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年高考作文常見失誤總結
近年高考作文常見失誤總結
最近幾年高考作文存在的失誤,大體上說可以歸納為七個“不”:
一、審題不準。
不少考生誤以為話題作文題目寬泛,寫作時也可以不著邊際,于是不用心審題,隨便立意,其結果偏離話題。2002年的話題是“心靈的選擇”,為數不少的考生不認真審題,僅僅就協(xié)作、互惠、雙贏等作發(fā)揮,嚴重偏離了題目要求。
2003年的話題包含了兩方面意思,即感情與認知的關系,但是一些考生的作文里只有感情沒有認知,或者是只有認知沒有感情,忽略命題關系雙方,片面地只寫一方。2005年話題“銘記和忘記”是一組應當辨證理解的關系雙方,而有些考生只寫“銘記母親給予自己的愛”等單方面的事情;有些考生平行羅列命題關系雙方,沒將二者有機結合,雖然也寫了應該忘記什么、應該銘記什么,但是二者沒有聯系,也沒有對題目進行深化和升華。
二、概念不清。
由于不明白話題中主要概念的內涵,隨便用意思“差不多”的詞語頂替,輕則偏離話題,重則另立話題。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話題之一是“留一點空白”,對于“空白”這個概念,可有的考生誤作“后路”(給自己多留后路),有的考生誤作“過失”(德國人反思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空白--給被侵略國造成的災難),有的考生誤作“荒廢、虛度”(過去是那么荒唐,只給自己留下一片空白,一片沒有顏色的天空),有的考生誤作“明智”(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其結果“一著走錯,滿盤皆輸”。還有一個話題是“戈多今天已經來了”,“戈多”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物,或者一種信念、一個理想、一種期待;可以是作者自我,也可以是他人他物;可以實指,也可以虛代……“戈多”作為人、物、理念的載體,具有豐富的審美性、象征性、哲理性、多義性和宗教意味,側重于指向精神家園的建設與人生理想的樹立,弄不清“戈多”的寓意,自然“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三、材路不廣。
學校生活單調,平時積累匱乏,臨場作文選材捉襟見肘,只好選擇自己同學的相關事例作為論據,或者在自己的家庭中選擇事例作為論據。2004年全國高考作文話題是“相信自己與聽取他人的意見”,有的考生寫自己的同桌不聽取語文老師的指導,語文考試不及格;寫自己的母親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獲得了成功。這種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1
轉來轉去的論據,很難有較強的說服力,文章也顯得幼稚。還有考生胡編一些幼兒化的故事來完成作文。另一種做法是套用時文以解決燃眉之急,把報刊雜志上與話題有關的故事復述一下,有的雖一時瞞過評卷老師,甚至得滿分,但后來又往往被披露出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胡編亂造故事的,究其根源還是在于材路閉塞無從下筆。
四、立意不高。
2005年全國高考作文話題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有篇作文的基本觀點是:一切沒有絕對,意料之外的事很多,這在情理之中,我們應該對其有足夠的準備,才能成功應對。這樣立意相當膚淺,再加上在論述過程中,多是涉及“出人意料”的內容,很少提到“情理之中”,更沒有談到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只能達到“基本符合題意”的要求(得31分)。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有的考生從“人要善于玩弄心計”的角度立意,評價薛寶釵是有能耐的“新新女性”,這種立意反映出了考生思想認識上的偏頗;有的考生羨慕冬妮婭的出身、曹操的權勢,流露出庸俗的思想;有的考生大編特編孔子周游列國時的艷遇,趣味低俗,粗鄙不堪……由于思想格調不高,甚至錯誤,不合“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表達再通暢,也難以得到理想的分數。
五、扣題不緊。
有一種作文,從頭寫到尾沒有出現話題、話題的關鍵詞或與話題相近的表述,也就是說從沒有點及話題,結果很影響成績。如果你的文章寫得好,主意顯露,緊扣話題,當然不必畫蛇添足,故意點題。如果只是一般的文章,或者文意隱晦,還是需要扣題之筆的。事實上寫得好的文章總是善于扣題的。還有一種作文是在每一段開頭、結尾和中間都跟話題中的某個關鍵詞扯上關系,但是把這些字眼抽掉之后,就完全是另一篇文章。表面看步步切題,其實一點也扣不住題。顯然,光有扣題的技巧還不夠,還需要從內容上扣住話題來寫。不過相對而言扣題總比不扣來得好,因為它畢竟是合乎題意的外在表現。
六、文體不明。
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寫作能力認識不夠充分,片面求新,擯棄自己有可能寫好的記敘文、議論文之類文體,去寫散文、小小說、寓言故事等沒有把握寫好的文學形式,結果寫出來的作文不倫不類,讓人啼笑皆非。這與文體不限要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沒有矛盾,主要是提醒考生要量力而行,不切實際的文體“求新”往往適得其反。
