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育兒心得
為人父母,想得最多的是該如何做個好父母,給與孩子好的教育。來看看80后媽媽的育兒心得:
一.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一個口出臟話的父母,有何資格去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一個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父母,有何資料格在孩子面前談論道德與素質?一個言而無信的父母,有何資格去給孩子解釋“守信和真誠”的意義?堅信這三點是我們做人的真諦,也是這個真諦帶著我開始起航在我身為人母的航線上。
二.學會溝通,尊重孩子。
溝通是心靈的橋梁,是傳遞情感的紐帶。別將孩子當孩子看,她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她一些發(fā)言的權利。我相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自信,受人尊重的孩子更懂事。
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做孩子的玩伴。
玩是孩子的天性,連老人們也常說“會玩的孩子聰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對世間萬物充滿著好奇和探索欲望,作為父母我覺得應該鼓勵孩子,支持孩子,讓她去探索其中她認為的快樂。每當女兒邀請我加入她的游戲世界時,我要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在手頭的話,我總會欣然接受。有一次,我女兒問奶奶要幾張白紙,奶奶給她找了幾張彩色圖畫紙,女兒不高興了,后來好不容易找到幾張純白紙,一拿到手,女兒就用剪刀喳喳喳剪的稀巴碎,奶奶見此狀,發(fā)火了:“你這孩子,奶奶好不容易給你找到了白紙,你不好好畫畫寫字,你居然把它剪成這么碎,以后你別指望我再給你找紙了。”女兒是個倔脾氣的孩子,一聽奶奶罵她,唰地把剪刀甩老遠,不理人。
孩子降臨到家庭中,最先接觸到的是母親和父親,父母是孩子最最親近的人。特別是母親,當孩子出生后,每日數(shù)次的喂奶,使他感到溫暖、安全,生理上能得到滿足。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愛撫、逗引,精心護理,教會走路、發(fā)音、說話,共同游戲等,把孩子帶到社會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中去熟悉,適應周圍的一切。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時時刻刻受到父母的影響,如家庭成員和睦,父母恩愛、相互尊重,注意環(huán)境整潔、習慣良好、生活有規(guī)律,并能科學育兒,孩子就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反之,父母不講衛(wèi)生、不學知識、忽視教育,孩子就得不到合理的保健和培育,也就不可能健康成長。這說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必然一開始就成為孩子的教師,每時每刻都在教育著孩子。
家庭的環(huán)境、父母的教育時刻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影響甚至于終生難忘。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可以看到教師的孩子愿意做教師,醫(yī)生的孩子喜歡當醫(yī)生,演員的孩子做演員的也不少。這是由于在童年時期所受的啟蒙教育影響極深,而長大后成為他們的終身職業(yè)。因此孩子出生后,父母事實上已經(jīng)擔負起啟蒙教師的職責。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不同于托兒所、幼兒園和學校。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的教師是在孩子成長的某一個時期影響著他們,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接受許多不同教師的影響。但家庭則不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任何教師都長,甚至長大成人,踏上了工作崗位,成家立業(yè)之后,還和父母保持親密的聯(lián)系。因此,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啟蒙教師,還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偉大革命導師列寧的父親是一個對自己非常嚴格,又忠于事業(yè)和有遠大理想的人。他的言行給予列寧的啟蒙教育,使他從小對學習一絲不茍,對工作有高度責任感。列寧成為偉大的革命家、全世界人民的導師,與他父親的教育分不開。從古到今,不少家庭反映在對興趣愛好、技能、職業(yè)方面的“傳統(tǒng)世家”、“中醫(yī)世家”、“音樂世家”、“書法世家”等不乏其例,可見家庭所起的終身影響。
目前,我國每個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都在尋求如何把子女培養(yǎng)成才的途徑。這里首先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孩子最主要的教師。從啟蒙教育到終身教育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光榮職責,努力地去完成這一雙重任務。
家有寶寶,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情,因為養(yǎng)育孩子既是一種負擔、一種責任,更是一件樂事、一種享受。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初為人母的我也正處于不斷的摸索與探究之中。雖然談不上是育兒經(jīng),但通過這幾年和孩子的相處,也總有些心得體會。
育兒心得
擁有快樂的性格能使孩子隨時隨地找到快樂。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認為:“快樂是一種“心情”,但更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時有時無,但快樂的性格卻是時時相伴的”。那如何讓孩子擁有快樂的性格呢?
