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身養(yǎng)性名句
修身養(yǎng)性的經(jīng)典古文詩句格言
寧靜可以致遠,淡泊可以明志——諸葛亮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孟子
平靜如水,正直如繩。-------嚴遵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jié)。------孔子
生得貞心鐵石堅,肯將識見與時遷?--------鄭思肖
世道別頹波,我心如砥柱。--------劉禹錫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p>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寶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
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2.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萬仞,無欲則剛.4.浮躁一分,到處便抬尤悔;
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5.任人須知人,友人須容人,人和事就;
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為.6.安能盡如人意,要當無愧我心.7.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8.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9.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其殃.10.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觀天地生物氣象,學圣賢克己功夫。
格言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大學》)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大學》)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大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中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大學》)
君子諸已而后求人,無諸已而后非諸人。(《大學》)
欲誠其意,先致其知。(《大學》)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中庸》)
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中庸》)治國必先齊家。(《大學》)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大成若卻,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思以敏為貴,學以勤為貴,友以誠為貴,情以摯為貴,窮以志為貴,富以仁為貴,話以少為貴,喜以度為貴,怒以忍為貴,體以健為貴!
長知足,心安然;甘淡泊,樂無邊;為人喜,解人難;忘憂喜,嚴律己;莫煩惱,忍為先;識時務,永向前!
無貪欲,心胸寬;廣交友,德為先;抑憤怒,能方圓;煩惱事,拋云端;和鄰里,解人難;家和睦,心里甜!
寡言養(yǎng)氣,寡事養(yǎng)神,寡思養(yǎng)精,寡欲養(yǎng)身,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精神不蔽,四體長春!
言宜實,心宜誠,福宜惜,慧宜增,思宜寬,慮宜遠,氣宜柔,骨宜剛,志宜大,膽宜壯!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yǎng)心第一法。
涵養(yǎng),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yǎng)者不能做。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
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何以息謗?無辯。何以止怨?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受得小氣,則不至于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善有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黨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悔,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積要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世人喜言無好人,此孟浪語也,推原其病,皆從不忠不怒所致,自家便不是個好人,更何暇責備他人乎。
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養(yǎng)天下萬世。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欲論人者,先論己;欲知人者,先自知。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獄,雙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獄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做人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吧啤?,欲人知,不是真善。
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德厚矣!
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寡言養(yǎng)氣,寡事養(yǎng)神,寡思養(yǎng)精,寡念養(yǎng)性。
第二篇:修身養(yǎng)性
禮儀的學習在孩子的一生當中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拔覀兿M议L們能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孩子長遠的一個好處。像書法、古琴和國學經(jīng)典,都是我們的國粹,而且在我們國人的身上是應該具備的。” 對于楊老師的觀點,幸福街道的唐明達書記也同樣表示贊同。“我們之所以每逢假期都組織國學講堂,就是希望借此培養(yǎng)孩子們愛同學、愛老師、愛母親、愛祖國的高尚情感,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懂得報恩,做到知行合一,以此來進一步弘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在煙臺居住了十年,最終決定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愛華國學館館長李榮告訴記者,她創(chuàng)辦國學館的初衷,是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并培養(yǎng)好的品德。“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有很多,我們主要是宣傳‘孝道’。讓孩子們懂得孝順父母,感恩父母?!?修身養(yǎng)性、自我提升禮儀的學習在孩子的一生當中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拔覀兿M议L們能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孩子長遠的一個好處。像書法、古琴和國學經(jīng)典,都是我們的國粹,而且在我們國人的身上是應該具備的?!?對于楊老師的觀點,幸福街道的唐明達書記也同樣表示贊同?!拔覀冎悦糠昙倨诙冀M織國學講堂,就是希望借此培養(yǎng)孩子們愛同學、愛老師、愛母親、愛祖國的高尚情感,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懂得報恩,做到知行合一,以此來進一步弘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p>
在煙臺居住了十年,最終決定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愛華國學館館長李榮告訴記者,她創(chuàng)辦國學館的初衷,是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并培養(yǎng)好的品德?!皞鹘y(tǒng)文化的內(nèi)容有很多,我們主要是宣傳‘孝道’。讓孩子們懂得孝順父母,感恩父母。”
第三篇:修身養(yǎng)性
一、如何認識浮躁、焦慮等不良心態(tài)產(chǎn)生的背景及原因?