七、書寫不佳。
還要引起足夠重視的是作文的書寫。字體太小、筆畫太細、字跡太潦草,掃描到電腦根本看不清,據統(tǒng)計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幾乎無法辨認,這又怎能得到好的成績呢?平時要注意書寫,爭取做到“書寫工整、規(guī)范、方便閱卷”,減少隱性失分。上面著重談論近些年高考作文所存在的問題,同學們應以此為鑒,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作文復習備考更具針對性,也更富有成效。
第二篇:近年高考作文綜述
近年高考作文綜述——為北京晚報寫的一篇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
——約翰福音8章12節(jié)縱觀我國恢復高考31年以來的作文命題走向與其背后所暗含的現實意義,一個直觀的感覺是:這個在全國范圍內衡量及考核國民母語寫作能力(事實上,該考試時至今日仍無法做到真正的素質標尺)的最高級考試正在不斷的走向完善。而且它的行進步伐在近幾年明顯加快了。一言以蔽之:變化朝朝有,近年特別多。
分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說是自2004年便開始實行的大面積分省市自主命題的結果。僅這一年,便有全國11個省市單獨命題,加上全國卷的3套試卷一共有14套試卷之多。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當將主動權首次交還給我們自己手中的時候,在短時間內是喪失方向感和魄力的。于是導致這一年的15個作文題中有13個是話題作文,效仿歷年全國卷成了眾多出題小組不約而同的選擇。相比作文題目的形式來說,其實質內容的變化則更加地捉襟見肘,有名無實??梢簿褪窃谶@一年,敲響了高考作文出題方向與評判價值取向改革的樂章。到了2007年,這根燃燒的引線已經非常接近終點了。短短3年之后的高考作文題目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進行了重新洗牌。話題作文的比例從當年的93%驟降到22%,這完全是自1999年首創(chuàng)“話題作文”開放文體寫作以來從未有過的低潮;材料作文則仰仗“新材料作文”時代的到來終于在此時與曾經的考場霸主話題作文有了分庭抗禮的機會。而真正最終在2007年登上作文題目形式頭把交椅的竟然是3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命題作文。達到半數的占有率使得人們不得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個或許早已被很多考生和老師淡忘了的古老的出題形式。如果說出題形式的轉變所道出的是對考生自身洞察力的更高要求,那么題目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和側重則以更加鮮明的姿態(tài)向廣大考生和教師指明了方向。歷年高考作文題目按照內容和要求大致可分為四類:
主觀感受類——如《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提籃春光看媽媽》、《我能》、《懷想天空》等等??強調的是作者的心之所想和心之所向;
哲理思辨類——如《水的靈動,山的沉穩(wěn)》、《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走與?!返鹊??重視的是考察考生的哲學思考和理性分析;
社會現象類——如“關于讀書現象的調查報告”“歌手叢飛與學生小李的實例”等等??體現立足社會關注身邊的態(tài)度;
語言概念類——如《愿景》、《說“安”》、《季節(jié)》等等??旨在考察考生對于相關概念或意象的自我感悟。
以上四類各有新舊先后,其中有像“社會現象類”和“哲理思辨類”這樣的“老將”;有像“主觀感受類“語言概念類”這樣的“新兵”。值得重點關注的是,縱觀近幾年的變化趨勢,“新兵”大有執(zhí)掌大權榮升為“新帥”的趨勢。
尤其是“主觀感受類”從03、04兩年的默默無聞一躍成為2007年所占比率近四成(38.9%)的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分析其原因,方才發(fā)現這絕不是偶然。考試說明已經多次號召考生們關注自身生活,寫出真情實感,卻收效甚微。于是被迫以此種看似硬性的方式來引導和要求考生從千篇一律、大而空洞的“偽議論文中”走出來,還考場作文以生動,真實。
在學校里寫慣了哲理思辨類文章的考生當他們懷揣著大把陳舊的名人素材,和老師幫自己宿構出來的“高分作文”走進考場的時候才猛然發(fā)覺對于以上哪怕任何一篇“主觀感受類”的文章,手中的兵刃無異于一堆廢鐵!甚至還真有不少考生妄圖生搬硬套的就《提籃春光看媽媽》、《我能》等題目寫出一篇純粹的議論文。而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2007的考場始才發(fā)覺他們所專注的“哲理思辨類”題目在2007年全國范圍內的比率早已一路下滑到22.2%,社會現象類只占了5.6%!這是多么的可笑,而其背后所揭示的諸多語文教育領域的問題又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悲哀??!
