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內(nèi)蒙古突泉縣溪柳小學——劉強
【摘 要】 語文教學要擁有其魅力,不能離開生活這片沃士。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許多教師已清醒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讓社會生活進入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要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 課改 生活 語文 教學
語文教學要擁有其魅力,不能離開生活這片沃士。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變語文教學的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fā)語文教育的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不用機械訓練消磨學生的青春?!币_到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須在教學中注入生活的內(nèi)容和時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來教育”,讓語文教學“生活化”。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許多教師已清醒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讓社會生活進入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近年來,我們前石畔小學語文教研組在學習同行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實踐,走出了一條課改的新路子--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家庭生活學語文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nèi)找嬷匾暭彝ノ幕ㄔO。不久前,我到一位同學家家訪。一進門,發(fā)現(xiàn)一家三口正圍繞著外面的春雨吟誦古詩呢。孩子搖頭晃腦:“遠上寒山石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媽媽則應聲朗誦:“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爸爸也不甘落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蔽医裉觳贾玫倪@一家庭作業(yè),這孩子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的,真是出乎意料呀。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學語文,讓他們抓住聽廣播、看報、看電視、接待客人等機會幫助孩子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在教學《游子吟》后,我布置了一道給父母洗腳的“孝心作業(yè)”,學生在親手觸摸父母那布滿老繭的手和腳時,內(nèi)心的震撼肯定不是用文字和講解所能代替的,它能挖掘出植根于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美好情愫,激發(fā)出孩子們把因感恩而產(chǎn)生的孝敬之情化為努力學習的品質(zhì)和關心他人的純潔愛心。此時,教師再加以引導,相信涓涓細流必定會匯成愛的海洋,進而把愛擴展得更遠。在家庭生活學語文,也可以讓孩子變的更有愛心。
二、在校園生活中學語文
學校是專門的教書育人的場所。它在育人方面有著許多獨特的優(yōu)勢。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通過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時時學語文、處處用語文的好習慣。諸如文學社團、校報板報、紅領巾廣播站、讀書節(jié)等都是很好的陣地,我們都可以賦予其濃郁的“語文味”。這樣做,不僅能成功地建設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更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在社會生活中學語文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可以說是書本的,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只有用生活去做教育對象,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边@就要求教育必須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要使社會生活富有“語文味”,就必須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投身到社會這個廣闊的天地之中,自覺運用語文這個生活工具參與社會實踐。如參觀旅游、社區(qū)服務、義務勞動等等。學生參與這類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學語文,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積極性,更能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的能力。
四、在生活體驗中學語文
語文學習是一個自主體驗的過程。語文課上,學生可以從文本上獲取某種體驗,達到心靈的共鳴。但是,如果把學生的體驗過程引入生活,就會產(chǎn)生裂變的效應。在學習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在大自然這位老師的啟發(fā)下你有過怎樣的發(fā)現(xiàn),你觀察過那些有趣的現(xiàn)象?請將這些發(fā)現(xiàn)和現(xiàn)象用文字表述出來。一位學生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在雷雨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話,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會下的很多;反之則要下瓢潑大雨。你相信嗎?只要多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的判斷是正確的?!谡n文的啟發(fā)下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此時在學生的眼中似乎又變得五彩繽紛,似乎處處都充滿了寶藏,等著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尋。此時安排學生寫話,不但滿足了學生學習的要求,又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了生活中的精彩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回歸到生活,所以記錄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實的現(xiàn)象、最真實的情感。在生活體驗中學語文,努力縮短學生學語文和用語文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是一種生活的需要。
五、在生活中的“偶然”中學語文
教學必須以生活為本。兒童的天性是好奇的,教學必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在生活中捕捉樂趣,并在這種樂趣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教師如果
第二篇:如何讓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
如何讓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育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本文從分析現(xiàn)行教學的問題入手,在教學設計、教學舉例、實驗選材及教學方式幾方面提出了“讓教學要回歸生活”的看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物理新課程;回歸;生活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物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學習終生發(fā)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學習科學探究方法,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否符合這一目標呢?大家知道,要想被評上優(yōu)質(zhì)課,既要有引人入勝的開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場,還要有畫龍點睛的落幕,教學過程則要反復推敲揣摩,什么時候提問,多少時間討論,怎樣設計實驗,如何回答問題等,做到絲絲入扣、無微不至。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環(huán)“備學生”。試問:這種“華而不實”的物理課是新課程改革下所需要嗎?
