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體會
支教心得體會
――第二批支教教師洪穎(北京市外事學校)
“將無界的博愛凝聚,把愛的圣火傳遞??”
這是《大愛無疆》中的一句歌詞。我,是眾多平凡黨員中的一員,也常常耳濡目染各種振奮人心的支教報道,我很想毫無功利地為支教做點兒什么,于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赴四川省北川中學支教。
去吧,到震區(qū)去,那里的孩子們需要你,北川中學需要你。
帶著家人和領(lǐng)導、同事們的囑托,我背上了行囊,義不容辭地奔赴北川中學,開始了我人生中最難得的一次人生經(jīng)歷。
北川是四川省綿陽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也是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它是大禹的故里,也是革命老根據(jù)地。
災后中央確定由山東省對口支援北川縣的恢復重建工作。北川縣城新址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道路寬敞,房屋漂亮,綠化面積很大,負氧離子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宜居縣城。
新北川中學就坐落在新縣城內(nèi),它由全球73個國家的數(shù)十萬華僑華人捐資建成。新校園占地1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000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
在北川中學,我深深體會到了這里的巨大可喜變化。這里的孩子們是多么得樸實,多么得勤勞,懂得感恩,懂得奮進。這里的領(lǐng)導、老師們是多么得敬業(yè),多么得辛勞,甘于付出,勇挑重擔。
雖然我在教學和辦公室崗位上工作的時間僅一年,但我想對一個人的鍛煉和提高將是無法估量的?,F(xiàn)就以下四方面工作談談自己的心得:
一、教學工作:
教材為信息技術(shù)和VB編程。
信息技術(shù)雖然是一門副科,但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時代,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從高一新生入學開始,我就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的信息技術(shù)課,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了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會、作品展示會、總結(jié)交流會等等,充分調(diào)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上,突出加大信息傳輸量,所準備資料力求內(nèi)容豐富化、形式多樣化、追求實效化。
?課上我與學生們交流互動,追求教學的生動實效性。
?課下尋求教學評價,側(cè)重教學反饋,與學生們溝通做朋友。
四川省信息技術(shù)會考前夕,我為學生做了充分大量的考前準備,從理論復習資料、模擬試題、上機實操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并有側(cè)重性地進行總復習,并將學生在四川省統(tǒng)一模擬考試階段的每一道試題進行親自的篩選和匯總,重點做好了考前理論和實操的強化工作。
二、辦公室工作
開學兩周后,我被安排到辦公室主任室協(xié)助李學燚主任工作。辦公室工作集校辦和人事雙功能,日常工作量大且繁雜。但無論對待哪方面工作,我都能夠呈現(xiàn)出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并做到堅持原則、認真完成。與此同時我還積極配合其它處室協(xié)同完成各項工作。具體來說有以下7個方面:
1.檢查教職工上班情況(制表、檢查、公示)
2.準備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檢查的材料(劃分處室職責、準備辦公室的材料、制作目錄、文件盒封面、填寫印證材料索引表)
3.準備北川羌族自治縣教務體系局關(guān)于迎接“兩綱”終期評估檢查的材料
4.各類會議的前期準備(會場布置與清潔、多媒體設(shè)備準備、PPT制作、坐簽制作)
5.LED大屏內(nèi)容的播放與制作
6.校長、書記、副校長、教學主任、團委書記安排的臨時性工作
7.辦公室其它工作
教師信息的收集、整理、制表;日常的文案工作;各類證書制作;禮堂座位安排表及名條制作;統(tǒng)計全校所需綠色標牌;各類信息的收發(fā)、匯集、整理、輸入;準備各類辦公室上報材料等等。
三、講解員工作
2011年3月,我主動請纓,擔任了北川中學對外講解員。本著樹立學校良好形象的原則,我努力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做個優(yōu)秀講解員,決不辜負學校所賦予的工作使命。在學校多次接待任務中,我都出色的完成了講解工作,受到了上級領(lǐng)導的一致好評,也為北川中學“三基地一窗口”的示范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四、支教團隊工作
在11人的支教團隊中,我是唯一一名正式黨員,大家平時都親切地稱我為“組織”。在我的提議和起草下,隊里形成了團結(jié)互助、甘于奉獻、心存感恩、獻計獻策、民主集中、求同存異的團隊理念。并且在我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下,北川中學黨總支部發(fā)展了支教團隊中的王恩成老師加入了黨組織。
作為隊里的唯一女性,我還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對其它男同事們的關(guān)心和照顧。作為隊長的好助手,我總是主動協(xié)助他開展各項工作,并親力親為,幫他排憂解難。我還出資出力,積極籌備8名支教教師的生日聚會,充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的提議下,有10名支教教師共同參與了為北川中學栽下一顆金桂樹的活動。
雖然在學校里會有生活的艱苦,但更多的我時常體會著愉悅,因為那是只有在北川中學支教,才會具有的感覺,一種充分的崇高感,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感。我想我會牢記北川精神??
