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

      時間:2019-05-13 18:53:53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

      第一篇: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

      《中外紀錄片比較》課程考試試題期末考試要求:

      請根據(jù)本學期作業(yè)中所擬定的策劃方案及拍攝腳本,完成時長為十分鐘的紀錄短片。要求短片選題必須符合本課程專業(yè)內容要求,在有限的時間長度內能夠實現(xiàn)完整的敘事,有明確的主題意義和創(chuàng)作觀點。短片結構方法能夠充分運用課程所學理論知識并指導實踐,可充分調動視聽元素豐富敘事手法,并運用得當。

      要求紀錄短片刻成DVD影碟。

      注意事項:

      1、考生須將DVD光盤用標簽紙將考生的學習中心、學號、姓名等信息貼于光盤表面,未貼標簽紙或者標簽紙丟失造成不能確認考試成績的由學生本人自己承擔。

      2、考生須在答卷封面上寫明學號、姓名及所在學習中心,并與DVD光盤裝訂在一起。答卷封面見0 1 0年10月課程考試答卷

      課程名稱:《中外紀錄片比較》

      年級:0709

      層次:

      專業(yè): 新聞學(電編專業(yè))

      學號:姓名:劉欣學習中心:成績:教師簽名:

      中國傳媒大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0年10 月23日

      根據(jù)課程講授內容要求,撰寫本學期《中外紀錄片比較》課程紀錄片短片拍攝實踐的策劃方案。具體要求為:王老師:你好!

      我現(xiàn)在是補考,上學期第一次作業(yè)的不合格、第二次通過了,最后考試沒通過。我現(xiàn)在另外策劃了一個節(jié)目《殘疾人王結》,并編寫了節(jié)目腳本,考試我就交這個節(jié)目。望王老師閱覽,指正。謝謝!

      《殘疾人王結》策劃方案

      一、片名:《殘疾人王結》

      二、主題:用一個平凡殘疾人的人生經歷, 歌頌一些不平凡的殘疾人人生。

      三、選題背景: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關于“加強殘疾人事業(yè),幫助殘疾人就學和就業(yè),創(chuàng)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 和自治區(qū)殘疾人事業(yè)“十五”計劃綱要精神,“十五”期間,我區(qū)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和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更加文明,現(xiàn)代社會的殘疾人觀進一步深入人心;多種形式的宣傳殘疾生活、事業(yè)的活動廣泛開展,作為新聞媒體,關注和宣傳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yè),全面弘揚人道主義社會氛圍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在。

      四、角度切入:

      我們就以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殘疾人王結的生平事跡為切入角度,選取殘疾人王結的典型性、故事性的生活片段進行節(jié)目結構串聯(lián),以故事結構記錄和勾畫人物;片子要有興奮點2——3個。故事由多個情節(jié)組成,每個情節(jié)的接點要自然,每個情節(jié)都須有興奮點。每條片子須有二、三個興奮點,要讓觀眾看過以后有很強的共鳴和感受,同時有積極向上的教育意義。

      五、選題目的和意義:

      節(jié)目是想表現(xiàn)記錄基層優(yōu)秀殘疾人的生活狀態(tài)、工作生活、社會環(huán)境,、內心世界。意義是想以寧夏優(yōu)秀殘疾人代表王結為紀錄對象, 以他平凡平實平常的生活、工作面貌,來體現(xiàn)呈現(xiàn)完整的殘疾人典范和不平凡的生命特征.此片不僅要贊揚主人公雖然殘疾,但不畏殘疾、不畏生活困苦、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生命意志,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培養(yǎng)許多健全青年人和一些殘疾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社會充滿活力的強大力量,使許多健全人和殘疾人的心靈得到震撼和凈化 ,同時召喚更多的殘疾人投身到火熱的生活中,享受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六、采訪提綱:

      采訪王結:

      1今年多大了?家里兄弟姊妹幾個?你是老幾?

      2兄弟姊妹中有殘疾的嗎?

      3談失明的原因。

      4在哪里上的小學,上學時,有沒有因為殘疾,受到過老師同學的歧視嗎?

      5談失明后遇到的難以想象困難,自己是怎樣克服的。

      6怎樣開始接觸和學習按摩的(1)

      7怎樣開始接觸和學習按摩的(2)1987年7月,我區(qū)唯一考上陜西省自強中專學校的盲人考生的感受?和在中專的學習情況? 9談沒有盲文版的高中教材,學習的困難

      10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時的殘疾人按摩學員你是怎樣招到的。——講招收學員的困難

      11采訪員工或妻子:為什么對殘疾人有特殊的感情。舉例:盲人青年馬世清

      12采訪:談兩監(jiān)考老師,一名考生的“一人考場”紀錄。

      13從過去到現(xiàn)在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14作為殘疾人令你特別難忘的事是什么?

      15政府對你這樣一個殘疾人的關心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

      采訪殘聯(lián)理事長:從殘疾人這個角度,芮志新能做出這樣的成績,你怎么看待

      七、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

      1、健康積極:按照江澤民主席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針,在人生道德、社會道德、人際關系、人文關懷等方面影響社會,給人們的啟示。

      2、加強節(jié)目的可視性:即使是殘疾人專題類的節(jié)目,也不應該排除畫面的元素,畫面和主人公同期采訪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3、喻教于故事:通過鏡頭與新聞故事的展示,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潛移默化,教育人、啟迪人。以節(jié)目對觀眾的深深吸引為前提,讓節(jié)目的教育啟示水到渠成,為觀眾所接受。

      電視作為一個強勢傳媒,肩負著宣傳黨和政府對我區(qū)殘疾人的關愛,弘揚人道主義,反映我區(qū)殘疾人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責任,從而讓廣大觀眾更加熱愛我們的黨;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與此同時,我們也將通過這一個檔節(jié)目,進一步鼓勵殘疾人,熱愛生活,頑強拼搏,奉獻社會,用完美的心靈去譜寫生命的華章。

      《殘疾人王結》拍攝腳本

      第二篇:中外經典紀錄片推薦

      中外經典紀錄片推薦

      紀錄片是一類特殊的電影,拍攝難度大,時間長,耗資巨大,也正因為如此,紀錄片常常精品迭出,久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1、《歐洲自然寫真》(Wild Europe),英國BBC電視臺2005年出品,共分四集(肇始之初、冰原大地、征服自然、全新紀元),196分鐘。目前大陸既無正版,也無D板,只能上網下載(國語版)。

      2、《完美降落》(First Descent),美國2005年出品,110分鐘,寫的是五人小組同心協(xié)力征服阿拉斯加雪山的冒險經歷,體現(xiàn)了男人的力量和責任心。