有篇報紙報道了國外這樣一節(jié)生物課:蚯蚓。上課從學生捉蚯蚓開始的,把蚯蚓掉在地上,教室里一片亂哄哄的。事后有人問這位教師,你為什么要讓他們?nèi)プ津球灸?這位教師說:“如果這節(jié)課下來,學生連蚯蚓也不會捉,那我講它有多少實際意義呢?”
教學不必一味追求“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任務是否落實”,“課堂板書是否美觀”等表面的東西,只要教學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就無須面面懼到,哪怕教學任務沒有落實又有何妨呢?
二、探索
⑴教學設計:來源于實際
明代教育學家陳獻章指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本C觀物理學的發(fā)展史,質(zhì)疑就是推動科學發(fā)展的原動力。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通電導線旁邊的小磁針發(fā)生了“異動”從而提出了電流的磁效應;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與第谷觀測數(shù)據(jù)有不可容忍的8’誤差從而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盧瑟福發(fā)現(xiàn)了α粒子散射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問題等等。
在《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教學中,我問學生:“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橋,有石橋,有木橋,有平板橋,還有圓拱橋,為什么圓拱橋要造成圓拱狀?”好多學生各抒己見,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為了美觀,圓拱狀和水面的倒影渾然一體,像一輪圓月;二是為了堅固,拱起來可以承受更大的力。當我說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時,學生都想不出來。進行了受力分析后,學生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 “車在拱橋上以一定速度行駛時,對橋面竟沒有壓力,這橋真神奇”,“老師,那么古人設計出拱形的趙州橋,他們知道這原因嗎?”等等,這節(jié)課就在學生的驚噓聲中結束了。當然有些問題我們可能一時無法給他們解釋清楚,但我覺得學生是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帶著問題主動參與我的教學中來,教和學結合在了一起,師生一起探討、研究,雖然教學次序亂了些,調(diào)控起來難了些,有時甚至得不出結果,但學生學得很投入,樂于接受。因為他們說這樣的課更切合實際,更貼近生活,使他們覺得原來知識就在身邊,并不是遙不可及的。
⑵選材:來源于生活
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將知識與應用相結合,能使學生獲得一個更寬廣的視野,這些都是新課程目標所強調(diào)的。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我就現(xiàn)場向學生要了一張紙,來演示自由落體運動的所有實驗:白紙和粉筆同時下落,粉筆先落地,就得出“越重落的越快”的結論,對嗎?再將這張白紙一撕為二,一半扭成團,一半攤開再一起下落,然后讓學生解釋看到的現(xiàn)象,最后出示“牛頓管”來驗證;這樣許多學生都糾正了原先 “越重落得越快” 的錯誤觀點;另外,可以利用吸管來演示加速度的方向;用一個可樂瓶來研究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用筷子放在水中研究光的折射等等,這樣就把物理和生活的距離拉近了,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⑶教學方式:回歸生活
打破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到與自己所探究的知識有關的環(huán)境中去,而教師以合作伙伴的角色走到學生中去,共同研究問題。這正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綜合化趨勢。
例如近年全國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電力緊張局面,拉閘限電現(xiàn)象常常發(fā)生,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大膽鼓勵學生到各街道、工廠、企業(yè)等地調(diào)查研究,了解實際用電情況,帶學生到發(fā)電站、變電所了解電的產(chǎn)生、傳輸?shù)入妼W知識,尋找解決緊張用電局面的方案和措施,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并在親身實踐中去學習。這樣,把學生放到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而不拘泥于條條框框,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動性與靈活性,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物理知識與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統(tǒng)一體,既培養(yǎng)了興趣又開拓了眼界。
參考文獻:
《課程改革的實施與建議》、《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擇》/張萬興等――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走進新課程》叢書編委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名縣第一中學)
第三篇:讓作文教學生活化
讓作文教學“生活化”
大河二小 吳標