其實我在這里學到最多的就是北川人的精神。接觸了地震中的幾位英雄以及從地震中走出的老師們,才真正有了強烈的震憾。他們真得很無私很堅強。
在這短短一年的工作中,我想我最大的欣慰莫過于看到孩子們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在2011年四川省信息技術(shù)會考中,我所教學生全部順利通過會考。我想我與孩子們的收獲是雙贏的。
我想說??
我感謝我的選擇,感謝孩子們的淳樸與上進,也感謝西城教委、怡海集團、北川中學對我這一年來的關(guān)懷與照顧,更要感謝為我們這次支教工作搭起愛心橋梁的怡海集團王琳達董事長以及北川中學對我們工作的信任、肯定與勉勵,我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將這種感謝付與未來的工作中。
最后,我祝愿北川中學的明天更輝煌!
第二篇:支教心得體會
支教心得體會
2010年7月12日,我們清遠暑期實踐分隊一行人來到了陽山縣秤架鎮(zhèn)秤民中 學,即將開始為期7天的支教活動。
盛夏時節(jié),艷陽高照,支教的心和這天氣緊緊地糾結(jié)在一起,確實有點心急,有點緊張。一直以來,我都把支教和教書育人當作是一件神圣而又莊嚴的事情,可他卻離我如此的遙遠。難得此次參加支教,心里是如此的高興。汽車闖過彎彎曲曲的山路,跨過一條條熟悉的小河,歷時四五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這是意見普通的鄉(xiāng)鎮(zhèn)初中,就像我讀初中那時一樣,四周大山環(huán)繞,校室陳陋窄小,對城里人來說不開入耳。從四年級就開始留校住宿上學的我,感覺這里的住宿條件比我家那好多了,一切都不是問題,帶著一份份滿足和喜悅,準備著,努力著接下來為期七天的授業(yè)。
7天支教,我從趣味英語、趣味數(shù)學、心理教育以及第二課堂等別開生面的課程中,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接觸,從緊張走向適應,從適應走向穩(wěn)重。這群純樸而又有點調(diào)皮的孩子,有時是讓人有點揪心,他們向往著山外面的花花綠綠,希望有一天,他們的家也能像電視上看到的一樣,就在大路的兩旁,周圍是市場,是超市,是游樂園,沒有灰塵,沒有臭水溝……他們那種率真的表情,可愛的面孔,是那么的熱情,又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的讓人迷昏顛倒。他們那雙眼睛,就像當年的我一樣,很有精氣,很有干勁,但看得比我更遠。
我主要負責的課程是“第二課堂”。熟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此前我和隊友早早就備好了許多課,生怕不夠,在不斷的討論下我們才把主要備課方案定下來?;蛟S是一時興奮沖昏了頭腦,或許是機靈乖巧的小弟弟小妹妹們的挑逗,迫于形式的需要,只好即時對應對授課,結(jié)果也蠻有效的,學生玩的開心,學得快,我們學的也多。
七天來,經(jīng)歷了喜樂和感動,就像吹響的一首短歌一樣,讓人留戀,讓人回味。七天,我們感覺時間太倉處了,七天,我們實做的事太多了,七天,大家身負的擔子太沉重,七天,我們收獲的更多。離開秤架民族中學,我們帶走了經(jīng)驗,帶走了穩(wěn)重和成熟,更帶走了快樂和感動。真希望我們就是臺風,把那邊細小的幼苗吹壯了,吹醒了,吹綠了,待到離開后,能留下雨水和甘露,滋潤那一方水土,變得更清更綠,明天更美好!