      3、《鳥的遷徙》(Travelling Birds),法國2000年出品,80分鐘,大陸有售。畫面唯美,生命的偉大和神奇動人心弦。

      4、《大地的聲音》(State of The Planet),英國BBC電視臺2000年出品,共3集,150分鐘。它將帶你做一次全球旅行,認真思索我們這個星球的命運。

      5、《時間機器》(Time Machine),英國2004年出品,共3集,150分鐘。影片提出了很多我們視而不見但又與時間密切相關的問題,反映了時間這個魔術師的無限神奇。

      6、《熊的故事》(The Bear),法國1988年出品,90分鐘。CCTV曾經播出。它改編自1885年發(fā)生在美國落基山脈中人熊之間的真實故事,動物間的純潔的愛足以催人淚下。

      7、《話說長江》,中國1983年出品,共25集。它是長江的一部百科全書,其中的很多鏡頭在現(xiàn)實中再也無法看到,續(xù)集要遜色一些。購買時注意碟片質量!

      8、《藍下斗志》(The Heart of the Game),美國2005年出品,104分鐘,花了七年時間拍成。寫的是一個黑人女孩在白人籃球隊的故事

      9。《帝企鵝日記》是導演呂克·雅克繼《遷徙的鳥》之后,再次用鏡頭記錄動物世界的生活狀態(tài)。影片的拍攝周期長達13個月,素材影像超過120個小時。而在這之前,導演呂克·雅克用了12年的時間進行籌備,觀察帝企鵝的生活狀況。據(jù)介紹,帝企鵝是企鵝群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影片《帝企鵝日記》用紀實的方法,記錄了成年企鵝求愛、成婚及在小企鵝誕生、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許多艱難與危險。運用旁白的方式,片中的企鵝一家得以“開口”介紹他們的生活,也使觀眾接近企鵝的生活,為風雪中來不及孵化就凍裂的企鵝蛋而難過;會為失去了自己孩子的企鵝媽媽,搶奪他人子女的做法而動容。

      10.安東尼奧尼1972年拍的《中國》,這部長達近四個小時的紀錄片記錄了1972年中國的城市和鄉(xiāng)村。用導演自己的話說,“電影的名字叫?中國?,其實這不是關于中國這個國家的電影,而是關于中國人的電影。” 最近出了雙D9的DVD數(shù)字修復版,值得收藏。

      11.默里·勒納拍攝的紀錄片《從毛主席到莫扎特》。影片紀錄了小提琴大師斯特恩1979年對中國的訪問,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風貌,尤其是神童的天才和教師的盡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艾薩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 中文名稱:BBC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

      BBC攝制的一部總結有史以來公認的50部紀錄片杰作的片子。

      畢加索的秘密]The Mystery of Picasso

      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

      出品:1956 法國

      片長:78分鐘

      1956年夏天,法國著名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獲得了畢加索的同意,拍攝了紀錄片[畢加索的秘密],影片忠實紀錄了畢加索創(chuàng)作20余幅繪畫作品的詳細過程。影片采用黑白膠片拍攝,這使吸煙和手持畫筆的畢加索顯得更加神秘莫測?!度A盛頓郵報》曾撰文驚嘆——“不可思議!試想,你正與這樣一位大師共處同一畫室!”這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觀眾在看著部紀錄片時的一個簡單的共鳴。畢加索曾說過:“就我個人而言,一幅畫乃是破壞的結果?!痹谟^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種破壞,這部電影在今天,恐怕是我們近距離接觸這位大師最有效的途徑了。更為邪門的是,在拍完這部紀錄片后,畢加索將拍片過程中所畫的20余幅畫悉數(shù)毀棄,這使本片更顯珍貴。本片獲得第九屆戛納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大獎,1984年法國政府甚至正式宣布,將這部影片納入國家寶藏之列。

      [三里冢] 1967-1972(日本)

      導演:小川紳介

      片長:共6部,總長16小時

      [三里冢]是日本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記錄三里冢地區(qū)的農地被政府征收去興建成田機場時,農民與政府抗爭的經過。在日本,紀錄片拍攝者基本上都站在反抗權力的立場,甚至紀錄片本身就是一種反抗的形式。小川紳介導演生前最后的談話是這樣的:“我不承認?國家?這個名詞,?國家?這個名詞是可以不要的?!?/p>

      1967年三里冢地區(qū)開始要興建機場,當?shù)卮迕駷榱吮Wo自己的土地而與警察抗爭,抵抗堅持了五年一直到1972年,這五年期間小川紳介帶著劇組成員一直住在村里,他堅持“盡可能呆在現(xiàn)場”,通過時間的流變來展現(xiàn)示威斗爭中真實動人的一面,當幾年來一直抗爭的農婦用鐵鏈將自己和孩子鎖在一起,面對警察面露堅毅之色時,它所表現(xiàn)出的震撼力量無法用語言描述,因此[三里冢]被稱為“達到了古典武士戲劇的水平”。

      [特寫] Close-Up 1990(伊朗)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片長:100分鐘

      形態(tài):彩色

      獲得1990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魁北克影評人協(xié)會獎

      [特寫]一片的問世緣于阿巴斯在報紙上看到薩布其假稱自己是著名導演穆赫辛·馬克馬爾巴夫騙錢拍電影的報道,阿巴斯被這個青年對電影的愛所打動,就此案展開了紀錄片式的跟蹤調查,他采訪了警察、阿漢卡赫全家及薩布齊恩本人,于是產生了這部影片。

      “本片主要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尊重與承認的需要?!卑退箤ε臄z[特寫]的用意做了這樣的解釋。此片的拍攝手法頗有意思,采取了跟蹤紀錄的形式,在假想與現(xiàn)實之間講故事,交迭著電影的真實與現(xiàn)實的真實。自[特寫]開始,導演沿用并發(fā)展了這一手法,有意識地模糊紀錄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拍出了幾部聞名于世的作品,但[特寫]仍然是阿巴斯本人最鐘愛的影片之一。

      [雨] The Rain 1928(荷蘭)

      導演:尤里斯·伊文斯

      片長:12分鐘

      形態(tài):黑白 無聲

      有“先鋒電影詩人”之美譽的紀錄片大師尤里斯·伊文思,20世紀的世界風云變幻幾乎都在他的攝影機鏡頭里定格。1928年他用3個月在阿姆斯特丹市完成了充滿詩意的短紀錄片[雨],是“城市電影”中最富詩意的一部作品,伊文思用鏡頭捕捉了雨的性格和神韻,表現(xiàn)了阿姆斯特丹這座美麗城市在雨中的風貌。[雨]和[橋]以其深邃的詩意和清新的風格被公認為歐洲先鋒電影的代表作,是這個時期實驗電影中最具持久生命力的紀錄片。