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的氣息,一句廣告臺詞凝聚著的不僅僅是其中所包含的商業(yè)價值,更多時候折射出來的是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與他人交流時,往往漂亮精彩的闡述更能夠得到對方的青睞,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可以說生活離不開語文,生活即是語文,語文是對生活的一種藝術加工再現(xiàn),是生活的藝術化。然而藝術化的語文體現(xiàn)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作文的模塊上。而事實上的情況是如今的學校,老師和學生每每是談“作文”而色變,逃避作文甚至是討厭作文,針對這種現(xiàn)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著不可退卻的責任,我們要指導學生規(guī)避這種濃郁的消極情緒和行為。個人認為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去體察生活,向生活這個萬花筒汲取營養(yǎng),讓作文教學“生活化”。
讓作文教學“生活化”,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向生活學習,寫作體現(xiàn)生活色彩。然而要怎樣去實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呢?生活是博大的和豐富多彩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選材該如何做出抉擇,是不是什么題材都是向現(xiàn)實生活隨意的擷采,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否則一切就顯得雜亂而沒有了章法?,F(xiàn)在我們不妨以具體的個例作為出發(fā)點去簡明的闡發(fā)一下如何讓作文教學“生活化”?我的主要觀點如下:
1.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xiàn)個性自我。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但卻高于生活。這就要求咱們教師在指導學生進
行寫作的過程中,不能夠一味要求學生去寫平時的所見所聞,不能只是記流水賬似的流于表面上的功夫,否則就很容易形成一種空洞無質(zhì)感,對此就要求學生在描述生活場景的時候表現(xiàn)自我的個性,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之上提煉升華主題。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xiàn)如下情況:學生們在記錄同樣的一個生活事件時,卻會出現(xiàn)許多的學生諸多行文上質(zhì)的差別,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上的訓練很有必要。比如我們在上《蘆花蕩》的時候,里面有很多烘托氣氛的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這些句子給文章增添了美感。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訓練學生仿照例句進行仿寫。如“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句話以一幅優(yōu)美靜謐的自然之境,暗示了戰(zhàn)時環(huán)境的險惡。學生在寫作時就可以以此為例進行仿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渲染來展示一定條件下的社會環(huán)境。
2.解除強加給學生的作文“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不要給學生框定死了作文框題,這樣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超常的想象力。而要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出活潑的個性,即“向生活靠攏”。引導學生崇尚真實,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如我在開學之時給同學們布置了一篇話題作文,以“我的理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但是不能夠出現(xiàn)四不像的情況,要以一種文體為主,結果很多同學是以時下比較流行的穿越形式寫成了文章,通過穿越學生們將自己的想象
力毫無保留的展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窮極變化,耐人尋味。
3.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學生寫作文源于生活,要善于觀察生活。比方說在陽光明媚、秋高氣爽的十月,當你沐浴溫暖的陽光時,要求你以一句話來寫你的感受,你會怎么寫?不少同學可能當時想到了最基本的一個層次就是溫暖,但同樣的一種溫暖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借助于另外的一種觸覺去感知呢?“清晨,站在陽臺,沐浴著暖和的陽光時,我仿佛嗅到了一股秋天的味道?!蓖瑯邮菍懜惺埽@里面就用到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將本是觸覺上的感受付諸于味覺,這樣一來不僅更加的形象傳神而且還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4.厚積薄發(fā),重視生活的積累。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注意養(yǎng)成好的習慣,要博覽群書,在書中尋找靈感,讓書香陶冶寫作及性情,一部好書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看一部好書也是間接的向生活討教,這是前人在總結生活經(jīng)驗的前提條件下的真實感悟,對于學生的寫作大有裨益。
5.巧練多思,多評多議。寫作不是自發(fā)自為的活動,需要系統(tǒng)的訓練。然而在寫作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寫作訓練往往具備隨意性,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盡管如此要想將一篇文章寫得能夠有點深度,這就要對生活進行思考和感悟
了,感悟和思考的深度也就影響了作文的氣質(zhì)和深度,所以說一篇好的作文終究是要體現(xiàn)一種大的作文“生活觀”的。因為生活才是一切思想的源泉,是作文的靈魂所在。
語文的學習貫徹人的一生,學好語文至觀重要,而學好語文又以一個人的作文水平相牽連,因此身為語文教師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它是任重而道遠的。讓作文教學“生活化”,也許談的很勉強,存在諸多錯誤之處,本人也是才走上教學的崗位,諸多缺點,還有賴各位同仁批評指正,最后以一首詩結束我的論述,也算給自己的一個自勉吧!