而在他們的身后,又有大量的考生手執(zhí)同樣的所謂“模板”、“套路”和“萬能材料”走進2008年的高考戰(zhàn)場??
我在課堂上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脫離生活的文章無異新的八股。面對高考作文改革的新篇章,無論是考生或教師的你準備好了么?
第三篇:2018高考化學常見失誤總結
2018高考化學常見失誤總結
化學是一門瑣碎而嚴謹的學科,很多同學在化學考試中之所以失分,并不是因為同學的知識儲備不夠,而是在考試中由于忽視細節(jié)而發(fā)生各種失誤所致,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2018高考化學常見失誤,快來看看你自己有沒有這些問題吧。
因此,你在考試時應把質量放在首位,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而不是倒過來。你要保證解題的高準確率,就必須冷靜思考,細心審題,精確運算,規(guī)范作答。
瀏覽、審題、解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保持高度的仔細,聚精會神,一絲不茍。遇到難題不驚慌,碰到做過或容易的題不大意。
一般情況下,化學考試常見失誤有以下幾點:
(1)要求寫元素名稱而錯寫成元素符號,而要求寫元素符號又答成元素名稱;
(2)要求寫物質名稱而錯寫成分子式;
(3)要求寫有機物的結構簡式而錯寫成分子式或名稱;
(4)要求寫離子方程式而錯寫成化學方程式;
(5)要求畫離子結構示意圖或電子式而錯答為原子結構示意圖;
(6)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不配平;條件寫錯,氣體符號、沉淀符號不寫;
(7)熱化學方程式不注明物質的狀態(tài)等;
(8)要求用化學用語而不用的;
(9)有機反應中忘寫部分生成物的,如:酯化反應中的水;
(10)有機題作答中沒注意所給信息或限制條件;
(11)讀題不清,如選擇題中沒看清是問正確還是不正確的。
以上就是2018高考化學常見失誤,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有意識地克服以上失誤,減少無謂的失分。
第四篇:審題常見失誤
審題常見失誤:
1、理解膚淺:
不能由表及里、化實為虛。(只在“題目”的表面意義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對“題目”的表層意義的理解上,而置“題目”的比喻意義、引申意義、象征意義等寓意于不顧,導致跑題。)
2、顧此失彼:
不能整體把握、遺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題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導致跑題。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這個時間限定范圍,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慮時間。)
3、游離中心:
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靈的選擇”,有的就詳寫“選擇”,略寫“心靈”,結果走進了喧賓奪主的誤區(qū)。)
那怎樣審題昵?下面我們以命題作文為例歸納說說審題的技巧。
一、抓住題眼,明確題意
二、挖掘深意
三、審清限制
實戰(zhàn)技法
(一)一、抓住題眼,明確題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我們常說:文有文眼,題有題眼,我們要“據題辨眼”,意思就是說從題目中找出寫作的重點,這個“重點”就是“題眼”。所謂抓題眼就是在審題時,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寫作時,也要以這一關鍵詞語為統(tǒng)帥,為重點,為靈魂。
如何找到題眼呢?——看標題結構,據題辨眼
1、文題是一個詞的,這個詞本身就是“題眼”。
《習
慣》
2、文題是一個短語的,在短語中起形容修飾作用的詞語,往往就是“題眼”。《特殊的考試》
3、文題是句子的,句中的謂語部分即是“題眼”。《我最崇拜的一個人》
不同結構方式的命題,側重點就有所不同。
1、偏正結構的“題眼”——往往是定語或狀語?!缎撵`的選擇》
2、動賓結構的“題眼”——往往是謂語?!?觸摸都巿》
3、主謂結構的“題眼”——往往在謂語動詞上?!段易鲋鳌?/p>
《 觸摸都巿》《感受鄉(xiāng)村》,文章重心應是什么?