      [愚公移山] How Yukong Moved The Mountains 1976(法國)

      導演:尤里斯·伊文思

      片長:763分鐘

      形態(tài):彩色

      從1938年的[四萬萬人民]開始,伊文思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愚公移山]是伊文思于70年代在中國拍攝的大型紀錄片。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伊文思走遍了中國的土地,他先后到大慶、上海、南京、青島、新疆等地。[愚公移山]共由12個部分組成,放映長度為12小時。整部紀錄片涉及了當時中國的各個行業(yè),如[手工藝人]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技術的繼承和發(fā)展;[球的故事]紀錄了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圍繞一次學生向老師擲球的事件而進行的一場辯論;[上海第三藥店]紀錄了上海第三藥店職工的服務精神,與顧客的關系以及召開服務質量檢查座談會的情況。拍攝[愚公移山]的過程中,伊文思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陷入了一個理想烏托邦式的中國,一切都有人為安排,為了避開政治旋渦,伊文思只能選擇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嘗試著剝離虛假接近真實。

      [風的故事] A Tale of the Wind 1988(法國、英國、德國、荷蘭)

      導演:尤里斯·伊文思

      片長:80分鐘

      形態(tài):彩色

      [風的故事]是伊文思的最后一部作品,雖然在他青年時代就已經有拍“風”的想法,但一直到他90高齡才完成了這部作品。影片拍攝的幾乎是被認為無法拍攝的事物,這是伊文思對自己幾十年藝術生涯總結式的表述,融合了他早期的抒情性電影語言、“直接電影”的手法,以及超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方法。伊文思在[風的故事]中拋棄了以前那種“表現(xiàn)真實”的方式,在影片中羅列了多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猴王、射日、嫦娥奔月、李白醉酒、兵馬俑,從開始到結束,差不多所有重要場景都是被排演的,在生命的最后作品中,伊文思獲得了完全的自由,御風而行,留下了對自身命運的探索、對東方文化的解讀,留給世人無盡的想象和思索。

      [墨西哥萬歲] Que Viva Mexico!蘇聯(lián) 1934-1979

      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

      片長:85分鐘

      默片 黑白

      [墨西哥萬歲]是俄國電影之父、世界電影的先驅——謝爾蓋·愛森斯坦拍攝的關于墨西哥歷史與文化的紀錄片。1934年即結束拍攝,卻直到愛森斯坦死后30多年(1979年)才由他的助手亞歷山德洛夫剪輯完成。

      墨西哥在20世紀初期就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這片充滿新鮮感和生機的土地令愛森斯坦對她滿懷好奇與激情。在拍攝預算只有兩萬五千美元的情況下,愛森斯坦卻拍攝了大量素材。79年亞歷山德洛夫根據(jù)愛森斯坦生前的劇本把[墨西哥萬歲]剪輯成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墨西哥某一時期在某個地區(qū)的生活。其中,愛森斯坦對自己開創(chuàng)的蒙太奇理論進行了技巧上的大膽實踐,并在構圖上刻意追求形式感和隱喻性。影片對墨西哥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形成了獨特的愛森斯坦風格。

      生活三部曲 Qatsi Trilogy 美國 1983-2002

      導演:高夫瑞·雷吉奧

      片長:237分鐘

      彩色

      Qatsi是美國印第安土著Hopi語,意思是生活。1983年,受美國IRS(地域研究學院)委托,雷吉奧拍出了一部非敘事性的電視片,在此基礎之上,第一部驚世之作[失去平衡的生活]應運而生。此后,[變形生活]和[戰(zhàn)爭生活]的完成組成了影史上不容遺忘的“Qatsi三部曲”。導演高夫瑞·雷吉奧在三部曲中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電影語言,放棄情節(jié)、角色及對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樂。其中,[失去平衡的生活]突出的是人類社會工業(yè)化進程中現(xiàn)代科技與環(huán)境的沖突;[變形生活]則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和全球一體化對自然、對古代文化、對第三世界國家文化的影響和蠶食;到了[戰(zhàn)爭生活],鏡頭聚焦到現(xiàn)代社會的暴力性。這里的暴力不只是侵略與戰(zhàn)爭,而是指一切殘酷的、帶有暴力性質的侵略,甚至包括數(shù)字社會、媒體對于人類的侵害等。生活三部曲通過巧妙的剪接手段組成了一首由動態(tài)影像和交響音樂構成的敘事詩,帶來異乎尋常的震撼。

      [失去平衡的生活] Koyaanisqatsi 1983

      片長:87分鐘

      片名Koyaanisqatsi意指失去平衡的生活。這部耗時8年的驚世之作在當年轟動一時。但誕生過程卻遭遇嚴重的資金危機,幸而得到包括盧卡斯、科波拉等著名電影人的大力支持。為完成影片的拍攝工作,身為天主教牧師的導演雷吉奧還親自兼職出租車司機長達5年之久。這部非敘事性紀錄片以全新的手法,將優(yōu)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風景和快慢動作處理、雙重曝光以及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鏡頭并置剪接在一起,將自然的景物與工業(yè)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人工景物進行鮮明的對比。導演以宗教式的關懷和純粹畫面蒙太奇的形式,揭示了工業(yè)文明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表達對人類現(xiàn)代社會工業(yè)化進程的憂慮。影片沒有對主題進行任何說教,而是采取了舒緩的、散文化的方式進行表達,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紀錄片制作風格。

      [變形生活] Powaqqatsi 1988

      片長:73分鐘

      這是Qatsi三部曲的第二部。盡管沒有在第一部的基礎上取得大的突破,但也不失為水準之作。風格上延續(xù)[失去平衡的生活]的音畫蒙太奇手法,畫面內容指向中亞、非洲等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音響音樂與采礦工人、勞動少女、漁民、村民、北非部落、沐浴的信徒、朝圣者、罷工的人群以及大海、梯田、矗立的煙囪、超載的渡輪和列車、行進的軍樂隊等等拍攝對象連接并置,將目光聚焦于世界上發(fā)展劇烈但問題重重的地帶,反思現(xiàn)代化進程中帶來的人類生存困境。與國內普遍把Powaqqatsi譯作機械生活或變形生活,把Koyaanisqatsi譯作失衡生活,而將Naqoyqatsi譯作戰(zhàn)爭生活不同,實際上,雷吉奧本意是將Powaqqatsi指向貧窮的南半球,Koyaanisqatsi代表北半球,而Naqoyqatsi則象征著全球生活中的戰(zhàn)爭與沖突。