三尺講臺一生愛,青春多彩黑白開。
時間愛心如良種,穿越貧瘠秋收來。
第四篇: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良好途徑。有生活,才有正確,才有能力,才有精彩;日常生活語文化,班級生活語文化,社會生活語文化,才能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化,語文化
《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學生生活。語文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與生活血肉相連。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鑒于此,語文教學要努力營造大語文環(huán)境,面向學生廣泛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1、有生活才有正確。布魯納提出,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身體力行才能獲得知識。因而,要在語文教學中讓孩子走入生活,觸摸生活。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庇捎趯W生的生活大都單調(diào),缺乏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我在教學中,努力、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課文的有關內(nèi)容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反映出來,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縮短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感知距離。如教《鳥的天堂》一文,由于大榕樹生長在南方,我們這里的孩子大都沒有見過,也就很難想像“獨木成林”的奇觀,于是我就利用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大榕樹的近景、遠景展示給孩子們,讓孩子在驚嘆的同時,體會“?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2、有生活才有能力。修訂版大綱中把“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作為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開展社會調(diào)查、現(xiàn)象觀察,廣泛收集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的辦法。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社會調(diào)查研究活動中學習語文,學生的傾聽技能、發(fā)問技能、觀察技能、記錄技能、訪談技能、調(diào)查技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調(diào)動和提高??梢姡瑢嵤┥罨虒W的課堂,知識、能力的應用都更加趨向綜合化,使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發(fā)展。
3、有生活才有精彩。貼近生活,讓語文教學生活化,是重塑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最具生命個性的教學層面,是具有個性的學習主體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放飛情感,表明態(tài)度,實踐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基于這一理念,我們認為,作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敢于表達的能力,要解除羈絆于學生作文情感的條條框框,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學生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弘揚人性,放飛情感,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只有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將生活引入語文,語文才能精彩紛呈。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其實就是學
生對語言文字的體驗過程。體驗了多少,體驗了什么,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尊重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二、學生生活語文化
學生生活語文化,就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源頭活水滋潤學生的心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應用語文的規(guī)律。
1、日常生活語文化。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吧钐幪幗哉Z文”,報刊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跡要賞,山川河流要游。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