一要讓孩子擁有自主的選擇權。孩子雖小,卻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父母強加的選擇會造成他們潛意識上的不快,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玩具甚至電視節(jié)目將有助于他們時刻保持愉快而舒坦的心情。
二要教會孩子與人和睦相處。孩子與大人一樣,也需要一定的人際關系與社交圈。作為父母要盡量幫他們制造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如何在集體中尋找歡樂。
三是不能過分溺愛孩子。物質上過分的給予并不能帶來孩子精神上的快樂,我們要讓他們學會發(fā)掘更多物質享受之外的快樂。
四要培養(yǎng)他們廣泛、持久的興趣。要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歡樂,就要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又不能是三分鐘熱度,只有持久的愛好才能使孩子既找到樂趣又學到東西。
五要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品格。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挫折之事十之八九,沒有堅毅的品格,那多半的人生將在痛苦中度過。只有具備了頑強的意志和不懼艱難的勇氣,才能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感受快樂。當然,營造一個快樂的家庭氛圍對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性格也是必須的,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做孩子的好榜樣。
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孩子真正養(yǎng)成一種快樂的性格,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并享受快樂。
假如我們承認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他只受自己的發(fā)展法則所約束,那么兒童的成長就必須需要一個條件——自由。兒童“只有借著自由才能產(chǎn)生一種最敏感而獨特的能力?!痹诿商厮罄逃?,愛和自由被作為這個教育原理的最基本的條件而存在,失去這兩個條件,也就無從談教育。但是一提到自由,就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洪水猛獸的感覺,成人總是以為自由給予兒童后兒童會胡作非為,人性會順著自由之道滑入罪惡的深淵。凡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從孩子生下那時起,除了睡眠,他會一刻不停地活動,一刻不停地到處抓、摸、攀高、玩水、玩沙,不停地尋找吃的,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例外。只有那些受到強制的孩子才會在成人的眼皮底下保持一時的安靜,但隨后便是加倍的好動和發(fā)泄。我們自問一下,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所有的孩子是否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他們有自己發(fā)展的法則,他們就是借著品嘗(吃)、借著觸摸、借著不停地活動來發(fā)展和滿足他內(nèi)在的需求。
但是多少年來,我們總是在盡力做一件事情,阻止兒童這樣的行為:不讓孩子吃手,不讓他任意把東西放到嘴里,也不允許讓兒童沒完沒了地尋找食物并不節(jié)制自己的食欲,因為這不符合我們的衛(wèi)生觀念和關于消化方面的想法;我們盡力阻止兒童到處抓摸,因為那樣會損壞我們的東西,會給我們帶來麻煩,而且一點也不符合我們需要兒童安靜、懂事、聽話,能在客人面前背兒歌,給我們長面子,好讓我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的要求。當我們阻止了兒童的這些行為后,我們還希望兒童多坐在那兒聽我們說教,明明到處是車和桌子,我們卻愚蠢地認為兒童需要我們在圖片上教他們,我們希望他掌握更多的知識,讓兒童的智力得到發(fā)展,長大以后當然更希望他能成名成家,當不了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至少也能大學畢業(yè),有個好職業(yè)。
當我們不了解兒童,當我們所做的事情與我們希望的結果正好相反時,我們是否想過,我們需要克制一下我們的專制,把自由給予孩子,讓他充分地去品嘗、去觸摸、去活動、去游戲。兒童就是靠這些來發(fā)展他的心智的。當自由給兒童時,兒童不再聽成人的擺布,而聽從他內(nèi)在老師的呼喚,他會依照他生命的秩序和要求來發(fā)展。他在玩水中變得專注而且安靜,雖然他玩兒的滿身是水,滿地是水;在玩沙中,他把整個世界都忘掉了,雖然他會把衣服搞臟;在攀高中,他充滿了探險和勇敢的精神,雖然讓你提心吊膽;在家里沖飲料時,他不斷地把高樂高倒在杯中攪拌、倒水,在你看來既浪費又搞得很惡心人;在捉迷藏時,他總藏在一個地方,從不試圖換個藏身處,當你每次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地方發(fā)現(xiàn)他時(他很高興讓你發(fā)現(xiàn)他),他就會快樂地哈哈大笑,而且不斷地重復這個在你看來既愚蠢而又毫無意義的游戲??所有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義何在。對他的未來有什么幫助?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這樣?我們知道,這一切就像小貓撲抓毛線團是在為捉老鼠做準備。只有人類童年的精神發(fā)展是潛在的,甚至不為我們所知。但是生命都會遵循它內(nèi)在的法則,并且都會為自己尋找最佳途徑,以便建立起一個只屬于自己并同環(huán)境相和諧的生命系統(tǒng),只有這樣,生命才能展示它的智慧、意義和高貴。當我們剝奪了兒童發(fā)展的自由而按我們的主張訓練和強化兒童的思維時,我們肯定卓有成效地培養(yǎng)出大批相同的人,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庸。
