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作用
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作用
少先隊作為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少先隊在黨的領導下,在共青團的帶領下,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先隊要體現作為,關鍵是發(fā)揮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所特有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活動優(yōu)勢以及文化優(yōu)勢,少先隊是祖國的未來,這是少先隊組織政治屬性的體現。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工程,是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少先隊作為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少先隊在黨的領導下,在共青團的帶領下,適應時代要求,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廣泛開展一系列適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活動,為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
少先隊要體現作為,關鍵是發(fā)揮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所特有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活動優(yōu)勢以及文化優(yōu)勢。
(一)少先隊是祖國的未來,有蓬勃的朝氣,少年兒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全面準備,這是少先隊組織政治屬性的體現。少年兒童感受黨的關心與期望,努力爭當“四好少年”,培養(yǎng)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樸素感情;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少先隊要深入開展“祖國成長我進步”、“民族精神代代傳”、要引導少年兒童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把“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呼號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志向,具體化為少年兒童學習、生活、成長的階段性目標,落實到每一天的實際行動;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少先隊一直把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近年來,共青團、少先隊在團市委、團區(qū)委、學校的支持和指導下,主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廣泛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中學實踐教育活動激勵廣大學生
在各項活動訓練中立志向,長本領,為他們架設了實踐成才、報效家鄉(xiāng)的橋梁;
少先隊就要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當前各級少先隊組織要以少年兒童了解文明禮儀,規(guī)范文明行為,倡導文明新風;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少先隊就貫徹落實《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構建“系統規(guī)劃、有效銜接、分層實施”的一體化分層教育體系,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引導少年把科學精神、創(chuàng)造意識、合作意識、誠信意識以及民主法制觀念轉化成“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要求,具體化為少年兒童可以通過動腦動手完成的任務,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
(二)發(fā)揮少先隊活動優(yōu)勢,突出實踐育人。
少先隊組織注重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從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入手;注重遵循中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注重依據中小學生群體生活特征,以團隊組織生活為重要形式;注重針對中小學生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現實,協調和動員社會力量,使這些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表明,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中是大有可為的,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成長舞臺。
(三)發(fā)揮少先隊組織優(yōu)勢,創(chuàng)新育人理念。
