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訪日記
走 訪 日 記
樟 樹 八 小:劉艷紅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天氣:雨
劉宇帆——我們班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他在我的眼中總是那樣乖巧、聰明、聽課認真、發(fā)言積極、與同學相處融洽......是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與班上其他留守兒童相比,他是最聽話的。
這次期中考試,這個孩子語文又考了九十多分,欣喜之余,我想去見見他的奶奶,和他奶奶好好聊聊這個孩子,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教益,以便更好地開展留守兒童的工作。
敲開劉宇帆家的門,孩子有禮貌地向我問好,奶奶熱情招呼我坐下。我說明來意,奶奶靦腆的笑笑,謙虛地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耐心教導。我要奶奶談談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奶奶告訴我,孩子兩歲時,父母就離開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一兩次,孩子從小在奶奶的呵護下長大。但奶奶對孩子疼愛卻不溺愛,孩子的壞習慣從不遷就、縱容。孩子越來越懂事,會主動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他的自理能力也很強,會自己收拾房間、整理書包。學習習慣也很好,回家后就做作業(yè),不懂的問題會向讀初中的姐姐請教。聽完奶奶的講述,我頻頻點頭,把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現(xiàn)告訴奶奶,奶奶聽了笑得合不攏嘴。臨出門時,我對奶奶提出了一些希望,奶奶也對我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雨淅淅瀝瀝下著,撐著雨傘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花兒需要雨水的滋潤才會茁壯成長,而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更需要愛的雨露!作為老師,對留守兒童及時、真切的關愛是多么重要!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愛,爺爺奶奶對其行為習慣過于姑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老師給予的關愛會潤物于無聲,孩子不良習慣的堅冰會在老師的關愛中慢慢消融。告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給留守兒童多一點關愛,讓他們都能像劉宇帆那樣健康可愛!
第二篇:走訪日記
走訪日記
10月19日下午,我和單位同事一道走進了黃花塘鄉(xiāng)運田組。這個組離黃花塘居委會不是很遠,雖然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貧困戶。在路途村民的熱情指引下,我找到了莫成林的住居地,幾間陳舊的紅瓦房夾在其它住戶房子中。當我找到他的住所時,主人沒有在家,一把大鐵鎖緊緊鎖住兩扇破舊的大木門。我向周圍鄰居打聽,方才知道一大早就拖著病重的身體去黃花塘居民集中居住區(qū)居住的兒子家?guī)兔O女去了。于是我調轉頭就返回到集鎮(zhèn),找到他兒子家。在他兒子家,我見到了莫成林,他是一位個頭不高的老人,今年63歲。雖然年歲不算大,由于常年疾病纏身,一般的活干的很吃力。因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萬巧云只好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莫成林家有耕地10畝多,自己忍受著病痛和妻子一起照料這幾畝地,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如果不是他患了膀胱癌,按說這家還不算特別困難,但是癌癥的治療費用像一座山一樣壓在他們一家的身上,20多歲的兒子和兒媳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孫女成了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度日。最后,這位老人說,雖然現(xiàn)在日子苦一點,但是有共產黨的好政策幫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脫貧的。
我的另一戶扶貧戶戶主叫翟后成,今年65歲。來到他家,他告訴說:2年前,他的兒子患上了直腸癌,手術后的身體非常差,不適合勞動。他的兒媳婦去深圳打工掙錢,希望早點還完家里因為生病拆借的外債,他一個人照顧家里的8畝地,老伴則需要負責照顧兩個孫女。談到家里脫貧的打算時,他說,他的兒子病已經好了,只要全家同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一定可以盡快脫貧。
告別兩戶幫扶對象,走在返回的路上,我在深思這兩戶之所以貧困,都是因病致貧,我們國家已經在逐步完善社會保障特別是醫(yī)療保障的體系,國家在逐步前進,但是對于這些已經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我們要如何有效解決這些現(xiàn)狀,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第三篇:走訪貧困戶日記
走訪慰問貧困戶日記