第二篇:育兒心得專題
育兒心得
作為孩子的家長,至孩子還未出生之日起,我就開始思考今后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發(fā)展方向,然而,初為人父的我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既不想讓孩子過于沉迷于爺爺奶奶的溺愛之下,也不想讓孩子生長在某些書本中所講述的程式化教育之中,我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所以,我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jīng)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成長特點,不斷的調整教育方法,力求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一、給孩子盡可能多的鼓勵。我的孩子現(xiàn)在雖然還只有6歲多,但他已經(jīng)在開始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在這個階段,無論他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渴望能夠得到家長的肯定,如果能夠經(jīng)常受到家長的表揚和鼓勵,就能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樹立強烈的自信。而自信就是保證他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上勇敢面對一切挑戰(zhàn)的堅實基礎。所以,我對于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不存在明顯的錯誤和危險性,都是盡可能多的給予表揚和支持。即便是做錯了某件事,也是盡量用他能夠理解的言語予以教育和引導,避免打擊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在孩子心中樹立家長必要的威信。要想更好的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就要讓孩子能夠懂得尊重家長,聽從家長的意見,所以,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家長一定的威信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對于這個世界的觀念還沒有正式成型,還不能準確的判斷是以非、對與錯,這就需要家長悉心的引導,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沒有一定的威信,孩子就有可能對于家長正確的引導不予理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一直保證在孩子面前做到說話算話,答應孩子的條件一定滿足,要求孩子達到的要求一定要達到。這樣久而久之,就在孩子心中慢慢的形成了一種威信,使孩子懂得去聽從好的意見,從而促進他自身的發(fā)展。
三、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兒童時期的孩子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也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因此,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發(fā)展空間是很有必要的,過于程式化的教育反而會束縛孩子的前進方向,一味的給孩子強加各種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有時候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一向堅持比較寬松的政策,除了確保他正常的課堂學習以及必要的家庭作業(yè)認真完成以外,對于他毫無興趣的活動從不強迫他去參與,對于他喜歡的活動,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學習,我都會給予極力的支持。我認為,以其費盡心機讓孩子去學一大堆毫無意義的特長,不如讓他有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
以上是我總結的幾點育兒心得,或許還不夠盡善盡美,也可能有些家長會對之嗤之于鼻,但我相信,有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加之我們作為家長的盡心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王敬宜家長
第三篇:育兒心得
育兒心得
要說我的育兒心得真的沒什么,大家都初為人父、人母,一切都得摸索。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我也和他一起慢慢成熟,慢慢學著怎樣理解孩子,學習探索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程子健是一個脾氣很倔的孩子,犯起倔來一點理性也不講,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和他擰過,但是迫于種種壓力(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shù)模┟看味际且运膭倮娼K,他好像嘗到了甜頭,越來越變本加厲了,老頭兒老太太們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終于不再干預我了,于是以后他再犯倔的時候我的態(tài)度是:要么比他更倔,要么直接不理他。他也不傻,看到形勢不對,他就會改變他原來說的話,對我說“媽媽,我剛才的意思是??”,給自己找臺階下。孩子的性格有先天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形成,在后天的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一點要把握好方向,不能由其任意發(fā)展。