答:背景:受幾千年歷史的影響,中國人把道德修養(yǎng)看的很重。但經(jīng)歷近幾十年的大是大非后,尤其是在商品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越來越不值錢了。而那些不講道德,沒有信用的人卻都生活得很好,很吃的開。這就使受過傳統(tǒng)教育的國人心里產(chǎn)生了疑惑,產(chǎn)生了浮躁情緒;大而公的平均主義的失敗,也使國人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對那些假大空的精神、理想失出了信心,沒有了理想與信念,有的只是一切向錢看的心態(tài);體制的不完善,市場經(jīng)濟的不規(guī)范,法制的不健全,使越來越多的貪污腐敗分子、官倒、不法的投機分子一夜暴富,使國人產(chǎn)生了仇富不平衡的心理;生活雖然富裕了,但高額的教育衛(wèi)生費用,又使國人產(chǎn)生了對將來沒有信心的情緒。這一切,都促使國人普遍產(chǎn)生了浮躁的心態(tài)。國人這種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態(tài),也是國人其它不良心態(tài)的根源,是目前我們國家存在的最大國人心態(tài)問題。社會心態(tài)中的焦慮感突出,弱勢心里在社會各階層滋生蔓延,不同社會階層、群體都存在特定的壓力感,社會不平衡感增強,而導致焦慮。
原因:心態(tài)浮躁的根本原因:
1、在于國人精神意識形態(tài)上出了問題,近十幾年迅速拉大的貧富差別也是造成國人心態(tài)浮躁的原因之一。
2、缺少信念,貧富差別的拉大以及社會上很多不合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國人產(chǎn)生浮躁心態(tài)的兩大主要原因,二、你認為當代大學生該具備怎樣的心態(tài)? 答:我認為當代大學生該具備的心態(tài)是:
1、成熟自信;
2、開放包容;
3、理性平和;
4、積極向上;
5、務實進取。
劉柏杏 發(fā)表于 2011-11-10 9:53:19 閱讀(1717)評論(0)
答: A.背景: 1.商品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 2.社會誠信的缺失
3.不公平感增強
4.弱勢心理的滋生蔓延,不同社會階層、群體都存在特定的壓力感,社會不平衡感增強,而導致焦慮
B.原因: 1.合法競爭中發(fā)生的弱勢化,制度障礙型的弱勢化,以及近十幾年迅速拉大的貧富差距
2.對未來缺乏信心和希望,貧富差別的拉大以及社會上很多不合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國人產(chǎn)生浮躁心態(tài)原因
背景:
1、高科技和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人們浮躁心態(tài)。2社會誠信缺失帶來的心態(tài)變化,導致一些不良現(xiàn)象。
3、社會群體性怨恨在一定范圍內(nèi)存在。
4、社會歷史、體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完善。
原因:
1、激烈的競爭與工作壓力。如果說高科技只是一個間接原因,一個誘因。那壓力與競爭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競爭促使優(yōu)化,優(yōu)化意味著給個人更多的要求。人們不能坐以待斃,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去獲得。這是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所以,冷漠也好,殘酷也罷,都是浮躁的心態(tài)所導致的不良后果。
2、不同階層都存在一定的壓迫感,個人工作、成就的壓力,個人間的攀比是產(chǎn)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
3、缺少信念,貧富差別的拉大以及社會上很多不合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4、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財投資類書,太少凈化心靈的讀物。