這次支教是我的人生的一小筆,卻是經(jīng)驗一大籮筐。此行讓我牢牢記住家鄉(xiāng)的水,家鄉(xiāng)的情。我出生比這更落后的農(nóng)村,“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行我更懂得了感恩和知足。
2010年8月12日
第三篇:支教心得體會
在鄉(xiāng)下的思考
——下鄉(xiāng)支教隨想
十月中旬我們來到了位于古交縣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學。轉(zhuǎn)眼間
12天得日子過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滿喜悅,充滿了期待,充滿了牽掛。支教工作鍛煉了我, 鄉(xiāng)村的熱情感動了我,,孩子們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師們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實的,帶給我的是沉甸甸的收獲,經(jīng)歷過的是心靈的一次次觸動,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發(fā)現(xiàn)——“好學生”和“壞學生”
在科頭希望小學,有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他上課時積極的回答問題,一雙耿直的眼神總是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他品學兼優(yōu),是學校老師們學習的典范,是同學們心中學習的榜樣。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問他:你知道我們學校為什么叫“華宇希望小學嗎?”他說:應該是我們學??忌洗髮W的希望比較大吧。我說:你知道“華宇”是什么嗎?他說:不知道。就那么個名字吧!
也有這樣一個孩子,也是四年級。他坐在學校的最后,時不時的跟上課老師唱一下反調(diào),課下是有名的“搗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問到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們學校是華宇捐款修建的,是我們的恩人。我學習不好,媽媽說考上大學就大城市能去看看華宇,看來我是沒希望了??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要是我能看看華宇就好了。
我們下鄉(xiāng)支教,應該告訴他們,這里為什么這叫“華宇希望小學”。應該告訴他們,你現(xiàn)在還有希望。應該告訴他們,到大城市、看看華宇不是夢想。
震驚——“傷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級的音樂課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寫在了黑板上,我說:你們想學歌曲嗎?一群稚嫩的聲音異口同聲地說:想!我說:那我教你們這首歌,這首歌??
一個小女孩舉起手,我示意她說話,她說:老師,我們想學流行歌曲,您教我們“傷不起”好嗎?我說:為什么呢?她說:我爸爸、媽媽都去過城里,他們都會唱傷不起,連我姐姐也會在城里打工,他也會唱“傷不起”。他們說這首歌特別好聽。您叫我們好嗎?看著下面,一雙雙渴求的眼神,顯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議!
城市的奢靡已經(jīng)開始在腐蝕農(nóng)村這片凈土,城市的喧囂已經(jīng)在激蕩山村小學生的頭腦。什么是美,什么是動人,什么是流行,下鄉(xiāng)的城里老師們,我們有責任告訴他們!思考——授之以“漁”和授之以“魚”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
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短短12天的時間,我們應該怎樣去教孩子呢?我們該教給他們什么呢?我們教不會孩子什么是牛頓定律,教不會他們什么是宇宙天體。對,我們教他們怎樣去學習。我們給校長建議,把孩子的時間給我們,我們教他們學習,教他們學習的方法技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從蘋果落地到珠心算術(shù),從古詩背誦到單詞記憶,從中國風土到外國文化。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技巧。培養(yǎng)他們對未來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動力。感動——“一毛錢”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難忘的莫過于離開的那一刻。我們靜靜的坐在辦公室里,面對著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種各樣的小禮物,聽著墻上的鐘聲滴滴答答的催促我們上路。我們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
“老師,你們還會再回來看我們嗎?”