少先隊的責任就是引導少年兒童在少先隊組織中自己管理、教育自己,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開展活動。尊重少年兒童的獨立人格,從少年兒童的自身需求出發(fā),對少年兒童多理解、多關心、多幫助、多維護,既教育人,又服務人,不僅僅把少年兒童當作教育和管理的對象。尊重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應少年兒童的接受能力,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不提大而空的口號,不提做不到的要求。發(fā)揮少先隊的文化優(yōu)勢,陶冶高尚情操。積極傳播先進文化,營造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重要內容。少先隊的責任就是通過特有的標志禮儀陣地、群體互動、先進典型、組織制度和價值理念,著力營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倡導人人都平等的文化,營造充滿尊重、和諧、友愛的氛圍,讓少年兒童一進入少先隊組織,就感到春風拂面、溫暖快樂。倡導人人都是主人的文化,營造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的氛圍,讓少年兒童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倡導人人都探求的文化,營造主動發(fā)現問題、積極研究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的氛圍,讓少年兒童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求實態(tài)度。倡導人人都創(chuàng)造的文化,營造充滿童趣和幻想的氛圍,讓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以幻想為快樂,以創(chuàng)造為光榮。倡導人人都追求美好的文化,營造熱愛美、欣賞美、發(fā)現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讓美好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扎根。實踐表明,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中是大有可為的,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成長舞臺。
第二篇: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作用,不斷推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作用
不斷推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共青團漢中市委
(2012年10月15日)
近年來,我市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在各級黨政領導下,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四好少年”為目標,圍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堅持團建育人的宗旨,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積極探索,求真務實,整體推進,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健全機制,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打牢基礎
1、健全團隊組織網絡,完善工作機構?;鶎訄F隊干部隊伍是我們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組織基礎,健全團隊組織、培訓團隊干部、壯大團隊隊伍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工作,常年堅持從不松懈。我們通過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及時調整和充實了漢中市少先隊工作委員會,積極協調落實少先隊輔導員待遇和工作經費。團市委還每年定期舉辦市縣共青團干部和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班,不斷加強和規(guī)范對團隊干部的管理,提升團隊干部的整體素質,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奠定了組織基礎。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青少年維權工作力度,團市委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成立了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1
工作領導小組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市預防領導小組和未保委兩個工作機構辦公室設在團市委,基本實現了資金、人員、辦公場所“三落實”。
2、建立有效運行機制。我們結合未成年人的特點和實際,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全市各級團組織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聯系點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并聯合市教育局下發(fā)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少先隊工作的實施意見》,另外在2009年的市二屆青聯換屆中,從有關方面專門吸納了7名從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委員入會,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架構,優(yōu)化了工作體系,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3、實現工作資源共享。為了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開展擁有足夠資源保障,全市各級團隊組織除了加強自身投入外,更多的是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廣泛參與。市國稅局、地稅局、漢中移動通信分公司等單位紛紛參與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為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實現了保障工作開展和樹立單位形象的“互動雙贏”。漢臺、鎮(zhèn)巴等縣區(qū)團隊組織還分別與部隊、企業(yè)、社區(qū)建立共建關系,開展警地“四聯”、志愿服務、文明社區(qū)創(chuàng)建等活動。