從古到今,在人類社會的大家庭中,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模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民族精神,這些都體現(xiàn)在國家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體現(xiàn)的就是在我國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民族心理以及文化觀念,凝聚著勤勞勇敢、英勇頑強、無私奉獻、不折不撓等傳統(tǒng)美德。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些精華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閃爍著光芒。
頁
概況
機構
o 學院領導
o 組織機構
力量
設置
研究
生培養(yǎng)
引進
工作
工作 中心
主頁 >> 心理美文 >> 浮躁,是種可怕的焦慮
浮躁,是種可怕的焦慮
[ 來源: 人文傳播學院 ] [2011/10/28 17:45:00]
現(xiàn)代社會,浮躁似乎成了“通病”。做學問的少了,作秀的多了;默默無聞的少了,追求出位的多了;獨立自主的少了,人云亦云的多了。浮躁之風使青年人不能安心,中年人思想搖擺,老年人自怨自艾,哲學家甚至稱之為“時代的基本焦慮”。浮躁帶來了哪些危害,我們該如何應對?近日,《生命時報》邀請心理專家詳細解讀。
金錢
從節(jié)儉到投機
勤奮付出獲回報
“恭喜發(fā)財”是我們常說的吉祥話,金錢的地位也的確越來越重要了。曾幾何時,我們把勤儉節(jié)約看成道德準則,痛批資本主義唯利是圖。而今,人人幾乎都想賺錢致富,而且要賺大錢、最短時間賺最多的錢。于是從炒普洱、炒綠豆到炒房,從賣假煙、假酒到假奶粉,只求發(fā)財“捷徑”。
北京航空中心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喻小念教授表示,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使得人們過度關注物質(zhì),把物質(zhì)豐富作為生活是否幸福的評判標準,這種引導使人變得沖動、情緒化,滋生浮躁心理。加上電視里住豪宅開名車的鏡頭渲染,報刊上成功人士傳奇故事的宣傳,讓人感覺如今遍地是黃金,人人都能當富豪,急于求成。實際上,為人處事倘若沾染了浮躁,只會好高騖遠、隨波逐流,難以獲得真正的成功。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夠使他的微軟帝國屹立不倒,靠的絕不是急功近利,據(jù)說他每年會像武俠小說中的絕頂高手那樣,“閉關”兩次,遠離塵囂,靜心思考。墨子有云,“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浮躁絕不是其中之道,唯有忠實勤奮地付出,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
事業(yè)
從扎根到跳槽
腳踏實地有發(fā)展
熱播電視劇《鋼鐵年代》重現(xiàn)了老一輩像螺絲釘一樣建設新中國的故事?!耙粡S獻終身”是他們的驕傲,但在新生代眼里卻是歷史?!耙灰l(fā)展,二要高薪,三要可以隨時跳槽”的職業(yè)觀造就了現(xiàn)代一大批“習慣性跳槽者”,他們被形象地稱為“閃電猴”。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指出,頻繁跳槽是年輕人浮躁心態(tài)的典型表現(xiàn),這與艱苦創(chuàng)業(yè)、腳踏實地、勵精圖治的傳統(tǒng)事業(yè)觀是對立的。但事實上,跳槽太快未必能心想事成。一家職業(yè)咨詢公司的調(diào)查顯示,60%的跳槽者會產(chǎn)生挫敗感。另一項統(tǒng)計顯示,頻繁跳槽未必能拿到理想的薪水。
任何一項工作,只有踏踏實實地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有所收獲、有所鍛煉。并非跳槽越頻繁,就代表自己越有本事,即使在美國,跳槽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四年跳一次才正常,否則就會被看成一個心性很差的人。建議“閃電猴”們心境先踏實下來,穩(wěn)定以后再圖謀發(fā)展。
婚姻
從奉獻到自我 用心經(jīng)營不偷懶
浮躁年代中,從一而終的婚姻理念正在悄悄動搖,越來越多的人坦承,自己無法保證一生只愛一個人。根據(jù)民政部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閃婚”后立即后悔、馬上“閃離”的比例不斷走高?;橐龊图彝ピ诤芏嗳搜劾铮呀?jīng)不再是人生頭等大事。曾經(jīng),“四世同堂”的大團圓是一家人的共同奮斗目標,而如今,“常回家看看”這一子女應盡的責任,竟要通過立法來保護。
除了現(xiàn)實的生活、工作壓力所迫,隱藏在背后的更是我們內(nèi)心的浮躁和輕率。一方面,浮躁使人們以自我為中心,社會和家庭責任感淡薄。另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使人們對家庭生活質(zhì)量要求太高,過于理想化,不愿意湊合,從而更容易激化矛盾。