      [戰(zhàn)爭生活] Naqoyqatsi 2002

      片長:77分鐘

      盡管[失去平衡的生活]與[變形生活]都取得了相當好的評價,但在[戰(zhàn)爭生活]拍攝期間,導演仍然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最后在米拉邁克斯公司的支持下,由著名導演斯蒂芬·索德伯格出任執(zhí)行制片,歷經10余年,終于完成了這部作品。影片中充斥著各種含義寬泛的暴力鏡頭,沖天的蘑菇云、飄忽的世界地圖、股票市場、數(shù)字、游行的人、警察、揮舞的棍棒、呼嘯的子彈、快餐、網絡……最后出現(xiàn)的是死亡、爆炸、哭泣等等……流動著的噪音和各種內容沖突的畫面激起對人類社會廣泛存在的暴力沖突和生活方式入侵的焦慮情感。

      [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 德國 1934

      導演:萊妮·里芬斯塔爾

      片長:114分鐘

      黑白

      獲獎:納粹國家獎 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獎 巴黎電影節(jié)法國政府大獎

      1934年,在拍攝紀錄片方面已嶄露天才的里芬斯塔爾被希特勒選中拍攝一部表現(xiàn)紐倫堡閱兵典禮的紀錄片。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希特勒想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的意圖被里芬斯塔爾完美的實現(xiàn)了。[意志的勝利]以希特勒的專機從茫茫大霧中顯現(xiàn)為開端,充滿了游行、集會、震耳欲聾的吶喊以及如林的舉手禮,最后在瓦格納恢宏的史詩音樂里告終。里芬斯塔爾在影片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甚至打破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完整構圖原則,如希特勒的頭部在畫面中被切去三分之一,使他的背影占據(jù)了整個畫面的一大半,而游行隊伍則變得相對渺小,仿佛是從希特勒舉起的手臂下面魚貫而過。影片賦予希特勒神一般的心理假象,強大的宗教般神圣意味使此后觀看此片的德國人禁不住熱淚盈眶,但本片集藝術上的成功和拍攝對象的法西斯本質于一體的身份也使里芬斯塔爾飽受爭議,但其革命性的蒙太奇剪輯、廣角特寫無疑大大影響了日后的電影創(chuàng)作。

      [奧林匹亞] Olympia 德國 1936

      導演:萊妮·里芬斯塔爾

      片長:215分鐘、黑白

      獲獎: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獎

      無論里芬斯塔爾愿意與否,從1934年開始,她已經被公認為是納粹黨最有力量的宣傳機器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舉辦之際,她受國際奧委會之托為奧運會拍攝紀錄片。這部名為[奧林匹亞]的紀錄片,幾乎成了所有體育紀錄片的圣經。里芬斯塔爾在其中創(chuàng)造的許多拍攝技法被無數(shù)后人所效仿,例如使用同步器拍攝百米賽跑場面,在地上挖深坑,以低機位拍攝跳遠運動等。與此同時,這部影片在畫面審美方面同樣達到了極致,影片開頭的古希臘奧運會比賽場景,讓人感覺每一塊石頭都具有著驚人的能量;繼而,幾個裸體男女手持各種運動器械的鏡頭和“擲鐵餅者”等著名雕塑交替出現(xiàn)。戈培爾把這組鏡頭闡釋為“優(yōu)等種族”理論的圖解,但是它所紀錄的人體之美和儀式之美,又的確讓以后的電影人嘆為觀止。

      [我們?yōu)楹味鴳?zhàn)] Why We Fight 美國 1942-1945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片長:427分鐘

      黑白

      好萊塢電影大師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國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成功者。20世紀初,他從意大利到美國,一部[一夜風流]使他登上了奧斯卡的夢想之顛。二戰(zhàn)時期,他息影從戎,馬歇爾將軍親自委任他拍攝一部能夠激勵美國青年參軍的大型紀錄影片??ㄆ绽暑I他的分隊自1942年起用資料片和繳獲的敵方影片制作出了7集大型系列紀錄電影[我們?yōu)楹味鴳?zhàn)]。影片中,他用“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的決戰(zhàn)”來形容戰(zhàn)爭,把美國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為“光明世界”的代表,國會山、石碑等鏡頭被賦予國家意義,用以為“美國精神”大唱頌歌。[我們?yōu)楹味鴳?zhàn)]表達了他對民主制的一種牧歌式的自信。直到越戰(zhàn)開始,這種至高無上的“山巔之國”信仰才逐漸被打落塵埃。

      這套紀錄片包括:

      [戰(zhàn)爭序幕] Prelude To War 1942 54分鐘

      [納粹的進攻] The Nazis Strike 1942 41分鐘

      [分割與征服] Divide And Conquer 1943 60分鐘

      [不列顛之戰(zhàn)] The Battle Of Britain 1943 55分鐘

      [蘇聯(lián)之戰(zhàn)] The Battle Of Russia 1943 83分鐘

      [中國之戰(zhàn)] The Battle Of China 1944 67分鐘

      [戰(zhàn)火燃燒到美國] War Comes To America 1945 67分鐘

      [活在死亡線上] The Last Days 美國 1998

      導演:詹姆斯·穆爾

      片長:88分鐘

      彩色

      獲獎:1999年7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活在死亡線上]由斯皮爾伯格監(jiān)制。影片以多位匈牙利籍猶太人對1944年奧斯維辛集中營遭遇的回憶,和珍貴歷史鏡頭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經意間陷入敘述者的情感中去體驗那段活在死亡線上的日子。五位大屠殺幸存者,祖母、教師、商人、藝術家、美國國會議員,捱過了一段非常人能夠支撐的艱苦歲月,現(xiàn)在于美國過著安定的生活,當他們再度回首50年前的恐怖經歷時,一切都像夢境。影片以平靜的基調講述著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故事,以駭人的歷史揭示了人性中極度丑惡的一面,令觀眾難以保持麻木,啟發(fā)現(xiàn)今人類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包容,避免再發(fā)生同樣的慘劇。

      [柏林,一個大都市的交響樂]Berlin,Die Sinfonie der GroBstadt 1927

      導演:瓦爾特·魯特曼

      形態(tài):黑白片(無聲)

      國別:德國

      片長:52分鐘(24格/秒)69分鐘(18格/秒)

