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

      時間:2019-05-12 13:39:04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

      第一篇: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

      游子吟

      教養(yǎng)目標:

      1.理解詩意,能說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體會感情。2.能感情朗誦,背誦并默寫古詩。教育目標:

      1.感受詩人的情感,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2.感受詩人對偉母愛的歌頌,陶冶純潔高尚的情感。發(fā)展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學習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記憶能力。2.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聽說的能力。

      重點:學習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通過讀懂詩句,體會作者對母愛的頌揚,并結合生活實際談母愛。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情導入

      1.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以它的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瑯瑯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迎得了人們喜愛。無數才情橫溢的文人詩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創(chuàng)造出無名篇,更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誰能背背你喜歡的詩篇呢?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二、回顧學法

      1.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2.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2)二釋:采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4)補連:由于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三、新授

      1.知詩人,解詩題。(1)齊讀詩題。

      (2)根據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

      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

      用心

      愛心

      專心 1 時作。

      (3)范讀詩文。

      (4)學生練讀,粗知大意。2.解字詞,悟詩意。

      (1)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2)自學一~四行詩句。

      A.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B.小組自學討論、交流。C.質疑。

      (3)反復誦讀加深理解,并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想象畫面。(4)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5)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A.小組交流自學。B.學生匯報。

      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說說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xiàn)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3.連句意、明詩意。

      (1)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lián)起來。(2)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4.想詩境、悟詩情。

      反復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5.誦詩文、入意境。6.感情背誦。

      四、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板書:

      游子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用心

      愛心

      專心 2

      第二篇:鄂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誦讀 絕句》教案1

      古詩誦讀 絕句

      教學目標:1.會認“絕、遲、江、泥、燕”5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教學重點:1.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1.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出示掛圖,教師描述:同學們,你們看,春天悄悄地來了,江山顯得格外秀美,春風吹拂,送來了花草的香味。泥土酥軟,燕子雙雙飛來飛去,那邊暖和的沙灘上,一對一對的鴛鴦靜睡不動。唐代詩人杜甫欣賞著這迷人的春色,提筆寫了一首著名的詩篇《絕句》。

      2.板書課題:絕句,認讀生字“絕”。

      二、自讀古詩,認識生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每個字的音。

      2.在讀古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給要求會認的字作記號。3.同桌合作,互相認讀生字。4.多種形式鞏固認讀。

      三、借助畫面,感悟朗讀

      1.春天是多么美好呀,讓我們再一次隨著詩人一起走進這美麗的春天,用眼睛、用鼻子、用耳朵、用心去感受一番吧!

      (1)出示:“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圖文,請同學們說說看到了什么?(2)請結合畫面,再讀讀第一、二行詩。學生自由讀,師重點引導學生讀出江山的美和春風吹來時陣陣花香的舒暢感覺。(3)學生練讀,再指名讀,齊讀。

      2.出示“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小組合作學習,說說看到了什么。該怎么樣讀好這兩行詩?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畫面上的景象,并自主嘗試朗讀第3、4行詩句,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形式朗讀第3、4行詩,師生共同評價。

      3.同學們讀得可真美啊!老師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我也想讀給大家聽,行嗎?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四、熟讀古詩,背誦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同學們練一練,還可以給詩配上動作。2.分小組表演。3.師生評議。

      五、拓展訓練,課外延伸

      1.我會背:你還會背誦杜甫的其他古詩嗎? 2.我會找:找其他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3.我會畫:我心中的春天。

      第三篇:二年級語文上古詩誦讀 山行教案作業(yè)題(鄂教版)

      二年級語文上古詩誦讀 山行教案作業(yè)

      題(鄂教版)本資料為woRD文檔,請點擊下載地址下載全文下載地址

      古詩誦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識一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閱讀、朗誦古詩及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用字的精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導言: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詩,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塊兒背上行囊到山中去走一走,我們現(xiàn)在就在詩人的指引下出發(fā)吧!