每個人都知道,婚姻沒有標準、沒有尺度,就像鞋子一樣,是不是合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如果說家庭的建立是基于偶然的緣分,但能否擁有持久的幸福,則取決于你是否用心經(jīng)營。建立家庭后,首先要意識到短暫的艱辛和矛盾是必然會有的,處理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其次,家庭成員都要主動承擔責任、不能偷懶,可以試著全家人一起尋找新的快樂點;最后,遇到問題,要誠然溝通。緣分難求,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交友
從知心到攀比
多點耐心和關愛
桃園結義、高山流水等故事我們傳頌至今,然而現(xiàn)代社會中,好朋友卻越來越難找了。一項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超過八成人認為現(xiàn)在“熟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平時天天有飯局,獨處時才發(fā)現(xiàn)沒有朋友”。
“人情味兒”也越來越淡。曾經(jīng)暢談往事的同學會,如今變成了炫富場,打著友情的口號比事業(yè)、比婚姻、比孩子。上周,英國一名女子服藥自殺,網(wǎng)絡社區(qū)的1000多名好友收到消息后竟無一人伸手相救。
科技的發(fā)達使人們聯(lián)系越來越便捷,這種便捷卻使友情變得浮躁,讓我們不用像以前那樣花心思維護感情了。不用記朋友的生日,因為網(wǎng)絡助手會提醒你;不用跑腿寄賀年片,因為可以群發(fā)短信。另外,糾纏不清的利益關系使人們疏于體驗內(nèi)心的情感交流。
“朋友多了路好走”,洗盡浮華,多付出點耐心和關愛,也許就能拉回疏遠的朋友,一起笑一起哭,互相分擔心事、分享幸福,關鍵時刻主動出現(xiàn)在你的身邊。
愛情
從相守到拜金
拒絕誘惑不苛求
在重慶,有一條“愛情天梯”:深居大山的丈夫為了方便心愛的女人下山,56年間修筑了6000級臺階。這個淳樸的愛情故事是否感動了你,也警示了你?
在急功近利、愛慕虛榮的“浮躁時代”,愛情也似乎變了味道。拜金、花心等喧囂的氣息,取代了男耕女織、相守一生的承諾。甚至于,有些年輕人打工不再是做家教,而是“傍大款”。
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叢中教授表示,愛情觀的浮躁離不開社會的轉(zhuǎn)型。在新風潮不斷涌入、新事物不斷出現(xiàn)的年代,我們不知不覺在追逐物質(zhì)需要時,冷落了精神和情感需要。此外,攀比、炫耀心理加劇了愛情的“貶值”,愛情的價值開始讓位于房子、車子,人們變得不再相互信任。面對浮躁,首先,堅持自我信仰格外重要,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著屬于自己的“6000級臺階”,試著在攀比中急流勇退,才能經(jīng)受住物質(zhì)考驗。此外,我們沒有權利強行要求和改造別人,愛情更加需要相互的寬容和理解。最后,愛情與生活一樣,需要有務實的態(tài)度,切記不要因為眼前的小利益,而放棄終生幸福。
文化
從經(jīng)典到炒作
把讀好書當習慣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曾經(jīng)賦予我們?nèi)缣珮O拳般心平氣和的沉穩(wěn)和含蓄,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文化經(jīng)典。而如今,身邊的文化市場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經(jīng)典,多了炒作。
“寧愿坐在寶馬里哭”的拜金言論,使“馬諾們”一夜成名;為奪“名人故里”,全國各地摩拳擦掌,從曹雪芹到李白,從趙云到西門慶,連孫悟空、豬八戒這種虛擬人物都逃不掉。影視圈,翻拍、炒作成風,電影火了,就拉長故事拍成電視??;電視劇受歡迎,就趕緊拍成電影,有人戲謔簡直是“先清蒸,再水煮,最后拿去紅燒”。炒作的背后,有功利心作怪,更反映出改革開放時代精神文明與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不對稱,為浮躁文化提供了滋生之地。誠然,我們需要娛樂和歡笑緩解壓力,但并不意味著接受淺薄和低俗。不妨學學不會用電腦,卻對書本情有獨鐘的主持人汪涵,把讀書看成跟吃飯一樣習以為常的事,享受“把帶著墨香的文字和知識吸入體內(nèi)”的感覺。
第四篇:修身養(yǎng)性210