子健從小生性活潑,比較好動,從上小班時老師就經(jīng)常說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不能集中注意力。為了能讓孩子好動的性格有所修正,家里就買了很多智力拼圖和積木的玩具,他對此也很感興趣,并且經(jīng)常能夠很認真、很投入地拼裝完成。慢慢地,他就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學會控制物體,并進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動。因此,我覺得我們家長在平時,可以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玩具,這樣對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會有積極作用。
孩子從小就有虛榮心,喜歡爭第一。比如上下樓的時候一定要他在最前面,開始的時候他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賴皮,一定要我們等他讓他,有時候干脆哭鬧,這時我就教育他:第一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讓給你,在學校里也是一樣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領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競爭,得到第一是很光榮的,別人得第一你也該為朋友高興,慢慢的他懂了,不過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偶爾也還會耍賴,但是他至少明白了他是在無理取鬧。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兩三歲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和老公一直都是持不反對,也不支持的態(tài)度。現(xiàn)在我們還沒讓他上過任何輔導班,如果給他報班,也一定會征求他的意見。
現(xiàn)在電腦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工具之一,很多家長怕孩子玩電腦上癮就不讓孩子玩,我覺得不讓孩子玩也是不可取的,畢竟現(xiàn)在很多工作離不開電腦,這也是孩子長大后的生存技能之一。我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電腦,我也沒給他硬性規(guī)定過一天只能玩多長時間,玩什么游戲等等(當然前提是都是健康的游戲),只是在他玩的時候提醒他什么時候該休息了,告訴他什么動畫片很好看,這個家長要自己把握好。子健從小愛看的動畫片有《天線寶寶》、《花園寶寶》、《巴布工程師》、《愛探險的朵拉》、《海底小縱隊》等等,通過玩游戲、看動畫片,程子健也認識了好多字,學習了好多的知識。
其實,對于孩子我并沒有太多的要求,順其自然,告訴他生活的常識、做人的道理,我覺得就夠了。幼兒園是孩子最快樂的地方,是孩子的天堂,是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讓他們有節(jié)制的玩耍,認知,讓他們知道尊老愛幼、親切待人、友愛同學、關心別人,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學習,身心都健康這就足夠了。
周毓琛 2014年12月
第四篇:育兒心得
牽起孩子的手,一起往前走
——小班育兒心得
這個講臺對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以母親的身份站在這個講臺上,此時我的心情用時下最流行的一首歌最能形容,那就是“忐忑”。
2月份時接到劉老師的電話,說是幼兒園要舉辦家長育兒經(jīng)驗交流會。起初很興奮,因為可以和很多有經(jīng)驗的媽咪們坐在一起聊聊寶寶,談談心得。但是緊張和不安又席卷而來,因為劉老師讓我談談我的育兒經(jīng)驗。和所有年輕媽媽一樣,當寶寶呱呱墜地的時候,我們的人生角色就開始發(fā)生了質的變換,我相信我們每一個媽媽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在摸索中成長。今天和寶爸寶媽齊聚在楊幼,要感謝楊幼的領導和老師們給了我們這樣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其次對于我來說,經(jīng)驗談不上,我只能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采擷我印象深刻的幾個鏡頭或是實例,以拋磚引玉,和所有的寶爸寶媽們?yōu)榱藢殞殏兊慕】?、快樂成長一起努力。
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我不能說我是成功的亦或是失敗的,因為這個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是我卻相信我的孩子是最棒的。這也就是我教育的第一個理念
一、做最好的自己
從寶寶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告訴他,他是最棒的!當他第一次學習走路時,躡躡蹌蹌的崴到我懷里時,我對他豎起大拇指,告訴他,寶寶你真棒!
