些內容教師可以發(fā)揮,也可以不用發(fā)揮。但是這點教師必須充分地發(fā)揮,新教材已經(jīng)從舊教材的封閉逐漸地走向開放,從特別注重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過渡到通過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建構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它不僅要求教師說明平均速度的意義和作用,而且將富有時代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內容以及科學前沿內容充實進去,喚發(fā)課堂生機,培養(yǎng)學生興趣情感,豐富感性認識和培養(yǎng)能力。
教學存在客觀內在的規(guī)律,有認知和情感方面、有最優(yōu)化標準和原則等。它要求每一位教師終身地學習、探討、實踐和研究。但是教學過程又極具實踐性,每位教師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總結出豐富的教學成果和經(jīng)驗,體現(xiàn)著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教育教學規(guī)律是科學,體現(xiàn)出其共性,教師的教育教學的風格是個性,體現(xiàn)出其藝術性,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優(yōu)秀教師就是這樣在漫長探索過程中從偶然走向必然、從盲目走向自由。(三)瞬時速度
既然不像勻速直線運動、而平均速度與某段時間和位移有關系,需要引入什么物理量才能精確描繪變速運動?從邏輯來看要知道變速運動整個過程規(guī)律,就是要知道每個時刻或位置運動規(guī)律,反之亦然。在這種自然誘導下,學生認識瞬時速度概念強烈愿望誕生了。
課本提供一個例子讓學生形象認識瞬時速度,如做變速運動的汽車其速度計指針擺動,形象地反映汽車速度變化,指針某時刻顯示數(shù)就是某時刻汽車速度。那么如何從平均速度認識瞬時速度?要確定物體在某一時刻或者位置速度,如取包括這點在內的一段時間或者位移為分析對象,求出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描繪物體速度,當然是大概和粗略描繪。但是如何取時間更短些(位移自然也?。┑钠骄俣葋砻枥L該點速度,相對前面的描繪更精確一些。如果所取時間不斷縮短,位移也不斷減少……取得的平均速度就更加接近于某個點的速度,描繪的精確度越高。不像一些同學認為時間太短導致位移太小以致于無法測量,或者時間太短以致于速度無窮大。只是在極限背景下所取時間極短,儀器已經(jīng)無法分辨物體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此刻的平均速度轉化為瞬時速度。
瞬時速度是以平均速度為基礎,采用變速運動求位移的方法,將時間從有限小量向無限小量分割,實現(xiàn)從近似和估量處理過渡到精確計算和描繪的目的。體現(xiàn)從有限向無限、具體向抽象、近似向精確過渡的辯證思維。速度方向也有潛伏過程,如果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方向就是運動方向。曲線運動情況截然不同,瞬時速度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的運動方向相同,這就為日后學習曲線運動速度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礎。(四)總評
舊教材編寫具備完整知識結構,具有嚴謹邏輯推理過程。新教材給了學生自由發(fā)展空間,同時也給教師一片自由發(fā)展天地。新教材知識結構再也不象以往那樣,通過教師嚴格講授學生機械接受而建構,而是讓學生在自由探討和課堂參與過程中逐漸建構起來,教師不再機械應用教材教學。教材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橋梁,是一種知識的載體,是通向大自然和廣闊社會窗口。
學生學習這課,心理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過程,從比較運動快慢提出問題、找到比較快慢方法,到引出速度概念,好奇心理暫時滿足;但是一旦用速度概念研究變速運動,雖然可以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和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不能精確地描繪一個完整的運動過程。學生們的內心引起新的不平衡甚至思維上產(chǎn)生強烈沖突,要求研究物體某一時刻和位置速度——瞬時速度,教師應用速度和平均速度概念,通過不斷縮短時間最后引入極限思維過渡到瞬時速度,最終解決全部問題。至此,通過學生努力參與和積極探討,整節(jié)課的知識得到完整的建構,實現(xiàn)了強烈愿望。學生們的思維得到充分訓練,掌握科學思維方法,逐漸形成穩(wěn)定和探索的心理,教學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