      1927年9月23日,本片首映于柏林,影片作曲艾德蒙特·邁澤爾親自指揮一支由75人組成的大型樂隊為影片伴奏,盛況空前。影片是新客觀派電影的重要產物,將攝影機的紀錄本能,在當時而言,也算推到了極致。影片事無巨細地展現(xiàn)了柏林各色人等的日常起居及其工作、生活的繁密狀貌。也是“橫斷面電影”的典范之作,也就是說,它表現(xiàn)的是某一部分現(xiàn)實的橫斷面的電影,不以個人,而是以群體為描寫的中心,并且排除了對所表現(xiàn)人物的好惡情感。影片記錄了春末之際,柏林某一個工作日從早至晚的生活情景。魯特曼用一臺攝影機和爛熟于胸的蒙太奇手法,奏響了一曲自然流露卻宏大森嚴的視覺交響。當時的評論給這部輝煌的影片寄予高度評價。稱其為“迄今為止與電影所展現(xiàn)的一切決裂的作品”。同時,這也是部高度形式化的影片,它的意義也不止于紀錄片的范疇,而上升到“電影作為動作藝術”的高度上來。后人雖詬病此片只是自然主義的簡單外露,但它對電影技術和藝術的雙重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同時,也為后來的紀錄片提供了絕佳的樣本。

      [普通的法西斯]Ordinary Fascism 1965

      導演:米哈依爾·羅姆

      形態(tài):黑白片

      國別:前蘇聯(lián)

      片長:133分鐘

      羅姆是前蘇聯(lián)著名電影大師和電影教育家,曾執(zhí)導過我們非常熟悉的[列寧在10月]和[列寧在1918]。本片是這位電影大師的掩卷之作。影片運用了大量新聞資料,并作出極富智慧和人道力量的擷取。按羅姆所說,他要探討的是為什么20世紀中期竟會出現(xiàn)法西斯這種可恥的現(xiàn)象,并考量普通人如何會變成“普通的法西斯主義者”這一歷史根源。影片很容易拍成政論性的紀錄片,但羅姆卻賦予這部影片罕見的思考力度和且深且痛的詩意表達。紀錄片的解說詞在這部影片里得到近乎完美的綻放。幽默、機智,并流溢著樸素而深遂的哲理。影片臨近結尾時,伴隨著一張張富有思想的面孔,人們聽到了這樣富有哲理而又有力的聲音:“畢竟有一些對希特勒說?不?字的青少年。畢竟有一些人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地對?納粹?主義說?不同意?。犧牲固然需要很大勇氣,但是在周圍人都說?是?時敢于說?不?……在嚴禁思考的情況下依舊思考,這樣做也和犧牲所需要的勇氣一樣大?!?/p>

      本片在前蘇聯(lián)被稱為人類必看的一部電影。

      [無糧的土地]Unpromised Land1933

      導演:路易斯·布努艾爾

      形態(tài):黑白片

      國別:西班牙

      片長:27分鐘

      作為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大師,布努艾爾這一次目光對準西班牙一個最窮困的名叫猶爾德的地方,在動物片和旅游片的客觀樣式下隱藏著作者對社會嚴厲的控訴,并對西班牙內戰(zhàn)的即將爆發(fā)作出了大膽的預示。布努艾爾對電影紀實特征進行了極致化的探索,冷漠的猶如科教片的解說員聲音,極度真實以致于凸顯魔幻色彩的取景讓這部影片在紀實的形式中仍然貫穿著超現(xiàn)實主義的基本方法。和布努艾爾的大部分影片一樣,[無糧的土地》又犯了眾怒。這一次連他的工作人員都拒絕將名字寫入演職表。第二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禁演了本片。

      [中國]China 1972

      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里

      形態(tài):彩色片

      國別:意大利

      片長:134分鐘

      作為關注學生運動的一名左翼意共導演,安東尼奧尼被中國政府邀請到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拍攝了這部紀錄片。安東尼奧里說拍攝本片的意圖:是讓意大利觀眾看一看帶有各種缺陷的安東尼奧尼式的中國。他還說:這是一部不帶教育意圖的政治片,我是個觀眾,一個帶著攝影機的旅游者。這一紀錄片觀點上可追溯到前蘇聯(lián)的維爾托夫的“攝影機眼睛”學派。影片非全然的紀實,雖然對文革時期,中國人的民生常態(tài)有著較為細膩的紀錄,但導演本人的態(tài)度卻異常模糊,致使有極廣泛人群脫離歷史的嫌疑。本片在文革時的中國曾遭受到強烈批判。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很難讀解安東尼奧里的東方態(tài)度。

      [初戀]First Love 1974

      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形態(tài):彩色片

      國別:波蘭

      片長:51分鐘

      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個人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清新怡人的紀錄短片,全然沒有基氏黃金期那般充滿道德焦慮。他跟蹤一對波蘭青年男女從相識、相愛直至結婚生子的全過程。雖為紀錄片,卻有著劇情片所特有的情節(jié)脈胳和專屬基氏的極微妙的情緒跳動,賦予了紀錄片別樣的光彩。這對青年男女在婚前訂住賓館時,基氏派其工作人員偽裝成民警,前去查房,給這對情侶帶來了一場極生動的有驚無險。由此,基氏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界限,使我們看待這場庸常而美好的愛情之時,也產生了猶疑。基氏頑皮而機智地洞穿了“真實”的缺口,使電影和人生成為一種既尷尬又無可奈何的互補。

      [帶攝影機的人]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導演:吉加·維爾托夫

      形態(tài):黑白片(無聲)

      國別:前蘇聯(lián)

      片長:80分鐘

      音樂家出身的維爾托夫,是“電影眼睛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倡導影像絕非對生活的機械還原,而是對生活的重新注解,他聲稱“為了攝制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在此學派最具代表意義的這部作品里,維爾托夫帶著他的弟弟和妻子,以一種幾乎下意識的舉動營造出一種古怪的詩意來。他自己親自出現(xiàn)在銀幕上,登上大橋的頂端,爬上煙筒、塔和屋頂,躺在地面上仰視火車、其他車輛和行人。把被一般人視為沒有什么捕捉價值的睡眠、醒來、上班、游樂等生活瑣事記錄下來時。全片沒有事件的波動,只是零散地將生活瑣事作一看似無意圖的重篩取。影片強調生活的基礎是由無數(shù)個無意義的碎片拼接而成。并指出不完善、不規(guī)整,不具有明確意義的現(xiàn)實,同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本片具有著極為動人的音樂感,精美的鏡頭組接使電影初步確立了“節(jié)奏”的概念。但維爾托夫并不美化生活的優(yōu)越和懶散,而以一種相對奇特的漠然強化了人與物之間的,頗具神秘色彩的關聯(lián)。如鮮花般盛開的蒙太奇手法,在今天看來,仍相當前衛(wèi)。