2、班級生活語文化。充分利用好語文課前的2分鐘,對學習語文很有幫助。對小學生來說,從生龍活虎的課間活動過渡到緊張的學習活動,真是很難。因而老師大多要在講課前進行組織教學。我嘗試著進行這樣一種組織教學:既能提高語文水平又能達到收心的效果。如,配合寫事作文的教學,讓學生輪流利用一分鐘說說新鮮事。這新鮮事來源廣泛,生活、廣播、電視皆可。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為寫作提供素材。漸漸的,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了會聽、會想、會說的習慣。還可以充分利用班級舉行的各種活動學習語文,如班委選舉,上臺作競選演說;運動賽場,小記者在行動等。這些活動的語文化,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了語文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3、社會生活語文化。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他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到“詞的源泉”去施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快樂的學?!?。面向社會的生活實踐,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diào)查、參觀訪問等方式,讓學生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學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見所聞都可以成為他們關心、思考、評論的話題。正如教育家呂叔湘所說:“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p>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語文無處不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要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展開語文與生活的雙翼,使語文與生活雙贏。
第五篇: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教學生活化,社會生活語文化
憶昔求學聽課時
曾記得讀高中時,全班學生都對生物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所講的東西有好多不是書上的東西,但卻是最精彩吸引人的。如講蜜蜂,先來一段故事:項羽兵敗后,張良估計他必從一座高山下經(jīng)過,于是事先派人在山壁上用蜂蜜寫下一行字:“項羽死于此地?!币齺碓S多螞蟻吸食。當項羽來到此地一看,螞蟻居然能寫字,而且寫的居然是要自己死,于是說“天要我亡,我不得不亡”。于是橫劍自盡。此故事一講,立馬把學生的情緒鼓動起來了。又如講草履蟲,他先在黑板上來上一個簡筆畫,活靈活現(xiàn),就這一舉,一舉征服了我們,接著他又用一首自編的打油詩把草履蟲的習性、功用等描繪得栩栩如生,令聽者大快朵頤。講桃花時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間桃花始成盛開”的詩句,讓我們更加佩服他的博學。從此天天盼他來上課。他如果上課遲到了,同學們急得不行!
而今自己從教時
后來自己步入講臺,回憶生物老師的那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方知他是一個整合資源的高手。如今我雖然任教語文,但也要象他一樣把課上得扣人心弦,能深深吸引莘莘學子,讓他們回味無窮,愛上語文。
本校地處羅宵山脈的邊緣地區(qū),條件艱苦,開學伊始,語文老師即領到一本人教版的教材和一本湖南教科所編的基訓,僅此而已,余下的就要靠語文老師自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太捉襟見肘了吧?無奈,自己挖掘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列舉的資源不下21種,若想面面俱到,一應俱全,貪多反而得少,效果不佳。
本著陶行知的“我們的實際生活即是我們?nèi)康恼n程”,“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以及贊可夫的“如果真正的廣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門而來到課堂上,教室的天地就開闊了”的精神,結合本人愛看小說,尤鐘情武打小說、歷史故事,又愛好琴棋書畫,特喜講故事的特點,試整合出自己教語文的資源。
每節(jié)課前必從學生身上挖掘出一個故事的苗頭,加以敷衍,且故事都做到情節(jié)離奇,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引人發(fā)笑外有深意。故事有武打小說、歷史小說的影子,有章回小說的懸念迭起,又植根于文本,不讓學生感到老師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有時為準備一個故事,煞費苦心,殫精竭慮,不到抓住學生的心誓不休的程度,久而久之,學生對我上的課心向往之。當我在走廊遠遠的另一端出現(xiàn)時,學生便喜形于色:又要上語文課了。當我故意慢慢走,甚至車轉身欲離開時,學生便怨言迭起,指責有加了。我想學生聽故事上癮了喲!
學生蹣跚學步時
聽得多了,學生便不滿足于老師的一家之言,急于要自己表現(xiàn)一番了。我于是趁熱打鐵,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推出“課前五分鐘故事秀”的活動,并且作出規(guī)定: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合情合理,扣人心弦。學生踴躍參加,紛紛登臺亮相。講者絞盡腦汁,搜索枯腸;聽者聚精會神,津津有味。
下面擷取幾朵學生講的故事以饗讀者:
一、雷建軍講的“彗琴同學蠻尊師”:當數(shù)學老師挾著講義滿面春風地走向講臺,經(jīng)過雷慧琴的座位邊時,她站起來了,可老半天不吱聲。原來在為如何稱謂蔣老師而大傷腦筋:叫蔣老師吧,大俗氣喲;叫蔣老吧倒是尊稱,但女老師忌諱這個“老”字,叫“小蔣吧,簡直大逆不道”;叫老蔣吧,又不是她的同輩,更不好,一個稱呼這么費勁,看數(shù)學老師看著她,一著急,脫口而出:“小蔣!”全班為之噴飯。說完她后悔極了,自怨自艾地說:雷慧琴啊,我把你這張臭嘴!哪壺不開提哪壺。最不能叫的就是這個“小蔣”,可你卻偏偏叫上了,等下到寢室里,看我不撒泡尿,把你這臭嘴浸到尿里,非浸到嘴唇發(fā)烏發(fā)青決不放過你!還不知老師是咋想的?拿眼偷覷老師,只見她始則金剛怒目,繼之驚詫不已,終于寬大為懷地說:“有事嗎?”雷再也不敢說話了,怕言多有失,只把一張紙條交給老師。蔣老師邊走向講臺,邊攤開紙條看,只見上面寫著:①老屎(師)是神圣的,我尊敬老屎,我要做老屎!②你的課講得太好了,顛三倒四的,使我含笑九泉!嗚呼,為之一暈!