二、著力引導,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領工作不斷加強
1、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是以建黨90周年、五四、六一、十一等重要節(jié)慶日,廣泛開展生動活潑的黨史、團史、隊史宣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民族精神代代傳”、“我與祖國共奮進,與漢中同發(fā)展”等主題教育2800多場次,覆蓋青少年48萬人次。二
是聯合宣傳、教育等部門積極開展“熱愛漢中,建設漢中,奉獻漢中”演講賽、“感動漢中人物評選”、“首屆漢中青少年道德榜樣評選”等各類大型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活動,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推動形成了學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三是深化分類引導青年工作。以針對大學生、企業(yè)青年、進城務工青年、農村青年的《思想引導大綱》轉化和運用為主線,分批分層次引導不同青年群體從內心理解、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繼續(xù)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累計培養(yǎng)大學生骨干218名。
2、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自護能力。一是充分發(fā)揮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通過“兩會”(班會、校會)、“兩活動”(團隊活動、課外活動)、“兩進”(送法進校園、進社區(qū))等形式,充分利用法制課堂、社區(qū)“青少年法律學?!钡葓龅卦O施和法制副校長等途徑,面向在校學生、社區(qū)未成年人、進城務工青年,尤其是閑散青少年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2100多場次。二是積極開展各類自護教育。每學期定期在學校中開展學生自護教育和防災演練活動,同時積極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舉辦心理健康講座1400余場次,并于今年成立了市青少年心理輔導員協會,幫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質,塑造健康人格。三是繼續(xù)深入開展“青少年維權崗”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省、市、縣三級青少年維權崗212家,指導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及爭創(chuàng)單位深入學校、社區(qū)、農村開展“青少年維權崗在行動”活動1187場次,服務青少年達19萬人次。
3、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動。近年來,團市委、市少工委多次舉辦漢中市“螢火蟲”少兒故事大賽、少兒才藝大賽、文藝匯演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組織各級少先隊開展“迎接奧運、展示風采、快樂成長”、“紅領巾藝術體育特色大隊”創(chuàng)建等陽光體育活動,大力開展經典誦讀進校園活動,同時幫助成立漢中市小主人報社和全市青少年圍棋協會,不斷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三、創(chuàng)新載體,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1、以雛鷹爭章為載體,全面提高了少年兒童整體素質。把“學先鋒、找榜樣、爭四好”作為少先隊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全市各級少先隊組織中全面深入開展“學先鋒、找榜樣、爭四好”活動,著力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三年來,已表彰市級“四好少年”128名。同時,在今年五四期間開展了首屆漢中青少年道德榜樣評選活動,表彰了11名優(yōu)秀青少年道德榜樣,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學榜樣、當榜樣熱潮。
2、扎實推進“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采取青年志愿服務組織與農民工子女較集中學校、青年志愿者與農民工子女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形式,通過開展愛心家園、溫暖家庭、快樂假期、自強自立、珍愛生命、愛心捐助等主題行動,幫助和關愛農民工子女。截止2012年9月底,已結對農民工子女較集中學校152所,結對農民工子女26492人,捐贈各類物資價值128萬余元。
3、組織青少年積極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約活動。一是深入推進保護母親河行動,倡導建設了29個省級保護母親河基地林,發(fā)動廣大中小學生、愛心家園等青年義工組織,開展了撿拾白色垃圾、禁止焚燒秸稈等主題活動,在實踐中教育廣大青
少年熱愛家園、保護環(huán)境、建設和諧漢中。二是積極參與城市聯創(chuàng)活動。圍繞漢中創(chuàng)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省級衛(wèi)生城市、文明城市、國家級衛(wèi)生城市、園林城市等工作任務,我們先后組織了3000多名青少年志愿者,開展了“做文明使者、建魅力城市”、“文明交通行,聯創(chuàng)你我他”等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市14個重要交通路口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并向市民發(fā)放了《做文明使者、建魅力城市》倡議書等3萬余份宣傳資料,為推進創(chuàng)建活動、塑造城市形象作出了積極努力。