根據各級政府要求,黨員干部要走訪慰問貧困戶,本人共結對了5戶貧困戶,2016年2月4日上午,與西溪村主任程志誠同志一道走訪慰問了A類低保戶張習南。
張習南戶家中三人,系西溪村和平組農民,69歲,其妻劉廷月,62歲,夫妻二人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無任何經濟來源。其女張艷紅,18歲,現(xiàn)就讀于湯池高中高三。
在去他家之前,到超市買了一壺色拉油,兩袋學生奶粉,稱了5斤豬肉,還去鹵菜店買了幾樣鹵菜和兩條大魚。到他家后,我仔細的看了下,房間還有一袋半大米,家里買了三箱方便面,可能是正月回親戚拜年用的吧,其它的真沒什么,慶幸自己還是帶了這么多,管三個人過年,還是沒問題的。
該戶是A類低保戶,沒有勞力,不能發(fā)展種養(yǎng)業(yè),家中僅僅依靠低保金過日子。唯一的是其女兒在我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縣政法委程度和副書記幫扶下,為其解決了高中到大學的所有生活費用。且目前張艷紅正值高三,成績在全校十名以前。該戶要正真脫貧,還是將張艷紅培養(yǎng)出來,才是唯一之策?,F(xiàn)在常常想起,雖不是我供她上學的,但是,我感覺到我盡了最大努力,也取得了最大效果,該戶脫貧只是時間問題,這也是該戶脫貧的唯一之路。
(側記)真正與該戶接觸是2013年10月份,當時我聯(lián)系西溪村,一天下午,有一個老頭,來到鄉(xiāng)政府大院找到我,問:“鄉(xiāng)里哪個包西溪點”,我說“有么事,我是包點的”,他把一個紅色存折遞給我,說“你看扎,麻煩你把我家孩子接回來”。因他說話口齒不清,廢了好大的周折才弄明白,原來是其領養(yǎng)的女兒張艷紅去湯中讀書,家里的積蓄除交完學費和第一個月生活費后,現(xiàn)在沒有一分錢再給其女兒念書了。我了解情況后,并當面對他承諾,張艷紅念書的事不用他管,我來負責,連哄帶勸,總算是把他哄走了。雖把他哄走了,但實際問題并沒有解決,便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思考,該如何解決,一個剛剛進入高一的學生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靠我一個人工資肯定是不行的,何況家里女兒也在讀高中,還有,家人是否同意。當時也沒有多想,首先自己拿600元,到湯中找到張艷紅,先解決一個月的生活費再講。隨后,我與鄉(xiāng)團委、縣工會、團縣委、縣扶貧辦等單位找熟人,看看是否有這方面幫扶資金。到湯中找校領導,說明張艷紅同學家庭情況。一個月下來,學校同意減免該同學的部門學雜費,給她找結對幫扶救助對象,同時,鄉(xiāng)團委和縣相關部門為其捐款達3500元,鄉(xiāng)民政聯(lián)系捐款5000元,南京企業(yè)老總張小勇為其捐款5100元。此刻,我一顆懸著的心才靜下來,總算解了燃眉之急。以后再慢慢想辦法。
2014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相關幫扶政策,要求縣直單位及規(guī)模企業(yè)幫扶聯(lián)系貧困村。根據安排,縣政法委聯(lián)系和平鄉(xiāng)西溪村。當時,在縣政法委領導來西溪調研扶貧的時候,一方面,我們把西溪村的具體情況作了如實匯報,另一方面,在與縣政法委程度和副書記談心時說到了張艷紅家的事,當即程書記要求去該戶看看。在了解了該戶情況后,程書記表態(tài),張艷紅自此至大學結束,所有費用由其本人負責。兩年多來,所有的費用全部由程度和書記全部承擔,每逢星期日,程書記要求張艷紅必去他家,為張艷紅加餐。目前,張艷紅同學即將高中畢業(yè),在高三全年級中,張艷紅成績一直排在前十名。
走訪慰問人:胡應虎 2016年2月5日
第四篇:2013年走訪日記
2013年9月11星期三多云
苦難是人生一本教科書
吳同念同學,是我“真情關愛,愛心走訪”的第二站,家住王仙鎮(zhèn)香水村新民組,今天放學后,搭中巴車四點半才趕到他的家,因為我提前告訴了我會去家訪的安排,所以等我去的時候,孩子和他八十好幾的爺爺、奶奶老早便家門口等了。
房子是紅磚砌的,但是看上去很簡陋,墻面沒有任何的裝飾,小小的陽臺還沒有砌欄桿,我都擔心老人和孩子如果上去晾衣服什么的,稍不小心就會從樓上掉下來。老人家老遠就拄著拐杖來迎接我,從他們那飽經風霜的臉龐,斷斷續(xù)續(xù)的語言,看的出他很想老師早點來他家坐坐。
同念懂事的端來了一碗白開水,我也坐在了一張小方凳子上,還沒有等我開口,爺爺便開始講了,他首先就習慣性了嘆了一口氣,同念原本有一個三口的家,爸爸很勤勞,只管做事賺錢,不是很喜歡講話。媽媽性格開朗,很會當家,就是有點喜歡打牌。(現(xiàn)在這個房子就是十年前兒子白手起家砌的),講到這里,爺爺表情似乎輕松了,但是很快爺爺?shù)恼Z氣變慢了,又嘆了口氣,2002年,由于孩子的媽媽在外打工,心也越來越大了,日子也越來越不踏實了,慢慢回家的次數(shù)也就少了,孩子的爸爸經受不起一次又一次的吵鬧與打擊(妻子的原因),加上孤僻的性格,從不與別人溝通,患上了精神病,講到這里,爺爺有些激動,似乎對媳婦的種種行為有些不滿。從此以后,孩子的爸爸就經常要去精神醫(yī)院看病,昂貴的醫(yī)藥費一個普通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看到丈夫得了精神病,妻子漸漸的與這個家疏遠了,爺爺說媳婦已經6年沒有音訊了。講到這里,奶奶過來了,“最可憐就是孩子了”奶奶眼睛濕潤了,奶奶說,同念從小就很聰明,也很懂事,成績也很好,現(xiàn)在家散了,尤其是現(xiàn)在一個這樣的爸爸,他很會照顧的,總是提醒爸爸吃藥,告訴爸爸一定會好的,還能幫爺爺奶奶種菜,削竹筷子(現(xiàn)在爺孫就靠這個維持生計),奶奶還講了好多好多,我真的感覺到這個家真的不容易的。