“老師,你們別換電話號碼,等我考上大學了找你們,我打114查你們的號!”
“老師,這是我送你的禮物。我一毛錢在外面買的,你戴戴看好看嗎?”
??
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時間轉(zhuǎn)眼即逝,每當翻開同學們寫給我的那些信還有那些小禮物時,內(nèi)心都是一陣酸楚。那一張張稚嫩的面帶微笑的臉龐不時的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當我踏上回城的車子,當我們在車前跟孩子們道別時,突然都很釋然。我們沒有給孩子們流淚,也沒有說一句傷感的話語,我們微笑著,堅信這不是我們最后的離別,分開只是短暫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走出小山村、走出閉塞,我們還會有再見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們等你!
第四篇:支教心得體會
在鄉(xiāng)下的思考
——下鄉(xiāng)支教隨想
十月中旬我們來到了位于古交縣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學。轉(zhuǎn)眼間
12天得日子過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滿喜悅,充滿了期待,充滿了牽掛。支教工作鍛煉了我, 鄉(xiāng)村的熱情感動了我,,孩子們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師們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實的,帶給我的是沉甸甸的收獲,經(jīng)歷過的是心靈的一次次觸動,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發(fā)現(xiàn)——“好學生”和“壞學生”
在科頭希望小學,有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他上課時積極的回答問題,一雙耿直的眼神總是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他品學兼優(yōu),是學校老師們學習的典范,是同學們心中學習的榜樣。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問他:你知道我們學校為什么叫“華宇希望小學嗎?”他說:應該是我們學校考上大學的希望比較大吧。我說:你知道“華宇”是什么嗎?他說:不知道。就那么個名字吧!
也有這樣一個孩子,也是四年級。他坐在學校的最后,時不時的跟上課老師唱一下反調(diào),課下是有名的“搗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問到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們學校是華宇捐款修建的,是我們的恩人。我學習不好,媽媽說考上大學就大城市能去看看華宇,看來我是沒希望了??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要是我能看看華宇就好了。
我們下鄉(xiāng)支教,應該告訴他們,這里為什么這叫“華宇希望小學”。應該告訴他們,你現(xiàn)在還有希望。應該告訴他們,到大城市、看看華宇不是夢想。
震驚——“傷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級的音樂課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寫在了黑板上,我說:你們想學歌曲嗎?一群稚嫩的聲音異口同聲地說:想!我說:那我教你們這首歌,這首歌??
一個小女孩舉起手,我示意她說話,她說:老師,我們想學流行歌曲,您教我們“傷不起”好嗎?我說:為什么呢?她說:我爸爸、媽媽都去過城里,他們都會唱傷不起,連我姐姐也會在城里打工,他也會唱“傷不起”。他們說這首歌特別好聽。您叫我們好嗎?看著下面,一雙雙渴求的眼神,顯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議!
城市的奢靡已經(jīng)開始在腐蝕農(nóng)村這片凈土,城市的喧囂已經(jīng)在激蕩山村小學生的頭腦。什么是美,什么是動人,什么是流行,下鄉(xiāng)的城里老師們,我們有責任告訴他們!思考——授之以“漁”和授之以“魚”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
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短短12天的時間,我們應該怎樣去教孩子呢?我們該教給他們什么呢?我們教不會孩子什么是牛頓定律,教不會他們什么是宇宙天體。對,我們教他們怎樣去學習。我們給校長建議,把孩子的時間給我們,我們教他們學習,教他們學習的方法技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從蘋果落地到珠心算術(shù),從古詩背誦到單詞記憶,從中國風土到外國文化。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技巧。培養(yǎng)他們對未來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動力。感動——“一毛錢”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難忘的莫過于離開的那一刻。我們靜靜的坐在辦公室里,面對著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種各樣的小禮物,聽著墻上的鐘聲滴滴答答的催促我們上路。我們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
“老師,你們還會再回來看我們嗎?”