4、以“希望工程”為抓手,關注弱勢群體幫扶工作。一是開展城鄉(xiāng)貧困地區(qū)和兒童幫扶活動。認真實施“明德獎學金”等希望工程重點項目,三年來累計募集資金2460余萬元,建成希望學校25所,希望書屋書角49個,建希望衛(wèi)生室24所,建希望體育園地14個,建希望音樂教室6間,建電腦教室4個,建明日之星—愛心家園23個,救助貧困中小學生4165名。同時積極開展“揚帆計劃--我要讀書”網絡捐書活動,將緩解全市農村貧困地區(qū)5890名師生,解決2390名留守兒童“看書難、看新書更難”的現狀。二是開展希望工程圓夢大學行動。近幾年,市縣兩級團委共向中省團委爭取和社會自籌資金共200余萬元,資助貧困生533人圓夢大學。
第三篇:共青團的作用
共青團的作用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建設中發(fā)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充分調動和發(fā)揮青年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促進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掌握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和適應現代管理方式,誠實勞動,勇于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建功立業(yè)。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充分發(fā)揮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關心青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切實為青年服務,向黨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開展社會監(jiān)督,同各種危害青少年的現象作斗爭,保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第四篇:共青團與少先隊
共青團與少先隊
共青團受黨的委托直接領導少先隊。少先隊是共青團的后備軍。1949年4月17日,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工作綱領》中,團接受了黨的委托,把領導少年兒童工作列為青年團的工作任務之一。1953年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1957年以后,黨委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少先隊的直接領導者,共青團是由黨直接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同樣是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由團帶隊有助于保證黨對隊的領導,有利于保證少先隊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宗旨。團員是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青年,他們在政治等方面都要比少先隊員成熟,卻又告別少先隊時間不久,對少先隊的情況熟悉,加上年齡與少先隊員相差不多,容易相互了解,相互接近,這有利于體現少先隊工作兒童化特征。另一方面,少先隊積極有效的工作,也為共青團組織輸送了大批合格的成員,保證了共青團組織的發(fā)展壯大。
共青團是通過落實黨對少年兒童、少先隊工作的指示精神來體現黨對少先隊的領導的。其一,少先隊的重大決議都是團的代表大會決定的,歷屆共青團代表大會的召開,推動了少先隊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其二,全國少先隊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的組建,從組織上進一步加強和改善了共青團對少先隊的領導;其三,共青團通過聘請輔導員,實現了對少先隊組織的具體領導。幾十年來,共青團沒有辜負黨的信任和厚望,在黨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除做好團的本職工作之外,還積極承擔起了帶領少先隊的光榮任務,做了大量工作,將少先隊的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同時,共青團組織通過向少年兒童宣傳共青團的宗旨和思想,通過在中學少先隊組織里組織少年團校、低齡共青團員保留隊籍、向少先隊組織中委派低齡團員擔任義務輔導員等工作形式實現團隊銜接,為共青團組織輸送優(yōu)秀青年。
共青團對少先隊的領導,具體是通過 “全團帶隊”方針的貫徹實施來實現的。在1958年6月召開的共青團三屆三中全會上,胡耀邦同志以 “全團帶隊,開展共產主義的兒童運動”為題做了總結發(fā)言,明確提出改進和加強少先隊工作的關鍵是全團動手,加強領導。全會的決議規(guī)定: “凡是有少年兒童的單位,團的基層組織要設少年兒童委員會,具體負責少先隊的工作,并且要定期舉行‘團隊月會’,在全國樹立起熱愛少年兒童是共產主義美德的良好風氣,使少年兒童在共青團的直接領導下成長起來?!??!叭珗F帶隊”表明了直接領導少先隊的不只是團委少年部門,而是全團。要實現 “全團帶隊”,必須做到思想帶隊、組織帶隊和工作帶隊。