      第三篇:中外自然紀錄片比較

      中 外 自 然 紀 錄 片 比 較

      學院:水利與生態(tài)工程學院

      班級:12水利水電建筑工程4班 姓名:徐德云 學號:2012011116

      題目:選擇一部你喜歡的國內紀錄片和國外紀錄片,分別從藝術性、紀實性、傾向性分析一下他們的不同,并談談你喜歡他們的原因。

      一、《敦煌》與《籃球夢》

      中國紀錄片《敦煌》

      佛教,從印度路傳到中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隨之傳入的還有后來對眾多佛教信徒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佛教精神以及他們在其引引導下歷經世代醞釀積淀的博大精深的佛學文化。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一種精神衍生為一種行動的時候,那種意念化為行動所產生的巨大改變,是受控于那種精神之外的人所去發(fā)相信也企及的。而當這種改變以美好的形式被記錄下來,比如文字、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那么這世間就又幸運的因了這些藝術瑰寶的產生和存在而更加美好。

      敦煌莫高窟,一片由眾多的佛教洞窟、壁畫、彩塑等藝術作品等構成的巨大石窟群,就是這樣一塊在佛家精神的指引下誕生的藝術寶地,歷經了一千多年,仍然燦爛的存在于敦煌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而敦煌也因為它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的圣潔。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一件重要的文物古跡被保存和參觀,同樣它身上的一個個迷也作為對歷史和佛學研究的重要史料在考古學者們的不懈研究中被揭開?!抖鼗汀分甑臓I造,就是通過考古學家彭金章作為線索,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恢弘壯麗的莫高窟是如何一步步歷經千年的營造最終到達輝煌。

      《敦煌》具備了真正的中國風格。同樣的意蘊,曾經是中國詩歌和繪畫最珍貴的遺產的風格特征。從內容風格的角度來看,《敦煌》很好地繼承了從《故宮》開始,在《臺北故宮》繼續(xù)發(fā)展的中國風格。這種不緊不慢,而又堂皇大氣的氣派,其實在《臺北故宮》中已經達到相當?shù)母叨??!抖鼗汀吩噲D在此基礎上做得更精細。或者由于其它的某些原因,留白的方式,在某些時間點上,用得稍嫌過度,而讓局部或整體顯得有些不太自然,或者說不過癮。比如在論及敦煌壁畫的一集中,一個再現(xiàn)的敦煌畫師的故事,反轉委婉,所有與敦煌壁畫藝術有關的歷史經驗和知識要點,都以此帶出。而這個人物故事的鋪墊與應有的高潮,都在于一尊千手觀音的不朽畫作。但是當無數(shù)的細節(jié)和局部的鋪墊之后,這個主題中應得到更充分展示的壓軸畫面,卻只顯示了大約幾秒鐘時間,并且在影像之外缺少了解說詞的跟進。在很多類似這樣的雙線轉折點處,都存在轉折過快而留白過于刻意的遺憾。從技術角度來分析,這種遺憾,也許在《敦煌》的發(fā)行版本中通過更多的篇幅得到解決。畢竟,用總共十集,單集每個主題之下不到四十分鐘的篇幅,來全景展示關乎中國文化與歷史的這一件大事,會有螺絲殼里做道場的難處。而《故宮》在播出版之外的編輯版,說明這種集中展示到全面鋪陳的工作方式,在藝術表達和市場發(fā)掘上的可行性。

      《敦煌》刻意收斂的方式,和主題也許同樣關系緊密。以就事論事的方式展示的話,無論敦煌令人贊嘆的藝術,還是文化歷史,都完全無法脫離開佛教經驗。從主創(chuàng)團隊的角度來看,要能夠體驗敦煌之美,敦煌的內在氣質,就同樣得有實修和理入兩個法門的驗證。從前者而言,以六年時間去磨練這個制作,本身就能夠盡量多地去掉過程中的浮華氣和焦慮感;從后者而言,則更直接地通過上面所述的一種含而不發(fā)、隱而不露的方式來表達一種由敬畏而生的對宗教傳統(tǒng)的儀式性模仿。如果說總導演是整個節(jié)目內容風格的把關人的話,那么可以說總導演的這種敬畏感造就了整個節(jié)目的這種時刻收住一點的內斂氣質。其遺憾之處在于,這種主觀的敬畏感造成了客觀上,很多內部關節(jié)之處戛然而止帶來的敘事不充分的遺憾。而這種虔敬所帶來的優(yōu)勢,卻更無須諱言,和時下的“主流”節(jié)目體系越來越急功近利、吵鬧無休的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抖鼗汀返某墒?,在內容上還體現(xiàn)為多種細節(jié)。比如幾乎貫穿全部十集中間的敘事雙線結構。古代和現(xiàn)代、虛擬和真實的穿插往復,讓四十分鐘這種已經屬于長節(jié)目的單集時間,基本達到了收放的自由,讓整個節(jié)目擺脫單純記錄當下的局限,也不至于讓一部紀錄片變成完全的電影故事。這種再現(xiàn)的手段,在之前的《故宮》中運用得就已經相當成熟,但還沒有成為敘事的主要線索之一,而只是作為輔助性手段之一運用。這種輔助性手段,在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專題節(jié)目中,已經被證明是有效提高觀眾注意力的方式之一,是提高收視率屢試不爽的一招,因而往往進入了被濫用的尷尬境地。雙線結構本身并不是新鮮的創(chuàng)造,也早已是成熟完善的敘事體系?!抖鼗汀穼㈦p線結構和再現(xiàn)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穿越時間的歷時感和空間上的闊大感,這是貼合這種歷史文化題材的恰到好處的處理方式。至于畫面的質量,從技術角度而言,自然也沒有太多可挑剔之處,六年時間的全高清拍攝,自然能夠比較完全地獲得接近于完美的影像。而其中有很多,也因為資料的稀缺性,比如一般不對公眾開放同時卻在侵染侵蝕的洞窟,正是因為這次的拍攝記錄,得以永久性地保留。從這個角度來說,《敦煌》的貢獻要遠遠大于一部電視紀錄片?!抖鼗汀纷陨硪惨虼?,而比其它絕大多數(shù)的電視影像,更能夠當之無愧地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美國紀錄片《籃球夢》