——“都市”“鄉(xiāng)村”是中心詞嗎?不是,它們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論述的對象。而 “觸摸”“感受”才是中心詞,你需要在文中體現這個動作的過程。究竟你(主語可以再定)是怎樣觸摸都市的,觸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語可以再定)是怎樣感受鄉(xiāng)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
實字題眼:
1、動詞:
《他(她)教我怎樣做人》、《這件事啟迪了我》
2、形容詞:
《童年趣事》
3、名詞:
《我的一個秘密》《日記本**》
4、代詞:
《我做主》《我的好朋友們》
5、數詞:
《初中生活二三事》 《日記一則》
虛字做題眼的,往往起著實字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有副詞的,如《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白睢睘轭}眼,要能通過比較,顯示出喜愛的程度。
副詞初看不起眼,其實極重要。這兩年出現較多的副詞有“其實”“然”“真”“也”“最”。
如“門其實開著”
“——其實很快樂”
“其實”,包含著一個誤會設計,起初認為是那樣,后來因為某一際遇,明白是這樣,行文必須把誤會交代清楚。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意思,行文時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虛字做題眼的還有介詞,如《為了××》,“為了”是表目的的介詞,有很強的目的性,要寫出做出某件事的目的;有連詞的,如《我和班集體》。要寫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有助詞的,如《變了》,側重于寫變后的情況,可有的考生,寫了變化的過程,把它當作《變化》或《改變》之題來寫,當然偏題較遠了。有嘆詞的,如《哦,這就是生活》,表達驚嘆和明了之情,如果寫不出這層意味就難獲得高分。
整體把握審題法
抓住了題眼,只能說抓住了寫作的重心。在審題時我們還要有全局意識,要用整體把握法去審題,即對作文題目中的每一個字詞的含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都要仔細認真地揣摩、體悟、辯析,然后綜合起來,從整體上把握文題的內涵。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只抓其只言片語,以偏概全,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例:《我終于笑了》
題目可以劃分為“我”、“終于”、“笑”和“了”四個部分?!拔摇北砻鬟@篇文章應是第一人稱,也只能寫有關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寫“他”或者某人,則是偏題?!敖K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寫的文章要有一個結局,有一個交代,要具有完整性?!靶Α北砻魑恼聝热莸男再|是高興的,我的心情是開心的,沒有寫出這種高興和開心,則是不符合題意?!傲恕笔且粋€過去時態(tài)的標志詞,表明我的開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經歷過了的。進一步分析這幾個詞,會發(fā)現,最為關鍵的詞是“終于”,它隱含了我的笑來之不易,文章沒有寫出這層含意,就難獲取高分。
實戰(zhàn)技法
(二)二、挖掘深意(“掀起你的蓋頭來”)
我們知道,在應試作文中有很多題目,看似題目清楚、簡單,審題的難度看似不大,實際上,即使是由簡短的幾個字構成的作文題.里面也會蘊蓄著豐富的含義,它同樣需要我們細致揣摩、認真分析、準確理解,從而為文章寫作確定正確的方向。
比如這個題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雙關,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色彩”不能單純地寫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如果簡單地寫成“我看到了紅色、綠色、黑色”,那會讓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災難往往聯系在一起,綠色往往跟希望里聯系在一起,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層含義,從而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1、挖掘引申義。
如文題《我長大了》,它的意思,并不僅僅是說“我”長胖了,長高了,更主要的是說“我”懂事了。寫作時明確了這一點,就會選擇讓“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過程,寫出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又如“溫暖的時刻”,“溫暖”不僅是身體的,也應該是心靈的,而且重點應該放在后者。
2、挖掘比喻義。
近兩年,比喻入題的現象很普遍。如: “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
“我心中的太陽”
“每一種草都會開花”
“心中有盞紅綠燈”
“收藏陽光”
我們要善于由虛到實,把題目里的比喻詞跟自己成長的具體感悟鏈 接起來。
又如文題《我心中的太陽》。題中的“太陽”一詞蘊含著比喻義,我們可以采用揭示比喻義的方法來挖掘“太陽”的比喻義,或似陽光般的溫暖,美麗;或萬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而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銘記著。抓住了比喻義,思路被打開了,取材領域也被拓寬了,立意也被挖深了。
3、挖掘象征義。