第一,堅持思想帶隊是全團帶隊的主導和基礎。在共青團對少先隊的領導當中,思想帶隊是首要問題,它保證了少先隊的方向,是組織帶隊和工作帶隊的前提。實現思想帶隊,就要求團組織要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黨的方針政策團結教育廣大少年兒童。在具體的少先隊工作中,團的思想帶隊集中表現在--些基本問題上。如黨的宗旨和根本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當前,就是要引導少年兒童在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為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面努力奮斗,這是黨的要求,同時也是共青團和少先隊的根本奮斗目標;再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結合中國現在的實際和近期黨的目標制定出來的,是全黨全國人民,包括少年兒童的行動指南。思想帶隊就是要通過少先隊的教育將少年兒童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帶領少年兒童堅定不移地跟黨走;思想帶隊就是要堅持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兒童觀、教育觀,在全團帶隊的過程中,注意把現代教育觀念貫徹落實到少年兒童工作中去,培養(yǎng)少年兒童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適應現代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另外,思想帶隊必須重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共青團和少先隊作為黨的后備力量,要高度重視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并以此指導好少先隊的各項工作。
第二,組織帶隊是實現全團帶隊的具體落實方式。組織帶隊是通過組織手段和教育行政系統安排等形式,在組織上實現共青團對少先隊的領導,它是思想帶隊和工作帶隊的具體落實途徑和形式,是思想帶隊和工作帶隊得以完成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共青團實現對少先隊的組織領導主要途徑是:1.團委建立專門分管領導少先隊的工作職能部門--少年工作部。1981年,共青團十屆三中全會在《關于加強少先隊工作的決議》中規(guī)定:”少年部既是團委的工作部門,又是少先隊的領導機構?!案鶕@一指示,應由共青團區(qū)(縣)委的少年部來領導少先隊的大隊委員會。同時,學校當中的教工團組織和學生團組織對少先隊也應負有責任,對少先隊實行組織領導。2.在有少先隊組織的地方成立各級少工委,少工委是少先隊的領導機關,也是聯合社會各界共同為兒童服務的組織保證,共青團組織在其中負有核心的責任,加強少工委的建設是組織帶隊的重要方式。3·各級團組織和同級教育行政部門為少先隊選配優(yōu)秀干部,培養(yǎng)、建立一文優(yōu)秀的少先隊輔導員隊伍,來從事、做好少先隊工作,實現組織上的保證。
第三,工作帶隊是指各級團組織根據黨、團工作的精神,從少年兒童的特點出發(fā),按照少先隊的工作特征,全面帶領少先隊開展工作。這是團委少年工作部門的職責,體現在組織建設、教育及活動、校外教育、選派輔導員、理論建設、兒童權益保護、社會化發(fā)展、國際交往等各個方面,是各級團委少年部門的一般任務。由于工作范圍、工作對象不同,各級團委的少年工作部門在工作方法和內容上存在一些區(qū)別,但上述基本內容是不可缺少的。例如,運用共青團的力量凈化少年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是工作帶隊的重要內容,各級團組織在工作實踐中要幫助少先隊凈化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如優(yōu)化少年兒童成長發(fā)展的法律環(huán)境,加強對少年兒童保護的立法工作;優(yōu)化引導少年兒童成長發(fā)展的道德環(huán)境,全面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都是工作帶隊的重要內容。
少先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教育
江澤民同志指出:”科學的本質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的未來。"對于少先隊組織來說,堅持創(chuàng)新精神是由組織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一方面,中國少年先鋒隊以黨的宗旨為自己的指導原則,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是少先隊的重要思想路線;另一方面,少先隊組織是未成年人的組織,而兒童的社會本質是未來性,少先隊組織社會功能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潛在性,其真正的成果顯現在于未來。所以,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少先隊組織實現其宗旨的體現,也是少先隊存在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少先隊組織的創(chuàng)新,首先體現在少先隊不斷研究少年兒童和社會發(fā)展的新問題、新情況,在組織建設、教育活動、社會化發(fā)展等等方面,堅持改革的方向,保持少先隊組織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狀態(tài)。另一方面,少先隊通過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注重培養(yǎng)少先隊員的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才干。少先隊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少年兒童自己創(chuàng)造的,以培養(yǎng)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力為主要目的的活動,其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科技、文藝、工藝、游戲、體育、學習、勞動、社會服務、組織管理、隊的活動等多方面的內容,是少先隊員自我發(fā)揮創(chuàng)造精神、自我訓練創(chuàng)造思維、自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自我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實踐過程。
第五篇:少先隊組織