我給爺爺、奶奶說了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孩子確實很聰明,基礎很好,特別是數(shù)學成績挺好的,在班上還擔任了學習委員,工作很負責,性格很開朗,看不出是經歷過家庭變故的孩子。講到這里,爺爺奶奶表情好了很多,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這就好!”奶奶說,突然奶奶拉著我的手,來到了同念的房間,還說,同念平時有說有笑,但是晚上經常發(fā)現(xiàn)他喜歡發(fā)愣,問他,他不說什么,很是擔心哦!我馬上跟老人家解釋,孩子長大了,心里是會多想些,(青春期的反應,我說多了,老人家也不懂的)在學校我會多與他溝通的,這點請老人家放心。我還說,從下周起,學校就會組織學生開始寄宿了,同念很想住校,但是不放心爺爺奶奶。說到這里,老人家很爽快的答應了,還很自信的說,我們能照顧自己的,就是寄宿要錢的,請求學校領導考慮減免。我也說,這點請老人家放一百個心。
快到5點半了,老人家真心實意的留我吃飯,我以打車為由推辭了。一路上,我在想:現(xiàn)在的教育不單純文化知識的傳授,關心一個孩子的成長才是最為重要的,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關注他的成長環(huán)境,傾注真情,給予幫助,讓更多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醴陵市長慶示范區(qū)黃沙中學徐勇軍
第五篇:優(yōu)秀黨員走訪日記
尋訪我身邊的共產黨員調研報告
一.調研時間:
2011年11月15日
二:調研方式:
電話溝通
三、調研目的:
通過和優(yōu)秀黨員的溝通了解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思想。獲得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了解平凡的工作也有不平凡的意文,我應該立足本職工作,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和全部的熱情投身到祖國建設事業(yè)中,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四、調研內容:
非常有幸被選拔參加黨課培訓,課上老師安排了 “尋訪我身邊的黨員”這一課后作業(yè),很巧,我二伯就是黨員。他是我最崇拜的親人,所以我準備采訪二伯。
平時也總和二伯聊天,但是今天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和二伯聊天還是第一次,我可是又興奮又緊張。電話撥通后,聽到二伯那溫暖而親切的聲音時,我緊張的神經慢慢松弛了下來。聊了幾句后我表明了我的意圖,二伯欣然同意?!罢垎?,在您心中,黨象征著什么?”我有點緊張地問?!霸谖倚闹?,黨好比一面旗幟,引領著中華優(yōu)秀兒女前進的方向;黨又像那燦爛的紅日,溫暖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靈?!?二伯激動地說。接著,他娓娓地向我講述了一些中國共產黨成立、發(fā)展的歷史。我不禁想到,黨像是一張蜘蛛網,把所有中華兒女的心全織在了一起;又像一位巨人,肩負著祖國步入世界強國之列的艱巨任務。黨太偉大了!“那么您是什么時候入黨的?”漸漸,我的口氣充滿了自信?!?988年10月10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倍嵵氐鼗卮?,“當上黨員是很難很難的事情。先要有一些比如品德操行等方面的要求,再有入黨介紹人的推薦,然后寫入黨申請,接下來是嚴格的考核。我是在部隊入黨的,經歷過抗洪救災、滅火搶險、無償獻血等活動。當時也沒有畏難害怕的心理,只是想著這是黨對我的考驗,我一定要勇敢地接受。”我敬佩地問:“那當上了黨員需要干什么事?”二伯的語氣中透出一絲自豪:“當上了黨員你就得服從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紀律,認真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祖國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共產黨員永遠是首當其沖、全力以赴的?!彼v的是那么誠懇,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五、調研總結:
和二伯的聊天就結束后,我想了很多?!爸袊伯a黨”這個偉大而神圣的名字在我心中點燃了一把火。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認識和感受,讓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和熱情更加強烈,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標準。作為一名大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有一種光榮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風上和行動上都受到黨組織的直接教育與培養(yǎng)。在政治上我堅信我們的黨、熱愛我們的黨,在思想上更加自覺、緊密地把自己的成長、事業(yè)、人生與黨的要求、使命和奮斗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懷著堅定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信念,平凡的工作也有不平凡的意文,立足本職工作,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和全部的熱情投身到祖國建設事業(yè)中,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七年制2010級12班趙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