      這部表現(xiàn)當代美國青年夢想的電視紀錄片攝制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反映了兩個雖然年少但已被看好的美國年輕人是如何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夢寐以求進入NBA打球的目標而奮爭的4年。同為14歲的美國黑人少年威廉·蓋茨和阿瑟·愛吉懷有同樣的夢想--到NBA打球,他們都出身貧寒,希望通過進入NBA改變他們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這是一部以繪圓法來結構的紀錄片,它的圓心便是兩個美國黑人少年的夢想,而半徑就是圍繞著他們的夢想能否實現(xiàn)的家庭、學校、訓練場以及賽場。在此,一切與少年們的籃球夢無緊密關聯(lián)的內容全部被刪減,諸如:威廉·蓋茨的父親的去向;母親是否工作;家庭人員的構成等。而阿瑟·愛吉的父親失業(yè),母親失業(yè),父親離家出走,父親、母親分居等都是在解說中通過一句話點到為止。其實,這些內容并非與兩名少年的說夢、圓夢毫無聯(lián)系,只是《籃球夢》的編導認為,這些內容應在被舍棄的范疇之列。當然,也許還涉及到了被攝者的隱私問題,我們在此不做詳細的探討。由于本片的編導緊扣圓心,并堅持在與圓心相關的半徑內敘事,敢于刪繁就簡,不吝惜旁枝末節(jié),使得這部紀錄片的內部節(jié)奏異常緊湊,扣人心弦,迭宕起伏。

      繪圓法要求在紀錄片的開始部分就提示主要“論點”,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場所,并在那個場所對以上內容做最低限度的說明。然后,再展開對每一位登場人物的或者每一個“論點”的“個別論”。在節(jié)目的最后,再次將開始部分的登場人物或與之相類似的各種要素進行綜合,概括全片。

      《籃球夢》向我們闡釋了紀錄片的靈魂,它的生命力之所在為何處。今天的許多紀錄片工作者已經意識到:紀錄片的重心在于記錄過程,而不是結果。但是,怎樣的過程的記錄才能夠觸摸到電視觀眾的心靈隱秘之處,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關注銀屏上所發(fā)生的故事呢?《籃球夢》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威廉·蓋茨和阿瑟·愛吉懷有的夢想正是這一代許許多多美國青年的夢想,而NBA也恰恰凝聚了美國的精神,它傳達了美國的文化,播撒了美國的思想,宣揚了美國的時代風范。每一個少年都有過對于生活的憧憬,也都曾懷抱一個企盼成真的人生之夢,而出身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兩個黑人少年,卻欲擺脫他們父輩的苦難,逃離他們現(xiàn)在的生存環(huán)境,去那個人人神往的NBA世界飛黃騰達,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理想與現(xiàn)實反差極大的夢幻。可他們又并非是癡人在說夢,因為他們身上有極好的被發(fā)現(xiàn)了的籃球天賦,他們能夠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嗎?在美國這個被認為是富于冒險的國度里,這個被描繪成人人都可能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的“理想國度”,威廉·蓋茨和阿瑟·愛吉將會有怎樣的命運?這的確是一個足以引起電視觀眾普遍興趣的主題。隨著《籃球夢》情節(jié)的層層發(fā)展,我們?yōu)閮晌恢魅斯膴^斗精神以及他們的挫折所吸引,因為他們所遭遇的一切正是我們遭遇過或我們有可能遭遇到的。當我們坐在屏幕之外,為屏幕之中的他們感喟、扼腕、歡欣、屏息之時,誰又能說我們僅僅是為了屏幕中人呢?其中難道不是摻雜了為了我們自己而發(fā)出的嗎? 中國的許多電視紀錄片制作人也曾使用繪圓法,制作出了優(yōu)秀的電視作品。例如,中央電視臺的考古學家彭金章《敦煌》,他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恢弘壯麗的莫高窟是如何一步步歷經千年的營造最終到達輝煌。

      二、喜歡的原因

      紀錄片的內容相對真實、自然,特別是一些自然類、動物類的紀錄片,讓人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讓我們 了解了許多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可能了解的世界。一些文史類、科技類的紀錄片,在讓人看到真實的畫面同時,也從中可以讓人學到很多的自然和歷史、地理的知識,開闊了視野。

      同時紀錄片,特別是自然方面的紀錄片,沒有其他電影電視劇中存在的編劇和導演為故事情節(jié)而編湊的劇情,特別是一些沒有生活閱歷的導演,根據(jù)自己膚淺的見解和感受(但他們自己還覺得自己很棒)而編導的不倫不類的情節(jié),再加上一些二流演員表演的虛假和做作,影視劇的所謂蒙太奇、特效等,把觀眾當作傻子、呆子;這些伎倆在紀錄片里被“記錄”兩個字所代替,它是把觀眾當作“上帝”!雖然一些紀錄片也有編者意圖的反映,但也是以真實為基礎的,沒有人為的編造痕跡。另外,紀錄片幕后的攝像師,他們的辛勞也很讓人崇敬,特別是一些動物類的,攝像師在荒郊野外為了一個在片子里只有幾十秒的鏡頭卻要等待幾天甚或幾個月,有的片子要幾年或著幾十年的跟拍,才能獲得鏡頭,還要講究光影、角度、構圖等,其艱辛的勞動、舍家撇業(yè)。還有后期的編輯、解說、字幕翻譯等等??傊?,看記錄片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一種極大的愉悅享受的過程,同時,紀錄片給人真實客觀的感覺.特別自然方面知識.其他影視劇所無法提供的。

      第四篇:《紀錄片創(chuàng)作》自主考試策劃

      中原工學院廣播影視學院

      《紀錄片創(chuàng)作》策劃文案

      題目紀錄片創(chuàng)作學生姓名葛進超

      系別電視藝術系專業(yè)班級08編導4班指導教師張清媛

      完成時間2010年 12月25日(08編導1、2)

      1第一部分 選題與制作

      1.1題目

      紀錄片《第十放映室——劍雨》

      1.2小組人員組成與分工

      1.3選題說明

      本部分主要對紀錄片的選題作詳細說明,主要內容:紀錄片選題的相關人文、技術背景說明;紀錄片選題的內容與意義說明;紀錄片選題與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能力的關系闡述;……

      1.4拍攝提綱

      本紀錄片作品所用到的創(chuàng)意方案、拍攝提綱…

      1.5 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總結

      對選題確定后完成紀錄片作品的過程進行總結: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階段的總結;作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與要求;小組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解決的;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他需要總結的內容……

      第二部分 紀錄片創(chuàng)作個人總結

      2.1 個人對紀錄片題目的理解

      個人對于紀錄片創(chuàng)作小組選題的理解…

      2.2 個人分工及完成情況

      在完成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個人所負責的設計分工以及完成情況,與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情況…