少先隊組織
一、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
1950年12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甘谷縣委員會在城關區(qū)高級小學(即東街小學)組建中國少年兒童隊組織。學校建立大隊委員會,聘請青年教師駱文定為大隊輔導員。大隊委員會設大隊長、副大隊長各名,大隊委員3名(組織委員、生活委員、文體委員各一名)。每個教學班建一個中隊,中隊輔導員由團縣委發(fā)給聘請書,一般由班主任擔任。中隊委員會的干部組織與大隊委員基本一致,設中隊長、副中隊長各1名,中隊委員3名;各中隊分建3至4個小隊,小隊設小隊長、副小隊長各1名。大、中、小隊各級干部都由隊員民主選舉產生。大、中、小隊各授隊旗一面,用紅色布料縫制。各級式樣、視格有區(qū)別。大隊旗和中隊旗中間有由金黃色的五角星和火炬組成的隊徽圖案。
各大、中、小隊干部的標志是用一塊白布縫制的臂章,長約8厘米,寬約6厘米,按各級干部的區(qū)別,臂章中間分別縫制12道紅色橫杠。
少年兒童隊隊員的標志是紅領中。
1951年,甘谷中學、柳湖小學、西關小學相繼建立少年兒童隊.1952年,全縣城鄉(xiāng)各完全小學和規(guī)模較大的初小,都建立了少兒隊大隊部。當時按照(中國少年兒童隊隊章》的規(guī)
定,入隊程序是先由學生本人寫出入隊申請書,經中隊委員會討論通過,報大隊委員會批準,然后在節(jié)日的慶?;顒雍痛箨犘缘幕顒訒r,舉行入隊儀式。新隊員佩戴好紅領中,由輔導員帶領宣誓后,即為隊員。入隊的要求較高,學習、紀律差的學生,經大家的幫助,有顯著進步者,才能被批準入隊。是年,城區(qū)各小學少年兒童隊員占學生總人數的50%60%。
1953年6月,團中央決定中國少年兒童隊改稱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隊旗、隊徽未改變,大隊、中隊的干部組織和干部標志均依原樣?!吨袊倌晗蠕h隊隊章》對吸收學生人隊的條件規(guī)定為:“7-14歲的少年兒童,愿意遵守隊章,提出人隊申請,經中隊委員會批準,就可成為少先隊員?!?/p>
1954年,團縣委書記杜景琨在傳達全國少兒工作會議精神時,要求全縣各類小學加快建立少先隊組織,發(fā)展隊員。到1955年,全縣50余所學校建立了少先隊組織,共有隊員5000余名。
1965年,全縣共有少先隊員15913名,占小學生總數的98%。
1968年,各小學的少先隊被“紅小兵”組織代替。1978年8月,共青團甘谷縣委轉發(fā)團省委《關于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名稱的決定》,各小學的“紅小兵”組織被取消,紅小兵改稱少先隊員,不再舉行人隊程序。
八十年代以來,各小學每年吸收一批新少先隊員,一般都在“六ー”節(jié)活動時舉行新隊員人隊儀式。1985年,全縣小學少先隊員總計53095名,占小學生總數的76.1%。
1986年11月,中共甘谷縣委決定成立“中國少年先鋒隊甘谷縣工作委員會”,具體領導全縣少先隊工作??h少工委主任為謝喜民,副主任頡建文兼全縣少先隊總輔導員。截至1989年,全縣有少先隊員49209名,占小學生總數的7.3%。
九十年代以來,少工委對少先隊組織的建設尤為重視,1990年12月,柳湖小學被命名為“全省百所體育重點小學”,少先大隊被省少工委命名為“紅領巾之家”。1996年,全縣少先隊員達到74900名,1999年全縣少先隊員有76297名。
二、少先隊組織機構
甘谷縣各小學都設立少先隊組織,其機構主要由大隊部輔導員、中隊輔導員、大隊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文體委員、學習委員、衛(wèi)生委員組成,其中以每個班級為一個中隊,班主任為中對輔導員。
三、少先隊的活動
五十年代;團縣委和縣文教科曾于1951年和1957年暑假期間聯合舉辦“紅領巾夏令營”,每次有200余名少先隊員和輔導員參加。夏令營通過時事報告會、大合唱、集體舞等活動形式向隊員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品德教育。1955年“六一”節(jié),城區(qū)各小學少先隊參加在西校場
舉行的游行大檢閱。1958年“六一”節(jié)團縣委在西校場主持召開慶祝大會,并舉辦了少年運動會,全縣有45所中小學的330名少年運動員參加了田徑、球類等項目的比賽。為配合當時國家形勢,少先隊在宣傳國家的法律、法令和愛國衛(wèi)生運動中,排演了許多文娛節(jié)目。
1963年后,少先隊的活動以“學雷鋒,做好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為主要內容,教育少年兒童助人為樂,爭做好事,以培養(yǎng)大公無私、艱苦樸素的優(yōu)秀品德。
八十年代初,城區(qū)各小學少先隊在“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以“學雷鋒、樹新風”為口號,積極行動,走出校門,為改變街道和其它公共場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面貌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83年,全縣少先隊員為植樹造林綠化家鄉(xiāng),采集樹種5萬余斤。1985年,全縣少先隊員收集廢鋼鐵數萬斤。
除了全縣性的活動外,各校少先隊的大隊、中隊也不定期地舉行各類活動。大隊活動有文娛節(jié)目表演會、歌詠比賽、報告會等,城區(qū)學校一般在沒有全縣性慶?;顒訒r,于“六一”節(jié)、國慶節(jié)或元旦節(jié)舉行。活動按規(guī)定的議程開頭有出旗、唱隊歌,呼號等活動,結尾有吹號、退旗等儀式。
2000年來,學校少先隊組織蓬勃發(fā)展,大量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成了學校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日常檢查等工作。
中隊活動在中隊輔導員的指導下,由中隊委員會組織舉
行。內容有故事會、朗誦會、野游、野炊或野餐等。這些活動集娛樂、學習、教育于一身,既活躍了校園生活,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集體、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思想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