二、袁靜怡講的雙胞胎姐妹的故事:本人(王冰潔)自我感覺良好,身材高挑,面容姣好,長發(fā)飄到后腰,許多男生為之傾倒。這不,果然有一男生把紙條送到。冰潔當然是不屑一顧的,奮力擲向垃圾桶。且慢,紙條上到底寫的啥?且到被窩里去品嘗。好不容易熬到半夜,打開手電,攤開紙條,不禁怦然心跳:這個女人不是人,疑是仙女下凡塵。我乃翩翩一少年,意欲拜倒石榴裙。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這一聲“耶”顯得超大。同室女生都伸頭相問:“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嗎?”王說:“沒什么,姊妹們,發(fā)夢囈而已?!蓖醣摳捕?,被她吵醒,老大不高興,嘀嘀咕咕的說:“你這夢囈發(fā)得也大了一點吧?擾人清夢!”王冰潔不好再說什么,只是在被窩里蹬了她一腳,隨即抬來的是更猛烈的蹬腳!
三、調(diào)皮鬼陳陽講的女生寫錯別字的故事:親愛的爸媽,你們好!我跟猛男(孟蘭)睡一床,肚子越來越大了(膽)。昨晚眼皮跳過不停,我覺得那是胸罩(兇兆),今天果然被肛門夾住了(鋼門),這使我脾氣不好,有點胸(兇)。
四、曾子杰寫的作文“善待胃”的一個片斷:“吃早飯,再去上學吧!”媽媽喊道?!安?,不吃了,又吃蔬菜,一點都不好吃,我去學校吃零食吧!”小亞如往常一樣回答他的老媽。匆忙來到學校,一腳跨進校園商店,進了一些“美味”來稍微打發(fā)了一下肚兄弟。上英語課,小亞看著老師,認真聽著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咕?!緡!?。傳來了一陣不和諧的聲音,引起了班上同學轟然大笑。是誰們的肚子在叫啊?原來啊,是小亞的肚子呀!老師皺著眉頭問:“小亞你今天又沒吃早餐?”小亞低著頭,點點頭?!鞍ΓF(xiàn)在的學生一點也不知道生活是多么美好,都不珍惜了!”老師感慨道?!拔伊P你面壁思過,過——快點?!薄芭椤币宦暰揄?,尋聲望去,原來是小亞不知為何,蜷縮在地上,捂著肚子。這時大家手忙腳亂,好在在老師的指導下,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粗啽煌七M了急癥室。
小亞的父母心急火燎地趕來了。等醫(yī)生出來后,一問才知道是急性胃潰瘍,好在送搶及時,才沒有性命之虞?!笆遣皇沁@個男孩經(jīng)常不吃早餐,而一味地吃一些零食抵飽呢?這可不行,下次不能這樣,作為父母的你們要注意督促喲!”好在無大礙,一場**就此平息下來了。
語文資源包羅萬象,老師沒有精力面面俱到的。我是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其他的形式多多嘗試,唯有這個講故事,雷打不動,每天照講不誤,并能從中有獨到的體會,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在生活實踐中獲取信息,提高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本人與愿已足!
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