      2.3用到的知識與技能總結

      完成個人所負責的設計分工都用到了哪些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

      2.4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情況

      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難、障礙,如何解決的…

      2.5 回顧與總結

      通過本次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自己在專業(yè)方面有哪些提高,還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克服和解決…

      第五篇:紀錄片策劃

      紀錄片拍攝策劃

      一. 題目

      《苦澀的記憶》

      二. 選題說明

      煙臺玉林店鎮(zhèn)小屯圈村姓李居民居多,全村160戶人家,150戶姓李。李姓居民至今保留一奇異的習俗:在世時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吳。在離村不遠的山腳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無一例外地寫著吳姓,而立碑的子孫則都是李姓。這一家俗已持續(xù)了幾百年。據(jù)村內李姓老人講,他們是吳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降清后,聯(lián)合清軍反明有功,被封為平西王。三藩之亂平息后,因吳三桂反清復明,犯有滿門抄斬之罪,子孫便隱姓埋名四處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據(jù)當?shù)乩先酥v,逃到牟平的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為李姓。不知是祖宗留下來的規(guī)矩,還是后人不愿提及當年避難的事,這些姓李的吳三桂后人們只是憑著上一輩人的苦澀記憶,將這段不見經傳的歷史代代相傳,至于他們怎樣躲過劫難,這一習俗背后有著怎么的故事,而在紀錄片中將一一做答。

      三. 拍攝目的1講述一件奇聞軼事2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3了解當?shù)胤N奇怪風俗形成背后的故事4尋找吳三桂的后人。

      四. 拍攝時間與地點 未定煙臺市牟平區(qū)玉林店鎮(zhèn)小屯圈村

      五. 拍攝方式

      跟蹤拍攝,采訪,其他隨機拍攝

      六. 拍攝流程

      1.前期準備

      與當?shù)卮逦瘯贤ń涣?,勘測拍攝場地,聯(lián)系一個當?shù)卮恚ɡ先耍瑴蕚淦鞑?,安排工作人員。

      具體分工:編導:

      撰稿:

      攝像:

      燈光:

      剪輯:

      錄音:

      場務:

      預設拍攝場景

      場景一:村子周圍環(huán)境,村子全貌

      場景二:村西頭村碑碑文

      場景三:讓一老人帶領去李氏家族塋地,拍攝墓碑碑文

      場景四:拍攝一些老人家里的一些牌位及采訪老人講述一些關于他所知道的傳

      下來的故事。

      場景五:拍攝家族譜書。(附講述姓氏對我們的重要性,加強別人對當?shù)剡@一習

      俗的好奇)

      場景六:采訪《牟平縣志》主編王本世,尋找官方解答。

      場景七:最大可能模仿或者抽象再現(xiàn)一些歷史場景

      場景八:拍攝現(xiàn)在村子里的一些生活場景,細節(jié)

      場景九:(現(xiàn)在人不愿意提及當年避難的事,但是他們代代相傳上一輩人的苦澀

      記憶)通過細節(jié)展現(xiàn),拍攝老人臉上的皺紋等。

      具體情景具體拍攝。

      預設人物情況

      尋找一個有故事老人作為片中主要人物,帶領我們尋找歷史留下的蛛絲馬

      跡,經歷過歷史事件后人的講述補充,官方糾正修改

      七. 后期制作

      視頻采集

      配音:深沉,懸疑的語調

      剪輯編輯

      1. 片頭:震撼懸疑,有點《探索發(fā)現(xiàn)》的風格

      2. 主片:開頭介紹介紹這個風俗,設下一個懸念,背景音樂也比較懸疑,接下按部就

      班解答講述風俗形成的原因,與流傳的故事,根據(jù)情節(jié)剪輯。包括相關字幕,背景音樂,同期聲,調色。結尾,比較輕松,重重疑問都解開了,故事講完了,表達對這個村子的美好祝福,結束。

      2.片尾:出職員表及支持紀錄片拍攝的個人單位。背景音樂

      八. 輸出

      全部制作完成,輸出多重格式,刻盤,保存推展。

      九. 注意事項

      1,尊重當?shù)仫L俗,禮貌待人

      2,愛護歷史文物

      3,察言觀色,憂郁歷史原因和個人家庭情況注意和采訪者和諧交流。

      3.保護好設備。

      4.后期編輯采用素材注意版權

      十.負責人及所有參與人員。

      下載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word格式文檔
      下載中外紀錄片比較考試策劃.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紀錄片策劃

        人文紀錄片《時尚》總體策劃 07廣電本一班鄧強70914024 一、 目的意義 如今,時尚一詞已經被大眾所熟悉。每天接觸的事物,無一不是在詮釋著時尚??蓵r尚究竟是什么呢?80后、90后......

        中外交流會策劃

        外語節(jié)活動———中外交流會策劃書 活動目的:為了迎接我院外語節(jié),特地舉辦中外交流會,以此給同學 們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分享優(yōu)秀校友的成功經驗,提供與外交面對面交流互動的機會,加......

        中外交流活動策劃

        “Make Different a Different” ——理學院數(shù)學系團學聯(lián) 與國際交流學院學生交流活動 一、活動背景 上海大學是一所對外開放的綜合性大學,是首批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招收留學......

        環(huán)保紀錄片策劃

        環(huán)保紀錄片策劃 一、選題: 1.紀錄片名稱:《一樣地生活不一樣的水》 2.片長:60—90分鐘 3.紀錄片的主題與背景: 中國是人口大國,因而也是用水大國,中國的水資源其實并不充裕,且分布......

        支教紀錄片策劃

        《那山、那人》 一、影片拍攝的目的與背景 由于中國教育的制度問題,在某些偏遠地區(qū)仍然存在著很多教育落后的問題,相對貧窮地區(qū)的學生的教育與城市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教育“軟......

        紀錄片《歲月》策劃

        大型系列紀錄片《歲月》總體策劃一、目的意義今年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20周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20年。在這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古老的雷州半島和祖國其他地方一樣也......

        畢業(yè)紀錄片策劃

        寧海中學2013屆高三(13)班畢業(yè)紀錄片——《我畢業(yè)了》策劃人:張翔要求:服裝上衣統(tǒng)一采用秋季或者夏季校服,下身隨意第一部分 圖片式回顧:[ 仲瑋、陶韞嫻、王靈韻 ]14張圖片+手寫文......

        紀錄片策劃方案

        縈繞的心魔—追蹤大學校園里的死神一、 影片拍攝目的與背景:某高校三年級學生李某,因學習壓力大,在自己宿舍床鋪上觸電自殺;廣州某高校張某在教室的門框上上吊自殺;西安某高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