當他第一次開口說完整的一句話時,我興奮地告訴他,寶寶,你
真棒,已經(jīng)會說完整的一句話啦!由于自己職業(yè)的關系,我特別重視對孩子語言的完整性的培養(yǎng)。每當寶寶說一句話出來,我都會實時表揚和鼓勵他。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從外婆家吃晚飯回來,那個晚上繁星點點,一輪彎月高懸在空中。寶寶抬起頭來,讓我們看看這彎彎的月牙,“爸爸媽媽,你們看,這彎彎的月亮好像香蕉啊!”一句很簡單的話,卻讓我驚愕不?。 皩氊?,你真厲害,都會用比喻句了!你看看這彎彎的月亮還像什么?”“嗯,彎彎的月亮還像小船!”是啊,對一個才三歲的孩子能說出什么像什么已經(jīng)非常難得,在難得之余,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抓住教育的時機適時鼓勵、引導,給孩子信心。
做最好的自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給孩子不完美的權利。因為我不是個完美的媽媽,他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爸爸,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權利要求他是個完美的孩子。千萬別從小就讓孩子在別的孩子的陰影下成長,告訴他,其實他就是最棒、最好的自己。
二、教會孩子過集體生活
寶寶兩周半的時候,為了讓他早些適應集體生活,當時送他去了一所私立幼兒園,結果是上了六天哭了六天,做夢哭了六個晚上。外公外婆心疼他,沒有繼續(xù)送去。到了9月,滿了三周,上了楊幼,第一天上學,在爸爸懷里呆了一上午,哭了一上午。我很焦慮,不知道這次能不能堅持。但是事先告訴我爸媽,無論寶寶怎么哭鬧,我們一定要達成一致意見,堅持到底。第一天從幼兒園回來,我就告訴他,和孩子玩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上幼兒園能學到很多知識等等,幫助他消除思想上的顧慮。不過更要感謝小四班三位老師的細心照顧,把
小四班布置的溫暖如家,張貼的全家福,讓寶寶想我們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我們;論壇上老師們精心攝下的孩子們的每一個瞬間,都讓我們每一位父母感動,每天回來在論壇上看照片,告訴我誰是誰,在干什么,是寶寶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漸漸地,寶寶已經(jīng)不那么懼怕上幼兒園了,每天我上班前都會和他說一聲:寶寶,加油!寶貝也會回應我:媽媽,加油!這樣的互相鼓勵給了我們母子倆無窮的力量。
幼兒園開運動會,鼓勵寶貝積極參加。在我眼里,成績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寶貝已經(jīng)開始了他自己人生獨立的競爭,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參與。寶貝在起跑線,我在終點線,我清楚地看到我的寶貝已經(jīng)可以松開我的手,站在屬于自己的人生起跑線上,這一刻,我是幸福的,是開心的!
有一天去接寶貝,他手里握著棒棒糖,“媽媽,這是***小朋友和我們分享的東西!”驚訝于寶貝知道了“分享”這個詞,是啊,上了幼兒園孩子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皨寢?,明天我也能帶些好吃的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嗎?”“當然可以!”此時,一種自豪和滿足涌上心頭,小小的他已經(jīng)知道和別人分享,此時最想做的就是對他的老師們說聲謝謝!
三、學會尊重
寶貝在我們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可以說現(xiàn)在的寶貝們無比幸福,爸爸媽媽守著,爺爺奶奶護著,外公外婆愛著,漸漸地,聰明的寶寶們已經(jīng)把這種“待遇”當成了一種習慣。他們認為一切都那么的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理解“尊重”的意義。
畫面定格在一個晚上,我們從我媽家吃過晚飯,準備回家?!皩殞殻旌屯馄?、阿公說再見,我們要回家了!”可那天寶寶不知道怎么回事,任憑我和他爸怎么哄他,他就是不說!從家里出來了,我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一路上都和寶寶說著我們大人才懂的道理,但是好像都無濟于事。我拿起電話,撥通了家的號碼讓阿寶在電話里和外公外婆說再見,依然未果。這下我也生氣了,我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我絕不能妥協(xié),讓寶爸先回家,我就做好了和寶貝“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了。記得那天還下著蒙蒙細雨,天色又黑了,寶寶抱著我的腿哭的厲害,但是就是不愿開口說對不起,說再見。我什么也不說,也不吼,任憑他哭,他鬧,我就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也許我的堅持讓寶寶屈服了,“媽媽,我打電話,我和外公外婆說再見!”電話撥通了,電話那頭是外公外婆責備我的聲音,“都這么晚了,你非把寶寶弄的這么傷心干什么!”電話這頭是寶貝抽噎著:“外公外婆,對不起,我和你們說再見了!”其實,此時說什么都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最重要的是用我的堅持讓我的寶貝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必須尊重的。從那以后,不用我們說,只要一出家門,他老爸一說,我們要做懂禮貌的孩子,寶寶就會立即跑到外公外婆身邊說再見??梢姡淮蔚膱猿謪s讓孩子受益終身??!