如文題《揚帆》,并不是指駕船出海之類的,這道題目,要求寫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文章。生氣勃勃、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是揚帆形象上的特征。在寫作時,就要抓住這一特征,聯系實際,抒寫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表達一定的主題。引申法、添補法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面對有深層含義題目的時候,我們要善于展開聯想和想象,運用引申法將題目意思加以引申,化虛為實,用添補法進行擴展,化大為小,開拓思路,依據自己的擅長,決定信息取舍,決定寫作內容和寫作重點。
當我們看到《臉》這個題目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可以想到本義的“人的臉面”。注意有無比喻義,抽象義。
可以想到延伸義的“表情或一種情感”等。用添補法的方法把這個詞語具體,可以寫“微笑的臉”、“害羞的臉”、“丑陋的臉”、“可愛的臉”……
同時也可以想到其比喻義,如“表面的”、“一種面貌”,用添補法把這個詞語具體化——“虛偽的臉”、“城市的臉”
找到“虛題”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維的天空。這種引申法和添補法不僅適合于這些意兼雙關的,如象征詞(如“**”)、比喻詞(如“心窗”)和有雙關意義(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題目,它還適合于詞語式標題的審題。
例如《尋》:
先明確什么是“尋”,然后延伸擴展:
一個民族的尋找
一個家庭的尋找
一個人的尋找
在此基礎上用“添補法”,使“尋”的內容更加具體化。
1、可以在詞語前面添加一定的內容: 堅持不懈地尋、成功(失?。┑膶ふ?、一次有意義的尋找、一次難忘的追尋、……
2、可以在詞語后面添加一定的內容:
尋信仰、尋文化、尋親情、尋被忽略的美、……
實戰(zhàn)技法
(三)三、審清限制(隨心所欲不逾矩,下筆千言不走題)
任何一個作文題目,都有出題者的目的及意圖,而出題者的目的及意圖或顯示或隱含于作文題目及要求中。在審題時,我們要認真、細心地研讀作文的各個組成部分,審清它的限制,捕捉其中的具體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們寫什么。審題中明白了這一點,在作文中我們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導向而不至于迷路。
例:
生活中笑聲常與我們相伴。在笑聲中,友情在加深,學業(yè)在長進,困難被克服,隔閡被消除……。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選一個有意義的側面,以“笑聲”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文中要有場面描寫。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通過研讀審查這部分內容,我們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此導語中含了一組排比句,暗示了這篇考場作文立意的某些側面,并用省略號暗示考生去進行發(fā)散聯想。導語在文題中的作用是:1.點明立意角度,2.開拓寫作思路。題目為《笑聲》,通過抒寫“笑聲”可以表現怎樣一個有意義的側面呢?你可以寫“友情在加深”或“學業(yè)在長進”,可以寫“困難被克服”或“隔閡被消除”,還可以寫自己由此而聯想到的某個方面。文題的“導語”用“友情在加深”這組排比句,既激發(fā)考生多角度地選材,又指點了考生立意的具體側面,隱含的內容相當豐富。
可以說,應試作文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審清字數限制和保密限制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在這我就不多說了。我想就審清范圍和體裁這兩方面的內容,談談要注意的問題。
體裁、范圍、字數、保密限制。
注意審清寫作范圍的限制。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范圍就是給題材畫個圈,圈內的你可以寫,圈外的不能寫。最近幾年,為了防范套作,命題者越來越傾向于在寫作范圍上加強限制,有些作文題就明確劃定了寫作范圍,這一趨勢,我們不能不察。
例:“請以初中生活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為題,寫一篇文章” 這道題是2008年江蘇常州題。這道題目,如果沒有“以初中生活為素材”的限制,選材可謂海闊天空,題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虛擬“我”為項羽,項羽對虞姬說“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對李白說,樹葉對樹根說,白云對藍天說······但“以初中生活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屬了。虛擬成別人,就跑到圈外了,會被紅牌罰下。
如:
《我生活在溫暖的班集體》——空間限制
《我家的鐘點工》——地點限制
《初中生活二三事》——數量限制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人稱、人物(群體、個體)限制
《美,在我們身邊 》——主題限制
《當我走進考場的時候》——時間限制
從這組文題中,大家有沒有看出題目對行文提出的明確的寫作范圍?題目中有沒有限制語?
注意審清體裁限制。
中考作文命題已經好多年“文體不限”了,不要以為“文體不限”就是“不要文體”了,“文體不限”其實也不是什么文體都可以寫,有時題目本身的規(guī)定性就把某些文體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歲的我”,最適合寫什么文體呢?