“老師,你們別換電話號碼,等我考上大學了找你們,我打114查你們的號!”
“老師,這是我送你的禮物。我一毛錢在外面買的,你戴戴看好看嗎?”
??
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時間轉(zhuǎn)眼即逝,每當翻開同學們寫給我的那些信還有那些小禮物時,內(nèi)心都是一陣酸楚。那一張張稚嫩的面帶微笑的臉龐不時的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當我踏上回城的車子,當我們在車前跟孩子們道別時,突然都很釋然。我們沒有給孩子們流淚,也沒有說一句傷感的話語,我們微笑著,堅信這不是我們最后的離別,分開只是短暫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走出小山村、走出閉塞,我們還會有再見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們等你!
第五篇:支教心得體會
支教心得體會
在這次活動中,作為支教隊的一員,我談一談對當?shù)睾⒆邮芙逃彤數(shù)匚幕鱾鞯膯栴}。
在支教過程中,我了解到村子里小孩上學很不方便,條件艱苦,但父母都很支持孩子上學念書,盡一切可能的滿足孩子上學的條件。xx村今年有4名初三學生均成功考取高中,但在我輔導他們的功課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知識底子很薄,知識面窄,書上最近本的知識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我感覺到,在他們鄉(xiāng)上學沒有適當?shù)母偁帲沟盟麄兒苋菀诐M足現(xiàn)狀,就像他們4個,有3個對于現(xiàn)在的學習狀態(tài)很滿足。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
1、教育水平。當?shù)亟處熕讲桓呋蚪虒W態(tài)度不認真,不能給學生拓寬知識面,課本上的知識不能完全的給學生講透。
2、學習環(huán)境。當?shù)貙W生的學習環(huán)境沒有像我們念書時那種大的競爭性,學生的潛力不能完全或者根本沒有挖掘出來。學校沒有配套的輔助設(shè)施去拓寬和加深學生知識面,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也未能帶給學生知識儲備量的增加和對于知識的渴求。
3、學生自身。在支教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利用他們可以利用的資源去了解他們應該知道與掌握的知識,而是追星、追時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剛考上高中的一位學生在我們沒能說出他本子上諸多明星的名字時,他很理所當然的說了一句;“你們out了。”而當我們輔導他的功課時,理應他知道的知識他卻不知道。
我個人認為,依xx村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我覺得他們村完全可以集資在村委會辦一個科普報刊區(qū),向孩子們提供最新、最廣的知識。孩子們每周只回家一次,村委會完全可以承擔和支付這個費用。
再者家長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多接觸外面的世界,盡力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這對于孩子的學習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或許是一個好機會,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
最后,家長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雖然xx村的家長均很支持孩子上學,但我仍然覺得他們做得不足。目前他們只是不阻止孩子上學,但他們不能很好的監(jiān)督孩子,給他們一定的壓力,同時他們能給予孩子的幫助不是很清晰,我希望他們能清楚地意識到,他們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目前不能做到的也能嘗試著去做,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一遇到困難便放棄。希望家長也能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這對孩子們只會有促進作用。
在我參加調(diào)研的半天中,我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奈幕鱾飨聛淼暮苌伲┤缥宜私獾纳礁?,當?shù)氐哪贻p人幾乎都不會唱,而會唱的只剩下7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歌詞缺失嚴重。山歌的傳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斷層。山歌作為當?shù)貧v史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目前卻面臨這樣一種境況不能不讓人深思。當?shù)厥遣皇菓摮闪⒁粋€山歌組織,有組織的保留山歌歌詞,探尋山歌中的歷史,了解當?shù)氐淖冞w,教當?shù)啬贻p的一代唱山歌同時創(chuàng)作屬于他們這一代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