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貧困寄宿生證明
貧困寄宿生證明
同學,是
班主任簽名
2009年11月24日
貧困寄宿生證明
同學,是
班主任簽名
2009年11月24日
貧困寄宿生證明
同學,是
班主任簽名
2009年11月24日
貧困寄宿生證明
同學,是
班主任簽名
第二篇:2012貧困寄宿生總結
峰口鎮(zhèn)二中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
總結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強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專項資金管理,扎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寄宿生生活費發(fā)放的工作步伐,確保了政策的順利實施。現(xiàn)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到目前為止,2012年春、秋兩季鎮(zhèn)中心學校下達我校專項資金:春32500元、秋20500元共53000元已全部發(fā)放到位,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春季115人,其中六年級20人,人均375元;七、八、九年級50人,人均500元。秋季43人,其中六年級8人,人均375元;七、八、九年級35人,人均500元。惠及我校貧困寄宿學生,為控輟保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和班主任及工會組成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領導小組和評審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xié)調貧困學生的排查篩選、公示調查等工作,負責專項資金的管理發(fā)放及監(jiān)督工作。確保了此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二)廣泛開展宣傳
為了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我們利用學期開學初和召開的家長會及課間,傳達貫徹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標注和對象
條件等政策,同時,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fā)放宣傳資料,力爭讓政策深入人心,婦孺皆知。通過多途徑多方式的宣傳,使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對政策有了全面了解,有力的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三)嚴格操作程序
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是政策落實到位的保證。為切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工作,嚴格規(guī)范工作流程,我制定了《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工作實施細則》,并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明確申報資助學生條件為:①革命烈士子女;②持有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家庭子女;③農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家庭子女;④父母重大病癥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學生;⑤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⑥因突發(fā)事件導致家庭貧困的子女;⑦因建災返貧家庭的學生;⑧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按要求在收到中心學校的經費控制額度和資助學生數(shù)后10天內,按資助條件及時將資助名額分配到班級。學校根據指標數(shù),按照的界定標準在全校申請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中摸底,得出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名單及家庭貧困的原因,貧困生本人或監(jiān)護人填寫“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登記表”,經學校、村委會調查核實,由學校張榜公示5天以上,公示無異議的學生造冊登記,學校統(tǒng)一填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發(fā)放花名冊”。有學生本人或監(jiān)護人簽字后學校把貧困住宿學生的生活補助費發(fā)到了受助學生的手中。為加強資料建檔管理工作,我校貧困學生數(shù)、貧困生經濟狀況和受助情況貯存電腦中,動態(tài)管理。
(四)強化資金管理
我們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制定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入專戶管理,實行封閉運行,保證??顚S?。
(五)嚴肅操作紀律
為確保資金及時、按月發(fā)放至每個貧困學生手中,同時沒有出現(xiàn)一例超出學校規(guī)定的享受標注條件。
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有待改進的方面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我校此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我校需要救助的貧困學生較多。由于國家資助名額有限,少數(shù)群眾見利相爭,給資助工作正常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二是受助對象存在偏差。在受助對象的確定上,引起少數(shù)群眾誤解。三是村委會的個別領導私心太大,不配合學校工作。
四、工作的建議及對策
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凸現(xiàn)出了一些問題來,結合我校實際,下一步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事情。一是進一步加大“兩免”和“一補”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還不夠,要做到“人人皆知”,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支持局面。二是進一步加大對工作的監(jiān)管,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好國家、省、市有關文件和規(guī)定,堅決杜絕不規(guī)范操作現(xiàn)象。三是注重對受助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為確保救助取得實效,在救助實施過程中,積極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系列活動,激勵廣大受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鼓勵他們遵守紀律、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四是要進一步拓寬貧困救助資金籌措渠道,廣泛發(fā)動社會、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參與貧困助學,以籌措更多的資金,讓更多的貧困學生享受到救助。
2013年1月9日
第三篇:2010貧困寄宿生總結
九村中學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
總結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強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專項資金管理,扎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寄宿生生活費發(fā)放的工作步伐,確保了政策的順利實施?,F(xiàn)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到目前為止,2010年春秋季鄉(xiāng)中心學校下達我校專項資103500元,已全部發(fā)放到位,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138人,人均750元?;菁拔倚X毨W生,為控輟保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9月8日成立了由校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和班主任及工會組成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領導小組和評審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xié)調貧困學生的排查篩選、公示調查等工作,負責專項資金的管理發(fā)放及監(jiān)督工作。確保了此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二)廣泛開展宣傳
為了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我們利用學期開學初和召開的家長會及課間,傳達貫徹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標注和對象條件等政策,同時,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fā)放宣傳資料,力爭讓政策深入人心,婦孺皆知。通過多途徑多方式的宣傳,使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對政策有了全面了解,有力的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是政策落實到位的保證。為切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工作,嚴格規(guī)范工作流程,我制定了《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發(fā)放工作實施細則》,并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明確申報資助學生條件為:①革命烈士子女;②持有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家庭子女;③農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家庭子女;④父母重大病癥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學生;⑤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⑥因突發(fā)事件導致家庭貧困的子女;⑦因建災返貧家庭的學生;⑧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按要求在收到中心學校的經費控制額度和資助學生數(shù)后10天內,按資助條件及時將資助名額分配到班級。學校根據指標數(shù),按照的界定標準在全校申請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中摸底,得出享受生活補助費學生名單及家庭貧困的原因,貧困生本人或監(jiān)護人填寫“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登記表”,經學校、村委會調查核實,由學校張榜公示7天以上,公示無異議的學生造冊登記,學校統(tǒng)一填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發(fā)放花名冊”。有學生本人或監(jiān)護人簽字后學校把貧困住宿學生的生活補助費發(fā)到了受助學生的手中。為加強資料建檔管理工作,我校貧困學生數(shù)、貧困生經濟狀況和受助情況貯存電腦中,動態(tài)管理。
(四)強化資金管理
我們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制定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入專戶管理,實行封閉運行,保證??顚S?。
為確保資金及時、按月發(fā)放至每個貧困學生手中,同時沒有出現(xiàn)一例超出學校規(guī)定的享受標注條件。
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有待改進的方面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我校此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我校需要救助的貧困學生較多。由于國家資助名額有限,少數(shù)群眾見利相爭,給資助工作正常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二是受助對象存在偏差。在受助對象的確定上,引起少數(shù)群眾誤解。三是村委會的個別領導私心太大,不配合學校工作。
四、工作的建議及對策
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凸現(xiàn)出了一些問題來,結合我校實際,下一步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事情。一是進一步加大“兩免”和“一補”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還不夠,要做到“人人皆知”,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支持局面。二是進一步加大對工作的監(jiān)管,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好國家、省、市有關文件和規(guī)定,堅決杜絕不規(guī)范操作現(xiàn)象。三是注重對受助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為確保救助取得實效,在救助實施過程中,積極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系列活動,激勵廣大受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鼓勵他們遵守紀律、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四是要進一步拓寬貧困救助資金籌措渠道,廣泛發(fā)動社會、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參與貧困助學,以籌措更多的資金,讓更多的貧困學生享受到救助。
2010年9月18日
第四篇: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村委會證明
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村委會證明
證明
茲有黃藤村李家小組張亞蕓,在黃藤小學一年級學習,因該生本人殘疾,造成家庭經濟特別困難。
特此證明
黃藤村委會
2012年10月29日
第五篇:貧困寄宿生資助申請書
貧困寄宿生資助
申請書
西寺坡小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請人:
_____年___月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