四、教會孩子玩
寶爸經(jīng)常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可憐,少了很多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所以在我們心中,帶著孩子玩,走進大自然無疑是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
寶爸經(jīng)常開玩笑說,寶寶是放養(yǎng)型!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花紅柳綠。我們帶著寶寶去山上打蕨菜,摘蒙蒙。蕨菜什么樣,兩歲時寶寶就已經(jīng)認識。什么蒙蒙能吃,什么蒙蒙是蛇蒙蒙,寶寶都分到一清二楚。
酷暑也消退不了父子倆走進大自然的熱情。大夏天,經(jīng)常能看到寶爸帶著寶寶,拿著一個長長的桿子,前端還套個塑料袋,干嘛,掏知了??!一個夏天,寶寶不知在土里掏了多少知了殼。
帶著寶寶到小水溝里翻螃蟹,也是寶爸的一絕。寶爸經(jīng)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們?nèi)ニ赕覒虻牡胤?,尋找童年的回憶!這也使得寶寶對他父親是無比的敬佩。
因為經(jīng)常走進大自然,寶寶比起同年的孩子,少了些許嬌氣。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帶給我們的更是一種心靈上的靜。
絮絮叨叨說了這么多,不能說是經(jīng)驗之談,只能說是在和孩子一同成長中的一點心得。孩子在成長,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在成長,希望我們每一位年輕的父母都能牽起孩子的手,和他們健康、幸福、開心地走下去。
第五篇:育兒心得
金豆三歲了,在我心里,她是一個倔強愛思考,自尊心很強又有點兒害羞的小朋友,害怕與陌生人交往。這也使我懷疑性格確定是天生的嗎?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起來主動,有的卻很被動;有的看起來魯莽膽大,有的卻謹慎膽?。课蚁嘈艧o論怎樣的天生個性,后天因材施教,都能夠引導孩子變得有優(yōu)秀的特質。比如金豆愛繪畫,我覺得應該挖掘她這方面的潛質,平時陪她一起畫畫和看繪畫視頻,經(jīng)常鼓勵她,并多多贊美她的作品。這樣不但提高了她的繪畫水平,也從中增強了她的觀察力和自信心。
金豆屬于比較愛思考理解力比較強的孩子,甚至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會舉一反三。在她有疑問的時候,我們不會急著告訴她答案,而是帶領她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或者做實驗,讓她在此過程中找到思考的樂趣,并且意識到不能只是相信自己間接聽到的,眼見為實。
在外面,我們會盡量抓住機會鼓勵金豆和陌生人交流。一次在醫(yī)院的牙科門診,一個5歲的男孩不敢就醫(yī),我提醒金豆去鼓勵小男孩不害怕要勇敢,并告訴他金豆自己補過牙不可怕,最后小男孩鼓起勇氣做完手術,對方的家長對金豆贊美并感謝。我也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引導。
在育兒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小家伙的成長感到驚喜,看她一天天進步,會這個會那個,可是我們也有許多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特別是金豆每次都是開學兩天上幾天學,后來就怎么都不去學校,逼迫,恐嚇,鼓勵,誘惑都不好使。也許是學校沒那么自由?也許是她沒調節(jié)好生物鐘?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希望老師指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何去給予孩子們正確的愛,如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這對于我們每個為人父母來說,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不管是教育工作者、還是每個父母和孩子,要走的路都還很長很長,都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