一個人的內(nèi)心,要像一潭清澈的水。風來,只是一道道漣漪,終究會歸于平靜; 雨落,只是一些些涌動,終究會落幕成寂; 云過,只是一道道風景,終究會成為記憶。
年輕時常會覺得做一些出格離譜的事,不會有人知道,就不檢點。一覺得自己能干,沒人敢惹,二覺得自己有人撐著,無所謂。三覺得自己周邊朋友多,一哄就能過去。沒這么輕松,你有毛病,一討厭你的人不少,就是要弄垮你。二有支持你的,就有煩你的,這些人一定和你的朋友針鋒相對。古語說:“弄刀者傷手”
脾氣越大,身體越差;脾氣越溫,福報越深。聲音越大,修養(yǎng)越差;聲音越柔,德行越厚。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穩(wěn),智慧越深。妻子越賢,夫禍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孫越賢。
處世之道當在誠敬靜謹恒:誠,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蠅營于小利,不短視于眼前;敬,恭順待人,順勢謀事,居功不自傲,得意須讓人;靜,不亂分寸,不事張揚,洞察世相,靜觀時變;謹,禍從口出,謹小慎微,不能凡事張揚,留得回旋余地;恒,持之不懈,意志篤定,困苦不退縮,挫敗不止步。
【個人修養(yǎng)十不要】
1、不要自視清高,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不要盲目承諾,言而要有信;
3、不要輕易求人;
4、不要強加于人;
5、不要取笑別人,損害他人人格;
6、不要亂發(fā)脾氣,一傷身體二傷感情;
7、不要信口開河,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8、不要小看儀表;
9、不要封閉自己;
10、不要欺負老實人。
第五篇:修身養(yǎng)性
淺談修身養(yǎng)性
張書新2010212597
大學生應該怎樣以實際行動,成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我認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養(yǎng)性。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用現(xiàn)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這句話對我們廣大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意義是很重大的。
我們?yōu)槭裁慈朦h?不能僅僅為了追名逐利。比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后比較好就業(yè),或者是為了去從事黨政方面的工作等等。我們內(nèi)心這些不正確的想法,會使自己的內(nèi)心迷失,會使我們更加浮躁與不安。在這個物欲縱流的社會里,我們要學會淡泊,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顆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遇事不驕不躁,而這與人的性格有關。一位偉人曾經(jīng)說過,“平凡的小事中,可以顯示出一個人偉大的性格”。性格可以去通過努力慢慢培養(yǎng)出來。比如當我們抑制不住自己的壞脾氣的時候,就暫且不要說話,深呼吸之后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或許就不會大發(fā)雷霆了。久而久之,壞
脾氣就會被抑制住,也會給人留下較好的印象,人際交往對我們來說也會游刃有余。
多讀書,讀好書亦可修身養(yǎng)性。有一段時間,我聽見某些人說:“讀書其實沒有用,看現(xiàn)在的許多大商人,錢掙得紅紅火火,但也沒幾個有文化的……,什么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聽到這些的話,我不由得思索起來,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呢?直到今天,我才得到了答案,也真正體會到了“開卷有益”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讀書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比如,當我們對生活抱怨的時候,孫少平告訴我們,沒有不能吃的苦,在艱苦的環(huán)境,我們也不能忘記奮斗,一切為了生活更加美好!
從現(xiàn)在開始,從生活的點滴開始,做一個高尚的人,讓我們的人格釋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吧!