      二、初讀課文,總體把握。

      .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指導學生斷句。

      3.根據正確的斷句方法,齊讀。

      4.默讀,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

      5.全班討論,解決字、詞義。

      6.再次齊讀。

      三、分析詩意

      出示前兩句詩的圖文。

      A、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板書:白云生處)

      .自由讀這兩句詩,提出疑問。

      2.小組討論交流詩意。

      3.全班交流反饋。

      4.師總結: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登上了高山,抬頭遠望,山上白云飄蕩的地方住著人家。

      5.指名說兩句詩的意思。

      6.齊讀兩句詩,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出示后兩句詩的圖文。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板書:紅于)

      .自由讀這兩句詩,提出疑問。

      2.小組討論交流詩意。

      3.全班交流反饋。

      4.師總結:停下車來,是因為欣賞傍晚的楓林晚景,那霜打后的楓葉紅得比二月春花還要鮮艷。

      5.指名說兩句詩的意思。

      6.齊讀兩句詩,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四、總結提高,積累背誦

      .齊讀課文,想想全詩大意。

      2.指導學生看插圖,指導學生說說大意。

      3.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4.暢談學后所得。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著詩人杜牧領略了深秋時節(jié)楓樹林的美麗風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也會發(fā)現(xiàn)它的美!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課下把學到的古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2.課下搜集杜牧其他的的詩讀一讀。

      3說一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與二月花”的大體意思。

      參考答案

      .略

      2.略

      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與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車來,是因為欣賞傍晚的楓林晚景,那霜打后的楓葉紅得比二月春花還要鮮艷。

      【板書設計】

      白云生處

      紅于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從初讀掃清障礙,到理解詩文,再到背誦詩文,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上,不時引導學生們走上臺來,操作學習,以強化記憶。老師和同學的有效互動,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在情景中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作者介紹】

      唐朝杰出詩人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與相關的資料介紹】

      《山行》詩歌原文及白話文譯文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

      5.斜:此字讀xiá,為伸向的意思。

      6.坐:因為。

      譯文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云生發(fā)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昂弊贮c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坝腥思摇比謺谷寺?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坝腥思摇比诌€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huán)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wěn),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xiàn)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xiàn)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第四篇:鄂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誦讀 憫農》教案1

      古詩誦讀 憫農

      教學目標:

      1.會認“農、午、汗、粒、辛”5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教學重點: 1.會認5個字。2.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1.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1課時 授課時間: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村,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干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范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強調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1.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xiàn)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么?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4.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農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1.分小組演讀。2.小組代表展示。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會背了,愿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四、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課后小記:

      第五篇: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

      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白天出去鋤草夜間搓細麻,農家的兒女各人都會持家。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織布,也靠近桑樹下學著種瓜。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翱兟椤笔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xiàn)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滿天陰沉沉的云,太陽也變得暗暗得;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里朝南飛去。你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边@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簡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偏催萬樹暮蟬鳴。近在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不作聲。

      【譯文】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簡析】這是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的古詩。它以描寫蟬為目的,詩人楊萬里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整首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一番清新別致的情趣。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咀g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簡析】}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簡析】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xiàn)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過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xiāng)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一人在異鄉(xiāng)做客,每到過節(jié)時就會思念自己的親人。今天知道兄弟登上高處插上茱萸作重陽節(jié)紀念時,少了一人來參加。

      【簡析】詩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長安城一片月色,千家萬戶傳來搗衣的聲音。秋風吹不盡的,總是思念玉門關的情思。什么時候才能掃平胡虜,親人可以停止遠征。

      【賞析】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zhàn)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

      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古詩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譯文】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 柴門,沒有人來開。這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卻是關不住的啊!【簡析】《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后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xiàn)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向人詢問酒家哪里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簡析】這首小詩,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尖現(xiàn)的雨中問路圖。小牧童的熱情指引,自然會叫詩人道謝連聲;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詩人心頭喚起許多暖意!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p>

      【譯文】彎彎曲曲的黃河流程萬里黃沙,風簸水動波浪淘卷著泥沙從天邊流來。今天我要沿黃河之水直上天河,與它一同到達牽牛織女的家門。

      【簡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钡摹爸鄙稀北磉_了詩人身處逆境不屈服。這首絕句贊頌了黃河的氣勢宏大,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看廬山,它是一道橫長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它是一座高聳的山峰。你再從不同距離、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廬山,都是各種互不相同的形象。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_切完整地把握廬山的真實面貌呢?只因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緣故啊。

      【簡析】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fā),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簡析】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泊船瓜舟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中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呵,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xiāng)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huán)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鐘山的明月,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丑惡,腐朽的地方體現(xiàn)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xiāng),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這個字,曾試過滿,過等字,但最后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簡析】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赌贰肥①澝坊ǖ母唢L亮節(jié),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chuàng)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憶輕城,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譯文】渭城早晨細雨潤濕了塵土.客舍前的柳樹被細雨滋潤得更加鮮艷.勸好友再干盡了這一杯酒, 出了陽關就沒有老朋友了.【簡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別詩,曾被譜曲傳唱,稱為“陽關三疊”。詩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話語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下載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word格式文檔
      下載二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誦讀 游子吟教案1 鄂教版.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