最方便寫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敘事文,而議論文、說明文就不好寫。如:題目《尊師》
要求:結合你的親身體驗,談一談你對“尊師”的看法。
第五篇:高考作文失誤“七個不”
高考作文失誤“七個不”
最近幾年高考作文存在的失誤,大體上說可以歸納為“七個不”:
一、審題不準。不少考生誤以為話題作文題目寬泛,寫作時也可以不著邊際,于是不用心審題,隨便立意,其結果偏離話題。2001年高考,就有考生誤選了關鍵信息,置限定的話題于不顧,抓住艄公的“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大談特談人生的種種“取棄”和“得失”。2002年的話題是“心靈的選擇”,為數不少的考生不認真審題,僅僅就協(xié)作、互惠、雙贏等作發(fā)揮,嚴重偏離了題目要求。2003年的話題包含了兩方面意思,即感情與認知的關系,但是一些考生的作文里只有感情沒有認知,或者是只有認知沒有感情。
二、概念不清。由于不明白話題中主要概念的內涵,隨便用意思“差不多”的詞語頂替,輕則偏離話題,重則另立話題。2001年有的考生把“誠信”誤解為“信任”、“信服”、“信仰”、“誠實的信念”、“誠實的信心”等,有的考生把“誠信”與“承諾”、“宣誓”、“守信”劃等號,其結果“一著走錯,滿盤皆輸”。2003年也有一些考生既沒有弄清“認知”是認識的意思,也不理解“情感”與“認知”二者間的關系,又怎能寫出切合題意的文章?
三、材路不廣。學校生活單調,平時積累匱乏,臨場作文選材捉襟見肘,于是不約而同往一條路上擠,撞車現象時有發(fā)生。2002年“心靈的選擇”,竟讓許多家庭同時陷入父母離婚、子女失學的困境。2003年出現“后母后父”現象,專門寫父親或母親再婚,自己就有了后媽或后爹,由于感情親疏影響對事物的認知,于是??其結局或寫誤解消除,原來后媽后爸也是好人;或寫后媽后爸一直不好,給自己造成了不幸的童年。另一種做法是套用時文以解決燃眉之急,把報刊雜志上與話題有關的故事復述一下,有的雖一時瞞過評卷老師,甚至得滿分,但后來又往往被披露出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胡編亂造故事的,究其根源還是在于材路閉塞無從下筆。
四、立意不高。2001年出現通篇借“誠信”來揭露抨擊社會陰暗面的作文,還有批判“誠信”一錢不值、毫無用處之類的文字。在2002年高考中,有考生認為“學校是牢房,結婚是墳墓”,在作文中流露出“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工作、自然,任何選擇皆是徒勞”的悲觀念頭,體現出做人素質方面的不足。在2003年高考中,不少考生寫家長離異,后媽、后爹都對自己很不好,偏向親生孩子,情調低下。還有考生盲目逆反,寫出了是非判斷標準偏頗的怪論。由于思想格調不高,甚至錯誤,不合“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表達再通暢,也難以得到理想的分數。
五、扣題不緊。有一種作文,從頭寫到尾沒有出現話題、話題的關鍵詞或與話題相近的表述,也就是說從沒有點及話題,結果很影響成績。如果你的文章寫得好,主意顯露,緊扣話題,當然不必畫蛇添足,故意點題。如果只是一般的文章,或者文意隱晦,還是需要扣題之筆的。事實上寫得好的文章總是善于扣題的。還有一種作文是在每一段開頭、結尾和中間都跟話題中的某個關鍵詞扯上關系,但是把這些字眼抽掉之后,就完全是另一篇文章。表面看步步切題,其實一點也扣不住題。顯然,光有扣題的技巧還不夠,還需要從內容上扣住話題來寫。不過相對而言扣題總比不扣來得好,因為它畢竟是合乎題意的外在表現。
六、文體不明。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寫作能力認識不夠充分,片面求新,擯棄自己有可能寫好的記敘文、議論文之類文體,去寫散文、小小說、寓言故事等沒有把握寫好的文學形式,結果寫出來的作文不倫不類,讓人啼笑皆非。這與文體不限要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沒有矛盾,主要是提醒考生要量力而行,不切實際的文體“求新”往往適得其反。
七、書寫不佳。還要引起足夠重視的是作文的書寫。字體太小、筆畫太細、字跡太潦草,掃描到電腦根本看不清,據統(tǒng)計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幾乎無法辨認,這又怎能得到好的成績呢?平時要注意書寫,爭取做到“書寫工整、規(guī)范、方便閱卷”,減少隱性失分。上面著重談論近些年高考作文所存在的問題,同學們應以此為鑒,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作文復習備考更具針對性,也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